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

康有爲及其追隨者,極力讚美孔教是中國幾千年文明教化的結晶,“一切文明,皆與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棄也,則一切文明隨之而盡也,即一切種族隨之而滅也。”宣揚孔教是中國的“國魂”,宣揚“欲不亡中國乎?必自至誠至敬,尊孔子爲教主始也。”

孔教會和社會上的尊孔活動,得到了袁世凱的支持和讚揚。

他讚美道:“孔教之於中國,猶如空氣之於人類”,“孔孟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樹萬世之師表,亙古代而常新。”他下令學生恢復讀經,強調“學校均應崇奉古聖賢以爲師法,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至其用”。

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中的有識之士,對這股尊孔復古風進行了抵制。一九一二年七月,全國臨時教育會議因尊孔問題發生激烈爭論。會上,蔡元培提出“學校不應拜孔子案”,因爲與當時的大氣候,沒有獲得通過。

但由於蔡元培等力爭,最後達成妥協:“這個方案不頒行,但在學校管理規程內刪去拜孔子的條文”。這樣,學校拜不拜孔都可以。

但是,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日,袁世凱頒佈《整飭倫常令》。下令“尊崇倫常”,提倡“禮教”,他說:“中華立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爲人道之大經。政體雖更,民彝無改”、“唯願全國人民恪守禮法,共濟時難。……本大總統痛時局之阽危,怵紀綱之廢弛,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國勢,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機,即國本有底安之理。”

此令一出,各種尊孔團體相率成立,遍佈全國。

這個時候,袁世凱還要受到方方面面的牽制,做事還有所忌憚。其尊孔還比較掩飾,沒有在全社會公然提倡“尊孔讀經”,只是從道德層面提出問題。但是,到一九一四年,袁世凱認爲他的江山已經很牢固,已經無所顧忌了。

九月二十五日,袁世凱正式頒發了《祭孔令》,公開恢復了前清的祭孔規定。明令於孔子誕辰之日,中央和各地方必須舉行祭孔典禮。

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九月二十八日,袁世凱在一大羣全副武裝的侍從護衛下,於早晨六點半抵達孔廟。

換上了繡有四團花的十二章大禮服,下圍褶紫緞裙,頭戴平天冠。由侍從官朱啓鈐、周自齊及侍從武官廕昌引導行禮,“俎豆馨香,三跪九叩”。

與此同時,各省將軍、巡按使也都在省會文廟祭孔,這是民國以來第一次祭孔。過了幾天,他又叫財政部撥款修繕北京孔廟,並自捐銀五千元相助。

遺老們藉機發出請願書,要求袁世凱政.府定“孔教”爲“國教”,列入“憲法”。

尊孔叫囂在民國初年掀起一股復古逆流,爲袁世凱後來的復辟帝制活動推波助瀾,在中國歷史上掀起了一股復辟潮,給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

但是,搞倒退是不會長久的,僅僅幾年後,“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就喊遍全國,風起雲涌的新文化運動給中國思想界帶來新的繁榮。

這股尊孔復古思潮,也就逐漸消聲匿跡了,此爲後話。

談到復辟,有一個人是必須要介紹的,——勞乃宣。

勞乃宣(1843年—1921年),字季瑄,號玉初,又號韌叟。籍貫浙江省嘉興府桐鄉(又山東省武定府陽信)。中國近代音韻學家。

他是清末修律,禮、法之爭中禮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勞乃宣堅持“本舊律之義,用新律之體”的修律方針,主張凡屬三綱五常的倫理綱常都納入新刑律之中。他的法律思想是中國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在中國近代社會的表現,目的在於抵制中國法律制度的變革,維持封建君主專制。

庚子年鬧義和團時,他做吳橋縣縣令,曾上書請取締義和團。

民國成立後,他反對民主共和,在辛亥年冬天,他曾作《共和正解》。第二年夏天,又作《續共和正解》。

民國三年,在一片復古大潮中,勞乃宣預感到時機成熟,便把他的這兩本“大作”合印成一本書,名爲《正續共和解》,遍送京內外。

勞乃宣的共和,是這樣解釋:周宣王時因天子太幼,不能執政,乃由朝中重要的公卿“和”而“共”修政事,所以名曰共和。因此,所謂共和,乃君主政體而非民主政體,今日一般政界人士“不學無術”,亂加民主於共和,實在是不通。於是勞某乃力陳中國不能推行民主制的種種理由。這就是他的《共和正解》。

至於續編是自詡他早有先見之明,民主制對中國之不恰當。他自作聰明地認爲袁世凱雖身爲大總統,但有伊尹之志,所以他主張創行一種憲法,名爲中華國共和憲法。

以共和爲名是符於他的共和正解,名中華國而不名民國,即表示要行君主制。

雖然是君主制,卻又不稱帝國,則是不與日本雷同。日本是稱帝國,俄羅斯和德國雖行君主制,但卻不稱帝國。“中華國”亦然;至於爲何不稱大清而稱中華?是因中華是全名,大清只是一族之名。凡此云云,便是勞乃宣的大作奇論。

勞乃宣的“大作”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懷舊情結,因此,在當時的政壇上,也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加之袁世凱自徐世昌出任國務卿後,一切表現都是復古,也就更加助長了這股復辟思潮。

勞乃宣除了刊印這本“大作”外,還寫了一封信給袁世凱聘爲清史館館長的趙爾巽。

信上說:“總統之任必有滿期,退位後無異齊民。其時白龍魚服,無以自衛,怨毒所蓄,得而甘心,不測之災,必難獲免。項城識略過人,必早慮及此。以管見推之,以爲必示人以非富天下之誠,而後足以平逐鹿之紛爭,必示人以不忘故主之忠,而後足以戢糾桓之驕氣。然此時遽議歸政,衝主不能親裁,別求居攝,殊難其選,實仍無以逾於項城。

“故愚議議定十年還政之期,昭示天下,而仍以歐美總統之名,行周召共和之事,福威玉食,一無所損,所謂閉門天子,不如開門節度也。還政之後,錫以王爵,則以總統退位,復爲齊民者不同。爵位之崇,僅下天子一等,自必堂高簾遠,護衛謹嚴,不致有意外之患。……

“且總統無傳家之例,而王爵有罔替之榮,如是則項城安而王室亦安,天下因之以舉安,是以深冀我公之上陳,項城之見聽也。……公謂成先朝之史,以報先朝之恩,竊謂此說得行,其所以報先朝之恩者,尤勝於修史萬萬。……”

勞乃宣爲什麼寫這封信給趙爾巽呢?原來他在不久之前,曾在青島碰見趙爾巽。兩個人很熟,趙爾巽剛由北京到青島。

他們談話時,趙爾巽不經意地說了這麼一句話:“不久日月重光。”

他覺得機不可失,所以當趙爾巽由青島回北京後,勞乃宣即寫了這封信給他。

勞乃宣除給趙爾巽寫了上面的一封信,同時還給袁的兒女親家,清朝時當過兩江總督的遺老周馥寫了一封信。周馥在天津曾和袁世凱共事,他的兒子周學熙又做過袁世凱的財政總長。

勞乃宣給周馥的信中說:“趙次帥(趙爾巽字次珊)由京來島,謂項城自言,今日所爲,皆所以調護皇室,初無忍負先朝之意,曾商之世相(清室內務總管世續),欲卸仔肩,而世相言無接手之人,故不得不冒此不韙。

“誠如此言,則項城之心亦良苦矣。當以拙作正續兩解質之次帥,問其可否代呈、項城、次帥曰可,因即請其攜之入都。……

“伏思我公曆事累朝,恩深位重,孤忠耿耿,至今夢寐不忘,於項城有父執之誼,識拔之雅;近又締結絲蘿,親同肺腑,若出一言,重如九鼎。可否將狂瞽之言,轉達聰聽?倘荷採擇,見諸實行,非特有造於先朝,其所以爲項城者,亦不啻出諸九淵,升之九天也。”

除了給趙爾巽和周馥外,勞乃宣還寫了第三封信給國務卿徐世昌,信上說:“……我公既受先朝重任,又與項城至交,此策得行,兩無所負。……

“憶己、庚之際,拳匪初萌,弟在吳橋任內,考出義和拳爲白蓮教支流,刊‘義和拳教門源流考’分佈各處,又通籌辦法,屢舉上官,而直省臺司,褎如充耳,以致釀成滔天之禍(是指直隸總督榮祿等沒有采納他的條陳)。

“時項城出任東撫,道經連鎮,弟往迎送,以刊及原稿面呈,項城大爲嘉納,到東後一切照行。聯軍到京,東省卒得保全,其取善之宏,從善之勇,令人感佩。

“今夏在青島,蒙賜手書,尚有:昔庚子之變,執事不憚苦心,標正論以拯危亡之禍之語,是項城用弟言取效,至今猶未忘也。竊謂弟今日所言,尤關重大,若荷聽從,其收效之宏,較之庚子更勝萬萬也。”

人總是嚮往美好的。一個健康的,好的社會,會激勵和吸引人努力去走正道,通過自己的正常和正當的活動去謀生,去爲自己取得收益,去養家餬口,去生活。

但是,在一個不好的、畸形的社會,特別是個人專權,有權者說什麼是什麼的社會。會誘發人的投機和鑽營行爲。去挖空心思標新立異,做一件取悅當權者之事,試圖走捷徑,甚至幻想着一步登天。

第345章 張毒菌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0章 系矯旨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46章 驅張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4章 自保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8章 好景難長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70章 呼聲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614章 轉折點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41章 美育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90章 汪袁配合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3章 志得意滿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614章 轉折點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7章 涉外事件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
第345章 張毒菌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0章 系矯旨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46章 驅張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4章 自保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8章 好景難長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70章 呼聲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614章 轉折點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41章 美育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90章 汪袁配合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3章 志得意滿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614章 轉折點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7章 涉外事件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