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

樑士詒和西南方面是有聯繫的。徐世昌透過樑士詒和西南方面斡旋,希望自己的主和主張能得到對方的支持;進而使自己的大總統地位,能獲得西南方面的承認。

西南方面對於徐世昌倒是沒有惡感,最怕的是徐成爲段祺瑞的傀儡,見段已下臺,徐又倡導和平,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只是,徐的這個總統是由安福國會所產生,而安福國會是西南所堅決反對的,因此對徐的總統地位也不能不有所保留。

徐世昌就任總統後,十月十三日美總統威爾遜向徐致賀,電文中附帶提出一項勸告:“中國若不早息爭端,殊難協同友邦一致達到維持正義之目的。貴大總統就任,更應和衷共濟,統一南北,則於國際事務中可佔其應有之地位。”

徐覆電說:“本大總統當選之日,即以國家統一爲懷,現正力求治理,以達此原定之目的。”

這時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甫返國述職後到北京回任,於十月十八日,謁見徐世昌這位新任總統,在談話中也非正式地提出了南北和平的勸告。

徐表示中國必需實現和平統一,不過中國實現統一後,就需要大量裁減軍隊,希望美國在道義上支持,在財政上協助。芮恩施答說:美國政.府在這方面必會予以“同情之考慮”。

早在一九一八年六月間,美國就向英、法、日三國提議,改組五國銀行團。美國加入,俄、德兩國退出,由新的四個銀行團取代原五國銀行,延長幣制借款期限,幫助中國政.府整理財政,裁減軍隊。

八月三十日又聯合英、法兩國公使抗議中國利用日本資金髮行金幣券,美國這期間的對華政策,旨在用國際投資打破日本對中國投資的壟斷。

徐世昌爲了配合國內外的和平要求,授意樑士詒組織一個政黨。樑網羅了許多名流,先成立了一個“和平促.進.會”,非安福系的議員一百零八人都參加了,被人戲稱爲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其中也包括研究系。

安福系的機關報大罵徐世昌忘恩負義,不念安福系一手捧他做總統的大恩。

十月二十三日,社會名流熊希齡、張謇、蔡元培、王寵惠、莊蘊寬、孫寶琦、周自齊、張一麐、王家襄、谷鍾秀、丁世嶧、徐佛蘇、文羣、汪有齡、王克敏、王祖同、樑善濟、籍忠寅、李肇甫、王芝祥、王貽書、王人文、林紹斐、由宗龍等二十四人,通電宣告成立“和平期成會”。

這二十四個人,都是在社會上人望很高,名聲又很不錯的人。這個新政黨是各黨派的大結合,包括國民黨、政學系、研究系和擁護黎元洪、馮國璋的人士,甚至安福分子王祖同也被吸收,只缺少一個梁啓超。

樑也宣稱,結束他個人的政治活動,“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宣戰”!

和平期成會比和平促.進.會有更大的影響力,爲避免與“和平期成會”形成衝突,和平期成會成立後,樑士詒的和平促.進.會即宣告結束。因樑的和平促.進.會受到主戰派和安福系的共同攻擊,徐世昌這時並不願和段祺瑞正式決裂,,樑結束了和平促.進.會,也是徐的主張,而和平促.進.會的人幾乎全部加入了和平期成會。

熊希齡一再聲明,和平期成會這個組織只求和平,沒有其他政治要求,不受任何方面利用。

和平期成會的聲勢很大,在廣州也成立了分會,並且受到了桂系的支持,岑春煊、陸榮廷等都通電響應和平期成會的主張,桂系想借這個組織和北方取得間接的聯繫。

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哪個不希求和平?一時間和平呼聲四起,成爲壓倒一切的社會輿論。

和平既然成爲南北一致的要求,因此具體的實現步驟便是先選定和談的地點。

總統府美國顧問偉羅門向徐世昌建議,由南北國會選派同等數目的議員在上海組成聯席會議,制定憲法,追認徐世昌爲總統,並選南方領袖一人爲副總統。憲法告成後,這個臨時國會和南北國會同時解散,根據新憲法,改選新國會。

這應該是很公平的一個解決時局,又顧及到事實的辦法。

徐世昌覺得采取任何行動之前,必需先把北方軍人們的意見溝通,免得將來意見分歧。他決定召集北方各省軍人到北京來舉行一次大規模會議,解決南北和平問題,裁軍問題,軍民分治問題以及各省不得擅自扣留國稅問題。

他叫財政部編制了財政收支月季表,分交各省參考,讓各省了解軍費開支過大,收支無法平衡,藉以使他們贊成裁兵。

這位大徐,深知小徐的能量,害怕徐樹錚搗蛋。於十一月三日加徐樹錚陸軍上將銜,四日派他赴日本觀操。這時小徐是段參戰督辦的參謀長,併兼西北邊防籌備處處長。

十一月上旬,張作霖、陳光遠、孟恩遠、趙倜、倪嗣沖、張懷芝、盧永祥先後應召到了北京。隨後王佔元和閻錫山也到了,其他沒有趕到的則派代表出席。

這是北京的督軍會議,也是自有督軍會議以來,出席督軍最多的一次。

更難得的是長江三督中,陳光遠和王佔元都親自出席,李純則派代表參加,這都是空前的。

可是卻缺了一個更重要的大督軍,就是曹錕。

他因爲副總統沒有當選,賭氣不肯前來,徐世昌則一再電催,一定要等他來後纔開會。在千呼萬喚之後,他於十一月十四日還是趕到了北京。

十一月十五日,北京的督軍會議在總統府集靈囿四照堂舉行,段祺瑞也應邀參加。

參加會議的,除八個督軍外,還有綏遠都統蔡成勳、淞滬護軍使盧永祥、黑龍江、湖南、甘肅、陝西、江蘇、四川等省代表,府秘書長,全體閣員以及參戰督辦處代表二人合共出席二十三人。

皖系軍人曾在會議前向徐世昌提出了一個條件:“和平我們不反對,只反對樑士詒一手包辦和平。”

徐世昌回覆:和平是國人的共同願望,不是哪個人能包辦的,樑士詒不可能一手包辦和平,而關鍵的問題是和平主張本身,而不在於和平是誰的主張,不能爲了反對而反對。

會議開始,徐世昌在簡短的開會詞後即請段祺瑞表示意見,段說自己已經下野,未便參預國家大計,和平問題應請大總統主持。但不能採取對等和平,也不應該討論國會問題。

徐接着發言,推崇段主持對德宣戰的功績。也談到恢復國內和平的重要。

隨後錢能訓發言,強調應採取和平統一政策。

倪嗣沖、曹錕則提出南方有無和平誠意的疑問?

錢能訓答覆說岑春煊、陸榮廷都有和平誠意,少數反對派沒有力量。因此,這一天的會議進行得很順利。

十一月十六日,北京督軍會議繼續第二次會議,議決:

(一)如果南方不提出過苛條件,一致贊成和平統一的方針;

(二)歐戰停止,參戰督辦處改爲邊防督辦處;

(三)預籌各省善後;

(四)收束軍隊,先從調查軍隊實數入手;

(五)責成各省照章報解中央稅收。

就在這一天,北京政.府下令前方軍隊罷戰退兵。錢能訓代總理電勸南軍撤退。

十九日,英、美、法、意、日五國駐廣州領事,奉各該國政.府訓令,向廣東軍政.府遞送一項照會,勸告南方接受徐世昌的呼籲,罷戰息爭。

照會雲:“法、英、意、日、美諸國政.府,因見此二年內中國內亂不停,大有分崩景象,甚爲懸系。此項紛亂情形,不特與外國利益有損,且影響中國治安極大。因此所生不靖之情,反足鼓勵敵人之氣,而於大戰緊急之轉機中,妨礙中國與協約諸國實行合作。今該轉機已成過時黃花,各國人民正盼環球各處人民達到安居樂業之時,中國未能統一,則各國人民應爲之事,難於進行。茲法、英、意、日、美諸國政.府對於中國大總統解決內亂之所設施,深滋冀望,對於南方各要人之態度,亦樂觀其有欲和平了結之志趣。

是以各該政.府就此聲明,對於北京政.府及南方各要人,願各廢除私見及泥守法律之意念,一面謹慎從事,免除一切阻礙議和之行爲,一面迅以慷慨和合態度,根據法律暨維護中國國民利益之熱心,尋一兩造和息之路,始克使華境以內平安統一,此各國政.府之所殷盼者也。此時法、英、意、日、美諸國政.府雖聲明其切實贊同雙方欲解決向日分裂之爭端,惟毫無最後干涉之策,亦無指揮或諫勸此次議和條件之意,故此項條件,必須由中國國人自行規定。各國政.府只系盡其所能,鼓勵雙方於所望所行各事上,達議和統一之目的,但中國國民對於各國冀望重建之功,所肩之責,於中國歷史上更爲增大而已。特此勸告。”

二十二日南方通令休戰。軍政.府總裁岑春煊等電告徐世昌:“徐菊人先生鑑:護法軍興年餘,雙方相持,國是莫由解決。比者歐戰告終,強權銷滅,吾國亦有順世界潮流,而回復和平之必要。美總統威爾遜,於本年九月二十九號爲開募第四次自由公債之演說,實爲國際及國內解決一切政爭之根據,無論何國,均可賴之以爲保證。世界各國,方將崇正義而永息兵爭,豈吾國獨不可舍兵爭而求和平之解決?

“執事既令所部停戰,本軍政.府亦令前敵將士止攻。惟彼此猶未實行接近和平談判,玩日廢時,殊屬無謂。煊等特開誠心,表示真正和平之希望,認上海租界爲適中之中立地點,宜仿辛亥前例,由雙方各派等人數之代表,委以全權,剋日開議。一切法律政治問題,不難據理而談,依法公決,庶可富民利國,永保和平。特電錶意,即希速復!”

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94章 曹錕第249章 就職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71章 您不走嗎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12章 兵變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187章 唐繼堯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0章 過街老鼠第81章 戰漢陽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91章 求博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4章 肅貪治吏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158章 歐戰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章 小人精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134章 較量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112章 兵變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28章 大學令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36章 大蘿蔔章
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94章 曹錕第249章 就職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71章 您不走嗎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12章 兵變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187章 唐繼堯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0章 過街老鼠第81章 戰漢陽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91章 求博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4章 肅貪治吏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158章 歐戰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章 小人精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134章 較量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112章 兵變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28章 大學令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36章 大蘿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