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吉林問題

得知了中山先生的態度,正苦於被南方代表一直拒絕的王揖唐,可謂絕處逢生,以爲有了救命稻草可抓。

於是,九月二十一日王揖唐去謁見孫中山,求教恢復和談之策。

孫答覆王說:“首先應恢復國會。”

王大爲失望,他說:“如果恢復國會,豈不是等於投降。”

孫朗聲大笑說:“那有什麼關係,武昌起義時,帶兵來打革命軍的,是段祺瑞,後來通電贊成共和的,也是段祺瑞。這不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嗎。”

王又問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孫便引述四個月前一則故事。

當和談正陷危機中時,北方代表之一的吳鼎昌,曾奉段祺瑞密令謁見孫,請教對當前時局的意見。

孫提出恢復國會爲和平統一的先決條件。吳鼎昌也認爲這個條件難得辦到,其它一切都好商量。

孫乃用幽默的口吻說:“那還有三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民國成立,是國民黨多年來流血犧牲的結果,現在應將國家的統治權交還國民黨。”

吳鼎昌請問第二個辦法?孫說:“如果不願交還國民黨,就不妨再來一次復辟,將統治權交還清朝皇帝。”

吳說:“這也辦不到,第三個辦法呢?”

孫笑着說:“既不願交還國民黨,又不願交還遜清皇帝,剩下來一個辦法是北洋派曾經做過的,再製造一個新皇帝統治中國。”

孫最後用嚴肅的語氣說:“上海和會是南北軍閥的分贓會議,我是堅決反對的,這種分贓即使成功,我一個人也不肯和。”

王揖唐當然認爲這些辦法都行不通,但還是不死心,希望能有別的辦法。孫中山說:“你們既然不要國會,我就給你們一個不要國會的辦法。恢復國會只是維持現狀的消極辦法,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打破現狀。我們可以聯合起來再來一次革命,建設一個新中國,實行三民主義。這個新中國拋棄一切武人政客和新舊國會。”

王揖唐很失望,也自覺討了個大無趣,便敷衍說這個辦法倒是可以商量,於是告辭而出。

爲恢復和談,王揖唐很有耐性,雖處處碰壁仍到處奔走。最讓他頭疼的事是南方代表不承認他的總代表身份,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他。

九月二十二日,王揖唐秘密地乘車到杭州,拜訪浙江督軍盧永祥,當晚即趕回。

十月二日日上海交涉署出面邀請南北代表在署內舉行茶話會,並邀各國駐滬領事參加。這是王和浙江督軍盧永祥一起想出的不是辦法的辦法,想借這種外交茶會中見面,以給國際間一種印象,南北又恢復了和談,同時製造一種和談樂觀的空氣。

唐紹儀一眼看穿交涉署的茶會隱含的作用,採取杯葛手段對付。也在這天的同一時間,在老靶子路自己住宅召開一個茶話會,把全體南方代表都邀請參加,以免南方代表中步調不一致。結果,王揖唐又白忙活了一場。

十月十八日,王揖唐派北方代表王克敏、李國珍備了正式函件,要求與唐紹儀面對面地接洽和談。

唐紹儀簡單明瞭地答覆說:“和談尚未恢復,無事可商,所請會面一節,未便接納。”

在所有的奔走都落空後,有人認定哈同花園的炸.彈案,是王揖唐爲他自己佈置的,藉以下臺。是不是這樣,不知道,反正自十月十九日起他便拒見賓客。

張作霖早就做到東三省巡閱使,可是事實上他並未統一東三省。早在民國六年十月他曾進兵吉林,想趕走吉林督軍孟恩遠。孟恩遠聯合直系對抗他,他被迫悄然收兵。但不把吉林拿到手如何能做成東北王。

這時候的張作霖和徐樹錚已水火不容,但在對付吉林督軍孟恩遠上,兩個人因利害關係又走到了一起。

孟恩遠的女婿是陸承武,陸承武的父親便是徐樹錚以莫須有罪名殺害的陸建章。

小徐時時刻刻防備陸承武替父報仇,當然也願意看到孟恩遠垮臺,既爲自己除害,也可以示好張作霖。

早在他未去外蒙古以前,他就曾暗中慫恿孫烈臣率領第廿七師移駐長春,在長春設立東三省巡閱分署。下一步就是逐走孟恩遠,取而代之。

張作霖自然贊成這個計劃,他嗾使吉林士紳何守仁等,分別向北京政.府及東三省巡閱使控告孟恩遠縱兵殃民等八大罪狀。

張自己也向北京政.府控告孟恩遠招兵買馬,使得吉林紙幣低落,民不聊生,請求撤換孟恩遠,由孫烈臣取代。

另一方面也暗示孟恩遠,叫孟自己辭職,張願意保舉孟爲東北邊防總司令。

這時還是錢能訓當國務總理,徐樹錚指使龔心湛在國務會議上提出撤換吉林督軍問題,錢能訓認爲應該從長計劃,隨便更換督軍,如果令出不行,豈不大大損害中.央威信。

孟恩遠當然不肯示弱,他下令把中東路駐軍調回長春、對哈爾濱一帶設防,並調吉軍第一師師長高士儐率兵回長春設防。指使吉林各團體、吉林全體軍官聯名通電反對更動督軍。

一九一九年六月十八日,直系的陳光遠發動,由曹錕領銜,王佔元、李純、陳光遠聯名通電政.府,說是吉林督軍問題關係外交、國防,請勿草率更調。國務院覆電同意。

段祺瑞要拉攏張作霖,則不便拒絕張的請求。

經過一番運作後,七月六日,北京國務會議由代理國務總理龔心湛提議,通過了調孟恩遠爲恩威將軍,以黑龍江督軍鮑貴卿繼任吉林督軍,以孫烈臣繼任黑龍江督軍。

這樣的人事調動北京政.府是煞費苦心的。鮑貴卿爲人比較平和,又沒有兵權,把他調到吉林,可以減少刺激,和緩吉林軍人的反抗。

同時派出總統府侍從武官薛鬆年到長春,做孟恩遠的工作,承諾只要讓出吉林督軍的位置,會切實保障孟的地位和財產。

張作霖也派人向高士儐示意,願意收高爲門生,以示籠絡。但高是孟恩遠的外甥,舅甥關係總是親的。

吉林方面表現得很強硬,以高士儐爲首,吉林的全體軍官聯名電請北京政.府收回更調吉林督軍的命令,並限北京政.府四十八小時內答覆。

七月十一日,龔心湛以國務院名義答覆高士儐等一電:“奉大總統喻,邇以外交迫切,孟督久任邊關,閱歷甚富,調京另有借重,非出左遷,孟督爲關係國家之大員,本大總統知之有素。國家設官,本無內外輕重之殊,出掌封圻,內參機要,爲國盡瘁則一。望勿以孟督遷調致生誤會。”

龔心湛同時有一封電報給孟恩遠說:“元首眷顧,始終如一,到京後當有借重。”

這些都是官話,孟恩遠也用官話答覆:“各團體聚集車站,阻遠啓行。欲去不得,欲行不能,請示辦法。”

他公開發表調職談話說:“我若離開吉林,吉林六十營軍隊都不答應,我對此不能不有所顧慮,我若有半句假話,他日必死炮火之下!”

北京政.府自然不願意讓吉林問題惹起兵戎,爲了和緩局勢,命令鮑貴卿暫緩到任,另派吉林省長郭宗熙兼攝督軍。

郭宗熙自然不敢接受這個任命,孟恩遠因此得意地說:“遵令移交,送印予郭省長不受,何時得行?”

張作霖認爲北京政.府太軟弱,因此氣得要調入關的奉軍回奉對付老孟。

鮑貴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建議北京政.府調孟恩遠率高士儐一師及吉軍一旅入關,暫駐直魯邊境,孟恩遠以總司令名義負責剿匪。這也可算做兩便的主張,地盤雖變了,軍隊還是孟恩遠的本錢。

這個辦法先不說孟恩遠能否接受,就算高士儐師願意入關,也要假道奉天,非但張作霖不肯讓路,曹錕的直隸,也不肯劃出防區。

鮑貴卿的辦法也是行不通。

張作霖惱羞成怒,決定先除高士儐以迫使孟恩遠下臺。於是向北京政.府檢舉“高士儐組織護法政.府,與西南一致,請政.府明令討伐!”

張作霖既然翻了臉,便決心用武,派第廿七師師長孫烈臣爲東三省南路總司令,第廿九師師長吳俊升爲北路總司令,分南北兩路夾攻吉林。

孫烈臣在開原設立司令部,其前鋒開抵懷德,與防守雙城的吉軍相隔僅三十里。吳俊升部也由大賁向南推進,與防守農安的吉軍相隔約百餘里。

這時吉林方面也部署抵抗,高士儐在農安自稱討賊軍總司令,發佈了討伐張作霖的檄文。

張作霖則一再催促北京政.府下令討伐孟恩遠。

而東北已被日本視爲掌中之物,正醞釀要扶植一個勢力,把張作霖視爲一個好對象,便在張孟之爭中站在張作霖一邊。

奉吉兩軍劍拔弩張,戰火一觸即發,日軍突然出面阻止吉軍在寬城子徵發車輛,因此引起了衝突。

日軍從中韓邊境調兵五營到吉林,並且提出了三項要求:

(一)華軍退出長春周圍三十里。

(二)伊蘭、開原兩地闢爲商埠。

(三)日本人在伊蘭有專辦自來水之權。

七月二十一日,日本駐北京公使到外交部向陳籙提出關於吉林問題的警告。

內政牽涉到了外交,懼外的北京政.府只能下決心撤掉孟恩遠,一連下了兩道命令:

(一)譴責孟恩遠抗命稱兵,招致外國干涉,孟恩遠草率肇事,不得辭其咎。

(二)高士儐違抗命令,着即撤職查辦。

高部第一旅旅長誠明不戰而降,奉吉之戰還未開戰,吉軍就已失敗,高士儐率部退守農安。

孟恩遠在這種情形下只好軟了下來,七月二十八日孟恩和張作霖通了一次長途電話,他說:“我上了六十歲的人,名利心很淡,看得太多了,現已說服高士儐了。”

二十九日,他電催“霆九兄(鮑貴卿字)速來長春赴任,本人負責令高士儐辦理交代”。

八月三日鮑貴卿應召到長春與孟恩遠商定,保護孟恩遠安全出境,對高士儐不究既往,對吉軍所提軍費一百二十萬元不予追還。

五日,孟、鮑同赴吉林市舉行交接儀式。

吉林便由此而落入張作霖掌握中。

接下來,吉林軍人聯名通電說以前反張宣言是奸人僞造。

八月九日高士儐書面向張作霖要請罪,有“生我者孟督,毀我者亦孟督”句。

張覆函稱高爲“青年有爲之士”。

北京政.府責成張查辦高,張以輕描淡寫的口吻了此公案:“查高士儐咎有應得,尚能悔悟,應予免議,所部旅團長一律撤差。”

孟恩遠路過奉天時,張作霖設宴爲之壓驚。十三日孟抵天津,吉林問題遂完全解決。

八月十四日,張作霖保舉其第廿七師五十四旅旅長張作相繼任廿七師師長,張煥相升任第十九混成旅旅長。

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46章 辦實業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196章 陸榮廷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25章 找事做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247章 外逃第19章 一心離開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章 當官真好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章 去買官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71章 您不走嗎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150章 復古第84章 海軍起義第165章 模範團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66章 機會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23章 孫袁會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79章 新人物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162章 國恥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
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46章 辦實業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196章 陸榮廷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25章 找事做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247章 外逃第19章 一心離開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章 當官真好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章 去買官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71章 您不走嗎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150章 復古第84章 海軍起義第165章 模範團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66章 機會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23章 孫袁會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79章 新人物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162章 國恥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