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

袁世凱把前後經過想了一遍,不同意徐世昌地分析。

“世昌兄,您看呀!如果我一開始從他的手裡接過那兩塊碎銀子走了,他們不是白白損失二塊碎銀嗎?雖然不多,那也是得不償失呀?

“我贏的時候,他曾二次勸我見好就收手,可惜我利令智昏沒聽。如果,我是說如果,我聽人勸,吃飽飯,他們損失不是更多嗎?”

徐世昌搖了搖頭,“不會的,您拿不走的。”

“爲什麼?”袁世凱不信。

“您別看他喊半天,那錢袋沒主,只要您一拿到手,主人肯定就冒出來。至於後兩次,您更走不了,他們的辦法多着呢?”

袁世凱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

“世凱弟,您還不信嗎?”

袁世凱還是搖頭。想到那個一臉忠厚的老兄的一言一行,他怎麼也不能相信他是在騙人,一個那麼土氣的人,有那麼高的演技嗎?

徐世昌問:“世凱弟,您去的是哪個賭場?”

“好運來。”袁世凱答。

“離這兒不遠嗎?”

徐世昌說着,拉着袁世凱就走。

“幹什麼去”袁世凱問。

徐世昌說:“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讓您親眼去看。”

兩個人來到了好運來賭場大門外,找了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靜靜地等了起來。

袁世凱不能不服了。真讓徐世昌說中了,功夫不大,同一個演員,同一幕劇,又演了一遍。只是,配角不是袁世凱,換成了旁人。

袁世凱血往上涌,呼的站起,正要衝出,被徐世昌一把拉住。

“您幹什麼去?”徐世昌問。

“找他算賬!”袁世凱答。

徐世昌搖頭,“算什麼帳?人家逼你賭了嗎,人家沒有吧?不但沒逼您,還勸您見好就收。是不是?”

袁世凱無言以對,“難道就這樣算了 ,幹吃這啞巴虧?”

“不算了,還能怎麼樣?”徐世昌嘆了口氣。

袁世凱滿臉漲紅,“我咽不下這口氣。”

“世凱弟,咽不下也得咽。您知道在京城能開這麼大的賭館,後臺和靠山小得了嗎?明告訴您,我們惹不起。花錢買個教訓吧!”

往回走的路上,當着自己的好朋友,袁世凱對天發誓:此生不再進賭場,不但自己,自己的子孫也同樣不能沾賭場的邊。

袁世凱真的做到了,不但他自己,就是他的子女進賭場也不敢讓他知道,當然,這是後話。

徐世昌在京城,沒有帶家眷,自己租了個小房。給袁世凱搭了張牀,袁世凱搬到了他那裡。

徐世昌每天到衙門去公幹,袁世凱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沒待幾日,和徐世昌說他打算早些回河南。

徐世昌本想留好友多待一段時間,但見袁世凱去意已決,也就沒再執意阻攔。

走的時候,爲袁世凱帶足了盤纏。較之袁世凱當初贊助他的是隻多不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不說徐世昌送袁世凱上路,兩個人灑淚而別。

單說這袁世凱往回走了一段路後,便失去了回家的勇氣。

自己這算怎麼回事?二位孃親拿出全部的積蓄,自己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怎麼和她們說?有臉見他們嗎?

官沒買成錢也沒了,她們會多難受呀?不能,不能回去。

不回去又能怎麼辦?

當天晚上,他住店時碰到了一個南京的商人。兩個人說起了南京,袁世凱說起自己在南京的日子。

而說起了南京,倒使袁世凱想起了一個人,嗣父袁保慶的生死弟兄——吳長慶。

聽嗣父說他是在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時和吳長慶結拜的。

吳長慶安徽廬江人,早年隨其父吳廷香在家鄉辦團練。一八五四年九月,太平軍攻佔了安徽大部。

吳廷香招募了三千鄉勇,乘太平軍不意,突襲克復廬江城。

但那一帶,太平軍勢力很大,廬江城很快又陷入太平軍的包圍。

廬江糧草乏缺,無天險可守,情勢危機,吳長慶奉父之命到袁甲三軍營求救兵。

當時袁甲三部也正和強敵對陣,袁甲三徵詢大家意見。

袁保恆說大敵在前,勝負難料,事情明擺着。如果分兵去救援廬江,非但解不了廬江之圍,己方這邊也必敗無疑。

袁保慶則認爲大家同仇敵愾,脣亡齒寒,力主派兵救援。

袁甲三分析了整個戰局,認爲不應計較一地一時的得失,應以保存實力爲第一要務;提議吳廷香部棄城突圍。

吳長慶覺得袁甲三叔父所說是明智之舉,答應回營盡力說服父親。

袁甲三隨後派一支少而精的兵馬去接應吳廷香部。

袁保慶自告奮勇統兵前往,得到了袁甲三首肯。

但當吳長慶隨同袁保慶前往廬江城時,沒等趕到,廬江城已被攻破,吳廷香已經戰死。

事後,吳長慶深感袁保慶一力主救之情和俠義胸懷,就和袁保慶結爲兄弟。

後來,兩個人又都在南京供職,來往就更加密切。

在南京時,袁世凱也和吳長慶很熟悉。

在一起相處,能感覺到嗣父的這位結義兄弟特別的喜歡自己。

爲什麼不去投奔吳叔叔呢?說不定能找點事做。於是,袁世凱來到了南京。

但是,很不巧,無論是到吳長慶住的地方,還是他做事的衙門,都沒找到人。

打聽一下吳叔叔的下落吧!竟也無人知道。這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一盆冷水澆滅了,袁世凱的心情糟透了。

天已經有些晚了,他想找個住的地方。經過一個妓院門口時,一不留神被妓院門前幾個招攬生意的姑娘拉住。

等袁世凱明白過來怎麼回事,已經被姑娘們簇擁着進了妓院的門。

老鴇殷勤地讓他挑選,他正想拒絕,但很快改變了主意。

袁世凱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有一天,和妻子於氏拌了幾句嘴。所謂罵人沒好話,吵架的時候,人在氣頭上,都撿有勁的尖刻的話說,什麼話傷人說什麼。

於氏出言諷刺他,說她自己可不像袁世凱那樣,她可是出自名門正宗。不像袁世凱哪樣?庶出呀。

袁世凱的生身母親劉氏不是偏房嗎?這個庶出本就是袁世凱永遠的痛,雖然,自己過繼給了叔父,身份應該有了改變,但在自己的哥哥袁世敦面前,他還是很自卑。

一個人越是自卑,自尊心就越強,越敏感。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哪兒壺不開提哪兒壺。袁世凱哪受得了這個呀?

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6章 辦實業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89章 出師未捷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30章 朋友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23章 孫袁會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10章 戰與和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45章 張毒菌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5章 多事之秋第71章 您不走嗎第95章 打破僵局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182章 開張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164章 芥蒂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
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6章 辦實業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89章 出師未捷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30章 朋友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23章 孫袁會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10章 戰與和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45章 張毒菌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5章 多事之秋第71章 您不走嗎第95章 打破僵局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182章 開張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164章 芥蒂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