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

十月二十二日,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和立憲派人士,共同領導湖南新軍在長沙起義。殺死巡防營統領黃浩,巡撫餘誠格潛逃。起義軍成立了軍政.府,宣告湖南脫離清廷而獨立,焦達峰和陳作新被推爲正副都督。

焦達峰,原名大鵬,字鞠蓀,湖南瀏陽龍伏鎮達峰村人,“達峰”爲其在日本時署名。

焦達峰出身於富裕的地主家庭,他四歲入私塾,人極聰慧,九歲即能作詩。一八九九年,入瀏陽縣立南臺高等小學堂,開始接受新知,因不滿清廷腐敗顢頇,逐漸產生反清思想。十六歲時經人介紹加入洪福會,這一經歷爲他獻身革命後長期從事會黨工作打下了基礎。

日本以明治維新走上富國獨立之路令焦達峰心嚮往之,因此,一九零三年,他進入長沙高等普通學堂學習,兼習日語以爲留日準備。一九零五年,焦達峰自費前往日本留學,在東京東亞鐵道學校學習鐵路管理與爆破技術。日本留學生活開闊了焦達峰的視野,也促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八月同盟會成立,焦達峰加入同盟會從事會黨聯絡工作。一九零六年,焦達峰奉黃興之命回湘參加萍澧瀏起義,擔任瀏陽會黨鐵血軍總司令李金奇的聯絡參謀。起義失敗後,焦達峰遭清廷通緝,逃亡日本。

一九零七年,焦達峰擔任新成立的同盟會調查部長,成爲同盟會骨幹。因不滿同盟會集中全力經營華南的策略,焦達峰與張百祥、孫武等人在日本組織成立共進會,以圖在長江流域中部地區進行革命。

一九零九年初,焦達峰和孫武奉命回國籌劃起義,四月,在漢口設立共進會總機關。八月,焦達峰前往湖南成立湖南共進會機關,並積極聯絡集聚湘贛會黨進入共進會,爲將來起義準備基礎。

一九一一年四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前,焦達峰在湖南策劃準備以響應之。但是黃花崗起義慘遭失敗,焦達峰只好和楊任等人前往武漢與孫武等商議兩湖共舉義事。七月回湘,加緊聯絡新軍及巡防營工作,並說服立憲派共同合作。

陳作新,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一八九九年隨唐才常在湖南聯絡會黨,準備舉事。一九零二年入湖南弁目學堂學習軍事,畢業後任新軍二十五混成協炮兵營排長,旋改任步兵四十九標排長,因倡言革命被撤職。一九零五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一九零九年該協創辦隨營特別班和測繪班,兼任教官。一九一零年春,長沙發生搶米風潮,拒絕參與鎮壓,擬乘機起義,再次被革職。仍留長沙,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

武昌首義一舉成功。消息傳到湖南,人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焦達峰在首義之後三天才獲得確信,他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有關響應武昌首義事宜,並派人前往瀏陽,通知洪江會準備進入省城。十三日,由陳作新出面,召集新軍代表安定超等人開會,商議軍事行動方案。

十四日,又召集包括立憲派在內的各界代表開會。與會代表三十餘人,湖北軍**派來的代表藍綜、龐光志應邀出席。會議決定湖南成立以焦達峰、陳作新爲首的中國同盟會戰時統籌部,負責領導起義。定於十月二十日舉義,以響應武昌首義。嗣因會黨徒衆未能如期趕到,擬延期至二十三日起義。

二十日,陳作新得知黨人饒運鈞前往水陸洲運動巡防營時被捕,拘於五十標禁閉室待斬。巡防營統領黃忠浩敦請巡撫餘誠格下令,限二十二日將新軍一律調離長沙,調集巡防營勁旅至省垣自衛。事危時迫,焦達峰、陳作新商量決定提前至二十二日起義。

十月二十二日清晨,長沙新軍正式宣佈起義。四十九標代表安定超朝天放了三響信號彈,站在操坪石凳上宣佈焦達峰的作戰命令。起義隊伍分兩路攻城,一路由焦達峰、彭友勝率領四十九標二營後隊,會同五十標及馬隊由北門進城,佔領荷花池軍裝局。另一路由陳作新、安定超率領四十九標二營前隊、右隊、左隊,會同輜重、工程兩營由小吳門進城,佔領諮議局。

北路軍未鳴一槍,迅速人城佔領軍裝局,東路軍開始因巡防營長官督率士兵閉城相抗,相持了一段時間。但在義軍強大的宣傳攻勢下,陳作新與巡防營管帶交涉,打開了小吳門城門,東路軍亦未開一炮就佔領了諮議局。下午三點,東路軍與北路軍會合,由焦達峰、陳作新、曾傑、成邦傑、安定超、李金山等率領一部分新軍,馳赴巡撫院轅門及附近又一村,四堆子、五堆子一帶,包圍巡撫院。

當焦、陳進入巡撫院內時,發現巡撫餘誠格已經潛逃,炮兵營正目李金山將巡防營統領黃忠浩刺傷,押解至小吳門城樓斬首示衆。巡撫院門前的旗杆上掛出了第一面“漢”字大白旗,一時間,長沙城內到處白旗招展,長沙起義就這樣順利成功了!

當日晚上,各界代表涌入諮議局,商量成立臨時革命**的問題。

會議由同盟會員文斐主持,在討論組織新政.府人選時,陳作新提議由焦達峰充任湖南軍**都督,表示自己願意出任副都督一職。

焦達峰則表示:“原議沒有副都督的設置,我讓你當都督就是。”

經過大家反覆討論,最後按照陳作新的提議,“公推焦達峰爲都督,陳作新爲副都督”。這一提議在一片掌聲中獲得通過。

次日,焦達峰、陳作新在巡撫衙門就任中華民國湖南軍政.府正、副都督職。

同日,陝西新軍起義,西安將軍文瑞於次日投井自殺,護理巡撫錢能訓被拘。前陝甘總督升允逃跑,陝西宣告獨立。

立憲情願運動的迅猛發展,陝西各地也佈滿了求新變革的乾柴烈火。四川人民的保路運動,更給了毗鄰的陝西革命黨人的反清鬥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根據同盟會組織的決定,陝西革命黨人原擬於武昌首義前的十月六日(農曆八月十五日)起義。但由於陝西當局防範嚴密,加上連日陰雨等原因,起義未能如期舉行。

中秋節後,已聽到風聲的清政.府陝西當局,派人四處探聽,甚至拆查信件,以獲取革命黨人的起義計劃。

經過一番偵探,查出健本學堂、公益書局是革命黨人的秘密活動據點,同時查出一些革命黨人姓名,立即電奏清廷。清廷覆電,下令就地處決被發現的革命黨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陝西當局更加恐慌,爲了逮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他們決定把新軍分批調到外縣。一方面分散新軍力量,另一方面分頭捕殺革命黨人,同時調駐紮在外縣的巡防隊到省城西安,加強城防力量。

形勢嚴峻,起義迫在眉睫。這時,井勿幕等同盟會領導人因赴渭北組織起義不在西安,革命黨人錢鼎、張鈁等人便商定 十月二十二日晚起事,決定新軍協司令部參軍官兼二標一營管帶張鳳翽擔任起義總指揮。

十月二十二日是星期天,又適逢農曆九月初一,是新軍發餉之日。上午領過餉後,各軍營除留少數值日官外,其餘的人大多離營外出。

護理陝西巡撫錢能訓和駐陝八旗將軍文瑞等人上午在諮議局開會後,由於當天恰巧有日蝕,陝西當局的官員會後即匆忙散去。

早飯後,革命黨人張鈁、朱敘五帶領新軍以去灞橋洗馬爲名,先後由西門進城,按原計劃順利到達東羊市軍裝局,革命黨人黨自新也率衆由南門進城向軍裝局進發。

這時的軍裝局周圍,已三五成羣地聚集了數百名徒手士兵和哥老會弟兄。

正當張鈁與事先聯繫好的軍裝局守軍排長和庫兵商議進軍裝局的路線時,警察數次前來查問。這時已是上午十時許,張鈁見形勢急迫,怕再出現變化,使整個起義計劃毀於一旦,便當機立斷,下令衝入軍裝局搶槍。槍搶到手後,立即裝上刺刀,子彈上膛,很快就佔領了軍裝局。

接着又打開咸寧縣和長安縣監獄,放出關押的囚犯,四處高呼:“舉義反清,與漢人商民無關!”要求市民不要驚慌。

張鳳翽聽到槍聲,率軍隊迅速經西門趕到軍裝局,一面組織兵力,設崗佈防,防備清軍來攻。一面通知起義新軍,設臨時指揮部于軍裝局,以便聯絡,統一行動。

其他各路起義軍,亦迅速按計劃佔領了各個據點。錢鼎率部佔領了藩臺衙門和城內製高點之一的鼓樓。

張寶麟率部佔領了陝西巡撫衙門南院門,萬炳南率部佔領了軍事參議官衙門。

城內居民,見到新軍起義,沸騰歡呼。有的給義軍送吃送喝,有的在門口擺桌放茶,慰勞義軍,還有的剪掉腦後的辮子,臂纏白布,參加起義。

省城內的回民,也給了起義軍有力的支援。西安起義前夕,新軍中哥老會首領張雲山、馬玉貴(回族)即委託回民中哥老會首領金啓恆、白玉麟等人秘密組織回民軍,準備起義。

西安起義爆發的當天,他們接到張雲山、馬玉貴的通知,立即起而響應。

在回民中有一定聲望、曾任過管帶(營長)的馬文英,亦召集回民500餘人,由西大街經木頭市到達軍裝局。領取槍械子彈,奉命在回民區維持秩序,並積極投入了圍攻滿城的戰鬥。

由於起義軍行動迅速,兼以廣大市民羣衆的有力支援,十月二十二日,起義軍僅用半日時間,就控制了城內滿城以外的大部分地區。

滿城是西安八旗軍隊及其眷屬集中駐紮居住的地區,四周修有城牆以便防守。西安將軍文瑞得到新軍起義的消息後,立即從諮議局趕回滿城,下令滿城駐軍緊閉城門,頑抗固守,與起義軍隔城牆對峙。

二十三日拂曉,起義軍按計劃由西、南兩面向滿城進攻,滿城內清軍在城牆上拼死抵抗。上午九時許,清軍騎兵百餘人,企圖奪佔東城門城樓。接連衝擊三次,均被起義軍炮火擊退,幾乎全被殲滅。

下午三時許,起義軍偵察到大差市與小差市之間,有一段城牆早已倒塌,原地已修建民宅。張鳳翽與劉世傑、馬玉貴率部挖開民宅院牆,乘清軍不防,衝了進去。

西面進攻的義軍這時也攻下後宰門,又向北城門清軍**庫射擊,引起**庫爆炸,清軍傷亡甚重,迅即瓦解。

起義軍從南、西兩面攻入滿城後,天色已晚,爲避免誤傷,遂令各部義軍就地待命。

二十四日黎明,起義軍逐巷搜索,殲滅殘敵,清軍紛紛逃命。第二天,起義軍傳令,嚴禁殺戮,西安城內戰事遂告平息。

起義成功後,革命軍下令搜捕省城內清朝高級官吏。

滿族將軍文瑞在滿城失守後投井自殺。

護理巡撫錢能訓自殺未死,被革命軍捕獲。

按察使錫桐(滿族)被捕後,自願捐銀二萬兩助餉,暫押後遣送出陝。

十月二十七日,陝西軍政.府正式成立,推舉張鳳翽爲大統領,錢鼎、萬炳南爲副大統領,

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87章 吳祿貞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609章 考據癖第19章 一心離開第15章 挫折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614章 轉折點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5章 挫折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28章 大學令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345章 張毒菌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5章 找事做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30章 白話詩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60章 山雨欲來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
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87章 吳祿貞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609章 考據癖第19章 一心離開第15章 挫折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614章 轉折點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5章 挫折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28章 大學令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345章 張毒菌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5章 找事做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30章 白話詩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60章 山雨欲來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