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腳下的烈焰

胡鄂公、白逾桓等人也努力繞開汪精衛,試圖把北方各自爲政的組織聯合起來,自行聯絡各革命團體組織北方革命協會。經過不懈的努力,十二月十四日,成立了北方革命協會於天津英國租界小白樓。

參加者有同盟會、鐵血會、振武社、急進會、克復堂、北方革命總團、鞭和革命黨、北方共和團、女子北伐隊、女子革命同盟,公推胡鄂公爲北方革命協會會長。

對北方革命協會成立後,汪精衛的表現,胡鄂公在《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做如下記載:“先是,予等之議商任邱起義於保定也,事爲汪兆銘所悉,迨予與諫聲至灤州南青坨,兆銘遂使人四出阻止。並語於諸同志曰:背約寒盟,自我實爲不祥。以此之故,任邱起義,京、津、保、通、石家莊無一響應。”

從此文獻所揭示的情況看,一方面汪精衛在直隸的革命黨人中威信並不高,因他和袁世凱走的近,更失去了一些黨人的信任。而另一方面,直隸地區本來就沒有統一的組織,很多時候都是各自爲政,因此,袁世凱依靠汪精衛來控制直隸地區的革命黨人的活動,其作用還是很有限的。

袁世凱對待北方革命黨的另一手段則是堅決鎮壓。

北方雖處於清廷統治的中心地區,但民主革命也同樣有着深厚的根基。

在辛亥革命前,孫中山曾到過直隸,傳播革命思想。對於喚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有大批早期同盟會骨幹先後在直隸進行革命活動,傳播革命火種。其中具有“士官三傑“之譽的吳祿貞、張紹曾、藍天蔚,更是辛亥革命時期直隸革命鬥爭的主要領導者。

武昌起義後,直隸的革命活動更是風起雲涌。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第二十鎮管帶施從雲、王金銘等在灤州策動起義。

前面提到過,十一月六日夜吳祿貞曾召集中級以上軍官開會,宣佈七日凌晨舉行起義。佈署完畢趕回設在正太車站的行轅,被騎兵營長兼警衛隊長馬蕙田殺害。參謀長張世膺在車站旁同時遇難,參謀張厚琬逃出,躲避到英美菸草公司樓上倖免。

吳祿貞突然遇害,施從雲、王金銘等在灤州策動的起義也被迫中斷。

何遂、孔庚等隨同山西革命軍將吳祿貞的屍體運往娘子關入殮。由劉國盛帶領的到石家莊赴約的山西民軍先頭部隊,聽到吳祿貞被刺的消息,遂拆毀鐵路十餘里,將第六鎮的輜重物資裝上火車,撤回山西。

面對新的形勢,十一月下旬,北方革命黨人籌劃在張家口起義。消息泄露,數十人被捕,李飛仙、秦禮、高志清等七人慘遭殺害。

李飛仙,留學東京學醫,祖籍遼寧,後隨家定居直隸。高漲的愛國熱誠促使他加入了同盟會,決心爲振興中華而奮鬥。像許多同盟會員歸國後,以從事各種職業爲掩護進行革命活動。李飛仙歸國後,則在張家口掛牌行醫。

秦禮,字宗周,直隸豐潤縣秦莊人,是反清革命組織“鐵血會”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爲“鐵血會” 京北部軍司令,因組織張家口起義而犧牲。

秦禮身高力大,少年時棄文習武,畢業於保定武備學堂。因刀槍嫺熟,善使大刀,人送外號:大刀秦禮。

十二月十八日,任丘、雄縣革命黨人七十餘人在耿世昌、靳廣隆率領下起義。遭到北洋軍鎮壓,退守雄縣,在北洋軍軍激烈進攻之下,因缺少外援,耿、靳等百餘名革命黨人犧牲。

耿世昌(1872年——1911年10月28日),男,漢族,籍貫山東煙臺。爲人豪爽、俠義。曾入教會學堂,後浪跡江湖。

一九一零年春,在關中小學任教習。

一九一一年七月到北京,十月九日,曾參加北京民黨發動的起義,遭遇失敗。後積極參與革命黨人胡鄂公、郝仲青等人在任邱、宣化等處的舉事。

十二月三十日,新軍二十鎮七十九標一二營管帶王金銘、施從雲與駐守海陽八十標一營管帶馮玉祥聯名通電,主張共和。並且組織武學研究會,在官兵中進行革命宣傳。

年底,北方革命協會在天津召開會議,應王金銘要求,決定派白毓昆、孫諫聲等十餘人到灤州,加強革命領導力量。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王金銘、施從雲等革命黨人率部起義,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推舉王金銘爲大都督,施從云爲總司令,白毓昆爲參謀總長,孫諫聲爲軍務部長,馮玉祥爲總參謀長。

但是,此時,馮玉祥已遭到監視。一月四日,北方革命軍政.府通電全國,並乘火車西進,準備進攻天津。

袁世凱派第三鎮統制曹錕通州鎮守使王懷慶出兵圍剿。民軍在雷莊與北洋軍交戰。一月五日,王金銘、施從雲冒死到清營談判,遭王懷慶殺害。之後,清軍殘酷圍剿革命軍,白毓昆、孫諫聲等大批革命軍將士犧牲。袁世凱也因此而在北京、天津大肆搜捕革命黨人。

王金銘,一八八零年出生于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老城鎮東屯村一個農民家庭裡,八歲入本村私塾就讀,十六歲入洪瑞錢莊當學徒。

一八九八年,十八歲的王金銘,在天津小站參加袁世凱組編的新軍當兵入伍。不久即被提升爲副目,頗得長官賞識,送入講武堂學習。

一八九九年畢業後提升爲正目(班長)。

一九零四年,擢升爲北洋常備軍第二鎮第三協第七標前營左哨哨長。

一九零五年,調任北洋常備軍第五鎮第十八標一營前哨哨官。

一九零七年,任由徐世昌統率的第一混成協第一營幫帶,駐防新民府(今遼寧省新民縣)。

一九零八年,王金銘結識了同盟會員劉瀛凡,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革命。

一九一零年春,與同在第一混成協任幫帶的馮玉祥、施從雲等人共同發起組織了“武學研究會”,以讀書研究軍事學科爲名, 秘密開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

同年九月,任第二十鎮第七十九標第一營幫帶, 後升管帶。

一九一一年,他和天津“北方革命協會”的白雅雨等取得聯繫,籌劃武裝起義,併發起成立了“山東同鄉會”,從事募捐活動,籌集資金, 秘**械。

同年,調駐灤州,後與二營管帶施從雲、同盟會代表白毓昆等積極響應武昌起義。

施從雲(1880—1912),字燮卿,北鄉(今晴嵐鄉砂崗村)人。幼入私塾讀書,常閱讀有關鴉片戰爭等革命書籍。

光緒二十七年(1901),赴直隸投軍,後入保定將弁學堂。

畢業後,分發至新軍第五鎮十八標任排長。光緒三十三年調東北駐防新民府,由此與第一混成協八十標三營管帶馮玉祥相識。

不斷接受新思想,施從雲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清王朝,中國纔有出路。毅然剪掉髮辮,決心投身革命。

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組建新軍第二十鎮,施從雲編入該鎮四十協七十九標,最初任隊官,後晉升二營管帶。

其間,他與馮玉祥、王金銘等發動組織“武學研究會”,以讀書研究軍事爲名,在士兵及下級軍官中發展會員,開展革命活動。

一月十二日,灤州革命軍唐自起、黃際隆、龐希德等數十人潛入開平,襲擊王懷慶,遭到失敗而殉難。

黃際隆,直隸(今河北)豐潤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習舉子業,不成,遂棄之。常與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北方最大的反清組織鐵血會的主要創始人丁開嶂縱論天下大事。

一九零四年,協助丁開嶂在燕遼上游創立鐵血會,奔走於長城內外,聯絡綠林豪傑,宣傳革命。

一九零七年,被選爲鐵血會東京支部長。

一月二十七日,北方革命協會各團體代表五十多人在天津召開緊急會議,準備起義,北京、石家莊、保定等地響應。

二十九日,天津起義燃放信號炮失誤,起義失敗,大批敢死隊志士犧牲。

三十一日,北方革命協會代表再次在天津集會,籌備起義,並且致電南京臨時參議院,主張徹底革命,反對向清軍妥協。

在辛亥革命過程中,直隸的革命黨人和仁人志士,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爲反對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進行了不懈鬥爭。

這些英勇不屈的革命鬥爭,一方面直接打擊了清朝軍隊的主力,另一方面,在清王朝核心地區播下了革命火種,爲徹底推翻清王朝功不可沒,也起到了特殊作用。

袁世凱是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後院起火的,對直隸的革命黨人的鎮壓是決不手軟。而在另一方面,直隸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活動,也成爲他給清廷施壓的重要籌碼。對此。我們在袁世凱與載灃和隆裕太后的殿前作對中已經見識過了。

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87章 唐繼堯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79章 新人物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4章 當官真好第480章 改名字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66章 機會第40章 系矯旨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249章 就職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6章 辦實業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336章 張瑞璣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24章 幸運第70章 呼聲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0章 心機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50章 過街老鼠
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87章 唐繼堯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79章 新人物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4章 當官真好第480章 改名字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66章 機會第40章 系矯旨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249章 就職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6章 辦實業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336章 張瑞璣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24章 幸運第70章 呼聲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0章 心機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50章 過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