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 再戰日本終

559.再戰日本(終)

家宣用最慘烈的吞金自殺的方式宣泄自己對華夏的憤恨、對綱條一黨的蔑視以及對自己斷送德川家業的懺悔,就在他嚎叫掙扎着走向死亡的三天中,鍋鬆丸被綱條等人擁立爲第七代將軍,並改名家繼以宣示繼承德川家正統。

當然,年幼的家繼是無法親自秉政的,幕府的大權便落在以副將軍身份出任家繼後見、傅役的德川綱條頭上,這固然是因爲綱條的地位是德川家康時代就確認的,同樣也是因爲綱條和吉通對鋒芒畢露的吉宗的忌憚。

好在德川家的內部權力鬥爭並不影響幕府與華夏、天皇朝廷的議和。

於是,在當年的十月初九,幕府與天皇朝廷在華夏的壓力下達成妥協,德川幕府宣佈實施“大政奉還”,並據此上繳京都朝廷八十萬石的領地。如此一來,扣除加增給親藩的領地、補償給西國譜代的領地以及幕府在西國損失的直領之後,將軍還保留有一百四十萬石的直領,依舊是日本最大的封建領主。更對幕府有利的是,通過奉還領地,幕府還擺脫了以一己之力承擔對夏賠償的沉重包袱。

領地的問題解決後,雙方又不出綱條、吉宗說料的討論了幕府旗本的問題。由於幕府旗本的領地相加超過二百六十萬石,因此京都朝廷和西國大名自然不願意看到這股力量依舊掌握在幕府手中。幕府自然也不肯輕易放棄忠心耿耿的舊屬,雙方經過一番爭奪,最終實力大損的幕府不得不再次作出讓步。

十月十日,幕府同意將旗本的管理權上交天皇朝廷,天皇朝廷則宣佈將擁有萬石以上知行的前幕府旗本一次性升格爲諸侯,雙方各有所得,表面上自然皆大歡喜。天皇朝廷隨即正式任命黑田家爲北九州管領、島津家爲南九州管領、移廣島藩至今治並授淺野家爲四國管領、加增長州藩廣島三十萬石並授毛利家爲山陽道管領。

同時,天皇朝廷還依約任命尾張藩爲東海道管領、水戶藩爲關東八州管領、甲府藩爲中山道管領、會津藩爲越後出羽管領,並根據華夏的要求加增知行仙台藩十五萬石並授予陸奧管領的職務。只是在山陰、北陸兩地管領的任命上,京都朝廷耍了手腕。

十月十一日,日本朝廷以鳥取藩在討伐幕府過程中首鼠兩端爲由,將其知行從三十二萬五千石減封至十九萬五千石,並由同族岡山藩接收伯耆一國。不過爲了安撫池田家,朝廷宣佈山陰管領一支由池田家兩支輪流擔人;同日,天皇朝廷又以同樣理由削減加賀福井藩知行至六十五萬石,使得加賀百萬石的故事到此爲止,只是同樣出於安撫的目的,京都方面安排前田家與越前鬆平家輪流出任北陸道管領。

事不關己且能挑撥兩藩與朝廷的關係,幕府自是樂得在一旁看好戲,至於利益受損的兩藩雖然上下激憤,然而卻面對有華夏撐腰的朝廷敢怒不敢言。由此,天皇朝廷用奪自鳥取、福井兩個強藩的幾十萬石知行初步確立了自己的權威。

解決了領地和旗本問題之後,幕府和朝廷接下來進行的談判就變得順暢起來。

幕府隨後承認天皇朝廷是日本對外的最高象徵,天皇擁有接受國書、制定年號、授予朝臣官位、批准各藩聯姻及養子繼承等方面的權力。不過,天皇不過問具體的朝政處置,相關權力由關白兼左大臣與徵夷大將軍兼右大臣共同掌握和施行,其中也包括將軍奉還的領地及朝廷在西國獲得的藩領上的國司、郡司、總地頭、地頭的任命權。

看起來幕府和朝廷已經取得了一致,“公武合體”即將實現,只是誰都沒有想到事情進行到這一步還有變數——由於之前華夏對各地反幕諸侯的許諾,因此公家和幕府不得不接受華夏強加給雙方的諸侯會議,並共同承諾今後朝廷的大政國策“悉決於公論”,由此日本的最高權力實際轉移到了藩主參議們的手中。

然而藩有大有小,每藩的立場和想法也各自不同,爲了均衡強藩與小藩之間的利益,避免某些大藩操縱會議,也是避免小藩聯合起來跟強藩作對,所以幕府、朝廷與列藩約定,五萬石以下諸侯擁有一票,五萬石以上十萬石以下算作三票,十萬石以上三十萬石以下擁有五票,三十萬石以上每藩十票。

釐清了票權之後,諸侯會議便粉墨登場了——華夏武成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日本各藩諸侯齊聚京都,第一次諸侯會議正式召開,東山天皇蒞臨會議,將軍、關白以下公武雙方同時向天皇宣誓效忠,至此“公武合體”實現,名不符實的“王政復古”宣告達成。

第一次諸侯會議的議程很多,管領與普通諸侯的官位確認、國司郡司的職權範圍的認定等等,林林總總有十幾個議題,不過最重要的議案有兩個,第一是關於各藩武備的處理,第二個就是與華夏停戰條約簽署及賠款的籌措。

各藩武備處置當然是很重要的議案。別看現在日本雖然重新太平了,但是管領所在的強藩對本道範圍內的小藩的壓迫感卻因爲幕府的虛化更加明顯了,因此各藩都不願意放棄保衛自己的武力,只是維持軍備是要花大價錢的,在各藩財力都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取得平衡呢?大藩、小藩、將軍、朝廷都有自己的考量。

經過幾天的爭論,大洲藩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數諸侯的讚賞。根據大洲藩的方案,天皇朝廷將不設常備軍,以各道管領統轄本藩及道內各藩諸侯的兵馬維持治安,當管領無法鎮壓本道一揆和叛亂時,由將軍統率直屬武力及相鄰各道武力協助平定,至於出現外敵入侵時,則由各道管領統率本道兵馬加入將軍的麾下作戰。

這個方案中,天皇朝廷不設常備軍,自然也就沒有了軍費的額外支出,有利於減輕朝廷的經濟壓力,而且管領與將軍相互制衡有利於保證朝廷的地位,自是受到朝廷的認可;而將軍雖然得自己花錢養兵,但大軍在手卻可以保證將軍家的武者第一人的位置不被動搖,自然也得到幕府的首肯;幾道管領家也覺得可以進一步突出自己地位強化自己在朝廷中的發言權,因此並不做反對;小藩雖然有心反對,但朝廷、幕府和強藩都答應了,他們也無力翻盤。

因此最終大洲藩的方案獲得了通過,根據這個方案每萬石知行可以保留相當於夏軍一哨(百人)的兵馬,而每十萬石可以保留相當於夏軍一團(七百五十人)的兵馬。不過很明顯,真正只有萬石的小諸侯最多也就保留一隊三十餘人作爲護衛,而十萬石以上的大名也最多養一團兵馬,即便是知行最大的將軍家,能維持舊有的常備也已經很難得了

??

各藩武備問題解決後,更爲棘手的對夏和約便放在了天皇朝廷、幕府及全體諸侯的面前——根據華夏的要求,日本要徹底割讓佐渡、壹崎、隱岐及伊豆列島;恢復並將通商口岸擴大到全日本;華夏商人可以隨意進出日本並擁有開採日本各處礦山的權力——這些或許還可以接受,但華夏要求日本再度賠償一千萬貫賠款的要求就很難滿足了。

但再難滿足的要求也得滿足,面對尚有萬餘精兵在大阪、洲本城駐防的夏軍,諸侯們只能以幕府的遭遇爲鑑,最終批准朝廷全部接受華夏的條件。

武成十三年十二月七日,夏、日正式簽訂《夏日新約》(《日夏寶永條約》),日本無條件割讓華夏索要全部外海島嶼、全面開放日本市場、允許華夏商人在日探礦開礦、增加商用地、授予華夏商人以治外法權,並分二十五年支付華夏共計二千二百萬貫的賠款本息。

除了授權朝廷簽訂《日夏新約》外,諸侯會議還一氣批准了《日朝新約》、《日琉新約》、《日安條約》、《日越條約》,在對各國開放市場的同時,賠償朝鮮軍費三十七萬貫、琉球軍費十七萬貫、安南軍費十九萬貫、越南軍費二十萬貫。

十二月二十日,不願意在《日夏新約》上簽字的東山天皇遜位,中御門天皇踐祚。

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御門天皇向朝賀的華夏使節表示,自己願意向華夏皇帝稱侄。

還未等華夏朝廷作出迴應,德川綱條以家繼後見、傅役的身份向華夏使節宣佈要把江戶城堡連同江戶周邊城町、港町一起寄進(弱者向強者貢獻)給武成皇帝,以表明德川家對挑起之前夏日衝突的真切懺悔。

一前一後的兩個消息極大的震動了整個日本,日本全國再度感受到了白江口之戰(注:中日之間第一次交手,是役唐軍大勝)失利後的困苦。由是日本國內徹底清除了對華夏重商輕儒國策的輕蔑,派遣“新遣唐使”至華夏學習的聲浪傳遍了整個日本,“夏學”也取代了“朱子學”、“陽明學”、“蘭學”成爲了日本第一顯學

??

633 夏荷戰爭6355 朝鮮之戰10491 駐日國信使79 擲雷兵70 開搶下494 爭論189 萬泉河之戰續655 宗藩番外篇夏美初戰387 在琉球72 李順娘和馬車有事晚了番外篇夏美初戰15255 蘇浙之戰9258 蘇浙之戰12636 後手701 交底下206 艦隊538 和碩特176 三道溝240 封鎖415 蝦夷之變372 湖廣硬戰26 選擇665 水師之變224 三省攻臺4113 想法456 安良番外篇夏美初戰17347 朝鮮之戰6229 報復79 擲雷兵92 牽扯336 新的戰場250 蘇浙之戰4240 封鎖695 緬甸3514 旅順鎮守府342 朝鮮之戰351 洋行498 神策軍210 張銘澄310 空城計597 反應下698 迴歸155 雞籠167 房錫鵬周雲隆186 萬泉河之戰2407 金蘭之行465 東征日本8424 鄭阮內戰5247 蘇浙之戰1578 滅清之戰1728 英圭黎船匠和馬原103 避讓138 尾聲5192 耿糖兒499 鄧明道248 蘇浙之戰295 蔡通671 窘境15 船匠176 三道溝85 薨逝和繼位527 馬球64 築砦和修路333 朝與清198 飲水問題應某些書友強烈建議88 政改480 新昌府城247 蘇浙之戰1416 蝦夷之變下582 滅清之戰21681 華夏的太平洋下597 反應下4 交代下33 炮274 戰福州今天一早飛濟州359 湖廣洞察195 汶萊423 鄭阮內戰4593 迴歸下86 消化鑾儀衛363 湖廣反正新的一月求新的236 庫乙疾561 滅清之戰1639 疑問212 傅魁和蜈蜞嶼121 震盪403 西渤泥都護府6682 大手筆652 夏俄戰爭8280 戰潮州4278 戰潮州229 春娘玉娘求包養紅票等等374 湖廣雨戰641 無奈137 尾聲4466 東征日本9429 南巡3剛回來明天又要飛477 東征日本20
633 夏荷戰爭6355 朝鮮之戰10491 駐日國信使79 擲雷兵70 開搶下494 爭論189 萬泉河之戰續655 宗藩番外篇夏美初戰387 在琉球72 李順娘和馬車有事晚了番外篇夏美初戰15255 蘇浙之戰9258 蘇浙之戰12636 後手701 交底下206 艦隊538 和碩特176 三道溝240 封鎖415 蝦夷之變372 湖廣硬戰26 選擇665 水師之變224 三省攻臺4113 想法456 安良番外篇夏美初戰17347 朝鮮之戰6229 報復79 擲雷兵92 牽扯336 新的戰場250 蘇浙之戰4240 封鎖695 緬甸3514 旅順鎮守府342 朝鮮之戰351 洋行498 神策軍210 張銘澄310 空城計597 反應下698 迴歸155 雞籠167 房錫鵬周雲隆186 萬泉河之戰2407 金蘭之行465 東征日本8424 鄭阮內戰5247 蘇浙之戰1578 滅清之戰1728 英圭黎船匠和馬原103 避讓138 尾聲5192 耿糖兒499 鄧明道248 蘇浙之戰295 蔡通671 窘境15 船匠176 三道溝85 薨逝和繼位527 馬球64 築砦和修路333 朝與清198 飲水問題應某些書友強烈建議88 政改480 新昌府城247 蘇浙之戰1416 蝦夷之變下582 滅清之戰21681 華夏的太平洋下597 反應下4 交代下33 炮274 戰福州今天一早飛濟州359 湖廣洞察195 汶萊423 鄭阮內戰4593 迴歸下86 消化鑾儀衛363 湖廣反正新的一月求新的236 庫乙疾561 滅清之戰1639 疑問212 傅魁和蜈蜞嶼121 震盪403 西渤泥都護府6682 大手筆652 夏俄戰爭8280 戰潮州4278 戰潮州229 春娘玉娘求包養紅票等等374 湖廣雨戰641 無奈137 尾聲4466 東征日本9429 南巡3剛回來明天又要飛477 東征日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