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 逆子倿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日本人走了,之前跑到鄉下的揚州市長顧天涯回到了揚州,帶着李應鐘黎可爲暢遊瘦西湖。欣賞着一路上的景緻,李白這一首唐詩讓李應鐘脫口而出。
“我最早知道揚州也是從這首詩開始。對揚州,心裡除了一個美,就是一個騷,秦淮八豔,不如揚州八怪。”黎可爲說:“來到揚州,才知道不應該來,破爛留丟,失望之極,過去的美好想象蕩然無存。”
“這可不能怪揚州,一個國家的軍隊,在外敵侵略之時,棄城而走,把人民留給敵人。”顧天涯說:“這一次國軍進攻揚州,未發一槍一彈,把日軍攆走,沒有造成百姓的傷亡,也沒有造成百姓財產的流失,很是讓人欣喜,可見第五集團軍是一支能征善戰之軍,攻心爲上,攻謀爲主,是爲百姓之福。但是我很擔心,你們能在揚州呆多久,上面一紙調令,你們又將遠赴彊場,留下揚州一地,誰能戍守?誰能讓日本人不再踏入揚州?如果國軍在揚州與日本人你來我往的拉鋸,真正受苦的就是本地的百姓了!如果國軍不能長期呆在這裡,我反而希望就不要再來,就讓我們在日本的鐵蹄下,苟延殘喘,好過雙方交戰,老百姓疲於奔命。”
聽到顧市長的話,李應鐘和黎可爲都說不出話來。揚州與南京只是一水之隔,能夠保住揚州一地不失,就能保住江北廣闊的地域不失,放眼全國,誰能做到!
李應鐘看是認真的看了面前的顧市長一眼,這位三十七八歲,很清秀,戴着一副鏽琅架的眼睛,斯文中卻掩蓋不住目光深處的犀利,身着一件舊西裝,袖口已經補過,沒有大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李應鐘從顧市長的話中聽出了一點漢奸口氣,卻並不覺得刺耳,反而認爲有道理。老百姓,講究的是安居樂業,上次日本人來的時候,中國軍隊主動退卻,在揚州沒有進行交戰,日本人佔領揚州後,也沒有隨意殺人,弄來了大量的日本產品,與老百姓交換食品、農產品,讓老百姓這個年過得不錯。反而是第五集團軍進攻揚州,讓揚州的老百姓第一次離鄉背景,顛沛流離,如果第五集團軍一走,日本人再來,這種生活周而復始,老百姓才真的民不聊生。想到這裡,李應鐘嘆了一口氣。
把想法用電報發到中南國,地寶拿着電報向陳維政討教這個問題。陳維政看着電報,想了想,告訴地寶:家貧出逆子,國弱出倿臣。這裡的逆子和倿臣都是由管理者定義的,從發展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來看,未必就是反面人物。家貧出現的逆子目的是爲了改變家庭當前的貧困處境,國弱出現的倿臣更多是爲了從另外的角度改變國家的命運。凡是貧家和弱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我封閉,自我封閉中的人如同一條神經質的蛇,極爲敏感,只要有人進入他的領地,他不會分析別方是好意還是孬意,更不會分析對方的行爲是否會防礙到自己,就可以不顧自己的生死奮死一擊。這一擊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的命給送了,領地自然也就失去。一個人長期處於貧困和積弱當中,因爲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自尊特別強,強到變態,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弄成一隻刺蝟。眼裡只有敵人,只有鬥爭,只有戰勝,缺乏寬容和忍讓,因此不會跟任何人有共贏和合作。老蔣是如此,陝北又
何嘗不是如此。很多人,在日本的鐵蹄下,他們不能象老蔣老毛一樣,一走了之,他們要保住一方人民的生存,不得不與侵略者虛與委蛇。他們所付出的精力所做出的貢獻,與那些不顧當地百姓的死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相比,更艱難,更偉大,也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才讓老百姓知道一個道理,雖然處於敵人的鐵蹄下,自己還是中國人。因此,對他們,我們要理解,而不是橫加指責。
地寶聽到了這裡,說:“那北京的王克敏是不是也同樣理解呢?”
陳維政搖搖頭,說:“時間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顧天涯是國民政府委任的市長,他與26師團是合作關係,王克敏是日本人在北京設立的華北政府,與日本人是從屬關係。王克敏政府的建立,只能說明一點,日本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拿下中國,缺乏自信,他們還在幻想以中國人治理中國人。他們沒有想到,即使他們拿下了中國,如果不在中國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和文化體系,假以時日,他們就會被中國同化,成爲曾經的滿族人。”說到這裡,陳維政想起了上一世那鋪天蓋地的日本動漫和電子產品,日本人從來沒有放下過佔領中國的野心,動漫和電子產品只是他們大和文化進入的一部分而已,卻把日本人的野心暴露得一覽無餘。
“大和文化?大哥你是指日本人在臺灣實施的那一套嗎?”地寶問:“我瞭解過日本在臺灣的統治,很落後也很愚味,完全稱不上文化。”
“對!大和文化是一種極落後的文化,如果讓這種文化統治中國,中國會落後倒退三百年,因此,我們要阻止這種文化在中國的出現,甚至在地球上消滅這種落後愚味的文化,這是我們的職責。”陳維政說:“我很贊同德國的希特勒關於優勢文化的理論,在歐洲,消滅猶太人,在東方,消滅日本人。弘揚優秀文化,消滅落後文化,全面提高地球人的綜合素質。”
陳維政的人口素質論地寶已經早就領教,但是這個地域文化論,則是第一次聽到,很新鮮,很有創意,中日戰爭從利益之爭直接上升爲文化之爭。生存與精神,到底誰佔據更重要的地位,一茬玉米三個月,一季水稻四個月,就能生存,就能餬口,然而,一種精神的培養,也許需要兩代人或者三代人,地寶認爲自己明白了。
陳維政很贊成地寶進入第三戰區的設想,這個地區是目前中國與敵方交接中最安全的地區,南面有福建,只要從衢州金華一帶浙贛線上找一個口子,修一條鐵路到南平,把與福建的鐵路一接通,就能加入到閩粵桂的抗戰大體系中來。這裡進可攻,退可守,日軍在太湖流域的殖民統治不可避免,只能通過特種作戰,把對方的生產產值轉換成自己的勝利果實。
地寶驚愕的看着陳維政,自己的這個大哥並不在意日本人在太湖地區的殖民統治,反而讓自己佔山爲王,他難道不知道,這麼一來,國民政府的統治會更加舉步惟艱嗎?如果沒有國民政府的統一指揮,中國的抗戰會更加零亂不堪嗎?只是地寶沒有問,大哥這樣做自然有這樣做的道理。
離開了中南國,地寶直飛武漢,他要去中央政府,提出對第三戰區的戰時管理和戰略方針,力圖說服中央各大員同意他率部進入皖南和浙西。
第五集團軍在蘇北的主動進攻,如同給中國媒體和全國人民打了
一支強心針,各處節節敗退,唯有第五集團軍一舉收復蘇北大片土地,包括揚州淮安蚌埠,直打得江北再無敵蹤。一時,第五集團軍在媒體的鼓吹下獲得了極高的地位,抗日神軍、東洋剋星,聯繫到之前在淞滬大戰時這支隊伍的表現,第五集團軍風頭無倆。地寶一到武昌機場,就受到了各界羣衆的熱烈歡迎,飛機場外人山人海,人人以見到神軍司令爲榮,在警察和衛戍部隊的阻擋下,民衆還把機場外的道路完全塞斷。讓地寶沒有想到的是,國母宋慶齡居然親自到機場迎接,當然,接的主角不是他,是周璇,一下飛機,國母就直奔周璇而去,拉着手說過不停,一副母女情濃的樣子,全民重視的第五集團軍司令被完全忽視。
媒體的閃光燈打得暈暗的天空露出一片光明,地寶身着中將制服,身材挺拔,一副少年將軍氣派,武漢多少大姑娘小媳婦口水流了一地,水果湖水漲三尺,只是不敢與國母的乾女兒、明星公司的董事長,中國最大的明星周璇爭鋒。
在報告會上,地寶的提議被一致通過,會議結束的最後一項議程是由蔣介石宣佈,晉升黃中恆爲上將,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第五集團軍司令部駐地在徽州。
成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62軍,任命巫劍雄爲新編第62軍軍長,下轄151師,師長俞漢林,152師,師長孫立人,並把153師番號留給62軍。全軍滿編五萬五千人,目前人數僅爲三萬人。駐守蘇北,屬於第五戰區直轄。
第五戰區參謀長爲浙江省主席黃紹竑上將,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劉和鼎上將就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五戰區憲兵總隊司令兼戰區公共安全管理局局長肖山令。作戰區域爲上海市、浙江全部、江蘇南部和安徽南部,下轄第五集團軍和第二十二集團軍。皖南專區專員爲浙江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專員阮毅成,蘇南專區專員是原揚州市市長顧天涯。
第五集團軍參謀長李應鐘少將。
成立新編63軍,軍長黎可爲中將,下轄155師、156師,由黃紹竑在浙西一帶整合的遊擊部隊組成,155師師長鍾滌鬆,副師長謝明強,156師師長趙龍文,副師長謝友勝。
至此,第五集團軍轄三軍兩師,第二十二集團軍五個整編軍,總人數達二十五萬人,加上一些獨立師及獨立旅,兵力達三十萬人,第三戰區一舉成爲中國最強大的作戰區。
陳維政一看這兩個新編軍的名單,大笑。62軍,上一世巫劍雄就是62軍的副軍長,這一世,取代了張達成爲了正軍座,歷史還真有其強大的糾偏能力,只是他下面的兩個師長,與上一世大不一樣,都是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畢業生,陳維政想,這個62軍軍長應該是給李應鐘準備下的,由西點的去率領弗吉尼亞的,可以傳爲佳話,只是李應鐘資歷太淺,所以才讓巫劍雄上位,在中國軍方眼裡,巫劍雄應該是李明瑞派給兒子李應鐘的一品帶刀護衛,用他和用李應鐘一樣,都可以得到李明瑞的肯定。63軍156師師長趙龍文是位儒將,上一世苦守錢江南岸三年,之後還做過第八戰區胡宗南的秘書,謝友勝則是標準的土匪,以籌建抗日地方武裝爲名,收集槍械,強派捐款,廣收門徒,擴充勢力。其夫人雙槍黃八妹名聲更在之上,在天目山,在杭嘉湖地區,是位令日本人聞名喪膽的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