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井月萬萬沒有想到,他和王莽的第一次會面居然是這樣。?網?
在這麼一個嘈雜的酒樓這種,莫名的,兩個人的視線就對上了。
現這個情況,白井月無奈地對着王莽的方向拱了拱手。
莫名地窺視他人還被現,那可是無禮的表現。若是普通人也就算了,眼前這個王莽可是現今漢朝除了皇帝之外最尊貴的人,白井月只好拱拱手錶示敬意。
看到白井月的動作,王莽露出笑意。就在白井月以爲這個事情到此爲止的時候,王莽卻是徑直朝着白井月的方向走來。
“王大人?”
看到王莽的異動,掌櫃有些不解,他也不能直接問王莽這是幹什麼,於是便用另一種方式詢問:“王大人您還是要以往的雅間嗎?”
聽到掌櫃的詢問,王莽直接揮了揮手錶示不需要,然後直接是坐在了白井月的對面。
“不知王大人爲何屈尊於此?”
白井月不解地問道,他應該沒有做什麼吸引對方注意力的事情啊。
王莽看白井月略帶疑惑的神情,哈哈大笑:“屈尊?詩仙也太看不起自己了。”
哈?
白井月一臉懵逼。
詩仙?他什麼時候有這個稱號了?
等等······他確實是吟誦過一些詩句,還有詞曲。
那些來自後世各家精華的詞句,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世間少有。
不過他都是在花樓和酒樓心情好了才應景抄個幾。
應該不會這麼出名吧?
白井月對歷史不熟,自然也不知道,在這個朝代,士子逛花樓和酒樓,只要不是沉迷於此,便會被看作士子風流,甚至很多未出仕的士子都會在這些煙花之地流連。
自然,白井月那些驚世駭俗的詩詞,便被這些同樣尋求雅緻風流的士子所聞,然後宣揚了開來。
白井月一路西行,還未至長安城,他的詩詞已經被傳唱大江南北。而白井月本人也被衆多士子譽爲詩仙。
就連王莽,也是聽聞過白井月的詩詞,並對白井月欣賞不已。
以王莽的情報能力,白井月的樣貌自然是被其所知,在之前和白井月對上眼的時候,他還有些不可置信,但是很快便確認了白井月的身份。
畢竟,雖然奇裝異服的人很多,模仿白井月穿着的現在也不少,但是和白井月一樣有着一頭白的,卻是獨此一例。
對這麼一個偶遇,王莽也是心喜,對白井月的【文采】,他也是很是佩服,於是,王莽便直接來到了白井月所在的桌子。
讓王莽更想不到的是,似乎這位詩仙,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名聲有多大。
“原來那位就是詩仙嗎?真是風采斐然啊!”
聽到王莽確認白井月的身份,那些原本只是懷疑卻不敢確定的文人們不由得對白井月誇讚起來。
“詩仙之名,真是受之有愧。”
白井月有些不好意思。他吟唱這些詩詞,只是因爲自己興致一高,想起那些聞名歷史的古詩詞,便吟誦了出來,卻沒想到,會造成這樣的影響。
“詩仙真是自謙了,現在天下誰人不知詩仙之名?閣下那於陳留所吟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曲,真是驚爲天人,在下也是佩服得緊。”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朝著名詩人蘇軾所做。可謂是傳唱千年的佳作,即便是通篇使用白話文的時代,華夏依舊是把它當作了課本的必學詞曲。
而白井月,數月之前,途經陳留,當時正值中秋,想起還在高天原內等待自己的少女們,白井月便念起了這曲當年背的還算熟練的詞。
結果一朝而天下知。
甚至連王莽,也對白井月關注了起來,並且開始搜尋白井月之前所吟唱的詩詞,並且對白井月多加關注。
“王大人過譽了,只不過是一無所事事之人,無病呻吟罷了。”
“閣下何必如此自辱?閣下才華當得在下一譽。”
剛剛說完,王莽突然現了問題。剛剛白井月說,他是無所事事之人!
這讓王莽來了興致。
爲了這個國家的繁榮,爲了復辟周禮,他要做的事情太過危險,也太過出常人所理解了。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幫助自己。而眼前這個譽滿天下的詩仙,不是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嗎?
若是以後事,這樣一位影響力遍佈全國的知名人物,必然會對自己有非常大的幫助吧?
想到這裡,王莽便端起剛剛酒店掌櫃拿來的酒壺,爲白井月空了的杯子倒了一壺酒。
“不知閣下現位於何處?”
“流連世間罷了。”
白井月嘆了口氣,裝作意志消沉的樣子,同時悄悄打量着王莽。
似乎,他之前的計劃,可以改變了?
如果能夠搭上王莽之條線,也就沒必要去等天下大亂了,直接藉着王莽的勢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就好了?
“爲何閣下不找個事情做呢?”
將手中酒杯放下,白井月嘆了口氣。
“來此路上,在下遭遇數波土匪,他們原先可都是大漢的子民啊。”
說話的時候,白井月故意眼中透露出些痛恨,和對現在社會的不滿。
見白井月這副樣子,王莽就更開心了,因爲白井月越是對這個社會不滿,就越會支持他的做法。
對此,王莽下定了決心。
“閣下想必剛來此地,尚未有住處,在下的大宅內尚且有不少閒置的客房,若是閣下不嫌棄,可在寒舍小住些時日。”
“這···這有些不好吧?”
白井月故作猶豫之態,同時左手悄悄放於桌下,摸了摸腰間的繫帶。
這個動作,被王莽看在了眼裡。
這讓王莽認爲對方想要拒絕,卻又因爲囊中羞澀,不知如何取捨。
王莽微微一笑:“閣下若是擔憂日後用度,大可放心。在下雖然錢財不多,但是也不會讓自己的客人餓肚子。不知閣下意下如何?”
白井月見情況差不多了,便站起身來,雙手握拳。
“那就叨擾王大人了。”
兩個人在用完餐後,在周圍人豔羨的目光下,一起離開酒樓。
跟着王莽,白井月離開市集區,來到了位於住宅區的一棟大宅前,大宅的門前牌匾上,寫着【王府】。
想來,這便是王莽的府邸了。
“閣下請。”
王莽在前一引,走進了府邸。
府邸中房屋比鄰,鳥語花香。亭臺樓閣,曲水流觴。好一幅美景。
“王大人這府邸,真是雅緻。”
“哈哈,閣下認爲雅緻便足夠了。來,讓在下帶閣下您前往您的房間。”
這個事情,其實可以讓大宅裡面的下人來的,但是對於白井月,王莽十分看重。他很清楚,一位享譽【詩仙】之名的人住在自己的府上,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對他有多麼大的幫助。
走到半路,在庭院的走廊中,二人遇見了一個捧着書邊讀邊走的青年。
“啊,對了,忘了說了。”
王莽指着青年,對白井月說道:“在我的府邸上,還有許多和閣下一樣暫住於此的人。這位來自荊州陳家,是位喜愛讀書的人。名爲陳德。對了,此時尚且不知閣下名諱?日後若是遇到其他人,也好向他們介紹閣下。”
白井月身型一頓。
半晌後,白井月幽幽一嘆:“若是一定要一個稱呼的話,在這裡,吾姓李。”
那是白井月幾乎忘卻的名字了。那是僅僅用了十數年,和【白井月】這個已經用了數千年的名字完全不能比的稱呼。
但是此刻,白井月還是報出了這個名字。這個讓他悠然一嘆,有些懷念的名字。
“吾名李冰,揚州人氏。字···字殤月。”
“原來如此,李先生嗎。”
得知了白井月的姓氏後,王莽迅回想如今揚州可有什麼李姓家族。不過看到白井月略憂傷的樣子,便先行離開了。
就這樣,白井月在王莽的府邸中暫且住了下來。
數日後,在覺得時機差不多之時,白井月用完下人準備的早膳之後,便拉住一個下人,詢問王莽的所在。
“老爺,老爺去朝會了,大約兩個時辰後回來。”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白井月便坐在門口等待。
片刻後,一臉陰沉地從遠方回來的王莽看到白井月站在門口的一瞬間,頓時變了臉色,笑盈盈地迎了上來。
“不知李先生這些日子住得可習慣?”
“在下可是寢食難安啊。”
“哦?不知爲何?是否是那些下人怠慢了閣下,吾這就去責罰他們。”
說着,王莽就朝着府內走去,看樣子是真的要懲治那些下人的樣子。
“王大人且慢。”
白井月伸手阻止了王莽。
“下人們並非有何錯了,實在是王大人的府邸讓在下受之有愧,故而寢食難安。王大人,貴處是否需要一些人手,在下雖然並非大才,也可有所用處。”
“閣下若願意幫我,着實讓在下高興,只是不知閣下大才,希望居於何職?”
對白井月想要一些職位,王莽並不意外,在他這裡居住的人,大多都會因爲免費在王莽這裡居住而有些不好意思,承擔了他人情的同時,都在想着如何回這份人情。
而這些人裡面,大多都會在他這裡謀求個一官半職,在獲得俸祿自力更生的同時,也可以幫助王莽整理朝政。
“在下···有個不情之請。”
白井月看着王莽的神情,同時組織着口中的話語。
接下來的這個要求,就是他同意王莽的邀請,來到這裡的最主要原因了。
“但說無妨。”
“在下,想做一個史官。”
白井月要求讓王莽有些意外,以往這些人求個一官半職,都會是求些和自己能力有關的職位,可以說,在爲這些人安排職位的時候,王莽同時也可以觀察這些人的能力。
爲白井月安排職位,王莽同時也想知道這位詩仙除了吟詩唱曲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本事。
但是白井月卻是求一個史官。
一個,只要態度嚴謹,記憶力好的人都可以當的史官。
“不知···李兄大才,爲何要去當一個史官?恕在下愚笨,猜不出來。”
“說來在下有些慚愧,一生學有所成,當報效帝王之家,然而在下着實不願再在官場走一遭。如今,只想要瞻仰先賢之影,探索周之禮制。”
頓時,一個在官場上遭遇現有官僚體系迫害的,尊崇周禮的人的形象出現在了王莽心裡。
這對王莽來說,可謂是正中靶心。
王莽這個人,除了想讓國家更加強大之外,便是想復辟周禮。
可惜,作爲一個官員的他沒有權力讓整個漢朝復辟周禮。甚至,作爲當今聖上的漢哀帝,也不贊同他的想法。
這讓王莽有路途雖正,卻只有一人前行的寂寥之感。
卻沒想到,在這裡居然能夠遇上一位志同道合之人。
“既然如此,這件事情就交給我了。正好,朝中史官一位有幾個空缺,今日在下爲閣下辦好手續,明日閣下便能夠進入御史閣了。”
第二天,當白井月走進記載了過去歷史的御史閣,心中有些激動,他真沒想到這件看起來很麻煩的事情,居然這麼早就能夠解決了。
看着同樣在御史閣內工作的數人,白井月按捺住了心中的激動。靜靜等待着晚上的到來。
是夜,白井月自薦留下值夜,然後在衆人全部離開後,一頭鑽進了書的海洋裡。
雖然現在的書,全是用竹簡編織,閱覽起來十分不便,但是白井月可是有着特殊能力的人。
他直接是來到了放置商末和周初的書架處,用自己的感知能力開始圖書。
如果華夏的神話真的存在過,那麼最有名的封神之戰必然會有所記載。
很快,幾炷香的時間過去。
白井月略微皺眉,開始翻閱戰國末期和秦朝前期的歷史。
最後,白井月臉色難看地離開了御史閣。
他查到的信息,確實不少,但是可不怎麼好。
從記載中,白井月現,起初,人類信仰的並非天。
同樣,統治者也並非自稱天子。
天作爲衆生信仰,是從秦朝開始。在那之前,天,並不存在。
而在天不存在的時候,人類是如何從妖怪的手裡存活下來的?
在秦朝之前,人類必然有能夠自保的方法,或者說能夠保護他們的人。
而從商周更替的描述中,史料確實有記載一些神話中的影子。比如說當時商朝有一個國教,名爲截。
但是,問題也出在了這裡。
神話中,商周更替是因爲封神之戰中商朝落敗。
而記載中,卻是在商周交戰正酣時,截教消失。失去了截教支持的商朝再也無力對抗天下聯軍,最後失敗。
就連戰爭的起因,也是因爲周王不服紂王而率兵討伐而已。所謂的妲己,根本沒存在過。
這,便是史料和神話開始有所出入的開始,自那之後,關於神話的描述,幾不可查,直到秦朝【天】的出現。
問題,變出在了截教離開上面。
截教,究竟爲何離開,又是去了哪裡?
疑惑的白井月嘆了口氣。
看來,那些世家,還是要跑一趟了。希望那些世家有更加詳細的描述。
尤其是關於截教的事情,還有從截教離去到【天】出現的這段時間、人類是如何撐過去的?
周朝那模糊不清的歷史,也是白井月需要探究的。
至於現在,還是先當一個悠閒的史官,度過這段無聊的歲月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