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商議後事

第二天

代國使者送來了降表,表示代國皇帝願意歸順大燧。

“代國言而無信,此小人國,當滅之,不可留也。”唐單說道。

“代國這些年害死了暮方、樑國、甚至周國。我們可不能輕信代國的花言巧語。”魏鸞說道。

這些參與親身參與過北伐的人,全部都反對代國投降。

而那些坐在朝堂中指點江山的,則是同意代國投降。畢竟代國投降,就意味着整個大陸的國家全部都納入大燧了,就剩那些原始部落,蠻人了。

“朕以爲,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既然代國都投降了,那就讓他們投降。讓趙符負責代國投降事宜,將代國所有大臣帶回帝丘,兵馬立即解散。”應仲良說道。

“陛下,您可能不知道,樑國人跑到魚躍城去了,代國沒有趕走,反而分糧給他們。代國居心叵測,不可不防啊!”唐單阻攔道。

“陛下,我看唐單是想繼續領兵,故而橫加阻攔。”文貅說道。

“你們這幫文人知道什麼!我們親身經歷,代國多次背後捅刀,爲此損失不少人馬。如今還信代國的花言巧語,只會給大燧帶來麻煩。只有讓鄭灝和趙符兩人進軍魚躍,滅掉代國,纔是最佳選擇。”唐單說道。

“是啊,陛下,還請三思!”魏琿說道。

“代國,真有這麼大問題?”應仲良說道。

“陛下,如若不信,可問參與北伐的任意一位將軍,代國之行爲,可以用令人髮指形容。”魏鸞說道。

“七個輔政大臣,有三個不支持,三個支持。鄭會棋,你說說吧!”應仲良看着鄭會棋。

“臣以爲,三位上過前線,並且一致認爲應該滅之,定然有其原因。臣覺得,還是聽唐大人他們的比較好,下令給鄭灝和趙符二人,滅代國,永絕其患。”鄭會棋說道。

“既然這樣,就詔令鄭灝與趙符匯合,進攻魚躍,滅代國。”應仲良說道。

“臣等遵旨。”唐單等人跪道。

“今日,接着昨天的說。逆黨一事,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現在要說的是太子的事。”應仲良說道。

“太子?陛下,您打算立誰爲太子?”劉俾趕緊問道。

這件事可關係到劉家能否成爲大燧首家,自然關心。而且大皇子應不識和三皇子應不語的生母是胡心雨,而胡心雨參與謀反,這樣一來,二皇子應不詢成爲太子的可能性最大。

“史官,你說吧!”應仲良說道。

“昨日,陛下聖言:大統五年春二月,立皇長子應不識爲儲君!遷東宮,建行署。所以,太子是皇長子應不識。此,已經記錄進史書中。”史官說道。

“朕希望各位愛卿,好好教導太子。另外,朕想選幾個老師,作爲太子之師,諸位推薦幾個人選吧。”應仲良說道。

“天下大儒衆多,只消幾位入宮,即可將太子培養成未來之聖君。”邵文中說道。

“這一塊,朕倒不是很擔心。朕想將太子培養成文武雙全,這武……各位可有合適人選?”應仲良問道。

“如果單單學習武藝,則並肩王是最好人選;如果要學習戰策,則趙符將軍是個好人選;如果二者兼顧,則吳躍樓是個好人選。”司馬雋說道。

“司馬雋所言,甚合朕意。朕明日便親自去吳府請吳躍樓做不識的老師。”應仲良點點頭。

畢竟吳躍樓沒有做過謀反的事,而且當時萬弘讓他跑,他也沒跑,可見吳躍樓並沒有異心;再說,吳躍樓算起來還是他的親戚,可比趙符安全的多。

“陛下聖明!”文武百官說道。

應仲良能夠任用自己囚禁的人,雖算不上仁,但也算個明君,這些官員自然感覺欣慰。

“朕,欲以太后之禮厚葬文婆婆,以皇后之禮厚葬真妃。此事,交由禮部艹辦。”應仲良說道。

“陛下,這不符合禮制。”新任的禮部尚書太史長庸說道。

“文婆婆跟隨朕二十餘年,照顧朕二十餘年,視朕如己出。朕落難之時,未曾拋棄朕;其臨終之時,亦爲朕着想。此心此情,如何當不得?”應仲良說道。

“文婆婆以太后之禮厚葬,臣等沒有意見。但是真妃,其家族參與叛亂,本人也是罪首,怎可以皇后之禮厚葬?”鄭會棋說道。

鄭會棋他們不敢去爭論文婆婆的事,畢竟在應仲良落難的時候,他們幾乎都是各掃門前雪,自顧自的。

“太子新立,其母追尊爲後,此有何不妥?”應仲良說道。

“其母意圖謀朝篡位,未暴屍荒野,已是陛下寬厚。如今陛下以皇后之禮而葬一謀反之妃,這讓天下人怎麼看。陛下,此賞罰不明啊!”鄭會棋說道。

“那皇貴妃之禮如何?”應仲良只好退而求其次。

“不行,只能平民!”劉俾斷然拒絕。

自己的重外孫沒當上太子,現在叛逆的真妃卻還要以皇后之禮安葬,刺激到了這個年近七十的老頭子。

“平民,可真妃畢竟是太子的生母,這以後讓太子怎麼說?”應仲良拿出應不識說事。

“不行就是不行!這不符合禮制,更不符合朝綱!”衆人齊齊反對。

“而且皇后尚在,您這樣怕是讓皇后也寒心啊!”邵文中說道。

“沒得商量?”應仲良問道。

“沒得商量,這是法統問題,事關朝廷綱常,不可妥協!”太史長庸說道。

“唐愛卿~”應仲良決定問問自己的人。

“陛下,此,是您的家事。”唐單拿出萬弘的說辭。

“唐單,你特麼的想陷陛下於何等境地?”鄭會棋破口大罵。

“陛下,忘了我開始說的話。”唐單默默地後退。

“那好吧!就按你們說的做。七日後,安葬文婆婆。退朝。”應仲良是第一次看見鄭會棋罵人,可見其憤怒,只好不再提這件事,鬱悶的離開了。

第195章,代軍撤離烏雲關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187章,欺騙計劃第146章,建水軍第206章,指揮第211章,萬弘之死第259章,討論封王第69章,鄭穎回宮第158章,周皇被俘第227章,宮變(二)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104章,結盟第14章,改日第38章,政變第29章,神無子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257章,狩獵(二)第140章,林佩兒第196章,調動部隊第98章,奪回江都第62章,周軍的動作第15章,對抗計劃第80章,皇上加油喲第8章,胡家族長第199章,趕赴離山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21章,宴會(一)第61章,各懷鬼胎第14章,改日第183章,正統之爭第96章,收徒授藝第95章,應仲良的選擇第128章,鄭穎出宮第165章,攻城器具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21章,代國求屬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167章,烏雲關之戰(一)第96章,收徒授藝第200章,爭虛名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9章,武興失守第173章,普光兵變第112章,杞人憂天?第231章,女人了不起第173章,普光兵變第227章,宮變(二)第191章,樑代盟第140章,林佩兒第48章,萬弘的去處第187章,欺騙計劃第228章,子死,母立第39章,到達代國第45章,重逢第43章,救應天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20章,躲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200章,爭虛名第184章,方圓被克第165章,攻城器具第61章,各懷鬼胎第119章,比武(二)第94章,襄陵破第112章,杞人憂天?第10章,救命之人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第24章,人選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124章,代國入質第25章,武興反擊戰(一)第136章,渠提腱山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102章,偶感風寒第14章,改日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96章,調動部隊第46章,大膽的計劃第2章,小郡主第96章,收徒授藝第256章,狩獵(一)第218章,清理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9章,劫法場第23章,婚禮第214章,宗驄死第242章,三蠻裁軍第50章,逼宮第76章,改革(一)第260章,雪原屠殺第198章,孫準死第56章,冊封大典第100章,陳文廣自殺第181章,突襲陽晉第104章,結盟第33章,削藩畢第19章,武興失守
第195章,代軍撤離烏雲關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187章,欺騙計劃第146章,建水軍第206章,指揮第211章,萬弘之死第259章,討論封王第69章,鄭穎回宮第158章,周皇被俘第227章,宮變(二)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104章,結盟第14章,改日第38章,政變第29章,神無子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257章,狩獵(二)第140章,林佩兒第196章,調動部隊第98章,奪回江都第62章,周軍的動作第15章,對抗計劃第80章,皇上加油喲第8章,胡家族長第199章,趕赴離山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21章,宴會(一)第61章,各懷鬼胎第14章,改日第183章,正統之爭第96章,收徒授藝第95章,應仲良的選擇第128章,鄭穎出宮第165章,攻城器具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21章,代國求屬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167章,烏雲關之戰(一)第96章,收徒授藝第200章,爭虛名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9章,武興失守第173章,普光兵變第112章,杞人憂天?第231章,女人了不起第173章,普光兵變第227章,宮變(二)第191章,樑代盟第140章,林佩兒第48章,萬弘的去處第187章,欺騙計劃第228章,子死,母立第39章,到達代國第45章,重逢第43章,救應天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20章,躲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200章,爭虛名第184章,方圓被克第165章,攻城器具第61章,各懷鬼胎第119章,比武(二)第94章,襄陵破第112章,杞人憂天?第10章,救命之人第149章,準備第二次科舉考試第24章,人選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124章,代國入質第25章,武興反擊戰(一)第136章,渠提腱山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102章,偶感風寒第14章,改日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96章,調動部隊第46章,大膽的計劃第2章,小郡主第96章,收徒授藝第256章,狩獵(一)第218章,清理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9章,劫法場第23章,婚禮第214章,宗驄死第242章,三蠻裁軍第50章,逼宮第76章,改革(一)第260章,雪原屠殺第198章,孫準死第56章,冊封大典第100章,陳文廣自殺第181章,突襲陽晉第104章,結盟第33章,削藩畢第19章,武興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