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月華軒花魁,詩會熱鬧!
【陸華凝視着謝觀面上的笑容,恰似晨曦初露,金輝熠熠的光束,穿雲破霧,打在少年的臉頰。】
【倒是煞是好看。】
【因她頭戴斗笠,你無從知曉這一夜之間,她面上表情如何更迭。】
【“敢問陸姑娘,我於元神修煉之道上,可有天賦?進展是否稱得上緩慢?”】
【陸華嘴角一撇道:“還行吧,也算湊合。”】
【“還有切記,你不可擅自元神出竅!”】
【她身形輕盈,宛若青天之下的一抹幽影,又似青煙嫋嫋,自院門口悠然飄逝。】
【你雖已神魂晉升三境,卻仍無法捕捉她的行蹤。】
【三真教?姓陸,據說這三真教的太天師便是姓陸,莫非是天師門徒。】
【若非如此,又怎能輕易拿出那直抵元神修士七境之境的《陰符經》?】
【你雖已將《陰符經七術》銘記於心,但後四術之玄妙,恐怕非短時間內所能描繪。】
【前三術,“靈龜”、“五龍”、“騰蛇”,原是爲習其觀想之法。若要運用其道,實則無需如此繁瑣畫圖,僅需繪製符文即可施展。】
【你雙指輕捻,便有火苗躍然而出,卻無絲毫熾熱之感,此乃人體心肺之火,乃元神修煉第二境界之妙能。】
【你將手指輕觸紙張,三張紙瞬間化爲灰燼。】
【今夜之事,你並不願爲他人所知。】
【一夜忙碌之後,睏意悄然襲來。】
【小院內屋,梧桐推門而出,揉着惺忪睡眼,見少爺已早早立於院中。】
【她並未覺得奇怪,少爺向來起得甚早。】
【只是心中略有疑惑,昨日她會和如此之困。】
【要知道!】
【她睡前總要細細清點家中銀兩,精心規劃次日所需購買之物,做到分毫不差。】
【你望着梧桐,笑道:“早飯便不必爲我準備了,我再去睡一會。”】
【你已轉身步入房中。】
【梧桐心中雖有疑惑,少爺向來守時,從不貪睡,但今日望去,卻覺少爺比昨日更添了幾分白皙與俊逸。】
【回想起前幾日在大觀園中,少爺爲護她在景鴻院所展露的風采,又念及自己身爲少爺的“通房丫鬟”身份,她不禁心生漣漪。】
【想到此處,她不自覺地夾緊了雙腿,臉上燒起了一片雲霞。】
【“梧桐啊,梧桐你可不能瞎想,少爺還未及冠了。”】
~
~
汴京城,西廂樓,時至晌午。
西廂樓,名雖爲樓,實則是汴京西城這一片煙柳之地的統稱。
相傳昔年大齊有位秀才與相國千金一見鍾情,歷經初遇、母親阻攔、趕考,姦情謠言等重重波折,最終在丫鬟紅娘的相助下,私定終身,成就佳話。
此事被梨園的戲劇班子知曉,遂將其編排成戲,名曰《鴛鴦傳》,又喚《西廂記》。
戲文傳唱,佳話流芳,久而久之。
這汴京之中,“煙花巷柳,勾欄聽曲”之所,便被一衆文人墨客雅稱爲“西廂樓”。
此地之繁華,無論晝夜,皆是人潮涌動,絡繹不絕。
此若是到了大齊汴京,卻未曾踏足“西廂樓”,那便如同未曾真正領略過汴京的風華。
算不得來過汴京。
西廂樓內,青樓歌舞坊林立,女子之多,爭風吃醋之事少不了發生,各自爭奇鬥豔,也要分出個高低上下。
這些年隨着幾位花魁的“盛極一時”,名聲之大響徹京師道,總算有了個梳理出些眉目。
綺陌春坊。
月華軒。
紫瀟閣。
這三家青樓清吟小班逐漸獨佔鰲頭。
此時的月華軒!
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這座佔地廣闊、高達五層的樓宇,屋檐飛翹,樓窗輕紗隨風輕舞,周圍環繞着幾處雅緻庭院。
正午時分。
衆多汴京貴客紛至沓來,而招待他們的侍女皆是美貌出衆,若在其他青樓,定能成爲一等一的招牌。
月華軒作爲“西廂樓”頭等,自然不是浪得虛名。
今日!
胡芸娘早早便起了身。
要知道,西廂樓的姑娘們通常下午才起,下午到夜裡纔是她們“展風采”的時候。
她們往往睡到晌午之後,梳妝打扮一番,再迎接客人。
但胡芸娘不同,作爲月華軒的當家花魁之一,汴京十八家之一。
她無需親自迎接客人,只需與那些真正的金主或名聲顯赫的學子聊聊“風花雪月”,便能收穫旁人一輩子難以想象的大把金錢。
但是花魁之名,絕非輕易可得。
它是每年青樓恩客以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排名前七者方能獲得的殊榮。
皆是名動汴京的佳人。
胡芸娘當日願意隨着蘇雲去謝府,除了這位背後,九大姓之首蘇家的身份外,就是蘇雲也是他揮金如土的金主之一。
除開真金白銀外,當然還得有“名聲”,不是沒有腰纏萬貫的九大族子弟願意爲博美人千金一笑。
大齊興盛儒學,這個名聲便是詩詞揚名。
胡芸娘能在一衆鶯鶯燕燕之中脫穎而出,除了她自身生的花容月貌外。
主要是在去年,那位大名鼎鼎的風評家金子嘆的一句,“芸娘八歲能彈箏,春風吹落天上聲。一聲雍門淚承睫,兩聲赤鯉露髻鬣,三聲白猿臂拓頰。”
一句風評十八家,給擡上了月華軒花魁。
在丫鬟的服侍下,胡芸娘梳洗畫眉,臉上難掩憂愁之色。
祗看後浪催前浪,當是新人換舊人。
舊不如新啊!
明年年初,便是月華軒新一期花魁評選,這不僅是月華軒的大事,也是整個西廂樓最爲隆重之事。
因爲同時,其他兩家綺陌春坊、紫瀟閣也會公佈花魁名單。
驚動汴京城。
各大賭房也紛紛下注,猜測今年哪幾位姑娘能飛上枝頭。
去年,胡芸娘如“黑馬”般奪得花魁,讓多少賭客輸得借酒消愁。
這月華樓衆多姑娘,所圖除卻金銀細軟這類不可或缺之外,或是便是能嫁個好人家。
她們這種清吟小班的“名妓”都是賣藝不賣身。
只有姑娘願意召一個入幕之賓,纔會破身落了紅。
可是失去了清白,花魁的身價便會一落千丈。
其中得失,最是要慎重。
就有不少花魁沒有“慧眼識珠”,最後落得個慘淡收場。
胡芸娘歷經艱辛,好不容易,終於登上花魁之位,若明年不幸落選,不僅心中愁苦,更恐門庭冷落,無人問津。
尤其是女兒家的青春年華,他們背後又沒有依靠,如同這流過汴京城的滾滾治水。
青春易逝,紅顏易老。
無根無萍,浪來的快,去的也快!
花魁這一年的收入,遠超往昔,即便是她曾作爲月華樓頭牌之時,也難以企及。
如今往來都是汴京的權貴,或是名顯的學子,以前她只敢在門縫裡看的人物。
她看的清楚,都是借這花魁之名頭。
天下貌美的女子海了去了,不過是借這一重名頭罷了,才得來貴人看重。
胡芸娘凝視着鏡中的自己,雖容顏俏麗,美豔動人,但樓中姐妹猶如春日花朵,一茬接一茬,個個姿容俊俏,性子騷浪。
“芸娘姐姐,你爲何在這大中午唉聲嘆氣呢?”
服飾丫鬟輕聲問道,手中細緻地爲胡芸娘梳理着長髮。
樓中女子間,皆以姐妹相稱,情誼深厚。
胡芸娘手持花鈿,在額間輕點,勾勒出一朵精緻的額間花。
“迎春啊,你這小丫頭片子,整天就知道和那些落魄的書生眉來眼去,他們不過是些花言巧語的小白臉,兜裡怕是連十兩白銀都掏不出來。”
“等你日後就會明白,能掏得出銀子的男子,纔是你的如意郎君。”胡芸孃的話倒是有幾分世故。
迎春聞言,似乎有些不服,那雙彎彎的細眉輕輕蹙起,彷彿要反駁什麼,不覺手上多用了點勁。
“你這個死丫頭,手勁真大,輕點!”
胡芸娘故作怒意,嗔怪道,“真該把你賣到土窯去,讓你天天連牀都下不了,雙腿發酸。”
迎春聞言,自然不敢與胡芸娘頂嘴,乖乖地站在一旁,不敢再言語半分。
胡芸娘輕撫着髮絲,無奈地嘆道:
“你呀,身爲姐姐我還不能說你了?樓中姐妹衆多,教訓也不少,你怎麼就不開竅呢。”
迎春拉着胡芸孃的手,以撒嬌的口吻說道:“姐姐,並非每個女子都能有姐姐的福氣,能瞧一瞧西廂樓高處的風光。我們這些人,終究還是想找一個歸宿,嫁爲人婦。”
迎春臉色微紅,繼續說道:
“而且,我覺得他……並非那種人。”
胡芸娘輕輕搖頭,不再多言,心中明白,生了情愫的姑娘總是難以勸解,只有真正撞了南牆,疼了,纔會醒悟。
“我知道姐姐擔心什麼了,是在擔心明年的花魁之選?”
胡芸孃的話語中帶着幾分沉重道:“這月華樓每年一度的花魁大選,歷來如此,一旦落選,便很難再有翻身之日。”
“也就是說,我只有這一次機會。”
迎春歪着頭想了想,掰着手指頭算道:“凰姐姐不就是連續好多年穩坐月華軒花魁之位嗎?”
“霓凰姐,自有不同,她是爲三先生紅袖添香的紅顏知己,便是三先生的名,她就是花中第一流。”
胡芸娘也是羨慕,這月華樓十多年來花魁榜首一直是這位霓虹姐。
便是那位被稱爲“三十年鴻業說與山鬼聽”,“掛幾國相印”的三先生來了着月華樓,喝醉了酒,睡上了一覺,霓凰姐守了一晚,留下了句詩。
這十多年來,一直未有下過花魁。
這是旁人求不來的福分。
“那姐姐你有蘇雲公子相助,怕什麼了?”
胡芸娘輕輕搖頭,憂慮地說:“蘇公子確實不缺銀子,但樓中的姐妹背後都有汴京的大金主支持。我還是根基太淺,上面的姐姐們都是坐過一兩年花魁的主兒,在人脈上我確實比不上她們。”
“而且,聽說今年下面的姐妹中有幾位還得到了金子嘆老先生的風評。”
迎春看着胡芸娘緊鎖的眉頭,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
樓中花魁之位只有七個,而霓凰姐姐已經穩穩佔據了一席。
上面的三位更是已經連續兩屆蟬聯,下面的姐妹也是個個對花魁之位“虎視眈眈”。
女子不僅是愛慕虛榮,也是爲了利。
迎春想了想,提議道:
“要不,我們再去求取幾篇書院的先生寫的詩詞?”
胡芸娘搖了搖頭,無奈地說:
“難啊,書院裡那些有名望學識的人,都不喜歡我們這種煙花之地,而且他們怕是難見。”
胡芸娘突然想到了謝府的那位少年,但隨即又搖了搖頭。
他一個庶子,能有多少才華呢?
不過,上次他寫在紙上的殘句確實極爲出彩,就是不知道全詞如何。
這花魁的詩詞,可不是隨便寫寫就能成的,必須要與花魁的名號相契合。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嬤嬤的傳話聲:“芸娘,蘇雲公子來了。”
“知道了!”
胡芸娘今日特意早起,便是爲了蘇雲要在月華軒舉辦“詩會賞”一事。
月華軒不同於一般的煙花之地,它更偏向於文雅,是大齊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押妓成風在此也被視爲一種雅事。
詩社爲了揚名,大多會選擇在西廂樓這樣的女子傳頌、商客雲集之地舉辦。
胡芸娘精心打扮,將臉上的憂愁掩飾得無影無蹤,恢復了那個明豔照人的“汴京十八家”的花魁風采。
她來到月華樓,發現蘇雲已經在一樓大堂中等候。
蘇雲身邊簇擁着謝軒以及一衆草堂詩社的大姓子弟,他們氣勢不凡,顯然是爲了這場“詩會賞”而來。
蘇雲今日不惜重金,月華軒也十分知趣,早早地將一樓大堂的說書唱戲舞臺留了出來,供他們使用。
蘇雲登上舞臺,小廝們立刻敲鑼打鼓,引來衆人的圍觀。
二樓、三樓……一層層的走廊上都擠滿了趴在圍欄上好奇張望的觀衆。他們身邊都陪着溫婉的女子,溫軟入懷,享受着這份愜意與雅趣。
觀衆們對這樣的流傳並不陌生,尤其是當戲臺上拉起紅布。
上面赫然寫着“草堂詩社”四個大字時。
詩社之事在汴京已經成風,尤其是這些九大姓的子弟,最是喜歡。
這“草堂詩社”也有幾分名氣,算不得好的,有着“錢袋子詩社”,“砸銀子詩社”的雅號。
樓上樓下倒是熱鬧。
胡芸娘在一道道目光下,盈盈走上舞臺。
邊上衆人已經開始歡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