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迪恩大叔說戒指可以幫他祭煉分身就一定可以,但布萊恩也有些爲難的傳音道:
“你確定那個戒指裡有可以煉製化身的東西,這個戒指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要來的啊。”
也不怪布萊恩爲難這枚戒指是法蘭克王室的傳承之物,雖然不是正式的王位象徵,但也是老一代國王去世才傳給繼任者的寶物。
傳說是開國國王克洛維在戰場上,從當時羅馬皇帝的兒子柯維身上搶來的,只是在搶到戒指的同時附帶了柯維的一隻手臂。
羅馬皇帝沒有因爲兒子的殘疾就放過他,依舊嚴厲的懲罰了這個他最喜歡的兒子,並剝奪了他繼任皇位的權利。
事後還對着神壇宣誓要不惜一切代價誓死拿回這枚戒指,甚至在後來與法蘭克的和談中願意以一座大城池交換。
而克洛維卻拒絕了,他對羅馬的使者說:“你怎麼失去的就怎麼奪回,這無關利益只是爲了捍衛強者的尊嚴。”
至於爲什麼羅馬皇帝會這麼在乎這枚戒指,甚至重要過自己疼愛的兒子,史料上卻從未有過明確的說明,可能即使是皇帝也是怕丟人的。
但是克洛維可不在乎這些,身爲魔導師的他通過研究先人的手記發現這枚戒指,很有可能就是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凱撒大帝佩戴的那枚。
這也是克洛維說出那番話的初衷,強者的尊嚴不容褻瀆,更不要說像凱撒大帝這種一代雄主了。
當然克洛維頂住各方壓力,也不願意放棄這枚戒指,自然有他的考慮,他很清楚,這枚戒指絕對不像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戒指所擁有的不單單是象徵意義。更有一個驚天秘密,這個秘密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大陸的格局。
這個戒指的來歷還要先從凱撒身上說起,根據布萊恩先祖克洛維手記中的描述。
愷撒出生在古羅馬城,他的父系和母系兩個方面都出身於純粹的貴族家庭環境中,由此獲得了很好庇護。
而且在其直系親屬中,曾有多人擔任過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大法官等職務。
執政官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就是最高的****了,而且起碼都是擁有魔導師或絕地武士實力的人。
其叔父塞克斯圖斯·尤利烏斯就是憑藉魔導師的實力,和出色的行政能力晉升到執政官的職位,他的姑母也嫁給了赫赫有名的空間系魔導師馬略。
而且凱撒的父親也前後擔任過財政官、大法官等職務,還曾出任過小亞細亞的總督。
而且他父親鋇萱也是一名魔導師,只是研究的方向有些特別,是少有的亡靈系魔導師。
這樣顯赫的身世,註定了愷撒不平凡的一生,人們認爲他將來至少會獲得類似行政官的職務。
即使他不願意從政,在魔導師父親的教導下也會成爲一名出色的魔法師,當時的魔法師不管從實力和社會地位上都遠遠高於現在。
愷撒的母親奧萊莉婭也是來自權勢很大的奧萊利·科塔家族,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的武士家族,他們的先祖曾經出現過聖級的絕地武士。
尤其是聖級的大魔導師絕跡的時代,絕地武士的影響力更是空前的。
愷撒的外祖父盧西烏斯·奧萊利烏斯·科塔也曾擔任過執政官,而且是極少有的以絕地武士身份出任執政官。
特別是在凱撒事業的開始階段,外祖父始終如一的支持和有求必應,使愷撒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
而且在外祖父的教導下,凱撒不但是一名強大的魔法師更是一名出色的戰士。
甚至他還學到了科塔家族,不外傳的銀耀鬥氣,這成爲他的保命絕技讓他屢次在戰場上絕處逢生。
7歲時的凱撒被發現有學習魔法的天賦,所以在練習家傳武學的同時也開始學習魔法,開始了他魔武雙修之路。
家人不但培養愷撒的個人實力更注重他的文化教育,所以很小時就被送進了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讓當時最有名的學者教導他。
在學校裡愷撒的文學、歷史、地理等科目總是得到老師的誇獎。他活潑開朗,腦子靈敏,而且令老師驚奇的是他有問不完的問題,而且總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所以成年的凱撒大帝可是擁有大魔導師的實力本身又是劍聖,是少有的魔武士。
魔武雙修本就極難更何況是全部都修煉到了人類的極限,但是他真正讓人敬畏的卻不是他的個人實力而是他的軍事天賦。
領兵數十年征戰無數一手將一個並不牢固的城邦,打造成了稱霸大陸的龐大帝國,如果不是子孫太過不濟鬧得國家分裂,也不會把帝國搞到這部田地。
但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凱撒大帝雖然開疆拓土少有敗績,無數的軍功讓他的信心爆棚,將目光瞄向了北方的鄰居當時還十分落後的高盧人。
那時候普通高盧人一般不捲入戰鬥,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捲入戰爭。在戰火連綿的高盧,愷撒的士兵經常在野外和村莊擄掠高盧平民。
耕地或放牧的平民可能被羅馬士兵捕獲賣作奴隸或殺掉,這種行爲有時會得到軍官的許可,並大規模有組織的進行,尤其是當羅馬人外出秣糧時。
即使未獲得長官允許,士兵們也會私自行動,因爲長官不可能爲了這點小事而對他們大加懲罰。
即使沒有修煉過魔法或鬥氣得普通士兵,也不是那些高盧平民可以對付的,所以平民遭到羅馬軍隊擄掠的風險最大,在遠離堡壘保護的野外,他們會輕易地被行進迅速的羅馬軍隊追上。
更可怕是是高盧軍隊也對那些,仍然支持羅馬的高盧部落的平民也幹着同樣的事。
當時剛剛在高爐地區定居的法蘭克人,也面對這同樣的困境無奈之下,他們在部落聯盟首領斯科理的帶領下投靠了高盧人。
可是高盧人並不相信法蘭克人,讓斯科理帶着自己部落的士兵站在第一線抵抗羅馬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