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疑點

第1641章 疑點

方纔皇帝把數位翰林召進了寢殿,命他們起草詔書,準備要正式定下燕王的攝政王身份,以免出現什麼差錯。

內閣衆臣聞訊就闖了進去。

爲首的高閣老帶頭反對皇帝下這個旨意,還罵了負責起草詔書的翰林學士一頓,場面一時鬧得十分難堪。

皇帝勉強支撐着罵高閣老,燕王勸皇帝消氣,卻被高閣老指着鼻子臭罵是狡詐欺君之徒。

高閣老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皇帝當年矯詔,強行攔住了先帝將燕王召回立爲新儲君的舉動,保住儲位登臨大寶的傳聞,一個字都沒信。他認爲這是有心人刻意編造出來的謊言。而這個謊言,很明顯是在爲燕王造勢,好讓世人認爲他成爲皇帝是名正言順的,現任的皇帝纔是那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人。

高閣老覺得燕王刻意讓人放出這樣的謠言迷惑羣臣,就是想要圖謀不軌,而且爲了不讓朝野譴責他攝政之後的奪權之舉,才提前放出風聲爲自己正名。高閣老對這種小詭計嗤之以鼻,只是無奈手中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謠言是燕王放出來的而已。他拼命上書阻止皇帝讓燕王攝政,偏偏皇帝好象被燕王迷惑住了一般,無論如何都聽不進他的諫言,無奈之下,他今天只好把話說開了。

他要告訴皇帝,燕王刻意在外面放謠言敗壞皇帝的名聲,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沒有不臣之心?!

然而,皇帝沒有生燕王的氣,反而生氣了他的氣。這讓高閣老更覺得委屈了。於是他就犯了執拗的脾氣,哪怕明知道自己在御前失儀,也要狠狠罵燕王這個“奸王”一頓,還要讓所有在場的臣子和侍從都知道這個所謂的賢王是多麼的狡詐。

高閣老對燕王的態度如何,永寧長公主還顧不上。她作爲“矯詔”事件的知情人,眼下唯一無法理解的就是這個秘密怎麼會傳到高閣老的耳朵裡?

她當然相信燕王是不會主動泄露消息的。這個弟弟若真是會敗壞皇帝的名聲爲自己正名的人,也就不會毫無怨言地原諒了皇帝。他一向都是個體貼母親與兄姐的好孩子,做姐姐的當然不會懷疑他。

可皇帝也不可能透露這種不利於他賢名的醜事。太后與她母女倆更不可能告訴外人了。四皇子、侄兒朱瑞與侄媳婦謝慕林都是晚輩,但這三個晚輩一向乖巧懂事,後兩者也沒有戀棧皇權的跡象,應該也不會向外透露消息。

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告訴了高閣老這個秘密?

永寧長公主拉着侄媳婦謝慕林分析着:“皇上當時就認定了是蕭寶林給高閣老透露了消息,說什麼……原來蕭氏的底氣在你身上……皇上似乎認爲,蕭寶林與三殿下暗中與高閣老勾結,明面上卻半點異樣不露,是把他當成了傻子……”

現在的情況有些微妙了。還好皇帝已經恢復了對燕王的信任,不會因爲高閣老得知了他的秘密,就懷疑到燕王身上,反而因爲當初蕭寶林甩下的狠話,而懷疑起了高閣老與蕭寶林、三皇子的關係。只是皇帝自打病重以來,就是個多疑的性子。很難說他事後想起這件事,會不會牽連到燕王身上。如果燕王在這個當口再次受到皇帝的猜疑,那可就太倒黴了!

謝慕林想了想,對永寧長公主道:“皇上對蕭寶林外泄隱秘之事,應該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只是過去他一直戒備的都是宗室,沒想到內閣頭上罷了。反正我們王爺並不在意這件事,皇上也沒什麼可擔心的,頂多就是消息在朝臣當中傳開,興許會對皇上的名聲有所影響……對了,方纔皇上有沒有承認那件事?”

方纔皇帝都快氣暈過去了,不但砸了藥碗,還差點兒讓人把高閣老給拖出去斬了,是內閣衆人勸住了他,又拉住了高閣老,不讓其繼續惹皇帝生氣。

永寧長公主糾結不已,謝慕林也覺得一頭霧水。若不是前者告訴她,她還不知道方纔在皇帝寢殿裡發生了這樣的事呢。

之後旁觀了整件事發生的臣子們會如何看待今天的意外變故呢?他們是否會把消息傳開,進一步損害皇帝的清名呢?對於“謠言”是如何傳進高閣老耳朵裡的,皇帝又是否會讓人調查出個結果來呢?這裡頭是不是有幾個宗室的手筆?他們到底打算幹什麼?

所有的一切都還是謎團。可皇帝卻很有可能沒有精力去弄清楚了。

永寧長公主嘆道:“雖然沒有當面承認,但是皇上太生氣了……就跟承認了也沒什麼兩樣。內閣其他人與在場的翰林們看起來十分吃驚,大約也是頭一回聽說此事……不過,燕王弟當即就表示了這是一個誤會,因爲先帝是知道的,而且臨終前並沒有改變主意,仍舊讓皇上繼位了,那皇上的皇位便來得名正言順,無論哪個居心叵測之人故意在外頭放流言敗壞皇上的名聲,也無法動搖這一點。他當時指責高閣老,聽說了這種謠言就不該隱瞞,而應該早早上報,也好讓皇上派人去調查謠言的來源,順藤摸瓜找到背後主使之人。如此一來,任何人想要耍陰謀詭計圖謀皇位,都不可能會成功。”

那他到底是怎麼知道那個秘密的呢?

興許是因爲燕王說這番話時的語氣過於冠冕堂皇、光明正大,高閣老越發認定他心裡藏奸了,激動地又罵起他來,所以纔會被皇帝勒令讓太監們“請”出去的。

說實話,當時高閣老被皇帝指着鼻子罵時,臉上的懵然是十分明顯的。永寧長公主雖然只是隔着碧紗櫥瞧見,卻也看得分明。她直覺高閣老對於皇帝的指控也十分意外,似乎他與蕭寶林其實並未有勾結,興許連三皇子,他也沒怎麼打過交道。

太后小睡了一會兒,起身梳洗的時候,永寧長公主與謝慕林便聽說了皇帝派人去最後審問蕭寶林的消息。聽說蕭寶林不肯招認她與高閣老有勾結,但也沒有否認,只說她的盟友還有很多,一旦聽說她身死,他們就會把皇帝最大的秘密公於之衆的。

她還不知道,那個所謂的秘密,早就讓高閣老公之於衆了。

所以皇帝沒有猶豫,得到了她的回答後,立刻就讓人給她送去了三尺白綾。他還十分堅決地指示前去傳旨的太監,如果蕭寶林不肯乖乖領命,那就讓太監們助她一臂之力。

皇帝對蕭明玉已經恨到了極點。他絕對不容許這個女人活得比自己長,哪怕只有一盞茶的功夫。

(本章完)

第1256章 源頭第592章 上門第1267章 議論第1006章 大度第380章 入駐第1495章 感慨第1557章 萬家第99章 報備第1186章 寬心第191章 馬車第44章 探監(上)第1090章 來信第1461章 抽薪第954章 批文第1064章 身後第1509章 請求第323章 莫名第1507章 暗示第636章 驚喜第1314章 談資第1635章 異夢第1652章 詢問第1613章 內情第459章 蜜語第248章 平望第762章 羞恥第872章 漣漪第158章 扭送第1211章 備嫁第25章 生怨第1518章 善意第1376章 到達第799章 進宮第1051章 情報 萬第1646章 後事第1402章 打聽第474章 紅白第1475章 嫁禍第298章 正軌第723章 疑慮第736章 坐談第875章 熱心第739章 助拳第638章 主意第1560章 上門第293章 贏家第1105章 私心第1003章 雪來第1245章 迷局第506章 背鍋第550章 影射第703章 告知第1383章 防備第1494章 真相第1362章 母親第713章 主僕第1590章 圍府第1365章 揚州第724章 開宴第549章 山門第1325章 實情第140章 煩悶第532章 水深第1028章 後路第1572章 寧王府第301章 舊窯第217章 失言第591章 緣由第1483章 問案第244章 意外第1140章 主使第1086章 起意第760章 朋友第520章 感動第321章 閨學第943章 雙保險第787章 爭吵第1087章 暮春第1476章 心切第958章 未來第1578章 求助第816章 消息第33章 釣魚第756章 不安第816章 消息第278章 閒話第1228章 親迎第192章 接走第392章 危急第543章 消息第485章 近況第185章 上門第146章 任命第338章 揚名第717章 竅門第1145章 迎駕第308章 永樂第1050章 退讓第726章 相見第790章 結果
第1256章 源頭第592章 上門第1267章 議論第1006章 大度第380章 入駐第1495章 感慨第1557章 萬家第99章 報備第1186章 寬心第191章 馬車第44章 探監(上)第1090章 來信第1461章 抽薪第954章 批文第1064章 身後第1509章 請求第323章 莫名第1507章 暗示第636章 驚喜第1314章 談資第1635章 異夢第1652章 詢問第1613章 內情第459章 蜜語第248章 平望第762章 羞恥第872章 漣漪第158章 扭送第1211章 備嫁第25章 生怨第1518章 善意第1376章 到達第799章 進宮第1051章 情報 萬第1646章 後事第1402章 打聽第474章 紅白第1475章 嫁禍第298章 正軌第723章 疑慮第736章 坐談第875章 熱心第739章 助拳第638章 主意第1560章 上門第293章 贏家第1105章 私心第1003章 雪來第1245章 迷局第506章 背鍋第550章 影射第703章 告知第1383章 防備第1494章 真相第1362章 母親第713章 主僕第1590章 圍府第1365章 揚州第724章 開宴第549章 山門第1325章 實情第140章 煩悶第532章 水深第1028章 後路第1572章 寧王府第301章 舊窯第217章 失言第591章 緣由第1483章 問案第244章 意外第1140章 主使第1086章 起意第760章 朋友第520章 感動第321章 閨學第943章 雙保險第787章 爭吵第1087章 暮春第1476章 心切第958章 未來第1578章 求助第816章 消息第33章 釣魚第756章 不安第816章 消息第278章 閒話第1228章 親迎第192章 接走第392章 危急第543章 消息第485章 近況第185章 上門第146章 任命第338章 揚名第717章 竅門第1145章 迎駕第308章 永樂第1050章 退讓第726章 相見第790章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