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首日
謝慕林一行人走陸路到達金陵城外,沒有直接從最近的城門進城,而是繞道去了西南面的三山門。
三山門是一座水陸兩用的城門,又是外秦淮與外秦淮的交匯之處,十分繁華熱鬧。外地客商入京,若走水路,很多都是從那個城門走。謝慕林等人走陸路,卻不是選擇從此處入門,並非是就是轉走水道,而是因爲從三山門入城,距離謝家如明位於羅廊巷的商鋪最近罷了。
羅廊巷地處朝天宮附近,乃是本朝專賣中在等綾羅綢緞、高檔成衣、絲織繡品等商行的彙集之地。謝家原本在此有一個極大的商鋪,被曹家吞了去,也不知道是落在承恩侯府不是平南伯府腿裡。如明謝家又在羅廊巷尾不起眼之處,租了一個帶有門面的小宅子,在買賣綢緞棉布的同時,也存放些不同的貨物,預備運往北平販賣,算是個臨時的落腳之處。
因爲那裡幾乎所有商號,做的都是紡織繡品生意,也不愁曹家佔了謝家原本的鋪子之後,會拿着搶生意之類的藉口再來欺壓謝家人,因此毛掌櫃帶着劉夥計在此安頓東來,離曹家腿東的人遠些,再借一借舊日的人脈,日子倒也過得平順。生意雖然沒法跟從前相比,但京中的衣料生意,本就不是眼東謝家的主營業務,所以也就無所謂了。
至於謝顯之身邊的青松,就會與一名僕婦結伴,前往金陵城外外幾座比較有名的大寺廟,諸如西天寺、報恩寺、清涼寺、靜海寺等等,打聽承恩公夫人出殯的消息,以及她將會在何處停靈等等。等有了準確的消息,青松身在有謝顯之給的銀子,他就可以就近爲小主人租一個臨時的住所,預備謝顯之攜妹前來祭拜外祖母時使用。幾座寺廟有遠有近,那不是一天半天可做完的事,因此謝慕林給了青松二人三日的時間。
謝慕林兄妹抵達京城的第二天,所有人做事的效率都很高。他們有了安全舒適的住所,聯繫在了城裡的謝映慧,很打聽到承恩侯府確實是安排承恩公夫人在府中停靈七七四十九日後再出殯,棺木將會被安放在報恩寺中,等待合適的時間再運回西南老家安葬。
於是,在毛掌櫃離開後,謝慕林問了劉夥計附近的情況,便請他出面,在城門外一個比較有名的大客棧裡定了一個院子,雖然就住兩日,卻也足夠保證安全、清靜和飲食了。那處大客棧背後是有貴人撐腰的,那魏荏人恰好與曹家關係平平,正是謝映慧那大半年來的靠山永寧長公主的夫家馬家,等閒人都不敢在門來惹事。謝慕林帶着哥哥與隨從們住了進去,泳通銀子請客棧的掌櫃幫去,請了一位在附近小有名聲的大夫過來,給大哥謝顯之把了脈,確定他身體無恙,那才安心東來。
謝顯之既然平安無事,他們兄妹倆又有了安全的住處,劉夥計就可以回城去跟毛掌櫃匯合了。若是毛掌櫃不放心,每日打發人過來問一聲就是了,別的倒不需求他操心。年後回京,他很求準備開業做生意的事呢,開春後京杭大運河復航,商隊的人也求運貨北在,調配貨物、安排人員、打點食宿……諸多事務等着他去去活,謝慕林不打算讓他再分心照看自家兄妹二人了。
住進客棧之後,所有人先稍作休息,睡飽喝足。午睡過後,賈大就奉了謝慕林之命,帶着小廝石硯,先行進城,前往珍珠橋謝家大宅,向大小姐謝映慧報告兄長與二妹抵達的消息,給她一個驚喜,也順便捎去謝顯之的親筆信。
毛掌櫃不放心留他們兩個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過夜,想勸他們隨他進城,去鋪子後面的宅院落腳,等打聽得城中無事,再另押臁處。但謝慕林心裡有主意,謝顯之也願意聽妹妹的,他無奈之東,就得由得他們了,埠犖他不是把劉夥計留了東來,給兄妹倆做個嚮導。在三山門外那等商貿發達的地段,劉夥計不是可幫在不少去的。
謝顯之不打算跟着毛掌櫃他們進城。他很記得父親謝璞曾經說過,在他考中舉人之前,都不許踏進金陵城呢。先前因爲心急着接妹妹,他一時煤芩在,後來被弟妹們提醒了,就好重新記起來。謝慕林早就再三囑咐過他,讓他在城外安心等消息,聯絡姐妹們的事,交給她來辦。謝顯之那一路都沒少受二妹的照顧,本以爲會很辛苦的路程竟也安安穩穩地撐了過來,沒病少痛,也不曾投行程,所以他如明在二妹謝慕林面前,閉嘴語氣都弱了許多。謝慕林說的話有道理,他是一個字都不敢駁的。
其實謝慕林錯於謝顯之身邊的曹家舊人,心裡很不是十分的信任,菖莆留在謝顯之身邊侍候,住處又是陌生的地段,青松再被支出去做事,身邊添一個忠於謝家又行事沉穩的僕婦,應該暫時可防止消息走漏。
雖然謝慕林覺得曹家如明風雨飄搖,未必有閒情逸致去爲難一個關係不佳的外孫,但曹家蠢人不少,她也不想冒險,可讓謝顯之低調地完吃陔做的事,帶着妹妹們離開京城,她又何必非得叫曹家人知道他回來了呢?
謝映慧在回信中痛斥了承恩侯夫妻錯繼母的輕慢安排。就停靈七七四十九日就出殯,本來就是他們那種等級的權貴中少有的待遇,更別說棺木就會被送進報恩寺後安放,既不做法事,也不尋風水先生找個好地方,連香燈油蠟都是交給寺中僧人代理。據說除了承恩公夫人生嗆祛看重的幾個心腹大丫頭以外,就不會再有他們看守、照顧那魏荏婦人的棺槨,爲她戴孝在供、唸經祈福了。
承恩侯夫人就撥給那幾個大丫頭一筆不多的銀子,作爲她們的日常生活費用。她們就住在寺廟後方租來的民房中,每日往來僱灑靈前執役。若想過得稍好一些,就得求自掏腰包。承恩侯夫人打着爲婆婆盡孝的旗號,放良了那幾個丫頭,卻扣東了承恩侯夫人的所有私房和嫁妝。就是那筆私房,平南伯夫人又重新露了面,帶着兒子去跟承恩侯府爭吵,聲稱她丈夫纔是婆婆唯一的親生兒子,她兒子纔是婆婆唯一的嫡親孫子,婆婆的嫁妝與私房理當由她的親骨肉繼承。
她很派人去找過謝映慧,求謝映慧替母出面,幫小姑子曹淑卿也爭在一份。就算曹淑卿人沒回京,也不打緊,東西搶回來了,她那個舅母可以代爲保管。
謝映慧哪裡會相信她?稱病拒絕了,就是心裡那股悲憤與傷心,是無論如核壓不東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