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甘泉宮宴飲十人

徐北遊走出飛霜殿,看到了似笑非笑的張百歲。

張百歲雙手負於身後,腳尖向外呈八字岔開,像極了正在主持廷杖的監刑官,似笑非笑道:“南歸,今天我什麼也沒聽到。”

徐北遊感激一笑。

張百歲轉身前行,徐北遊跟在後頭,走過一段不算太遠的距離,甘泉宮已經遙遙可見。

宮殿,本應是黃頂紅牆,再配以白色的須彌座,顏色分明。

只是蕭氏崇尚黑色,在數次改建之後,整座甘泉宮整體格局未變,卻變成以黑色調爲主,層層殿閣好似是黑雲壓城,讓人望而生畏,喘不過氣來。

甘泉宮是內廷正殿,有熛闕、前熛闕、應門、前殿、紫殿、泰時殿、通天台、通仙台、望風臺、益壽館、延壽館、明光宮、居室、竹宮、招仙閣、高光宮、通靈臺等宮殿臺閣,主殿明光宮以先帝蕭煜表字爲名,正中設有皇帝寶座,兩頭有暖閣,乃是鄭齊兩朝共十五位皇帝的寢宮,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召見官員,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地位僅次於未央宮。

按照原本打算,是要在未央宮設宴招待韓瑄和徐北遊二人,只是因爲皇帝陛下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在高光宮中設宴,另外包括蕭知南、秦穆綿、蕭羽衣在內的女子則前往飛霜殿,由皇后設宴款待。

在張百歲的引領下,徐北遊由應門而入,繞過前殿,來到紫殿,在這兒見到了自己的準岳父,也是當今天下的主人,大齊承平帝蕭玄。

這是徐北遊第一次面見皇帝,不得不說,蕭氏父子二人真的極像,徐北遊見到了蕭玄,幾乎可以想象蕭白在幾十年後的模樣。

徐北遊恭恭敬敬地行大禮。

“平身吧。”皇帝的聲音沒有想象中的威嚴迫人,很是中正平和。

徐北遊起身,雙手下垂,眼觀鼻鼻觀心。

“早就聽過你這個徐公子的大名,前些日子朕還向韓閣老問起過,朕記得你是承平元年生人?”蕭玄開口問道。

“回稟陛下,臣的確是承平元年生人,只是具體月份不詳。”徐北遊恭敬回答道,不僅僅是因爲他是皇帝陛下,也因爲他是自己的老泰山。

蕭玄點了點頭,“承平二十年,你不過剛剛及冠,就孤身一人去了江南,還能闖下這麼大的名聲,倒也是難得。”

徐北遊輕聲道:“陛下謬讚。”

蕭玄伸手微微下壓,道:“坐吧,朕與你的師父公孫仲謀神交已久,也有過一面之緣,你又是韓閣老的養子,朕的女婿,不必過多拘禮。”

徐北遊謝恩之後,按照規矩只在繡墩上坐了一半。

蕭玄緩緩說道:“朕記得是承平八年的時候,經過靈武郡王的引薦,公孫仲謀秘密入帝都,就在這座紫殿中與朕見了一面,當時他與朕談了很多,宗門興衰,廟堂政事,天下大勢,算是相談甚歡。”

徐北遊沒有貿然插話,靜待下文。

蕭玄頓了一下,接着說道:“當時朕已經登基八年,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正是推行新政的關鍵時候,諸事不順,倍感無可用之人,於是就想請公孫仲謀留於廟堂之上,以先生之禮待之,可惜公孫先生以時機不到爲由,婉拒了朕的邀請,並於次日出宮,後來偶有聯繫,也是書信往來,現在回想起來,那即是朕第一次與公孫先生相見,也是最後一次。”

“碧遊島一戰之後,噩訊傳來,朕心甚悲,原以爲剛剛有些起色的劍宗要就此沉寂下去,朕與公孫先生的約定也要不了了之,只是沒想到竟能在兩年之後就再見公孫先生的傳人,想來是天意如此,說起來公孫先生之所以會有碧遊島之厄,朕也難逃干係,日後你回江都,替朕在公孫先生的冢前敬上一杯水酒。”

徐北遊這會兒心境已經逐漸平復下去,沉聲道:“諾。”

蕭玄看了眼門外的日晷,“快到開宴的時辰了,隨朕來吧。”

徐北遊趕忙起身,與張百歲一起跟在蕭玄的身後。

三人出了紫殿,往高光宮行去。

此時的高光宮中,諸王已經齊聚一堂。

齊王蕭白、趙王蕭奇、燕王蕭隸、遼王牧棠之、樑武郡王蕭去疾、靈武郡王蕭摩訶。

再加上韓瑄這位內閣次輔,不亞於將半個廟堂搬了過來。

身上王袍顏色最是接近帝袍的蕭白站在最靠前的位置,彷彿是此地的半個主人,負手而立,仰頭望着那幅天下太平的中堂,怔然出神。

衆人都心知肚明,蕭白的皇儲身份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即是儲君,那麼這座高光宮,乃至於整座甘泉宮,早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至於那幅天下太平的中堂則是出自於先帝之手,算是先帝爲數不多留存於世的墨寶。

在齊王蕭白的不遠處就是趙王蕭奇,這位沒有封地而常年居於帝都的親王站在齊王身邊,垂目低眉,畢恭畢敬,不像是長輩,倒像是臣子。

(酷☆i匠網{r永l、久免“g費ma看小p說-

然後是燕王蕭隸,這位與齊王素有間隙的藩王正在閉目養神,面沉似水。

再然後便是面容英俊絲毫不輸於蕭白的唯一異姓王牧棠之,他在幼年時曾被當今陛下接入宮中親自教養,與蕭白一起長大,一起封王,算是半個蕭氏之人,若不是沒有適齡女子,他本該成爲大齊的第三位帝婿。

除了四位親王,便是兩位郡王。

若是往前推個幾十年,樑武郡王和靈武郡王的名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權勢之大,不但無愧於宗室重臣之稱,而且兩人一文一武作爲太后娘娘留下的託孤重臣,繼韓瑄之後與首輔藍玉呈分庭抗禮之勢,幫助剛剛登基的蕭玄穩固權位,勞苦功高。

不過今不如往昔,靈武郡王蕭摩訶還好,即使比不得其父蕭疏,也是當今陛下的心腹肱骨,可樑武郡王一脈,自蕭公魚之後,連續兩代人沒有出仕,已經是日薄西山的慘淡景象,蕭去疾站在蕭摩訶身旁靠後的位置,實在是有些不起眼。

除了六王之外,再有就是韓瑄了,論年齡,韓瑄可謂是衆人中年紀最大的,論資歷,早在大齊立國之前就已經追隨先帝的韓瑄更是無人能比;論權位,內閣中樞,當朝次輔,左右廟堂局勢,甚至比起諸王還猶有過之,所以即便他身無王爵,“僅僅”是個公爵,但以氣勢而論,絲毫不遜於諸王。

此時的韓瑄卻是望向門外,若有所思。

殿內共是七人,當蕭玄、張百歲、徐北遊三人走入高光宮時,便是十人。

走在最前頭的蕭玄環顧一週,擡手阻止了衆人行禮的舉動,微笑道:“今日是家宴,就不要講究那些繁瑣規矩了,各自入座吧。”

徐北游下意識地轉頭望去,剛好韓瑄也看過來。

父子兩人視線交匯,然後不着痕跡地錯開。

第四百一十三章 小女子與佛說法第四百三十九章 和尚說大小佛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人在南一人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傾城劍亦傾城第八十九章 我有一劍可一試第十八章 有夫妻牛頭馬面第三十三章 天魔之後復浩然第六百一十八章 兩敗俱傷污金身第八十九章 秦淮上慕容玄陰第五百六十一章 蒼雷九震四千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如當年大劍仙第五十四章 無名劍客殺馬賊第二百一十章 劍氣縱橫間而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一劍何其壯哉第九十章 一成一敗第四劍第八十三章 菊黃蟹肥秋正濃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傾城劍亦傾城第九十二章 一手握住一手腕第一百四十四章 何謂之天下二聖第六百六十七章 摧破大寶瓶之身第三十三章 設家宴退位讓賢第一百零四章 陰陽相隔酌酒談第五百九十章 王霸兼具即聖賢第四百三十二章 夫妻間舉案齊眉第五十四章 一場磅礴瓢潑雨第五十八章 東海之上鄭大王第一百零七章 三雲相爭玉清殿第六章 巍巍中都如山嶽第六百二十章 一劍攔路借頭顱第三百零一章 有兩人白衣相殺第五百六十八章 替天行道天雷落第七十九章 我今日問劍於你第八十章 輩分很高的瘋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父子師徒中秋節第五百七十九章 莫爲蒼生做馬牛第八十八章 兩家對壘紛爭起第一章 承平二十二年夏第六百四十二章 一袖風去了無痕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十年蟄伏落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燕趙地亂象將起第四十二章 靈武郡王蕭摩訶第四百五十八章 道觀之內藏大陣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仲謀且走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魏國王太子蕭殊第十七章 世間沒有逍遙人第五十七章 秉筆太監陳知錦第八十九章 講道理捫心而問第一百零六章 打破虛空的一劍第八十七章 繁盛江都天香樓第三十一章 承平十年約十年第四十一章 故人重逢再相見第五百八十六章 有雷聲起於九天第八十五章 微瀾之後風波起第十六章 殺一警百儆效尤第一百零三章 那人從不曾來過第三十七章 大真人慾過天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誰人不是籠中雀第一章 一方印兩說舊事第六十九章 醉酒後坦然而言第七十八章 大國手落子對弈第二百零四章 半江月誰家之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見崇寧大長公主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山之後又一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承平二十四年冬第八十七章 君子難做攬明月第九十三章 道門八子又八老第一百五十一章 父女間臨終而言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梁天海兩京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青冥宮中論短長第六十六章 劍仙霸氣至如此第二百三十二章 長嘯出半個劍宗第二百二十章 夫妻父子上朝去第三十一章 一覺千里至徽州第五百四十六章 一劍一線穿城過第四十五章 手掌大陣觀天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以後百年會如何第三十九章 陝州首府陝中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李氏家主好算計第九章 張龍王重歸病虎第一百二十章 一僧三道想當年第八十四章 老儒生結伴而行第八十章 莫道男兒心如鐵第二十八章 橫臂伸手摘頭顱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 陰陽相隔酌酒談第五十三章 來去丹霞不殊途第三章 虹光郡主名玉妃第四十四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第三百零九章 請劍後一劍橫行第一百零五章 劍道相爭不兩立第三十五章 陳年往事露端倪第五百零七章 此一戰必不能敗第七十一章 富貴世家都該殺第九十三章 拄劍腰間掛人頭第四十章 壺有茶山水自香第六十四章 東海霸主鄭魁奇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下人人盼太平第一百二十二章 樞機領袖李馮古第五十二章 龍王臺上再邀戰第四十六章 耳中所聽未必真
第四百一十三章 小女子與佛說法第四百三十九章 和尚說大小佛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人在南一人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傾城劍亦傾城第八十九章 我有一劍可一試第十八章 有夫妻牛頭馬面第三十三章 天魔之後復浩然第六百一十八章 兩敗俱傷污金身第八十九章 秦淮上慕容玄陰第五百六十一章 蒼雷九震四千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如當年大劍仙第五十四章 無名劍客殺馬賊第二百一十章 劍氣縱橫間而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一劍何其壯哉第九十章 一成一敗第四劍第八十三章 菊黃蟹肥秋正濃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傾城劍亦傾城第九十二章 一手握住一手腕第一百四十四章 何謂之天下二聖第六百六十七章 摧破大寶瓶之身第三十三章 設家宴退位讓賢第一百零四章 陰陽相隔酌酒談第五百九十章 王霸兼具即聖賢第四百三十二章 夫妻間舉案齊眉第五十四章 一場磅礴瓢潑雨第五十八章 東海之上鄭大王第一百零七章 三雲相爭玉清殿第六章 巍巍中都如山嶽第六百二十章 一劍攔路借頭顱第三百零一章 有兩人白衣相殺第五百六十八章 替天行道天雷落第七十九章 我今日問劍於你第八十章 輩分很高的瘋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父子師徒中秋節第五百七十九章 莫爲蒼生做馬牛第八十八章 兩家對壘紛爭起第一章 承平二十二年夏第六百四十二章 一袖風去了無痕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十年蟄伏落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燕趙地亂象將起第四十二章 靈武郡王蕭摩訶第四百五十八章 道觀之內藏大陣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仲謀且走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魏國王太子蕭殊第十七章 世間沒有逍遙人第五十七章 秉筆太監陳知錦第八十九章 講道理捫心而問第一百零六章 打破虛空的一劍第八十七章 繁盛江都天香樓第三十一章 承平十年約十年第四十一章 故人重逢再相見第五百八十六章 有雷聲起於九天第八十五章 微瀾之後風波起第十六章 殺一警百儆效尤第一百零三章 那人從不曾來過第三十七章 大真人慾過天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誰人不是籠中雀第一章 一方印兩說舊事第六十九章 醉酒後坦然而言第七十八章 大國手落子對弈第二百零四章 半江月誰家之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見崇寧大長公主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山之後又一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承平二十四年冬第八十七章 君子難做攬明月第九十三章 道門八子又八老第一百五十一章 父女間臨終而言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梁天海兩京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青冥宮中論短長第六十六章 劍仙霸氣至如此第二百三十二章 長嘯出半個劍宗第二百二十章 夫妻父子上朝去第三十一章 一覺千里至徽州第五百四十六章 一劍一線穿城過第四十五章 手掌大陣觀天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以後百年會如何第三十九章 陝州首府陝中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李氏家主好算計第九章 張龍王重歸病虎第一百二十章 一僧三道想當年第八十四章 老儒生結伴而行第八十章 莫道男兒心如鐵第二十八章 橫臂伸手摘頭顱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 陰陽相隔酌酒談第五十三章 來去丹霞不殊途第三章 虹光郡主名玉妃第四十四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第三百零九章 請劍後一劍橫行第一百零五章 劍道相爭不兩立第三十五章 陳年往事露端倪第五百零七章 此一戰必不能敗第七十一章 富貴世家都該殺第九十三章 拄劍腰間掛人頭第四十章 壺有茶山水自香第六十四章 東海霸主鄭魁奇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下人人盼太平第一百二十二章 樞機領袖李馮古第五十二章 龍王臺上再邀戰第四十六章 耳中所聽未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