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南楚

bookmark

楚國(公元896—951),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爲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潭州(今長沙)爲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嶽、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楚自896年馬殷任命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馬楚共存世56年,在湖南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通過戰爭,消滅了湖南境內割據勢力,實現了湖南的統一。

馬殷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896年,唐朝朝廷任馬殷爲武安軍節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後梁封馬殷爲楚王。927年,後唐天成二年,正式冊封馬殷爲楚國王,南楚國正式成立。馬殷仿效朝廷體制,改潭州爲長沙府,作爲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成爲五代時期10個封建割據國家之一。

930年馬殷死,馬殷次子馬希聲繼位。

932年馬希聲死,馬殷子馬希範繼位。947年馬希範死,馬希廣繼位。

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兵敗被殺。於是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圖乘馬楚內‘亂’,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佔領長沙,楚滅亡。南唐還未站穩腳跟,馬殷舊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這段爭奪王位的戰爭,被稱爲衆駒爭槽。

952年,王逵殺劉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將潘叔嗣又殺了王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又進軍朗州殺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爲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手下大將張文表起兵反叛。經過惡戰,周保權殺了張文表。此時趙匡胤已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趁機揮軍南下攻佔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併入宋的版圖。

重商政策,據史料記載,馬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由於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時奉行獎勵農桑、發展茶葉、倡導紡織、重視商業貿易。馬楚利用湖南地處南方各政權中心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與中原和周邊的商業貿易,採取免收關稅,鼓勵進出口貿易,招徠各國商人。《十國‘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載:“是時王關市無徵,四方商旅聞風輻。”

茶稅爲當時南楚主要稅收來源,因此政fǔ每年稅收“凡百萬計”。爲促進茶葉的生產與貿易,馬楚政權採取“令民自造茶”、“聽民售茶北客”的寬鬆政策,讓百姓自己製造茶葉“以通商旅”。

同時,馬楚政權全國各地設置商業貨棧(回圖務),組織商人收購茶葉(茶商號“八‘牀’主人”),銷往中原地區的商人,換回戰馬和絲織品。

由於馬楚政權重商政策,那時的潭州已成爲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手工業和礦冶業也比較發達,其時採取“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後“民間機抒大盛”,長沙棉紡業也始於馬楚時期,其時楚地已種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

於‘春’中作畦種之,至夏秋之‘交’結實,至秋豐其實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綿。土人取而紡之,織之以布,細密厚暖,宜以御冬。”礦冶業方面,楚時潭州境內丹砂礦的開採風行一時,據說州的東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積如丘陵”,主要用於作爲塗料之用,楚王馬希範丹砂塗壁,“凡用數十萬斤”。

鑄造錢幣,爲了發展商業,馬殷採納大臣高鬱的建議,鑄造鉛、鐵錢幣在境內流通。由於鉛鐵錢幣笨重,攜帶不便,商旅出境外貿易,大都“無所用錢”,往往在楚就地購買大量產品銷往各地,這樣楚地境內生產的產品通過“易天下百貨”,楚因而變得富饒。當時楚國茶葉爲與周邊的主要貿易產品。

歷代君主列表,五代十國之楚國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後唐年號)

廟號,諡號。姓名,統治時間

高祖,武穆王。馬殷,897年4月~930年11月在位33年

衡陽王?馬希聲?930年11月~932年7月在位2年太宗,文昭王,馬希範?932年8月~947年5月在位15年

廢王,馬希廣?947年5月~950年12月[1]恭孝王,馬希萼?950年12月~951年9月,j馬希崇?951年9月~10月楚國之建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馬希廣於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馬希萼所擒,合陽曆951年1月22日,兩日後,馬希萼登楚王位。

幾任節度使,劉言?951年—953年,王逵?953年—956年,周行逢?956年—962年,周保權?962年—963年

南楚是聽雪樓的三領主,其中聽雪樓樓主是蕭憶情,二領主是高夢非,還有舒靖容、石‘玉’也是領主之一。與秦婉詞是戀人,

南楚出現過大量篇章。

南楚的創立者馬殷在896年被唐封爲武安軍節度使。907年後樑建立,馬殷主動向中央稱臣,被封爲楚王。馬殷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927年,後唐正式封馬殷爲楚國王,馬殷改潭州爲長沙府,作爲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獨立王國。

930年馬殷去世,由其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去世,其弟馬希範繼承。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此舉導致馬希萼的不滿,楚國內‘亂’爆發。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戰敗,馬希萼自立爲楚王。但馬希萼自得位後志得意滿,縱酒荒‘淫’。

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佔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爲武安留後,南楚大‘亂’。南唐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進攻楚國,攻佔長沙,南楚滅亡。?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爲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殷割據湖南,又稱馬楚。

長沙爲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嶽、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楚自896年馬殷任命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通過戰爭,消滅了湖南境內割據勢力,實現了湖南的統一。馬殷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907年,五代的後梁封他爲楚王,都於潭州(長沙)。927年,後唐又封其爲楚國王。馬殷死,諸子爭立,政局‘混’‘亂’,951年被南唐攻滅。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爲北宋所滅。

楚?897年-951年?.896年,唐朝朝廷任馬殷爲武安軍節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後梁封馬殷爲楚王。927年,後唐天成二年,正式冊封馬殷爲楚國王,楚國正式成立。馬殷仿效朝廷體制,改潭州爲長沙府,作爲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成爲五代時期10個封建割據國家之一。930年馬殷死,馬殷次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死,馬殷子馬希範繼位。947年馬希範死,馬希廣繼位。

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兵敗被殺。於是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圖乘馬楚內‘亂’,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佔領長沙,楚滅亡。南唐還未站穩腳跟,馬殷舊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這段爭奪王位的戰爭,被稱爲衆駒爭槽。

952年,王進逵殺劉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將潘叔嗣又殺了王進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又進軍朗州殺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爲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手下大將張文表起兵反叛。經過惡戰,周保權殺了張文表。此時趙匡胤已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趁機揮軍南下攻佔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併入宋的版圖。楚之重商政策,據史料記載,馬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由於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時奉行獎勵農桑、發展茶葉、倡導紡織、重視商業貿易。馬楚利用湖南地處南方各政權中心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與中原和周邊的商業貿易,採取免收關稅,鼓勵進出口貿易,招徠各國商人。《十國‘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載:“是時王關市無徵,四方商旅聞風輻。”

茶稅爲當時楚國主要稅收來源,因此政fǔ每年稅收“凡百萬計”。爲促進茶葉的生產與貿易,馬楚政權採取“令民自造茶”、“聽民售茶北客”的寬鬆政策,讓百姓自己製造茶葉“以通商旅”。同時,馬楚政權全國各地設置商業貨棧(回圖務),組織商人收購茶葉(茶商號“八‘牀’主人”),銷往中原地區的商人,換回戰馬和絲織品。

由於馬楚政權重商政策,那時的潭州已成爲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手工業和礦冶業也比較發達,其時採取“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後“民間機抒大盛”,長沙棉紡業也始於馬楚時期,其時楚地已種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於‘春’中作畦種之,至夏秋之‘交’結實,至秋豐其實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綿。土人取而紡之,織之以布,細密厚暖,宜以御冬。”礦冶業方面,楚時潭州境內丹砂礦的開採風行一時,據說州的東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積如丘陵”,主要用於作爲塗料之用,楚王馬希範丹砂塗壁,“凡用數十萬斤”。

鑄造錢幣,爲了發展商業,馬殷採納大臣高鬱的建議,鑄造鉛、鐵錢幣在境內流通。由於鉛鐵錢幣笨重,攜帶不便,商旅出境外貿易,大都“無所用錢”,往往在楚就地購買大量產品銷往各地,這樣楚地境內生產的產品通過“易天下百貨”,楚而變得富饒。當時楚國茶葉爲與周邊的主要貿易產品。

楚國之建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馬希廣於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馬希萼所擒,合陽曆951年1月22日,兩日後,馬希萼登楚王位。

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83章 花燈夜市第3章 常孟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44章 將軍百戰死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63章 英雄墓冢第39章 激將法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53章 雞毛令信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56章 癡虎戰瘋牛第6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九)第32章 軍情走漏第56章 寧江大軍第96章 曹彬隱傷第80章 袞州張合第85章 範大同第67章 石重貴第23章 趙光義第90章 陳洪進卒第80章 誓殺之第82章 江東猛虎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78章 土地隱患第87章 劍拔弩張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169章 朱溫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20章 精忠尚武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33章 搏虎第155章 毒計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15章 暗流涌動第19章 軍令如山第108章 文昭獻策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32章 門第之風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47章 絕處逢生第22章 郭無爲第23章 陳洪進第5章 鄉野密聞第41章 悲悽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83章 慘烈第24章 梟雄末路第41章 步卒大陣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150章 破曉第33章 張網以待第107章 章 龍脈第159章 追兵第20章 威勢第19章 軍令如山第81章 裡通外敵蠢蠢欲動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79章 清丈田土第52章 蒼狼夜襲第4章 山越之勢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50章 噩耗傳來第88章 南越平定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160章 伐宋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16章 江陵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24章 梟雄末路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14章 浩蕩宋遼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44章 戰術第55章 鄴城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36章 亂世烽火第21章 兵分兩路第21章 霸絕天下第19章 軍令如山第3章 離間之計第1章 後主李煜第38章 南地亂起(中)
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83章 花燈夜市第3章 常孟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144章 將軍百戰死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99章 鐵騎破陣第153章 楊行密卒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63章 英雄墓冢第39章 激將法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53章 雞毛令信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56章 癡虎戰瘋牛第6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九)第32章 軍情走漏第56章 寧江大軍第96章 曹彬隱傷第80章 袞州張合第85章 範大同第67章 石重貴第23章 趙光義第90章 陳洪進卒第80章 誓殺之第82章 江東猛虎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78章 土地隱患第87章 劍拔弩張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169章 朱溫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20章 精忠尚武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33章 搏虎第155章 毒計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15章 暗流涌動第19章 軍令如山第108章 文昭獻策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32章 門第之風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47章 絕處逢生第22章 郭無爲第23章 陳洪進第5章 鄉野密聞第41章 悲悽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83章 慘烈第24章 梟雄末路第41章 步卒大陣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150章 破曉第33章 張網以待第107章 章 龍脈第159章 追兵第20章 威勢第19章 軍令如山第81章 裡通外敵蠢蠢欲動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79章 清丈田土第52章 蒼狼夜襲第4章 山越之勢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50章 噩耗傳來第88章 南越平定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160章 伐宋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16章 江陵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24章 梟雄末路第170章 長安復定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29章 焉敢復言我南地無猛士邪!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14章 浩蕩宋遼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44章 戰術第55章 鄴城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36章 亂世烽火第21章 兵分兩路第21章 霸絕天下第19章 軍令如山第3章 離間之計第1章 後主李煜第38章 南地亂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