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臨死不屈

bookmark

柴榮把內部事務處理妥當之後,下一步就要開始他的統一大業了。第一個目標不是契丹卵翼下的北漢,王樸之前的說先南後北,先唐後蜀,正和柴榮的想法一致。柴榮早就看上了淮南這片千里沃土,淮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淮南是長江一線的戰略外圍,不打掉淮南,江南就穩如泰山。

三百多年前,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呂梁大敗陳朝吳明徹部,將陳軍最‘精’銳的主力消滅殆盡,隨後宇文贇奪去淮南,從而讓後來的隋文帝楊堅順順當當的下了江南。柴榮想:宇文邕這個大周皇帝能取淮南,朕這個大周皇帝爲什麼就不能?!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十月,柴榮遣宰相李穀爲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南征軍統帥,許州節度使王彥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趙匡胤的好朋友)等十二人爲副,以所部兵馬南下。柴榮吸引了上次北伐太原時官軍出現剽掠百姓的教訓,在南征詔書中特地‘交’待:“不犯秋毫,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擄焚燒必令禁止。”

和五代同時期的十國中,在歷史上的名氣都不是很大,而其中名氣最響和實力最強的一個,就是南唐。公元937年,原名徐知誥的李昪廢除吳國皇帝楊溥,在金陵稱帝,國號大唐。李昇沒多少知名度,但他有一個寶貝孫子,可以說人人盡知:南唐後主李煜。而此時做爲柴榮對手的南唐皇帝,是李煜的父親,唐元宗李璟(也稱南唐中主)。

李璟前幾年滅了閩國和楚國,可惜李璟華而不實,沒多久,湖南丟了,福建也丟了大半,‘弄’的灰頭土臉。李璟的愛好是填詞,和好朋友馮延巳(音四)一起比較詞章。

突然一聲炸雷傳來:周軍南下,聲勢空前,周軍前鋒已至壽州(今安徽壽縣)。李璟只好放下詩詞愛好者的身份,以大唐帝國(應該稱爲小唐帝國)皇帝的身份調兵遣將,命神武統軍劉彥貞率三萬唐軍趕赴壽州,協助駐守壽州的清淮節度使劉仁贍。奉化節度使皇甫暉和常州團練使姚鳳率三萬唐軍出屯定遠(今安徽定遠),協同劉仁贍等部防禦周軍。隨後又派六皇子安定郡公李從嘉(大詞人李煜正式出場,雖然這時還只是‘混’個臉熟)爲沿江巡撫使,負責沿江一線的防禦。

周軍統帥李穀率軍從正陽(今安徽壽縣)渡過淮河,進入南唐境內。周軍比較生猛,接連取得三場小規模戰役的勝利,李穀這人也有意思,三場小勝一場不落的都報給了柴榮,生怕皇帝忘了記功。

柴榮大喜,決定到淮南看一看,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八日下詔親征淮南。行前柴榮沒忘擴建汴梁城的事情,發動十餘萬農民趁着農閒開始動土,並留下向訓和王樸守汴梁,自己率禁軍南下。

而唐軍劉彥貞部已經到了淮河邊上,防禦周軍。周將李穀不想送死,對衆將說:“南軍勢盛,且善長水戰,水戰我們不是對手,不如退後,等皇帝到來,再做打算。”便率軍回撤至正陽,把糧草也燒了,軍中大‘亂’。柴榮聽說李穀準備撤退,忙派人去阻止李穀胡鬧,但晚了一步,柴榮大罵李穀糊塗。

劉彥貞看到周軍後退,想出出風頭,‘挺’軍北上,也來到正陽。唐軍人多,遍佈淮南南岸,陣勢非常浩大。劉彥貞不想錯過時機,全殲李穀部,壽州城中的劉仁贍急忙勸止:“現在不是打速決戰的時候,周軍後隊馬上就跟上來,將軍應該以逸待勞。”劉彥貞聽不進去,甚至不讓唐軍吃飯,催趕着前去進攻周軍。

劉彥貞也命中該絕,正好遇上渡過淮河的周軍李重進部,周軍是吃飽喝足過來的,自然有力氣打。劉彥貞沒聽說過李重進這個人,哪把李重進放在眼裡?下令佈陣,馬軍在前,而劉彥貞有豐富的創造力,將戰馬用鐵條連起來,馬卒都持着用木頭刻的怪獸盾,號稱“揵馬脾”,爲了不讓周軍過來,在陣地前面撒下無數的鐵蒺藜。周軍看到劉彥貞在耍寶,都狂笑起來:老子也是見過大世面的,從沒見過這等活寶。

李重進不管劉彥貞搞什麼‘花’活,既然上戰場,早就將生死拋到雲外,還在乎你這個?李重進大喝:“殺!”周軍的將士們叫喊着衝殺過來,唐軍的同志們都還沒吃飯呢,都餓的兩眼昏‘花’、金星‘亂’冒。何況前軍都被鐵條給拴死了,根本沒法動彈。周軍大喜,管不了你“揵馬脾”還是“揵驢脾”了,好一陣屠殺,唐軍死傷殆盡,伏屍三十里,淮河裡血腥沖天,劉彥貞光榮殉國。

而前來助陣的唐軍皇甫暉部和姚鳳部不敢來觸李重進的黴頭,撤到了清流關(今安徽滁縣),而鎮守滁州的地方軍政長官王紹顏乾脆棄城逃回江南去了。

劉彥貞連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都不具備,還打什麼仗?軍人靠什麼打仗?勇敢頑強,但首先要吃飽飯,別說在冷兵器時代軍人要吃飯,現代戰場上不吃飯也能打勝仗的誰見過?而且最愚蠢的是劉彥貞居然把馬軍固定起來,陣地戰講究一個靈活機動,騎兵作戰尤是如此。

甚至懷疑劉彥貞是不是被周軍收買了,也不象,因爲劉彥貞也戰死了。戰爭的勝負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統帥之間的博弈,南唐軍主帥如果換成是李重進,李重進絕不會做這等傻事,真不知道李璟怎麼會派出這些活寶出來。

過了幾天,大周皇帝柴榮御駕親臨前線,柴榮對李穀擅自後退非常不滿,讓李重進取代李穀爲淮南道行營都招討。柴榮軍於淝水北岸(讓人不禁想起了苻堅),下令猛攻壽州城。城中的劉仁贍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任你周軍大水來,我自有土堰之法,一時沒攻下來。柴榮再發河南、山東、蘇北一帶數十萬壯丁來到壽州城下,協助官軍攻城。

周軍架梯四面攻城,但都被城中唐軍給壓了下去,周軍不服,繼續圍攻,不分白天黑夜,狂攻不止。周軍仗着人多,一拔被打掉了,另一拔再接着上。甚至周軍在城下擂鼓吹號,壽州城內的房屋牆壁都震動不已。而城外的南唐援軍根本打不進來,只好在外圍“觀戰”。

都說唐莊宗李存勖英武神勇,經常親冒雨箭上陣督戰,柴榮比起李存勖更加有魅力。柴榮坐在胡‘牀’上,左右‘侍’衛抱劍而立,柴榮指揮三軍攻城。這正好讓劉仁贍看到了,心想“擒賊先擒王,如果能了結了柴榮,我就可以翻盤。”便取出一張雕胎弓,搭箭朝柴榮就‘射’。可柴榮距離太遠,箭距離柴榮幾步之地就掉在地上。

柴榮真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你劉仁贍不是想‘射’死我嗎?好!“來人,把胡‘牀’搬到劉仁贍箭能‘射’到的地方去!”衆臣大驚,忙上前勸諫:“鋒鏑無情,陛下一身繫於天下,不可輕蹈險地,請陛下且避一避。”柴榮大笑:“如果劉仁贍一箭就能‘射’死一個皇帝,那天下還會有皇帝嗎?你們怕,朕不怕!”‘侍’衛只好照辦。

對於柴榮的英雄壯舉,史家極力稱讚:“以周世宗之神武確斷,當矢石而不懼。予觀自古帝王之達者一人而已。”象柴榮這樣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別說五代,縱觀上下五千年,能比得過的柴榮的基本沒有。

柴榮坐下來後,不斷招呼城上的劉仁贍:“劉將軍,朝朕這‘射’!若箭不夠,朕可以給你。”。劉仁贍也不客氣,挽起強弓再‘射’,可這支箭再次落到了柴榮前面不遠的地方。劉仁贍大驚“怎麼就是‘射’不死柴榮?難道這真是天意不成?”把弓丟到地上,仰天長哭:“此城必破,吾必不守,但身是唐臣,終不做乞生之虜!唯欠一死,報我君王。”

劉仁贍‘射’不死柴榮,柴榮也攻不下壽州城,兩軍就這樣僵持着。柴榮沒想到劉仁贍這麼硬朗,派人去城中勸劉仁贍:“劉將軍忠勇無二,義烈可風,但壽‘春’孤城,終不能抗十萬無敵王師。兩軍死戰於此,城中百姓何罪,受此驚恐?降我大周,位不失三公!”劉仁贍將來使‘亂’棍打出:“回去告訴柴榮,仁贍終死,絕不屈節!”

柴榮還不死心,只帶着幾個‘侍’衛到城下,大聲招呼劉仁贍:“劉公何苦!李璟昏‘亂’,早晚要被朕生俘汴梁,公爲誰守?朕素服公之肝膽雄略,若公能順民心天意,與朕南征北戰,掃定四海,萬民安樂,豈不快意?!”

劉仁贍微笑不從,答:“仁贍效節唐室,自當全一而終,今日之事,唯有死戰!”

柴榮‘精’通兵法要訣,知道不能師老於此,萬一等到周軍力疲之時,南唐援軍殺過來,這仗就沒法打了。柴榮決定先敲掉南唐軍外援,派殿前都虞候趙匡胤帶着禁軍一部夜襲清流關,拔掉南唐國都金陵的外圍要塞,一是斷掉唐軍救援壽州的可能,二可以威懾一下李璟。

趙匡胤輕進至清流關,唐將皇甫暉駐紮在關外山前,看到周軍來了,做好應戰準備。哪知趙匡胤抄了皇甫暉的身後,從山後邊殺了過來。皇甫暉不知周軍底細,不敢戰,撤入滁州。趙匡胤在後面跟着,皇甫暉在城上對趙匡胤喊道:“姓趙的,咱們弟兄各爲其主,並沒有‘私’仇,有種的等我出城列好陣,咱們再會會,敢不敢?”

趙匡胤大笑“君子不乘人之危,我等你就是。”皇甫暉率軍出城,兩軍開始捉對廝殺。趙匡胤拍馬揮棍,直取皇甫暉,皇甫暉哪裡是趙匡胤的對手,沒過幾個回合,被趙匡胤一個蛟龍出水,一棍打在皇甫暉的後腦上,顛下馬來,周軍上前把被打成“重度弱智”的皇甫暉捆成了糉子,另外一位唐將姚鳳也享受了同等待遇。趙匡胤率得勝之師進入滁州。

南唐歷史下第36章 聽天命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95章 進退維谷第79章 回師夷陵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7章 龍門軍營第48章 舉城投降第6章 神邸,不可戰勝的神邸!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64章 後唐嘻宗第48章 舉城投降第86章 最後一搏第4章 玉娘酒肆第2章 龍羊峽谷第59章 匹夫之勇第41章 獵梟第40章 宣武軍第88章 刺殺賊首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67章 石重貴第52章 蒼狼夜襲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76章 再佔清河城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62章 敗亡第67章 石重貴第156章 徐知誥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89章 驚魂一刻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98章 火燒叛軍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48章 小諸葛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56章 寧江大軍蠢蠢欲動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60章 伐宋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36章 風起雲涌第83章 慘烈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12章 大破宋軍第95章 老驥伏櫪第35章 龍門峽谷第50章 袍澤弟兄第31章 將府議事第125章 借刀殺人蠢蠢欲動第98章 晉州,晉州!第137章 錢弘左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61章 驚變第16章 江陵第165章 王仙芝第52章 株連九族第78章 謀定漳州城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48章 實戰演練第85章 範大同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59章 南漢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98章 火燒叛軍第147章 花蕊夫人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139章 後蜀第27章 虎賁立軍第124章 中計也!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42章 魂歸來兮!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8章 王審知第76章 乞丐第10章 江家之禍第9章 兵發福州第64章 三十六州第83章 騎兵神器第46章 雄雄猛士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20章 威勢第23章 趙光義第18章 烈烈遼風(上)
南唐歷史下第36章 聽天命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95章 進退維谷第79章 回師夷陵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37章 龍門軍營第48章 舉城投降第6章 神邸,不可戰勝的神邸!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64章 後唐嘻宗第48章 舉城投降第86章 最後一搏第4章 玉娘酒肆第2章 龍羊峽谷第59章 匹夫之勇第41章 獵梟第40章 宣武軍第88章 刺殺賊首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67章 石重貴第52章 蒼狼夜襲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76章 再佔清河城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62章 敗亡第67章 石重貴第156章 徐知誥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89章 驚魂一刻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13章 虛實之間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98章 火燒叛軍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48章 小諸葛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13章 典虎爲先鋒第56章 寧江大軍蠢蠢欲動第86章 箭如雨下第160章 伐宋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36章 風起雲涌第83章 慘烈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12章 大破宋軍第95章 老驥伏櫪第35章 龍門峽谷第50章 袍澤弟兄第31章 將府議事第125章 借刀殺人蠢蠢欲動第98章 晉州,晉州!第137章 錢弘左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61章 驚變第16章 江陵第165章 王仙芝第52章 株連九族第78章 謀定漳州城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48章 實戰演練第85章 範大同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6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四)第59章 南漢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98章 火燒叛軍第147章 花蕊夫人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139章 後蜀第27章 虎賁立軍第124章 中計也!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42章 魂歸來兮!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8章 王審知第76章 乞丐第10章 江家之禍第9章 兵發福州第64章 三十六州第83章 騎兵神器第46章 雄雄猛士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20章 威勢第23章 趙光義第18章 烈烈遼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