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下一步改革的設想(一)

鄭森和錢初瑤的婚事暫且不提。

時間很快就要到大明中興元年九月了,秋收即將開始。

這是一年中的第二次稅收,也是最後一次稅收,按照去年的慣例,秋稅大約能收上來四百餘萬兩銀子的稅銀,除去官員的俸祿,各軍將士的軍餉,最後應該還能剩下一百多萬兩銀子的樣子。

別以爲這一百多萬兩銀子是今年的盈餘,怎麼可能!

這一百多萬兩銀子須得支撐到明年夏收,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一場大戰過後,朕真是窮得都揭不開鍋了啊!”朱慈烺微嘆,徐州大戰死傷的將士實在是太多了,撫卹就用了千萬兩銀子,已經大大超支了,導致今年的稅收全部填上才堪堪夠,可是要怎麼支撐到明年夏收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了,難不成要像以前的崇禎皇帝那樣來個欠餉欠祿?

朱慈烺無奈的搖了搖頭,欠餉欠祿肯定是不行的,真要那樣做了,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會讓好不容易凝聚的向心力大大減弱,對大明太不利了。

“下一步改革必然要從賦稅開始着手,海禁也要想辦法開啓,要逐漸豐盈國庫!”

朱慈烺沉默思慮了起來。

不管是歷朝歷代還是當前的幾次改革,無疑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

朱慈烺很清楚,下一步的賦稅改革,按照他當前的設想,一旦展開,必然會牽動許多鄉紳豪強的利益,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畢竟這一次不同於以往,關係非常重大,別看那些鄉紳豪強們平時一個個以擁護大明爲主,可是那是在大明沒有傷害到他們的利益的前提下,若是大明出臺的政策與他們的利益背道而馳,他們就很可能聯合起來,大明一個弄不好就會被這些鄉紳豪強反噬,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

單個鄉紳豪強的勢力對比整個大明朝來說或許微乎其微,可一旦他們全部聯合起來,勢力就很大了,大到能威脅大明的根基。

然而,朱慈烺雖然很清楚這一點,但也並不懼怕,因爲鄉紳豪強於天下萬民來說,總是佔極少數的,改革或許會損傷鄉紳豪強的利益,可是收益的卻是千倍萬倍的普通百姓。

朱慈烺相信,改革的初期或許會因爲鄉紳豪強的不滿而造成一定的動亂,可是隻要能取得大明數千萬普通百姓的支持,必然能強行壓制住那些鄉紳豪強。所以爲了大明,爲了那些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的利益,朱慈烺無論如何也會義無反顧的按照設想準備進行下一步的改革。畢竟當前機會太難得,滿清新敗,數年內必無力南下,李自成喪家之犬爾,張獻忠又被秦良玉死死的擋在四川出不來,若是大明現在不進行改革的話,今後十幾年內都可能沒有機會了。

此刻大明雖然只掌控有江南半壁江山,但朱慈烺卻很清楚,一般要進行改革的話,區域越小,局勢就越好掌控,改革也就越容易成功,朱慈烺有信心,只要他真個按照自己的設想改革成功,他堅信,可以讓大明的實力在未來幾年內翻數翻。

屆時,一旦開始北伐,必然摧枯拉朽。

“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應龍軍的實力必須先恢復起來!”朱慈烺堅定的想到。

要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強大的軍事實力支撐是必須的,朱慈烺考慮着,既然那剩下的一百多萬兩銀子無論如何也支撐不到明年夏收,那麼就先拿出來恢復應龍軍六個軍的實力,把應龍軍每個軍重新恢復兩萬人的編制,這可是他最嫡系的力量,下一步改革之時若真有人趁機作亂,應龍軍可以雷霆之勢掃滅。

畢竟,只要改革成功,一兩個月內就能收回所投入的銀兩,甚至能與當年覆滅東林黨一樣,讓國庫一次性爆滿也不一定。

想到此,朱慈烺嘴角勾起一絲嗜血的狠意。

朱慈烺又沉默靜思了一會,突然對着太監趙德全吩咐道:

“傳兵部尚書李巖,廣報司錢不缺來見朕!”

“遵旨!”

想要要改革,還應事先取得一部分朝臣的支持,這個時間或許是兩至三個月後,此時朱慈烺還不想驚動太多的人,只叫了李巖和錢不缺進宮來秘密商議。

當然,這個商議是有限度的,只是讓他們先知道改革的一些內容,將來好有個心理準備。

“微臣李巖,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巖一臉肅然的對朱慈烺行禮。

“微臣錢不缺,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錢不缺則是一臉獻媚,恨不得立刻上前抱住朱慈烺的大腿拍馬屁。

“平身吧!”朱慈烺點了點頭,笑道。

這兩個人朱慈烺是信得過的,李巖,不屬於任何鄉紳豪強,不管是投靠大明之前還是投靠大明之後,一直是一心一意爲天下百姓着想。

錢不缺,怕死,看得清楚情勢,以前當劉澤清女婿的時候,雖然也是當地的鄉紳豪強之一,但劉澤清被誅滅之後迅速抱上朱慈烺的大腿,爲了表示自己的忠誠,更是自願成了朱慈烺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朱慈烺任何不方便直接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說出來話都是由錢不缺的嘴說出來的,並且錢不缺每次都跟滿朝文武據理力爭,堅定不移的站在朱慈烺這邊,幾乎是所有朝臣恨不得掐死的對象,背叛朱慈烺等於自掘墳墓,錢不缺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朱慈烺並不擔心錢不缺事先知道他的設想。

屏退了在場的所有閒雜人等後,朱慈烺對二人說出的自己對下一步改革的設想。

首先是鹽稅,接着纔是最重要的農稅。

要說鹽,乃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想要一個健康的身體,人每天都要攝入一定的鹽,大明僅江南十省就有超過七千萬百姓,每年所需的食鹽數量無疑是巨大,

鹽稅最早於漢武帝時期便被收歸國有,從此之後,歷朝歷代每年的稅收,鹽稅都佔了其中一大塊,只排在最重要的農稅之下,有時候鹽稅甚至能佔到朝廷每年稅收的三分之一。

大明初期,鹽的稅收同樣佔到了大明每年稅收的近三分之一,永樂時期,大明的總人口加起來還沒有現在江淮江南十省加起來多,但當年每年卻能收到近七百萬兩的鹽稅。

鹽出自大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南京城當前市面上的鹽價大約是四百文錢一斤鹽,當然,距離大海遠近的緣故,每地的鹽價都有不同,一些偏遠地方的鹽價甚至是南京城的十倍也不無可能。

按照每人每天需食一克鹽計算(現代正常是六克,考慮到古代鹽貴,只按現代的六分之一計算),大明江淮江南等十省之地共有七千萬人口,每年便需要五千多萬斤鹽,如此天量,可想而知其中的巨大利益。

利益使人瘋狂,鹽業的巨大利益,自然而然的讓涉及它的官員,勳貴,鄉紳豪強等相互勾結,倒賣私鹽,私鹽成災就會造成正規商鹽鹽價比私鹽更高,交鹽稅買正規鹽的商人越來越少,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據朱慈烺所知,大明去年只收上來了數十萬兩的鹽稅,與永樂年間的每年七百萬兩相比,堪堪只有十分之一,這還是因爲永樂年間大明的總人口比現在江南十省少的緣故,可想而知差別有多大,僅鹽稅一項大明因此內年損失至少近七百萬兩稅銀。

別看私鹽不用交稅就以爲私鹽的價格會比官鹽便宜,初期或許是,可一旦正規的鹽商都被他們逼死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因爲利益的驅使而胡亂漲價,這也是爲什麼有些偏遠之地的鹽,甚至漲到十兩銀子一斤的恐怖地步。

鹽稅若要整頓,大約會以剷除沿海貪官鹽商等官商集團爲主,會涉及到其中一部分鄉紳豪強,不過也只限於沿海,真要弄起來,局勢倒是還好掌控。

倒是農稅,這就要關乎所有鄉紳豪強的利益了,就算朱慈烺是皇帝,也不得不小心再小心。

第564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四)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654章 準格爾軍潰敗第26章 意外巨財第17章 虛與委蛇第511章 密謀起兵第40章 李自成敗亡的前兆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103章 影響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159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上)第111章 御駕親征第924章 攻佔墨西哥城(四)第560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二)第952章 鐵甲艦傾巢而出第76章 一網打盡第638章 琉球王國政變第6章 城破第572章 鴨綠江口海戰(二)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927章 決戰巴拿馬(二)第247章 大勝!第816章 滿清與奧斯曼第二次大戰第271章 鄭芝龍第1052章 決戰巴格達(一)第302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三)第38章 壯士周曹第381章 羅汝才之敗(一)第606章 炮擊河內第214章 徐州援兵(二)第229章 炮轟清軍大營(二)第203章 濟寧城破(一)第692章 全線攻入伊斯法罕第472章 登陸遼東第374章 李自成敗亡(二)第908章 完全碾壓(一)第6章 城破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449章 北伐前夕(三)第206章 濟寧城破(四)第627章 敗退第98章 九江攻防(中)第1062章 滿清滅亡第765章 合圍東枝第902章 夏威夷跳板(二)第88章 大婚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251章 軍制革新第605章 兵臨城下第249章 皇子第714章 中興九年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303章 戰場逆轉(一)第912章 第一次五國聯盟失敗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636章 倭國滅亡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88章 大婚第466章 東光縣城下(一)第348章 臺灣光復第565章 議和(一)第735章 極盡羞辱(三)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736章 多爾袞的屈辱(二)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396章 清軍入成都第611章 叢林血戰(二)第287章 山雨欲來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883章 激戰賈巴爾德城(一)第869章 馬六甲大海戰(七)第682章 攻破第一道防線第951章 規模龐大的歐洲聯合艦隊第904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一)第469章 多爾袞的無力第66章 逼宮第185章 沿途伏擊(一)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209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二)第1018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三)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83章 貪污根源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49章 應龍軍鄒形第595章 追擊倭寇第401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二)第1000章 又是綁架?第996章 文明論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970章 清奧十年之戰(二)第698章 滿八旗的精髓第437章 緊鑼密鼓第314章 血腥的震懾(二)第636章 倭國滅亡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1084章 無法戰勝的大明(一)
第564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四)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782章 緬甸國王投降第654章 準格爾軍潰敗第26章 意外巨財第17章 虛與委蛇第511章 密謀起兵第40章 李自成敗亡的前兆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103章 影響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159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上)第111章 御駕親征第924章 攻佔墨西哥城(四)第560章 佔領穆爾卡拉城(二)第952章 鐵甲艦傾巢而出第76章 一網打盡第638章 琉球王國政變第6章 城破第572章 鴨綠江口海戰(二)第467章 東光縣城下(二)第927章 決戰巴拿馬(二)第247章 大勝!第816章 滿清與奧斯曼第二次大戰第271章 鄭芝龍第1052章 決戰巴格達(一)第302章 九江城外的大戰(三)第38章 壯士周曹第381章 羅汝才之敗(一)第606章 炮擊河內第214章 徐州援兵(二)第229章 炮轟清軍大營(二)第203章 濟寧城破(一)第692章 全線攻入伊斯法罕第472章 登陸遼東第374章 李自成敗亡(二)第908章 完全碾壓(一)第6章 城破第273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一)第449章 北伐前夕(三)第206章 濟寧城破(四)第627章 敗退第98章 九江攻防(中)第1062章 滿清滅亡第765章 合圍東枝第902章 夏威夷跳板(二)第88章 大婚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251章 軍制革新第605章 兵臨城下第249章 皇子第714章 中興九年第516章 四方皆定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128章 泰安血戰(上)第303章 戰場逆轉(一)第912章 第一次五國聯盟失敗第590章 攻陷漢城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636章 倭國滅亡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88章 大婚第466章 東光縣城下(一)第348章 臺灣光復第565章 議和(一)第735章 極盡羞辱(三)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736章 多爾袞的屈辱(二)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396章 清軍入成都第611章 叢林血戰(二)第287章 山雨欲來第95章 戰雲密佈(下)第883章 激戰賈巴爾德城(一)第869章 馬六甲大海戰(七)第682章 攻破第一道防線第951章 規模龐大的歐洲聯合艦隊第904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一)第469章 多爾袞的無力第66章 逼宮第185章 沿途伏擊(一)第1040章 決心滅清第209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二)第1018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三)第151章 回到京城第83章 貪污根源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49章 應龍軍鄒形第595章 追擊倭寇第401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二)第1000章 又是綁架?第996章 文明論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970章 清奧十年之戰(二)第698章 滿八旗的精髓第437章 緊鑼密鼓第314章 血腥的震懾(二)第636章 倭國滅亡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1084章 無法戰勝的大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