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付之流水

孫晟的話仿若撥雲見日,一下子就使大殿上衆人沉甸轉起來,楊堅臉上全是微笑:“若三路大軍真的可退,長孫愛卿此疏可抵數十萬大軍。”

楊勇在旁附和道:“父皇,長孫卿此前在突厥曾經一箭兩雕,正是利用兩雕競食,爭奪一隻黃羊才能得手,如今突厥可汗之位便是那頭黃羊,卻是四雕爭食,正是長孫卿再展神箭之際。”

“太子所言有理,各位看如何?”楊堅略帶得意的問道。

高潁和元巖等人連忙回道:“皇上英明,此事於大隋有百利而無一害。”

長孫晟連忙自請:“皇上,達頭之事好辦,他與沙鉢略裂痕最深,只須派一個德高望重大臣西行,賜以狼頭大,必滋達頭非分之想;待其遣使來朝,再特意引居沙鉢略使者之上,爭食情景必然出現。東路該去的地方多,除分化突厥屬國奚、習等外,還得離間沙鉢略弟處羅侯。臣曾與他立有盟誓,別人前往,恐非所宜。臣之所議難免不周,還望聖意裁決

楊堅點頭微笑:“朕命你爲大隋使節,馬上出使奚、習兩番,而後轉至處羅侯牙帳,你剛從突厥回來,又要再往突厥一次,這次就辛苦愛卿,事成之後,朕定會有重賞。”

“多謝皇上!”長孫晟連忙跪地謝恩。

其實長孫晟先護送千金公主到突厥,被突厥扣壓了一年不屈,此番又獻上如此計策,若是換了一個人,早就可以連升數級,對於長孫晟。楊堅卻是莫明其妙的不放心,只是開空頭支票。

長孫晟卻是沒有多想,反而爲剛回來就又能爲大隋重立新功而興奮,他此時急於趕着回家收拾一番,剛出皇宮,長孫晟正要跨上馬背,聽到後面聲音叫道:“長孫卿,請稍等。”

長孫晟連忙停止上馬,轉身施禮:“見過太子。”

楊勇快步來到長孫晟面前,拉住他的手:“二哥。不用如此多禮,走,我和你同行一段,有話對你說。”

長孫晟退下一步:“太子請勿如此稱呼,君臣有別,若是傳了出去恐怕對太子聲譽有影響。”

見長孫晟如此,楊勇心中有點黯然。他今日特意引長孫晟拜見父親,就是想讓楊堅重用長孫晟,沒想到楊堅會如此小氣,雖然採訥了長孫的計策,卻是毫無封賞,私下不由警覺,莫非正是長孫晟與自己有結拜關係之故。

一名親兵將楊勇的赤影牽了過來,楊勇先跨上馬背,長孫晟才重新上馬。故意落後楊勇一個馬頭,楊勇地侍衛只在後面遠遠跟着,兩人同行了一大段距離,楊勇仍然沒有說話。長孫晟忍不住道:“太子,不知找微臣何事,微臣明天就要重新出發前往突厥。必須馬上回家準備。”

楊勇嘆了一口氣:“二哥,你難道當真如此和我疏遠?”

長孫晟臉上微微抽動一下,周代魏後,對前魏皇室子弟雖然沒有進行屠殺,許多人還是高官厚祿,那些前魏皇室卻早已養成小心謹慎的家風,楊勇在國公之子時折節下交,長孫晟還能勉強接受。如今楊勇已是太子,他又怎能不知進退,當真與太子稱兄道弟。苦笑道:“太子,請不要爲難微臣。”

“兄弟交心,既然如此,二哥只需記住,在勇心中,你我永遠都是兄弟。”

楊勇的話,讓長孫晟還是剎那之間有點感動,口中還是應道:“是,太子。”

楊勇將話題扯開:“對了,長孫卿,這次你要出使奚、習等部,如果有什麼困難,可找羅藝協助。”

“羅藝?難道他也在奚習等部?”

楊勇呵呵笑道:“羅藝並不在奚習等部,而是在契丹部,現任領護東夷校尉之職,手下已有數萬契丹戰士,當對愛卿有所助益。”

羅藝確實沒有辜負楊勇的期望,他從去年冬天開始,一直對不服的契丹悉萬丹部用兵,開始只是小規模,後來規模越來越大,羅藝手下有五部契丹聽令,輪流上陣,身後又有大周接濟,絲毫不用擔心糧草問題。

反觀悉萬丹部,雖然有三萬青壯,卻不能集中,冬天還好,羅藝只能小規模用兵,悉萬丹部縱有損失也不大。到了春天,羅藝對悉萬丹部的攻擊卻讓他們苦不堪言,他們的牛羊,馬匹過了一個冬天正是最瘦弱的時候,羅藝的攻擊逼得他們不得不時常遷移,結果大量牲畜非但沒有在春天時增肥,反而在遷移過程中死去,悉萬丹族長不得不集合全族與羅藝決戰。

在開皇元年五月,悉萬丹部集起全族兩萬多青壯與羅藝接戰,羅藝當時只有一萬人馬,只是羅藝的戰馬縱然是在冬天也用上好地精料餵養,春天之後又有大量青草補充,早已驃肥體壯,而悉萬丹部的戰馬經過一個冬天煎熬,開春又被逼得數次遷移,依然羸弱不堪。

兩軍剛一接觸,悉萬丹部的戰馬就因爲不堪騎乘紛紛哀鳴倒地,這場交戰自始自終成了一面倒的屠殺,是役,悉萬丹部被殺得血流成河,二萬多青壯,最後活下的不過數千人,這還是跟隨羅藝的契丹各部不忍將悉萬丹滅絕的結果。

看到悉萬丹部地下場,原本搖擺不定的伏弗鬱、羽陵兩部氣焰頓消,主動投靠,羅藝承諾的三年統一契丹各部,其實只花了半年多一點時間就做到,不過,要想完全將一盆散沙的契丹各部整合,還是需要數年時間。

長孫晟一直在突厥,回到長安不超過十日,契丹部和突厥又隔着奚習等部,自然不會知道短短半年之間契丹部發生了這樣翻天覆地之事,不過,這對他這次出使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聽完楊勇介紹,長孫晟臉上多了數分感激:“多謝太子指點。”

欲言又止:“長孫卿,突厥可賀敦身體如何?”

長孫晟臉上閃過一絲驚訝之色。突厥人對皇后稱呼爲可賀敦,如今突厥的可賀敦就是去年嫁過去的千金公主,太子爲什麼會突然問起千金公主的身體來?長孫晟心中冒出一連串疑問:“回太子,突厥可賀敦正青春年少,雖然剛到突厥時有點不適,如今已完全適應了突厥草原生活。”

楊勇不由有點難予置信:“可賀敦真的身體很好,你最後是什麼時候見到她地?”

“回太子,臣回中原時前十幾天還見到過可賀敦,沙鉢略對可賀敦很是寵愛,這次進攻大隋。可賀敦也正是關鍵人物,若不是沙鉢略將她帶在身邊接見突厥大臣,臣能否回來還是未知。”

說到這,長孫晟不由露出一絲苦笑,千金公主和親,本意是要籠絡突厥人,沒想起反而成了突厥人進攻大隋地源頭。他不由回憶成一路送千金公主到突厥時,千金公主對他說的每一句話:

“既然忌諱王昭君,你們因何要不斷炮製新的王昭君?”

“這場屈辱的和親,你們武將就沒有責任了?”

“長孫副使,我們逃走吧……”

“……”

“逃回長安,我要親自奏明幼主,撥給你三萬精騎……”

“回長安那是抗旨大罪,我們都得死。”

“那我們就遁入山林,打獵爲生……”

“突厥人會把我們抓去當奴隸……”

“我們離開草原。尋找桃花源去!”

“沒有桃花源!”

那日千金公主地胭脂馬突然受驚狂奔,只有自己一個人騎馬追個千金公主,只是不久就天黑了,兩人只得在野外點燃篝火過夜。夜風寒冷,遠處又不時傳來狼嚎,千金公主緊緊偎在他懷中,纔有了上面的對話,長孫晟不由想道,如果那天自己將千金公主帶走又會怎樣?

“身體很好,怎麼可能,姚僧垣明明道人吃下之後精力會慢慢不濟,到最後手腳痠軟,不能動彈。至多半年到一年就會死去,如今時間已經到了,自己可是親手下藥。親眼看千金公主喝下去。”楊勇心中不解,難道自己被姚僧垣騙了,那根本就不是毒藥?

越想越是可能,姚僧垣老奸巨滑,哪有可能被自己一逼就獻出毒藥,只怪自己對姚僧垣神醫之名太過輕信,以爲他不會講假話,又是暗害一個素不相識之女子,心中有愧,纔沒有詳查,如今自己一番苦心東流,楊勇大爲後悔,罵道:“可惡!姚老頭太過可惡!”

楊勇罵完,才發現自己沒有聽到長孫晟有何反應,轉身向長孫晟看去,見長孫晟騎在馬上癡癡發呆,大爲不解:“長孫卿,長孫卿。”

楊勇連叫數聲,長孫晟纔回過神來,連忙向楊勇道歉,楊勇疑惑的問道:“長孫卿究竟想到何事,如此出神?”

長孫晟連忙掩飾:“微臣正在想到了突厥該如何行事?”

“是嗎?”楊勇雖然不相信,只是也沒有追究之意,猜想長孫晟剛與高蘭見面幾日就要分開,心中難捨也有可能,這種私事不必管的太寬,反而笑道:“長孫卿,高蘭對你情深似海,這次若不是時間太急,本宮倒是想做一次媒,親自爲你們主婚。”

長孫晟有點魂不守舍,口中唯唯諾諾,讓本想取笑他幾句的楊勇頗感無趣,只得與長孫晟分手,向東宮返回。楊勇現在住地地方就是以前的大丞相府,這裡本然就是周宣帝和周靜帝做太子時住所,後來被楊堅改爲大丞相府,如今終於又重新變成了東宮。

楊勇回到東宮時,東宮的下人連忙迎了出來,牽馬的牽馬,行禮的行禮,楊勇走進大堂,卻沒有見到元清兒地身影,不覺奇怪,往日元清兒幾乎是楊勇一下朝就來到他身邊,連忙向左右問道:“太子妃何在。”

太子左庶令斐政連忙道:“稟太子,太子妃聽說樂平公主近日繁悶不樂,一大早就前往公主府,想開導一下公主。”

樂平公主是楊麗華,楊堅做大丞相,楊麗華也從中出力不少,畢竟她是大皇后,楊堅篡位後感覺對楊麗華有愧,封楊麗華爲樂平公主,本來想重新給楊麗華招附馬,只是楊麗華死活不肯,楊堅無奈,只得作罷。

楊麗華雖然對權利沒有什麼野心,但從太后降到公主還是悶悶不樂,只是沒想到自己父親連九歲的靜帝也不放過,登極三月後,以一懷毒酒結果了靜帝性命,靜帝雖非楊麗華親生,卻是她從小養大,對於父親暗害靜帝之事,楊麗華勃然大怒,和楊堅大吵了一通,無奈木已成舟,她再恨也無力迴天,從此一直鬱鬱寡歡。

聽到元清兒去了公主府,楊勇嘆了一口氣,自己這個姐姐也算命苦,周靜帝被殺之後,自己也安慰過她幾次,只是卻全無效果,但願時間久點,她能將此事忘記。本來楊勇還想找姚僧垣算帳,只是聽到楊麗華之事卻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元清兒地心悸經過姚僧垣治療,大有好轉。

傍晚元清兒回來後,楊勇問起楊麗華地情形,元清兒搖頭嘆息:“公主鬱結在心,面容已非常憔悴,妾身怕長此下去,公主的身體遲早會垮掉。”

對於楊麗華的心病,楊勇也是毫無辦法,心病還需心藥醫,如今哪能找到她的心藥。

第二天,長孫晟就帶着大批金銀財物出發,這些財物是用來收買奚、習等部長老之用,二天後,太僕元暉也由伊吾道出使玷厥,對於突厥人的這次進攻,大隋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分化瓦解。

第21章 突厥人的反擊(二)第42章 進城第91章 戰起第31章 破鏡重圓第49章 捉襟見肘上第49章 新羅與百濟的分歧第40章 殺伐決斷第95章 洛陽宮第1章 禍福相依第25章 攔路第86章 女屍第16章 佳人下第23章 一隻風箏第69章 勇將上第91章 兄弟第47章 攻城第6章 豁然開朗第33章 按兵不動第22章 臥虎藏龍下第23章 一隻風箏第15章 佳人上第11章 搶親上第58章 遠行下第29章 親事上第25章 宣詔第50章 自貶第61章 新羅神起第97章 故人第29章 登門上第49章 重圍第97章 大富大貴第51章 準備上第110章 怪物第112章 議罪第75章 混水摸魚第1章 禍福相依第54章 撤離第35章 遼東城第13章 突厥重來第58章 死志第65章 招降第16章 餘子第47章 冬至第103章 軍紀第2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4章 賜名下第67章 出京第12章 夫妻反目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24章 穿牛鼻第52章 朝堂下第三十九搬遷章第86章 監軍第95章 天意第82章 援軍第62章 覆滅第51章 仁壽三年第11章 掃興第71章 再無顧忌第83章 請旨第74章 回京第1章 隨公國府上第47章 前驅第6章 朋友下第64章 摸不着頭腦第58章 反擊第41章 分髒協議第85章 渡河第60章 審問下第61章 新羅神起第27章 殿前爭論第40章 冤家路窄下第77章 考前話功過第16章 餘子第36章 大勝第74章 明查暗訪第92章 渡江第21章 準備回京第三十九搬遷章第54章 出征下第64章 線索第41章 進退維谷第85章 渡河第11章 掃興第13章 修律第5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92章 渡江第10章 馴馬下第98章 破鏡第55章 殺戳之始第32章 招攬下第52章 飲鳩止渴第63章 攻營第27章 尋君千里上第53章 戰場驚變第91章 戰起第57章 歸來第74章 回京第68章 一線生機第70章 勇將下
第21章 突厥人的反擊(二)第42章 進城第91章 戰起第31章 破鏡重圓第49章 捉襟見肘上第49章 新羅與百濟的分歧第40章 殺伐決斷第95章 洛陽宮第1章 禍福相依第25章 攔路第86章 女屍第16章 佳人下第23章 一隻風箏第69章 勇將上第91章 兄弟第47章 攻城第6章 豁然開朗第33章 按兵不動第22章 臥虎藏龍下第23章 一隻風箏第15章 佳人上第11章 搶親上第58章 遠行下第29章 親事上第25章 宣詔第50章 自貶第61章 新羅神起第97章 故人第29章 登門上第49章 重圍第97章 大富大貴第51章 準備上第110章 怪物第112章 議罪第75章 混水摸魚第1章 禍福相依第54章 撤離第35章 遼東城第13章 突厥重來第58章 死志第65章 招降第16章 餘子第47章 冬至第103章 軍紀第2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4章 賜名下第67章 出京第12章 夫妻反目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24章 穿牛鼻第52章 朝堂下第三十九搬遷章第86章 監軍第95章 天意第82章 援軍第62章 覆滅第51章 仁壽三年第11章 掃興第71章 再無顧忌第83章 請旨第74章 回京第1章 隨公國府上第47章 前驅第6章 朋友下第64章 摸不着頭腦第58章 反擊第41章 分髒協議第85章 渡河第60章 審問下第61章 新羅神起第27章 殿前爭論第40章 冤家路窄下第77章 考前話功過第16章 餘子第36章 大勝第74章 明查暗訪第92章 渡江第21章 準備回京第三十九搬遷章第54章 出征下第64章 線索第41章 進退維谷第85章 渡河第11章 掃興第13章 修律第5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92章 渡江第10章 馴馬下第98章 破鏡第55章 殺戳之始第32章 招攬下第52章 飲鳩止渴第63章 攻營第27章 尋君千里上第53章 戰場驚變第91章 戰起第57章 歸來第74章 回京第68章 一線生機第70章 勇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