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憤怒

陽王陳叔慎的絕地反擊註定只是陳國的一次迴光返照量相差太大,在陳叔慎取得勝利之後,雖然通過快速擴軍,軍隊膨脹到三萬人,加上有樊通和居業的歸附,地盤了擴大了不少,只是這些人未經訓練,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楊素用兵老辣,陳叔慎的詐降之計只能用一次,很快外圍的地盤就接連丟失,最終只剩下一個湘州城在陳叔慎手中,被楊素手下另外兩路大將劉仁恩,薛冑率軍團團圍住。?

在陳叔慎被劉仁恩,薛冑兩人包圍時,剛好此時楊勇的信函送到了楊素手中,看着信中的內容,楊素差點氣得背過氣去,他一腔怒氣無處發泄,親自趕到前線,命令隋軍對湘州城日夜攻打。?

儘管陳叔慎不顧親王之尊,親自領兵在城牆上竭力抵抗,給隋軍極大殺傷,陳正理,謝基等人先後戰死城頭,最終湘州城還是寡不敵衆,在抵抗十餘日後被隋軍攻破,陳叔慎眼看大勢已去,在隋軍入城時返回家中親手殺了自己新婚不久的妻子,自己自盡而亡,而樊通,居業等人力竭之後被隋軍生擒。?

沒有生擒到陳叔慎,楊素一怒之下,下達屠城的命令,此次統一江南,無論是皇帝還是楊勇一再強調注意軍紀,隋軍的軍紀一直做得有好,雖然在進建康時,東城有短暫騷亂,但在楊勇及時處理之下也沒有釀成大禍,而楊素一聲命令。攻入湘州的隋軍頓時象一隻脫繮地野獸,再也不受控制,大軍在湘州屠殺了三日三夜,等到楊素意識到不妥時,軍隊已經不受控制,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湘州變成了一片地獄。?

見已無法挽回,楊素一不做,二不休。素性下令湘州城不留活口。數萬湘州軍民全成了楊素刀下冤魂。將人殺光之後,楊素下令全城點燃大火,將湘州徹底變成一片廢墟,事後輕描談寫的向楊勇呈報隋軍已經攻下湘州城,只是湘州城失火焚燬,朝庭如果要重建湘州,可以另行選址。?

楊素在湘州的所作所爲自然瞞不過楊勇。雖然楊素對全軍下達封口令,但若是這麼大的事也可以瞞過去的話,楊勇組建的暗衣衛就可以解散了,就在楊素將剿滅陳叔慎的捷報送到楊勇案頭時,楊素在湘州屠殺地情報也放到了呂沐霖地案頭。?

當楊勇聽取呂沐霖地彙報時,差點驚的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八萬人,整整八萬人,無論男女老幼全部死於非命。他楊素真下得了手。”?

到這個世代十幾年了。楊勇已經看慣了死亡,上次龐暉中計,一次導致上萬隋軍的傷亡。楊勇非但沒有什麼傷感,反而爲可以打壓到楊素而暗暗高興,但這次楊勇真的怒了,八萬普通百姓,就這麼被血淋淋的屠殺,楊勇面前彷彿看到無數婦孺倒在血泊中的情景。?

呂沐霖嘴脣動了動,事實上他剛看到這封情報時也嚇了一大跳,呂沐霖是孤兒出身,楊勇當初培養這批孤兒時,請的老師中也不泛宿儒,呂沐儒深受儒家忠恕,仁愛地影響,楊素如此殘暴,對他來講簡直不可思議。?

“不行,本宮不能讓楊素逍遙下去,必須馬上將楊素繩之以法。”楊勇大吼一聲,拍着桌子怒吼道。?

“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呂沐霖雖然生氣,只是畢竟得到情報已有一段時間,而且此事已無可挽回,此刻頭腦還算冷靜。?

“從長計議,怎麼從長計議,這是八萬條人命,不是八萬條牲畜,何況無論是父皇的旨意還是本宮的軍紀,楊素此舉都是死罪,若不能治罪楊素,本宮何以面對南方千萬民衆?”?

“殿下,話雖如此,只是楊素已經下了封口令,誰來指證他屠城之事?”?

“本宮就不相信,難道數萬軍士都能守口如瓶?”?

“當然不會,只是殿下卻不可大張旗鼓查詢,否則一旦消息走泄,南方之民何以看待我大隋,恐怕剛剛平定下來的江南又要起反覆,如果只是幾人指責,楊素大可以矢口否認,以楊素的寵信,若沒有真憑實據,皇上可會處罰他?”?

楊勇冷笑着搖頭:“本宮也不知爲何,父皇對楊素總是信任有加,就是有真憑實據,父皇多半也會免去楊素死罪,不過,本宮沒有指望讓父皇下旨來殺楊素,只要拿到了足夠證據,本宮完全可以先斬後奏!”?

呂沐霖大驚,連忙勸道:“殿下不可,楊素可是行軍元帥,不管有什麼罪行,殿下最多隻能將楊素押解入京,若是先斬後奏,恐怕會讓皇上對殿下大發雷霆。”?

楊勇沉默下來,楊素給他的感覺一直很不好,此人無論文武,無疑都是出類撥粹,偏偏心如鐵石,草菅人命,這一點在剿滅尉遲迥時就已經證實,楊勇根本不相信此人會真心效忠大隋,他對後世看的《大唐雙龍傳》這部小說可是記憶猶新,楊公寶藏就是楊素留下來的造反之資,雖然小說不一定是真事,只是他地長子楊玄感可是成爲隋朝第一個造反地貴族,不可能沒有受到楊素的影響。?

只是楊素無論如何也只是一個權臣,自己是太子,穩壓他一頭,若是殺了他,惹得父皇對自己猜忌,這個交換到底劃不划算,真該好好考慮。?

“要不,殿下可以拉晉王和秦王兩人一起對楊素進行處置,若是如此,皇上或許不會怪罪殿下?”呂沐霖小心翼翼的道。?

“不必了,本宮心意已定,楊素定斬不赦。”呂沐霖地勸說反而讓楊勇下定了決心,人都是有底線的,楊素實在是超出自己的底限了,八萬條普通百姓的性命,自己又如?

合不合算來衡量。?

呂沐霖嘆了一口氣。既然太子下定了決心,他就不再相勸,而是轉動腦筋,如何才能以最小地代價殺了楊素:“殿下,如今江南已基本平定,不久殿下就可以班師回朝,不如以此名義,請秦王和楊素一起來到建康共商大計。到時只要楊素進入建康。馬上拿下。秘密處死!”?

楊勇用手指輕輕的敲擊着扶手,半響才道:“嗯,這是一個辦法,只是萬一楊素不肯來如何是好?”?

楊素是行軍元帥,如是找藉口不來,完全可以,楊勇身爲監軍。倒是可以親自去楊素的軍營,只是楊勇不認爲自己可以從楊素軍營中將他帶出來。?

“殿下放心,只要殿下許以楊素江南大行臺之職,楊素定然心動,肯定會來建康。”?

臺指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於其駐在之地設立臨時性機構稱爲行臺﹐又稱行尚書檯或行臺省,具兵權,財權於一身。這個江南大行臺無疑是一個極其誘人的職位。眼下大隋剛剛統一南方,初期必定輔以重兵留守,江南大行臺等於是南方的一個土皇帝。?

楊勇心目中這個職位的人選是楊俊。楊俊現在的職位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都是歸他所管,只是隴右諸州又怎能和整個江南相比,雖然江南行大行臺過不了幾年肯定要撤消再細分,能讓楊俊暫時做上幾年江南地土皇帝,楊俊對於自己這個大哥也必定會感激萬分,不過,現在用來引誘楊素倒是一個好主意。?

“很好,就如此辦吧?”?

“是,微臣遵令。”呂沐霖鞠躬退了下去,很快,數匹快騎就拿着楊勇發出來地公文出了建康城,分別向秦王楊俊和清河公楊素所在地方向而去。?

十餘之後,公文就分別到了楊俊和楊素兩人手上,接到楊勇的公文,楊俊毫不遲疑,馬上將軍隊交給部下統領,自己帶着數百親衛隻身上路,楊俊在鄂州,可以從長江水路直達建康,目前長江水道上全是隋軍來來往往的船隻,楊俊倒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

楊素更遠一些,離岸還有數百里陸路,接到楊勇的公文卻遲疑起來,江南大行臺的職位雖然誘人,楊素卻想不通太子爲何要交給自己,他連忙將手下大將薛冑,劉仁恩,還有楊約,大兒子楊玄感叫過來商議。?

一聽到楊勇要授楊素江南大行臺之職,楊約馬上激動起來:“大哥,那你等什麼,若是大哥當了江南大行臺,至少也可以做一個陳叔寶。”?

“胡說八道什麼,我楊素對大隋忠心耿耿耿,豈有這個心思?”說完,楊素的眼睛向薛冑,劉仁恩兩人瞄去。?

薛冑,劉仁恩嚇了一大跳,卻只是低頭假裝聽不見,對湘州屠殺雖然是楊素下地令,只是他們兩人也逃不掉,何況兩人從湘州弄到大筆財物,一旦暴露,即使不殺頭,至少也是丟官去職,兩人等於被楊素拴在了一條船上,對於楊約的大逆不道之言,只能假裝聽不見。?

見兩人低頭不語,楊素轉向楊玄感道:“癡兒,你說說看,有何見解?”?

楊玄感此時只有十八歲,卻少年老成,體貌雄偉,頜下已長出長髯,相貌酷似楊素,深得楊素喜愛,因此常帶在身邊,對他言傳身教,楊玄感從小做事專心,常常沉浸於一件事中不知自撥,外人不解,謂楊玄感多癡,楊素聽到,每次都是笑眯眯的反駁:此兒不癡也。果然,十三四歲時楊玄感就嶄露頭角,讀書,騎射都遠勝於同輩之人,旁人都對楊素歎服,果然是知子莫如父。?

聽到父親的問話,楊玄感馬上回道:“父親大人,你和太子關係如何?”?

楊素搖了搖頭:“百官對太子都爭相巴結,唯有爲父和朝中廖廖衆臣對太子不假顏色,關係算不上好。”?

“父親,非但算不上好,恐怕是勢同水火纔對,太子一月前還因爲龐暉兵敗身亡之事寫信對父親嚴厲喝斥了一通,如今卻要授予父親江南大行臺之職,父親難怪不奇怪嗎?”?

楊素點頭讚許:“癡兒所說不錯,正因爲如此,本官纔要召集大家過來議一議。”?

“大人,這有何奇怪,太子定是因爲大人將陳叔慎剿滅,見大人立下大功,有意與大人交好,才讓大人到建康去接任江南大行臺之職。”薛胄站了出來,他本來是新近委任的湘州刺史,如今湘州變成一片廢墟,他這個湘州刺史頓時成了空職,巴不得楊素能儘快接任江南大行臺,給他安排一個肥缺。?

薛冑的話不無道理,聽得衆人都點頭,楊素更是面有得色,此舉等於太子向他低頭,劉仁恩緊皺眉頭,他總覺其中不簡單,太子會向一名大臣如此示弱嗎:“大人,是不是湘州的事讓太子覺察到什麼了?”?

楊約發出一聲輕蔑的恥笑:“劉將軍,太子遠在建康,哪有那麼容易察覺,何況就是他察覺了什麼,湘州之人已經死絕,只要你們嘴吧緊閉,否認此事,太子又能拿大哥如何?就是將官司打到皇上耳中,沒有真憑實據,皇上也不會聽信太子一面之詞。”?

“這麼說,這場建康是去地羅?”?

“當然去地,大哥去一場建康,大不了向太子說上幾句好話,換一個江南大行臺,當然去的。”?

“好,那準備一下,本官明日起程前往建康。”楊素臉上掩不住露出微笑,他雖然心中還是存疑,卻擋不住江南大行臺的誘惑。?

第77章 初戰第55章 製糖上第6章 勝負難定第13章 洛陽第49章 重圍第54章 賜名下第76章 假作真是真亦假第75章 忠義第四 甦醒下第49章 新羅與百濟的分歧第1章 禍福相依第64章 尉遲自盡第41章 進退維谷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7章 恢復上第69章 內訌第七十七章第45章 魯仲連第78章 射鹿第63章 攻心爲上第57章 劫糧(二)第57章 遠行上第54章 消息第58章 密議第63章 無情第91章 戰起第70章 追兇第40章 鬧賊下第38章 孫清來信第10章 馴馬下第1章 突厥來襲第三十九搬遷章第39章 新羅使者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七十七章第58章 密議第81章 暗箭第84章 又是道士第40章 使者貪婪第3章 初戰失利第30章 親事下第91章 麻煩第44章 軍御駕前線第7章 回京第59章 太子妃上第36章 破城第36章 誤會下第44章 親兵下第116章 凱旋第45章 魯仲連第104章 殺第50章 良機下第64章 線索第36章 東夷城第26章 得賜美人第82章 援軍第69章 內訌第59章 審問上第32章 三人組第13章 禍因上第48章 退意第56章 製糖下第47章 前驅第68章 一線生機第51章 股掌之間第71章 再無顧忌第26章 突厥來使第8章 晉王之議第54章 撤離第23章 危險上第103章 軍紀第39章 逃脫第69章 伏擊成空第95章 洛陽宮第9章 馴馬上第64章 尉遲自盡第13章 突厥重來第11章 搶親上第87章 少年熱血第25章 困獸上第36章 天生麗質下第10章 秘密第76章 假作真是真亦假第60章 埋伏佛門第41章 進退維谷第59章 太子妃上第41章 分髒協議第25章 攔路第39章 鬧賊上第44章 親兵下第48章 百官賀節第55章 製糖上第25章 差點錯過第75章 血染京城(下)第59章 太子妃上第77章 初戰第20章 比武奪位下第44章 赤騎回京第54章 賜名下第88章 觸動
第77章 初戰第55章 製糖上第6章 勝負難定第13章 洛陽第49章 重圍第54章 賜名下第76章 假作真是真亦假第75章 忠義第四 甦醒下第49章 新羅與百濟的分歧第1章 禍福相依第64章 尉遲自盡第41章 進退維谷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7章 恢復上第69章 內訌第七十七章第45章 魯仲連第78章 射鹿第63章 攻心爲上第57章 劫糧(二)第57章 遠行上第54章 消息第58章 密議第63章 無情第91章 戰起第70章 追兇第40章 鬧賊下第38章 孫清來信第10章 馴馬下第1章 突厥來襲第三十九搬遷章第39章 新羅使者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七十七章第58章 密議第81章 暗箭第84章 又是道士第40章 使者貪婪第3章 初戰失利第30章 親事下第91章 麻煩第44章 軍御駕前線第7章 回京第59章 太子妃上第36章 破城第36章 誤會下第44章 親兵下第116章 凱旋第45章 魯仲連第104章 殺第50章 良機下第64章 線索第36章 東夷城第26章 得賜美人第82章 援軍第69章 內訌第59章 審問上第32章 三人組第13章 禍因上第48章 退意第56章 製糖下第47章 前驅第68章 一線生機第51章 股掌之間第71章 再無顧忌第26章 突厥來使第8章 晉王之議第54章 撤離第23章 危險上第103章 軍紀第39章 逃脫第69章 伏擊成空第95章 洛陽宮第9章 馴馬上第64章 尉遲自盡第13章 突厥重來第11章 搶親上第87章 少年熱血第25章 困獸上第36章 天生麗質下第10章 秘密第76章 假作真是真亦假第60章 埋伏佛門第41章 進退維谷第59章 太子妃上第41章 分髒協議第25章 攔路第39章 鬧賊上第44章 親兵下第48章 百官賀節第55章 製糖上第25章 差點錯過第75章 血染京城(下)第59章 太子妃上第77章 初戰第20章 比武奪位下第44章 赤騎回京第54章 賜名下第88章 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