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準備親征

縣學,郡學,加上朝庭直屬的七所大學,構成了如今的三級官學體系,如今入讀官學的學子總計已達到十五萬人,比起開皇年間最高生員也翻了一倍,教師達到了二萬餘人,更是以前的四五倍之多,官學的發展必然會帶動私學的發展,爲了考進官學,各類私塾也是紅紅火火的辦了起來,規模已是官學的數倍,官學和私學加起來,預計生員達到了百萬之多。

這個數目看上去龐大,不過,還不到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事,要想普及教育在此時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這百萬生員,其中八成以上出身寒門,比起以前來知識都壟斷在世家手中要好的多,基本上達到楊勇的預期。

楊勇應當感謝這個好時機,由於南北朝數百年的分裂,儒家正處於低潮,而楊堅在仁壽年間將官學幾乎解散,現在的官學全靠新皇一手支撐起來,幾乎是白紙一張,可以任由皇帝怎麼塗抹,否則就憑他將官學的內容變更了大部分,就要引起一場大風波,宋明兩朝,面對讀書人維護至聖先師的骨氣,就是皇帝也要退避三舍。

憑心而論,儒學在維護統一方面做的很好,否則南方也不可能在分裂數百年之後會被隋軍一鼓而下,儒學在培養個人修養,官員品德,規範社會秩序方面也大有用處,當然,儒學還維護了君權,楊勇自然不會傻的砍掉自己根基,所以官學裡面,各種儒家經典也佔有重要的位置。

對於眼下官學裡的寒門生員來說,學成之後想進入官員體系是難上加難之事。他們的夢想只是做教師,吏員,或者投筆從戎,成爲幕僚軍師之類地人才,爲自己的子孫博得一個前程,甚至還有人願意到商戶人家做個掌櫃,只有最幸運的人才會得到一些世家的賞識而被舉薦到朝庭爲官。

對於什麼時候實行科舉,楊勇一直做的小心翼翼。甚至在呂沐霖這樣的親信面前都沒有露出口風,還做了數次試探,佛道兩門需要考試通過才能發放渡碟。用考試來確認生員是否有資格進入官學,楊勇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這兩件事現在都做得不錯,大部分人也接受了考試的形式,實行科舉已經日益成熟了,科舉制度等於一條做官的康壯大道露在了所有讀書人面前,毫無疑問,他們絕對會舉雙手支持。加上有了皇權地保障。再有世家反對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永濟渠的修建則比想像中還順利一些,朝庭將俘虜,牛羊馬匹等牲畜直接折算成戰利品的做法,讓一心發家致富地府兵暴發出百分之二百的戰力,真正做到了不怕流血,不怕犧牲,打不垮,拖不爛的地步。頡利打擊隋軍前鋒無果之後,本來定好了退讓之策。盼望隋軍後勤不濟後會退回來,到時他練好五萬大軍可以再向中原報復,沒想到進來的隋軍比他們進入中原搶劫時做的還絕,人口、牲畜、金銀……就象是蝗蟲邊境一樣,凡是有用的物資都被搶劫一空。

而且由於大軍入境。自然隔斷了草原的一切貿易。除了牛羊,頡利很快就發現他地隊伍缺鹽。缺茶葉,缺棉布,缺鐵器……總之,一切生活必須品都緊缺,幾乎將頡利逼到絕境,頡利忍無可忍,只得帶着五萬倉促成軍地隊伍迎戰。

這場大戰,由於是突厥人採取了主動,隋軍並沒有完全聚起全部實力,戰場上隋軍六萬對突厥五萬,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只是論兵員素質,突厥人完全落入下風,突厥人下馬爲民,上馬爲軍,只是相對於中原普通百姓而言,隋軍的府兵都是挑選地方精壯之士,每年至少有三個月的統一訓練,進入草原的府兵更是經過多年征戰,作戰經驗豐富無比。

雙方的作戰物資更是無法比較,突厥人除了馬匹不愁外,大部分人身上只有皮甲,箭羽平均一人不足十支,兵器更是五花八門,有些人甚至只是在木棍前面綁上一塊磨尖的鐵條當作自己的主要兵器。

反觀隋軍,他們的箭支無窮無盡,步兵全身用鐵甲包裹,騎兵也披上了一層軟甲,陌刀、馬槊、長矛、短劍……幾乎武裝到了牙齒,面對嚴陣以待的大隋府兵,這些未經多少時日訓練地牧民毫無半點優勢可言,雙方接戰不久,突厥騎兵就在隋軍無窮無盡的弩箭打擊下崩潰,五萬突厥大軍死傷一萬餘人,其餘三萬多人作了俘虜,頡利隻身帶着數千人逃脫。

這次大戰後,東突厥再無反擊之力,頡利也不得不向西突厥投靠,三年來,東突厥作爲一個國家已經滅亡,超過三十多萬的突厥人被隋軍俘虜,從草原上搶回來的牛羊等牲畜多達六七百萬頭,馬近一百萬匹。

朝庭爲了這些戰利品付出了三千多萬貫的賞賜,從戰場上下來地府兵,最少地賞賜也達到了一百貫以上,連禁衛軍對這些府兵的待遇眼紅萬分,多次向皇帝請戰,逼不得已,楊勇在大業四年時,還是派出了二支禁衛軍參戰,讓他們喝到一口湯。

不過,朝庭並沒有吃虧,有了這三十多萬奴隸,永濟渠在去年底就已竣工,朝庭只花費了二百多石糧食,若是沒有突厥奴隸,單永濟渠地造價就會高達三千萬貫,使用奴隸的價錢不過花費了三百多萬貫,而牛羊馬匹等牲畜,朝庭幾乎以半價折買給瘋涌而來的商人,除掉賞賜,朝庭還有賺頭,戶部其實根本沒有花費,最後反而盈餘了數百萬貫。

何況大量牛羊的涌入,帶動着這些牲畜也大減價,許多原先沒有耕牛的農戶都大受其益,以極低的價格買到了耕牛或者駑馬,北方許多中等人家甚至除了數頭耕牛外,還有一兩匹駑馬用來駕車出行。

對外征戰的利益是如此之大,楊勇有點搞不明白爲什麼漢武帝遠擊匈奴數千裡就會弄得全國民疲力盡,或許可以從漢武帝劃出大片土地圈養將戰士們辛苦帶來的上百萬牲畜,寧原讓它們慢慢病死老死也不願低價或者免費發給普通百姓中可以得出結論。

可以說永濟渠完全是由東突厥人的血汗鋪成,永濟渠通航後,三十萬多突厥人,死在挖河工地上的突厥人就有六七萬人,死亡比例達到了二成多,每天修建動河的工地上就會埋葬一百多具屍體。

這個比例相對於歷朝歷代修建大型工程死亡的勞工來講不算多,秦始皇築長城徵發的役夫十死其九,隋煬帝修通濟渠也是十死三四,修永濟渠只死掉了兩成突厥俘虜,可以說是非常難得了。

給突厥人提供充足的食物是八成突厥人能活下來的原因,這死掉的兩成俘虜多是東突厥的老弱病孺,他們受不了挖運河的殘酷勞動,不過每天不停的勞動加上充足的食物,活下來的俘虜反而強壯了不少。給俘虜們充足的食物並不一定就表示隋軍有多麼好心,一名俘虜價值十貫,一石糧食價值不過一百文上下,一名俘虜一年有四至五石糧已經夠了,這中間的帳,負責修建運河的宇文愷自然算得清楚,永濟渠剛剛修好,剩下的二十多萬突厥俘虜馬上開始了連通江南的通濟渠修建工作。

永濟渠修建完畢,朝庭從洛陽到涿郡的水道等於徹底打通,使得朝庭對北方動員能力大爲增強,換句話說,朝庭對於高句麗動武的時機成熟了。

吸取歷史上楊廣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的教訓,楊勇雖然沒有打算通過陸路對高句麗進攻,永濟渠的作用卻絲毫沒有減少,要想對高句麗發起進攻,涿郡將會成爲兵員和物資集結的重點地區,海運的風險目前來說還是太大,永濟渠無疑要承擔大部分物資和部分兵力的運輸。

征伐高句麗並非是後世爲了垢病楊廣所說只是爲了面子問題,高句麗立國數百來,從一個小小部落一直髮展數百萬人的大國,對周邊地區一直極具侵略性,趁着中原內亂之極,還將漢朝設在遼東的四郡完全佔據。

大隋立國後,高句麗先是大修城牆,屯積糧食對大隋嚴加防備,又與高保寧勾勾搭搭,借兵給高保寧侵入隋地,高保寧被滅後,高句麗還不死心,多次出兵侵入遼河西面,進入大隋領地對邊民燒殺搶掠。

一個地區註定只能有一個大國,何況高句麗是如此的桀驁不馴,大隋與高句麗註定要發生戰爭,高句麗的戰爭雖然將大隋生生拖垮,繼任的大唐依然選擇了滅亡高句麗,這中間豈非無因。

大業五年的三月,楊勇開始發佈動員令,準備御駕親征,打算出動水陸三十萬大軍,對高句麗進行討伐。

第77章 情報第43章 封賞第84章 又是道士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4章 出府下第32章 表弟叔德下第31章 招攬上第32章 三人組第37章 戰果與善後第35章 誤會上第15章 民心軍心第41章 進退維谷第49章 疑慮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62章 新羅潰敗第12章 夫妻反目第57章 形勢第64章 線索第58章 死志第53章 出征上第59章 覆滅第91章 麻煩第72章 火燒第26章 突厥來使第20章 比武奪位下第15章 大運河(二)第40章 殺伐決斷第50章 良機下第63章 無情第97章 大富大貴第79章 縱火第58章 潛伏下第60章 太子妃下第36章 破城第7章 盯梢上第14章 奏章第95章 賞罰第35章 誤會上第19章 選秀(二)第28章 脫衣下第24章 幢主之爭下第3章 援軍第23章 幢主之爭上第74章 明查暗訪第1章 借刀殺人上第40章 錢財第18章 四惡下第7章 回京第43章 輕擒,釣魚第38章 動盪下第44章 林中伏擊第61章 兄弟相見第56章 慕容第83章 仙術第9章 琴音第93章 蜀王第43章 誰在下棋第四十六突氏第44章 赤騎回京第六十 叛軍四起第58章 潛伏下第14章 奏章第75章 忠義第55章 殺戳之始第93章 蜀王第六十 叛軍四起第62章 半渡而擊第32章 三人組第45章 計定第四十六突氏第27章 殿前爭論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17章 四惡上第65章 招降第56章 劫糧第63章 暗流上第38章 發泄下第55章 行軍第93章 蜀王第42章 帝心下第59章 太子妃上第39章 趙王入京第70章 敗局已定第30章 香豔誤會第29章 府兵第9章 洛陽行第85章 渡河第63章 攻營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93章 蜀王第24章 幢主之爭下第27章 求醫第8章 帝王之家第48章 互算第69章 搜捕第35章 軟硬兼施第3章 仁壽第92章 渡江第64章 線索第70章 涿郡
第77章 情報第43章 封賞第84章 又是道士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4章 出府下第32章 表弟叔德下第31章 招攬上第32章 三人組第37章 戰果與善後第35章 誤會上第15章 民心軍心第41章 進退維谷第49章 疑慮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62章 新羅潰敗第12章 夫妻反目第57章 形勢第64章 線索第58章 死志第53章 出征上第59章 覆滅第91章 麻煩第72章 火燒第26章 突厥來使第20章 比武奪位下第15章 大運河(二)第40章 殺伐決斷第50章 良機下第63章 無情第97章 大富大貴第79章 縱火第58章 潛伏下第60章 太子妃下第36章 破城第7章 盯梢上第14章 奏章第95章 賞罰第35章 誤會上第19章 選秀(二)第28章 脫衣下第24章 幢主之爭下第3章 援軍第23章 幢主之爭上第74章 明查暗訪第1章 借刀殺人上第40章 錢財第18章 四惡下第7章 回京第43章 輕擒,釣魚第38章 動盪下第44章 林中伏擊第61章 兄弟相見第56章 慕容第83章 仙術第9章 琴音第93章 蜀王第43章 誰在下棋第四十六突氏第44章 赤騎回京第六十 叛軍四起第58章 潛伏下第14章 奏章第75章 忠義第55章 殺戳之始第93章 蜀王第六十 叛軍四起第62章 半渡而擊第32章 三人組第45章 計定第四十六突氏第27章 殿前爭論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17章 四惡上第65章 招降第56章 劫糧第63章 暗流上第38章 發泄下第55章 行軍第93章 蜀王第42章 帝心下第59章 太子妃上第39章 趙王入京第70章 敗局已定第30章 香豔誤會第29章 府兵第9章 洛陽行第85章 渡河第63章 攻營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93章 蜀王第24章 幢主之爭下第27章 求醫第8章 帝王之家第48章 互算第69章 搜捕第35章 軟硬兼施第3章 仁壽第92章 渡江第64章 線索第70章 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