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資料(三)

修德明道論

道的體性特徵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爲、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徵,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麼特徵,上德就是什麼特徵。

上德無心爲德,下德有意爲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有爲而有以爲。正如《清靜經》所云:“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着之者不明道德。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爲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着萬物,既着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道德經》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云,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爲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爲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爲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爲。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

聖祖《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基石和總綱。但是,其理最終可以概括爲兩個字,即“道”和“德”。而最後高度概括,只有一個字“道”。千日修煉,一日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並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乾乾淨淨,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瞭。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徑,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謂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與道的內在聯繫,德與煉功的關係。不明此三者,則不能重視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無所謂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則將終生只在煉氣的境界,無法進入道門,無法進入氣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麼?德就是真善,僅從字上解析,德乃衆人應該一心做到,或解爲一心爲衆人做到。十種善行,堅持四項行爲準則。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處世,則十善備矣。四項行爲準則就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行。有此十心四禮,而且修持不輟,則德可全,德全且備則心靜,“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處世之大節,萬善之根源,古聖前賢垂訓諄諄,載於典冊備至,究而研之,貫以今世新義,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見人之危,則扶持幫助;見物之危,則救活解脫。盡己之力而爲,如不能爲則委曲求其全,設法周旋,用善心滿足而後已,不僅僅是表現在施財好義上,謂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雖然不齊,好惡有別,但皆存元性,皆吾一體,禽獸昆蟲、草木亦同此生機,必須愛而護之,憐而惜之,不可損傷,所謂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是也。宇宙萬物皆可爲師,乃師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無富貴,眼中無貧賤,言行無勢利,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則世俗之濁氣消除殆盡,和氣周流身心矣。博愛心者,以博大心胸,愛護世人及萬物,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尊老愛幼,仁愛廣施於人民和萬物,不以識心之好惡而區分是也。教化心者,見人之善行,則褒揚宣傳,倡其善行,揚

其善心;見人之惡,則苦口婆心,規勸其改惡向善,以己之行代爲化解,以遏其惡。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惡,如去己之惡,豈可小視耶。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已及人,視人如己,時時自省,以忠信寬恕之心待人處世。和藹心者,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藹親近,勿存親疏,一視同仁。勇猛心者,凡是當爲者,應該自己立定主見,見義勇爲,爲人排憂解難,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爲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觀望,是爲勇猛心也。

德與道的內在關係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倫理化,道體現於人體就謂之德,德是道的表現形式,德是道的一種可見、可觀、可觸及的具體表現形式。德是有形,道是無形。德是形,道是質,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礎物質,無德、缺德則修真無法入門,煉氣功無法

進入“功”的境界。今人煉氣功者,大都只重視功法,而不重視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書立說亦只片言敷敘,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煉,當然只能永遠停在煉氣的水平,而無法達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門金鑰匙,願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難事。

德與煉功的關係。德厚功高,此至言也。人之主觀意識、思想,也稱識神,它是從後天客觀世界獲得,此識心被物慾所染,七情六慾所困。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獲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實指此也。《清靜經》雲:“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詩曰:“學道先從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若還尋到無尋處,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遠在身中,萬物皆空心不空。(識)性若空時和氣注,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識)不出,莫向靈臺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難尋。一急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慾,是損德敗道之毒藥,是矇蔽心性之霧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斷六慾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鑄慧劍,憑此劍斬斷七情六慾,而達到靈臺無一物的境界,則道可致矣。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寶。許多人以爲修德與煉功並無多大內在聯繫,實乃無知也。要想真正進入修真的大門,非修德不能進道。

修德的效應表現在兩個方面。其內在效應,能去六慾斷七情,使靈臺清淨,煉功易於入靜,心猿易鎖,意馬易拴。識心清淨,則真性易現,主觀意識和下意識之間才能和諧、統一和同步,才能真正體會到如何調心、調神。識神和元神之間,也是一個太極模式圖,識神爲陰,元神爲陽。吾有詩云:“說陰陽、道陰陽,陰陽中間隔堵牆。欲見真性化陰陽,需憑德器折此牆。修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詔接仙郎。”

修德的外在效應,正應一句俗語;“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須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積善爲德,以德入道。這個多助是表現在多方面的,有空間信息界的幫助,也有物質世界人、事物的幫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幫助,就必須廣結善緣,廣種佛田,對人如此,對動物、植物、事物亦應如此。你才能爲自己修真製造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古代亦稱之爲修“外功”。很多人積德求報,而且希望現報,此乃執德,執德是無德的表現。修德者並非無報,其報在天,其報在道,報之於無形也。修煉至調神境界時,這其間的因果關係就會逐步知曉。所以很多師傅說,功夫的提高,並不完生在“煉功”這二個字上,而在於修德上。

修煉二字,修是根本大&法,煉是基礎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爲和堅持、行持乃進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多人煉氣功多年,真氣頗足,但總感到功不上升,難入佳境,只以爲是功法不理想。其實,法無定法,萬法歸宗,它歸宗在煉功的基本原則上。這個原則就是明心見性、修德明道。只要我們掌握了原則的要領,就可獲得最佳的修煉方法。

調神的稍高層次買際上就不是靠煉的,而關鍵是在修德工,當你進主下意識狀態後,你自己纔會明自。當你遇到特殊的情況,而出現了微妙或者奇妙的變化,或者化險爲夷,逢兇轉吉,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奇妙故事時,你仔細體悟,回憶自己所做過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會明白“得道多助”的內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麼你的心靈就越易淨化,元神就越活躍,主觀意識和元神之間的通道就越暢通,太極弦就會敞開,識神與元神之間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會在自己的周圍環境中形成一個有形和無形的強場,獲得有形和無形的幫助,特別是無形仙師們的幫助和各種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則,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別是修性、明心見性的重要技術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詞而不用“煉真”之語,其玄奧也在於斯。修德之大&法,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進門。從前將此稱之爲外功。經雲:“太上曰: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虛說也。修習內功雖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壽,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間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層次信息,獲得無形幫助有形的效應。只有內外兼修,性命雙修,內鍊金丹,外積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動鬼神,內外齊修,雙功並進,直趨修真之門庭,繼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業。

總而概之,修真者,皆要謹記修真參道四大要訣:修神,修氣,修性,修體。

第二百四十四章 菱形盾之秘第五十三章 元嬰洞開啓第一百二十六章 渡劫(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步之遙第二十一章 魔王驚現(下)第二十五章 魔煞丹(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型第一百二十七章 元嬰成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冥請假第二百七十四章 歡喜佛,烏戈第一百六十章 白骨聖殿第二百九十五章 屠戮銀家第十一章 天都萬劍陣(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挑釁第三十八章 中品靈寶 僞洞天弓第一百六十八章 單挑第五軍第一百零五章 獸潮(一)第二章 獲救第二百二十七章 仙魔第三戰(四)第二百零八章 鉅變(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治病(上)第二百四十章 萬冥修真資料(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仙魔第二戰(一)(上)第二十九章 反目第二百八十七章 內府開啓,煉仙台第二百五十八章 挑釁第三十五章 鬥法(上)第二百章 殘天無名{四千字大章 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六十二章 收女奴第二百七十六章 前往道化仙尊洞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步之遙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一百五十四章 安全抵達第二百六十七章 治病(下)第九十八章 正邪之戰(四)第七十九章 擂臺鬥法第一百三十章 十魔將(二)第三十章 魔雲海現第九十四章 佛道聯盟第二百五十三章 塵事了關於七月更新計劃第四章 傳法授訣(上)第六十五章 府內第一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前往道化仙尊洞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殭屍第二百二十五章 仙魔第三戰(二)第三十二章 忘塵老道,忘塵珠,三大劍訣第一百五十七章 骨龍第一百五十五章 九魔煉仙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斯瑪城之亂第二百二十一章 仙魔第二戰(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仙魔第四戰(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菱形盾之秘第一百九十三章 渡劫(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隊大比第二百一十四章 仙魔第一戰(一)(上)第五十八章 燕雨第十二章 天都萬劍陣(下)第三十八章 中品靈寶 僞洞天弓第七十章 竹骨揚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鬼夜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仙魔第三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次敗北第二十八章 靈寶出世 封印之地(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金丹巔峰第十三章 佛(上)第二百四十章 萬冥第一百九十七章 通界期{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勝第一百零九章 獸潮(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次敗北第二百零一章 化魔一指(第二更)第四章 傳法授訣(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仙魔第二戰(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仙界入侵第二百五十六章 迷幻洞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絕之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定星盤第一百七十三章 對陣李雄修真資料(一)第一百零九章 獸潮(五)第七十四章 斬殺楊不藍,斷嶽之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仙界入侵第二百七十章 暗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仙魔第二戰(一)(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前往道化仙尊洞府第七十二章 熔岩魔第八十章 內鬥第二百五十三章 塵事了第二百零五章 血河屠神第五十七章 龍誕果第七十五章 逃離地底世界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渡劫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通界期第一戰
第二百四十四章 菱形盾之秘第五十三章 元嬰洞開啓第一百二十六章 渡劫(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步之遙第二十一章 魔王驚現(下)第二十五章 魔煞丹(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型第一百二十七章 元嬰成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冥請假第二百七十四章 歡喜佛,烏戈第一百六十章 白骨聖殿第二百九十五章 屠戮銀家第十一章 天都萬劍陣(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挑釁第三十八章 中品靈寶 僞洞天弓第一百六十八章 單挑第五軍第一百零五章 獸潮(一)第二章 獲救第二百二十七章 仙魔第三戰(四)第二百零八章 鉅變(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治病(上)第二百四十章 萬冥修真資料(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仙魔第二戰(一)(上)第二十九章 反目第二百八十七章 內府開啓,煉仙台第二百五十八章 挑釁第三十五章 鬥法(上)第二百章 殘天無名{四千字大章 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六十二章 收女奴第二百七十六章 前往道化仙尊洞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步之遙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一百五十四章 安全抵達第二百六十七章 治病(下)第九十八章 正邪之戰(四)第七十九章 擂臺鬥法第一百三十章 十魔將(二)第三十章 魔雲海現第九十四章 佛道聯盟第二百五十三章 塵事了關於七月更新計劃第四章 傳法授訣(上)第六十五章 府內第一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前往道化仙尊洞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亂第一百五十一章 殭屍第二百二十五章 仙魔第三戰(二)第三十二章 忘塵老道,忘塵珠,三大劍訣第一百五十七章 骨龍第一百五十五章 九魔煉仙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斯瑪城之亂第二百二十一章 仙魔第二戰(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仙魔第四戰(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菱形盾之秘第一百九十三章 渡劫(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隊大比第二百一十四章 仙魔第一戰(一)(上)第五十八章 燕雨第十二章 天都萬劍陣(下)第三十八章 中品靈寶 僞洞天弓第七十章 竹骨揚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鬼夜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仙魔第三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次敗北第二十八章 靈寶出世 封印之地(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金丹巔峰第十三章 佛(上)第二百四十章 萬冥第一百九十七章 通界期{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勝第一百零九章 獸潮(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次敗北第二百零一章 化魔一指(第二更)第四章 傳法授訣(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仙魔第二戰(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遇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仙界入侵第二百五十六章 迷幻洞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絕之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定星盤第一百七十三章 對陣李雄修真資料(一)第一百零九章 獸潮(五)第七十四章 斬殺楊不藍,斷嶽之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仙界入侵第二百七十章 暗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仙魔第二戰(一)(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前往道化仙尊洞府第七十二章 熔岩魔第八十章 內鬥第二百五十三章 塵事了第二百零五章 血河屠神第五十七章 龍誕果第七十五章 逃離地底世界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渡劫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通界期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