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萬事俱備。
劇本和分鏡頭腳本完成的七七八八。
熊大維要增肌,就是比現在更壯一點,他現在有些顯瘦。
找了一位專業跳水運動員,訓練了幾天跳水,只求能做出像模像樣的動作就行。
要達到的效果,就是以好看的姿勢跳入水中。
十號,一千九百五十萬的鉅款匯入熊大維的銀行賬戶。
銀行大客戶經理親自帶着嬌俏可愛的業務員上門,爲熊大維辦理了貴賓卡。
讓熊大維享受了一把有錢人的服務,真的很爽啊。
銷售分成比他預想的要多很多,他從此成了有錢人了。
熊大維親自去問了惠蘭心,才知道兒歌專輯已經賣出了二百二十萬張,預計全年能銷售四百萬張左右。
兩隻老虎的兒歌錄像帶,也賣出了三十萬盒。
兒童出版物市場的利潤,是真的高。
畢竟只要不是差勁的父母,哪怕自己少吃點少穿點,也要給孩子買好東西。
財大氣粗的惠蘭心甚至還輕飄飄的道:“才三百萬而已。”
渾然忘記了幾個月前的苦日子,這姑娘看來是飄了。
熊大維感概:“這人啊,一有錢就變得騷包。”
被惠蘭心揮舞着文件夾趕出了辦公室。
真正開始幹,才知道需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
爲什麼劇組需要那麼多的劇務、副導演和助理。
就是因爲雜務實在太多了。
在面試演員之前,首先要做的是選拍攝場地。
兩個人又花了幾天時間,沿着濱海大道來回轉了兩圈,選擇拍攝地點。
人羣密集的地方當然不可能,光圍觀拍攝的人羣就夠受了。
最後選擇了一段比較偏僻的沙灘,
那裡環境也很好,但是因爲距離城區有點遠,平常沒什麼人去。
需要向市政提出申請,同時提交劇本概述和拍攝資金證明,約定使用多長時間,再支付一筆押金。
拍攝結束之後,如果沒有造成環境污染,這筆錢會退還。
作爲一座影視之城,陽光城對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從來都是大開綠燈的。
不光能拿到退稅優惠,有些劇組還能申請到市政基金的資金。
熊大維很快拿到了許可,那片沙灘他們可以免費用上整整半年的時間。
隨後是找專業道具公司,在沙灘上建起一棟拍攝用的建築,和一座木製的瞭望亭。
不需要按照真實建築建造,只需要外觀完整,部分能用即可,有些部分直接用木板刷漆。
海灘救護隊的室內場景非常簡單,就是一間熊大維的辦公室,一處會議室。
剩下劇情主要發生的地方,是救生員們的休息室和更衣室。
兩人本來打算租一家攝影棚,但是考慮很久,計算了花費之後,發現還是自己搭建佈景比較省錢。
一來場景簡單,二來,拍攝週期長,熊大維和魏良富預計整部電視劇,他們要拍上半年的,那攝影棚的租金,就不是小數目了,攝影棚的租金可是按天算的。
在這座影視之城,有非常多的影視製作公司,自然也有和影視公司伴生的道具公司。
大公司有自己專門的服裝道具部門,中小影視公司,爲節約成本,更喜歡租賃的辦法。
包括建設費用,和拍完之後拆除清理垃圾的費用,這一部分花掉了兩人六萬塊。
接下來是準備車輛和船隻,劇中需要用到兩輛特殊塗裝的汽車、一艘快艇,一艘充氣救生艇,兩輛沙灘摩托車和摩托艇。
這些都需要從出租公司租賃,然後重新噴漆,拉到拍攝場地,由專人負責看管維護。
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熊大維和魏良富兩個人親自來解決。而這中間每一項又都是要花錢的。
每天都有厚厚一大摞的賬單堆在他的案頭,只處理賬單就需要大半天的時間,那他什麼都不用做了。
無奈只能請外援,借了天籟音樂的財務老哥幫忙。
中間兩人還搬了趟家,在主城區靠近中心醫院的住宅區租了一大一小兩間公寓。
一室一廳的是熊大維的,三室兩廳的,是魏良富一大家子的。
餘小雨也不用魏良富去接,自己挺着不小的肚子,帶着公公婆婆和親爹,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搬了進來。
那姑娘有一股北方大女人的倔強和霸道。
要論環境和宜居,重工業城市常山,肯定比不上旅遊影視文化城市陽光。
魏良富家裡老人也沒什麼意見,很爽快的跟了過來,如果魏良富在陽光城紮根,他們以後就在這裡養老了。
一大早,魏良富開車載着熊大維,穿過半個城市,來到靠近梅陂影視基地的城區。
在一片有些年頭的老街區轉了一圈,停在一棟二層青磚樓前。
暗紅色的木製彈簧門十分厚重,大概也有二三十年的歷史。
門頂掛着一個木製匾額,黑底紅字寫着“劉氏衣鋪”,不管是店門還是裝修,都是五六十年代的風格。
要花點力氣,才能推開厚厚的彈簧門。
室內有些深,光線偏暗,頭頂一臺發黃的吊扇不緊不慢的轉着,靠牆是一排一人多高的紅漆木櫃,裡面堆滿了一卷卷各種顏色的布料。
陽光穿過古舊的木製窗戶,在室內留下一片斑駁的光斑。
空氣裡充滿布料的味道,時間彷彿把這家店鎖在了三十年前。
魏良富叫了一聲:“琴姐。”
“來了,”從後面傳來一個略尖利的女生,一個人影在木櫃前站起來,熊大維這才發現她。
三十多歲的樣子,個子不高,微胖,帶着黑框眼鏡,氣質挺像小學教師。
她看看熊大維和魏良富,驚訝的道:“小魏,好長時間不見你了。”
魏良富給熊大維介紹了一下,她就是這家衣鋪的主人琴姐。
“琴姐的手藝沒得說,以前劇組定的衣服出了問題,都是找琴姐救急的。”
然後道:“我現在自己拍電視劇了,今天找琴姐,就是爲了定做拍片的服裝。”
海灘救護隊泳裝自然是重點,但其他衣服也不能湊合,不能給觀衆服裝過時落伍和廉價的感覺。
那樣會拉低整部電視劇的格調。
而現在流行的服飾風格,真是讓熊大維一言難盡。
最好的辦法就是演員的常服連泳裝一起製作,不用多高檔,只要好看,風格二十年後依然不過時。
魏良富推薦了這位琴姐,家族三代裁縫,開了一家制衣鋪子和一家小型製衣工廠。
賣衣服的同時,也爲劇組提供定製。
琴姐讚許的看着魏良富,道:“小魏出息了啊,我就知道你總有一天能當上導演的,跟我來吧。”
熊大維跟着她走進裡間,只見室內的人偶模型上,穿着各種樣式的古裝,大都是女式的。
有簡約的常服,也有華麗的宮裝。
共同點是做工精湛,有些上面的雲紋和花鳥圖案,真的是繡出來的。
見熊大維停下腳步欣賞,琴姐還笑了笑,淡淡的道:“家傳下來的手藝,”
然後嘆了口氣,道:“但是幾乎沒人喜歡了。”
熊大維點點頭,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時裝,問道:“如果我提供圖樣,能在琴姐這裡定做古裝嗎?
可能,材料做工要求比較高一點。”
琴姐自信的笑了笑,從容的道:“沒問題,只要樣式不是太離譜,別弄的像《大話三國》劇組一樣。”
魏良富和熊大維聞言笑出了聲來,從名字就能知道《大話三國》拍的是什。
裡面魔改的奇奇怪怪的古裝都變成了梗,讓觀衆吐槽了十幾年。
穿白色絲襪的小喬你敢信?
七零年就有了。
魏良富掏出素描圖樣,琴姐又戴上眼睛,眯着眼睛仔細的看了看,道:“喲,泳裝呀,我還沒做過。”
她把圖樣全看了一遍,邊看邊點頭,喃喃的道:“款式挺新,看起來不錯……問題不大,你們提供尺碼,我不用一週就能給你們趕出來。”
熊大維和魏良富都很意外,沒想到會這麼快。
琴姐嘆了口氣,臉色無奈,道:“廠裡沒生意,十幾個老師傅等着吃飯,都快堅持不下去了。”
魏良富奇道:“怎麼會?“
“大工廠都把生產線轉移到南洋扶桑去了,那裡人工便宜,我們這種小廠小店競爭不過人家。”琴姐很沮喪的道:“能撐多久是多久吧。”
伴隨着產業轉移,很多琴姐這樣幾十年的老手藝店,現在都頻臨關閉的困境。
魏良富提議道:“琴姐可以做精品高訂嗎,以您的手藝,肯定沒問題。”
“不怕你笑話,我想過,”琴姐搖搖頭,道:“沒渠道沒宣傳,外面那些漢服就是,結果都壓手裡了。”
熊大維也遺憾的說了一句:“太可惜了。”
琴姐道:“你們最快什麼時候要?”
“泳裝先做兩個樣板,我們要拿去讓演員們看看。”魏良富道:“我們選好了演員,再麻煩琴姐。”
“行,沒問題,兩天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