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武帝跟大臣“做買賣”期間,陳慶之連戰皆勝,使元顥成功入主洛陽,魏帝元子攸逃往河北。】
【公元546年三月初八,梁武帝第三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
【四月十四日,這次羣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
【公元547年三月三日,梁武帝第四次出家。】
【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史書上很明確的記載了這幾次贖身錢不是來自國家財政,而是來自臣下的捐獻。】
【《南史》:“皇太子以下奉贖”。】
【《魏書》:“內外百官共斂珍寶而贖之”。】
【《資治通鑑》:“羣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
……
大漢·武帝時期
扶着案桌,劉徹的兩條眉頭皺成一條眉毛。
該說你們是真有錢呢,還是真有病啊?
這皇帝明顯就是撈錢啊!
十個想法裡有九個半都是搞錢的漢武帝一眼就看透了對方的小貓膩。
很簡單的邏輯,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入這個什麼寺不想當皇帝,又怎麼會那麼容易就放棄?
天下又有哪個地方真敢這麼明目張膽反反覆覆收皇帝的錢?
還幾億錢幾億錢的收?
這裡要是沒聯繫,朕這輩子都不搜刮豪強的錢!
……
南宋·孝宗時期
寒泉精舍內
頭戴東坡巾,身穿斜領交裾,坐在椅子上的呂祖謙看着天幕,對身旁的朱熹詢問道:
“晦庵,梁武帝也算英武睿哲。”
“其大修文學,盛飾禮容,鼓扇玄風,闡揚儒業。”
“可謂承魏晉以來未有若斯之盛也。”
“但最後又爲何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迷惑釋教呢?”
同樣頭戴東坡巾,着一領褐衣的朱熹捧着茶碗,抿了一口茶湯,想了想道:
“自梁武帝下令罷宗廟牲牢,以薦蔬果作爲禮,轉而沉溺於浮屠氏之教,以至於亡而不悟。”
“大概是因其當時年事已高,當初有所希冀且圖謀者均已如願以償,更無餘願,因而但思自身如何處世的問題。”
呂祖謙來了興趣,拱手道:
“晦庵教我。”
朱熹連連擺手口稱豈敢,又繼續道:
“梁武帝本就起自儒生,受名節道義教化,非如曹操、司馬懿那般,把自己當英雄豪傑而自命不凡。”
“更不像劉裕、蕭道成那樣發跡于軍隊行伍之中,對名節禮教茫然無知。”
“既曾受聖人之教,就會反思自己的一舉一動是否與此有所違背。”
朱熹放下茶盞,站起身揹負雙手,仰天而道:
“聖人教化,並非不獎人改過自新之路。”
“但對於那些亂臣賊子,則即使立下豐功偉績,終不能掩蓋他們罪大惡極之行,從而得以被登進於君子之途。”
呂祖謙捋着鬍鬚,若有所思。
朱熹看向呂祖謙,朗聲道:
“梁武帝就是因此而感到彷徨無措、愧疚不已。”
“只因他深知自己弒君篡位的謀逆之舉,使得古今上下已無他可以容身之地,其心悲慼矣。”
一揚衣袖,朱熹坐回本處。
“釋教主張萬事皆空,有“心亡罪滅”之說,有“事事無礙”之教。”
“且對所謂墮入無間地獄的五種罪大惡極之舉,有將其歸因於前世善惡的因果報應,有許願說只要經過真心的懺悔就會完全消除罪惡。”
“因此只要皈依,即便是天地不容的罪大惡極之事,也能在一念之間消除淨盡。”
呂祖謙恍然大悟,搖頭失笑道:
“於是梁武帝就欣然得其所願?”
朱熹點頭稱是:
“梁武帝曾曰:唯佛陀能許我以善行,而我可皈依其中以廣結善緣。”
“只需斷絕女色、酒肉之慾,捐錢糧以營塔廟。”
“把這些都做到最好,就能越三界,出九地,脫輪迴之苦,無拘無束的悠遊於善惡之外。”
“弒君篡位之罪就猶如水中浮泡般幻滅,如此,則對自己還有何傷哉?”
朱熹攏手於袖中,嘆息道:
“於是,其終身沉迷於佛教之中而不知回返,他也不需要迷途知返。”
“只因迷信者皆是愚昧困惑而失志之人,但梁武帝和他們本就不是一類人。”
呂祖謙捋了捋鬍鬚,思考一陣,搖頭失笑:
“世人皆言梁武帝信佛,由此而觀,他也只是佞佛,並不得聞佛法真意。”
朱熹笑了笑,對此不置可否。
……
【而梁武帝對佛教的重大影響,不是捨身出家,是使中國佛教從此告別了肉食。】
【在他之前,僧侶是可以吃葷的。】
【但梁武帝將佛家中的慈悲理論發揚光大,下令所有僧人必須吃素,要求國家祭祀也要戒殺,用蔬菜來代替。】
【在衆人的反對下,梁武帝最後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來祭祀。】
【由於梁武帝力主不殺生,被稱爲“皇帝菩薩”“佛心天子”。】
……
炎漢·光武帝時期
洛陽宮內,
劉秀與大臣面面相覷。
大家腦子裡都是一個想法。
這梁武帝腦子被驢踢了吧?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豈不聞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之故?
你惜其枉殺,欲去之。
但殺羊送廟,乃禮器名分之所在,是使人知有此禮。
禮,國之重器。
三家分晉就實爲周天子棄禮器名分,但那是諸侯勢大逼迫之舉。
像這般以君主之身主動放棄禮器名分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劉秀不懂菩薩佛心是何物。
但他懂棄餼羊有多離譜。
這哪裡是佛心天子,這是瘋子天子。
……天幕上繼續播放
畫面從都城上快速掠過。
一幢幢金、銀、銅、石佛像,數不勝數。
無數寺廟鼎爐燃起的青煙,結成一片雲霧籠罩着建康。
陣陣梵音響徹雲霄。
陣陣檀香瀰漫江南。
成羣的布衣百姓跪倒一片,於寺廟前上香拜佛。
無數寶馬雕車駛入寺廟內,與高僧們談經說法。
而一羣羣骨瘦如柴的民役,正如蟻附般修建着一座座丈八、五丈、十丈高的佛像。
佛像雙目微閉,脣嘴微揚。
手捏法印,慈祥的看着腳下。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梁武帝的“榜樣”帶動下,整個南樑上下對佛教狂熱異常。】
【樑朝的佛教空前興盛,寺塔林立,僧人遍地。】
【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有感於此而作。】
【不過,南樑的寺廟要遠超詩中的數量。】
【據統計,樑朝建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僅京城建康一地,就有超過五百所。】
【謂“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不少寺廟都修建得很華麗,其中以梁武帝出家的同泰寺爲最。】
【寺廟裡有一座九層寶塔,大殿有六所,小殿十餘所。】
【鑄造了十方金像,十方銀像,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
大唐·宣宗時期
杭州·南亭子
坐於亭內的杜牧捋着鬍鬚看着天幕,慢慢沉吟着自己所寫的那首詩。
憲宗當政之時,削弱藩鎮,重振朝綱。
但取得一些成就後就自以爲立下不朽之功,信仙好佛,尋求長生。
穆宗、敬宗、文宗也照例提倡釋教,僧尼之數不可勝數,寺院賣罪買福之說殃民禍國。
當年武宗下詔拆除寺廟,遣運僧尼,乃大善之政。
而今朝皇帝又改會昌之令!
想到此處,心中一股激盪之意噴薄欲出。
ωwш▪ttκá n▪¢○ 站起身,
拾起旁邊案桌上的文墨,執筆書寫!
“佛著經曰:生人既死,陰府收其精神,校平生行事罪福之……”
“梁武帝,明智勇武,創爲樑國者,捨身爲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
“今權歸於佛,買福賣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武宗皇帝始即位,獨奮怒曰:“窮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臺野邑四萬所,冠其徒幾至十萬人……”
“其奴婢十五萬……良田數千萬頃……”
“睹南亭千萬狀,吟不辭已……”
筆若游龍,一篇雄文即刻而成。
杜牧盡吐心中之氣,思索片刻後,於篇頭題首八字。
《杭州新造南亭子記》
……
【可想而知,如果天下形勢沒有發生變化,梁武帝還會繼續五舍、六舍、舍到死爲止。】
【公元547年,東魏丞相高歡病死,高歡之子高澄嗣執魏政。】
……
北魏·孝文帝時期
拓跋宏揉着額頭。
“東魏?怎麼又是東魏?”
“難道還有西魏?”
“朕的大魏呢?!”
……
【手下將領侯景以河南十三州降樑。】
【梁武帝因此起了恢復北方的雄心,命侄子貞陽侯蕭淵明伐魏。】
【東魏遣慕容紹宗討侯景,蕭淵明被擒,侯景奔樑,襲據壽陽,梁武帝命其爲豫州刺史。】
【侯景見樑朝兵備廢弛,陰懷異圖。】
……
季漢,
劉備臉色有些不自然。
這反覆無常的小人舉動不由得讓他想起某人。
……
【公元548年八月十日,侯景舉兵反樑,一路攻破譙州、歷陽,兵臨長江。】
【梁武帝命臨賀王蕭正德拒敵。】
【蕭正德本爲梁武帝侄子,起初爲養子,打算把他立作太子。】
【後來太子蕭統將生,蕭正德還歸本支,因此不滿,陰養死士,想奪取皇位。】
【蕭正德引侯景渡江,把他開門放入建康。】
【侯景將梁武帝軟禁宮中。】
【公元549年五月初二,兩個月未曾進食的梁武帝坐化在宮殿內,終年八十六歲。】
……
南樑·武帝時期
蕭衍看着天幕上的未來實在難以置信。
朕只是吃齋唸佛伱就洋洋灑灑的說了一通!
這侯景之亂你卻一筆帶過?!
有沒有輕重緩急啊!
“來人!速詔中領軍來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