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錯綜複雜(上)

艾弗遜網

?夏秋季節交替之際,袁紹八萬大軍終於把黑山黃巾回西面大山之中。

早已把冀州視爲己有的袁紹不顧麾下衆謀士的反對,下令強行徵發十五萬民夫,決心用一年時間,將周長十里的鄴城擴建成南北長八里、東西寬六裡的河北第一雄城。

令各路諸侯感到意外的是,已被朝廷任命爲冀州牧的劉存,對於袁紹的悖逆行爲採取了默認的態度,既不發表抨擊袁紹的言論,也沒有出兵與袁紹爭奪冀州,反而通過琅琊商會和河內郡衛家商號等鉅商,將大量水泥用船運到白馬津渡口,賣給袁紹用於築城。

袁紹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很吃驚,青州水泥一直是青州各級官府嚴密控制的戰略物資,除了築城、修橋和建房,很少被用於其他地方,哪怕是青州民衆購買也需要獲得官府的批准,按照計劃排隊等候。

數年來,青州水泥只有琅琊商會和糜家商行零星向外銷售,如今竟然一船船運到袁紹的地頭大肆販賣,莫非劉存和他的謀士們都瘋了不成?

想來想去,袁紹和他的文武官員們還是想不明白,大多數人的看法是青州貪財,劉存和他的謀士們想錢想瘋了,沒人認爲劉存有膽量來攻己方。

袁紹乾脆不再考慮這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因爲被李傕、郭汜、楊奉三路大軍出長安城的呂布,突然率三萬餘人馬掉頭向東,穿越已成廢墟的雒陽,迅速佔領滎陽至中牟一線七座縣城。

呂布麾下大肆驅逐袁紹任命不到半年的各縣官員,對返回老家恢復糧食生產的各縣地主豪強。實施殘酷的搶掠和殺戮,隨後駐紮下來便不走了。

同時,董卓麾下另一員大將張濟,趁袁術大軍攻豫州之際,突然兵出武關。佔領兵力空虛的南陽。

袁術失去南陽,勃然大怒,可大軍已遠離南陽三百里,仍在與各路黃巾軍激烈交戰,此時如果放棄目前佔領的豫州之地回師南陽,不但保不住已經到手的大半個豫州。也難以收復張濟四萬大軍佔據的南陽。

左右爲難的袁術在反覆權衡之後,只能忍痛放棄南陽,繼續揮師南下,攻黃巾軍佔據的淮南各地。袁術的用意非常明顯:徹底佔據整個豫州並穩固下來,爲割據一方逐鹿中原奠定堅實的基礎。

袁紹對族兄袁術不去奪回富裕的南陽。卻搶先一步霸佔豫州的行徑痛罵不已,又恐武力強橫的呂布得寸進尺,說不定哪天就渡河北上,搶掠富裕的河內郡,於是急招許攸、逢紀、田豐、辛評、審配、荀諶、郭圖等心腹謀士商議對策。

性格耿直的田豐率先說道:“呂布乃是有勇無謀之輩,其四萬大軍佔據滎陽至中牟一線,短時間內難以渡過滔滔黃河,攻擊主公收復的河內各縣。反而是對曹操據有的兗州威脅更大。”

“昨日屬下前往白馬津巡視河防,聽青州來的商人們說,曹操算將東郡治所從鄰近中牟的濮陽,。遷到東面相對更安全一些的甄城……由此可見,曹操更爲忌憚呂布。”

衆謀士連聲附和,逢紀接着進言:“主公,當務之急並非河南的呂布,而是逐漸集結於易水北岸的公孫瓚大軍,以及盤踞西面大山中的十餘萬黑山賊寇。如果不徹底消滅這兩路威脅最大的兵馬。主公就無法佔據冀州!”

“沒有冀州,也就沒有爭霸天下的基礎,好看的:。袁公路爲何甘願放棄南陽而繼續攻伐豫州?這就是根本原因之所在啊!”

衆謀士非常認同逢紀的觀點,紛紛向袁紹進言。懇請袁紹集中力量,在秋收到來之前,向威脅最大的公孫瓚發起進攻,只要把公孫瓚敗,大半個冀州就會穩定下來,就能騰出手來,全力消滅盤踞在臥榻之側的黑山黃巾。

袁譚忽然惱火地說道:“最可惡的是趁人之危左右漁利的青州劉子鑑……咱們辛辛苦苦開墾兩年已成糧倉的渤海郡,竟然被他不費吹灰之力佔爲己有,還從長安傀儡小皇帝手裡,弄回了渤海郡太守的任命,擺明了是要侵佔我冀州地盤,是可忍孰不可忍!”

衆人聞言嗟嘆,沒人檢討自己這個屢屢挑起戰爭、與大漢朝廷背道而馳的政治軍事集團是否合法?似乎冀州本來就該是袁家的一樣。

唯有許攸心如明鏡,他對眼高手低時常大言不慚的袁譚毫無好感,但他非常認同袁譚的看法,特意站起來,鄭重地向袁紹拱拱手:

“主公,屬下覺得大公子的擔憂很有道理……青州劉子鑑絕不是那種目光短淺偏安一隅之徒,反而是目光高遠、能伸能屈的梟雄啊!”

看到不少人對自己的看法露出不屑之色,許攸大步走到堂中,面向袁紹,慷慨而言:

“主公,一直以來咱們有個極爲錯誤的觀點,認爲劉子鑑和青州文武鼠目寸光,渾身銅臭,認爲青州新政就是劫富濟貧的悖逆之舉,其實並非如此,正因爲劉子鑑和青州文武鑽進錢眼裡,纔有了青州百業興旺的青州新政,纔有了百姓富足安定繁榮的局面,青州也因此日益強大!”

說到這裡,許攸轉向袁紹下首的袁譚:“大公子目光敏銳,一語中的啊!諸位同僚如果還不信,不妨看看已被劉子鑑納入囊中的泰山郡和渤海郡,劉子鑑攻佔泰山郡利弊如何,暫且不說,只說大公子苦心經營兩年、再由公孫範經營一年的渤海郡,這是個巨大的糧倉啊!”

“四個月前的夏收,渤海郡爲劉子鑑的糧倉增添數百萬石麥子,眼下秋收將至,又是數百萬擔糧食的收益啊!請諸位想想,這樣的劉子鑑,這樣一羣青州文武,會是鼠目寸光偏安一隅之徒嗎?”

袁紹與衆人先後清醒過來,袁譚已經拳頭緊握,滿臉憤怒,恨不得立刻出兵,把自己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渤海郡奪回來。

袁紹臉色數變,最後頹然長嘆:“多虧子遠提醒,否則我真的忘記劉子鑑這頭窺視一旁居心叵測的猛虎了!”

“如今想來,劉子鑑和青州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奔着咱們來的……”

“數月來,公孫瓚拿出劫掠的數以百萬牛羊馬匹,源源不斷換取劉子鑑手裡的軍械物資和糧食布匹,弄到最後,咱們竟然還得耗費巨資,從劉子鑑手裡購買戰馬牛羊,着實可恨可惱!”

“一個月前,傳來青州軍爲公孫瓚訓練五千水軍的傳聞,如今看來絕非是空穴來風,恐怕劉子鑑苦心謀求長安朝廷敕封他爲冀州牧開始,就有了這一連串專門針對我方的陰險行動……”

wωw☢ttκá n☢C〇

“哼哼……綜合方方面面的情況,劉子鑑恐怕是恨不得我快點兒被公孫瓚給弄死,好讓他堂而皇之地當上這個冀州牧!”

ps:這幾天起點後臺不穩定,老是發不出稿子……

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276章 密談(上)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59章 君君臣臣(上)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162章 步步蠶食(上)第261章 決斷(上)第241章 安撫(下)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25章 築城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234章 錯綜複雜(下)第30章 征途(下)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155章 形勢逼人(下)第180章 問鼎之基(上)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175章 四方來投(下)第39章 悄然改變(中)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115章 轟動(上)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92章 橫刀立馬(上)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22章 擴張(續)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85章 歸心(下)第16章 餘波微瀾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30章 天下大亂第218章 心腹大患(上)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62章 中流砥柱(下)第124章 蓄勢(下)第257章 耐性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100章 順勢而爲(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185章 圍城(下)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70章 安撫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193章 決戰(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216章 破城(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281章 無可阻擋(上)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第192章 破城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09章 文姬(上)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23章 心腹幕僚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70章 鏖戰(下)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146章 亂局(上)第127章 管亥歸來(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88章 誓言(下)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96章 建衙(上)第216章 破城(下)第55章 承諾(上)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214章 雙雄會第136章 合縱連橫(下)第193章 決戰(上)第82章 整軍(下)第140章 反制(中)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
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276章 密談(上)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59章 君君臣臣(上)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162章 步步蠶食(上)第261章 決斷(上)第241章 安撫(下)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41章 琅琊水軍(上)第25章 築城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234章 錯綜複雜(下)第30章 征途(下)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155章 形勢逼人(下)第180章 問鼎之基(上)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175章 四方來投(下)第39章 悄然改變(中)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115章 轟動(上)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92章 橫刀立馬(上)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22章 擴張(續)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85章 歸心(下)第16章 餘波微瀾第219章 心腹大患(下)第230章 天下大亂第218章 心腹大患(上)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62章 中流砥柱(下)第124章 蓄勢(下)第257章 耐性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100章 順勢而爲(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185章 圍城(下)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70章 安撫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193章 決戰(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216章 破城(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281章 無可阻擋(上)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第192章 破城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09章 文姬(上)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23章 心腹幕僚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70章 鏖戰(下)第118章 羣英會(下)第146章 亂局(上)第127章 管亥歸來(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88章 誓言(下)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84章 風起雲涌(下)第96章 建衙(上)第216章 破城(下)第55章 承諾(上)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154章 形勢逼人(上)第214章 雙雄會第136章 合縱連橫(下)第193章 決戰(上)第82章 整軍(下)第140章 反制(中)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