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登基及大結局

幾件最爲重要的大事確定之後,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成爲問題。☆→☆→diǎn☆→小☆→說,..o

特別是劉存私下答應邴原和鄭玄保留儒學聖地琅琊書院、在太學復建的計劃資金上再增加一千五百萬錢投入之後,整個儒家學派對即將登基的新皇帝劉存感激不已,不但將少帝的祭奠、出殯和下葬等等繁瑣禮儀辦得有聲有色極爲隆重,還大肆宣揚劉存的文治武功、既往德政和仁慈之名,主動將輿論的炮火指向盤踞荊州保持沉默的劉表和極力反對劉存的袁術,就連九死一生逃亡河套地區的袁紹也被享譽天下控制了近半輿論陣地的大儒們罵了個狗血淋頭,犀利的詞鋒和氣勢如虹的口誅筆伐,嚇得那些心有不甘的世家門閥不得不閉上嘴,退避三舍。

三月初一,洛陽城內外撤走了哀悼少帝的所有旗幡,統一換上象徵喜慶的火德之色,戍衛軍數萬將士盡數解下身上的縞素,精緻的銀盔之上全部換上如同烈火般的紅纓。

衛尉魯佩領導的三千御林軍,清一色裝備銀盔金甲,一排排一行行威風凜凜地肅立於宮門內外。

劉存的正妻孫婉如願以償獲得了皇后的地位,糜環、甄宓和忽然以真面目再次出現的蔡文姬也都成了劉存的妃子,要不是劉存堅決反對,加上已有太傅稱號的公孫沛加以解釋,恐怕劉存不滿十歲的嫡長子劉澤也要被文武大臣進言加爲太子。

登基儀式在皇宮正前方威嚴肅穆的天壇舉行。

主持儀式的除了宗正劉曄、欽天監政府官員之外,三公九卿、朝中文武百官包括即將率部西征的車騎將軍曹操盡數出席,觀禮的軍民人數高達二十餘萬。使得禱告天地之後的所有儀式都伴隨着排山倒海的歡呼聲。

萬衆矚目的登基儀式至午時初刻才告一段落。返回德陽殿正式登上皇位的劉存發佈的第一道詔令。便是免去大漢天下百姓三年的農稅,這一詔令一經頒佈,不但引發洛陽全城的震天歡呼和如雨般的感激熱淚,也讓朝中反覆苦諫卻無法改變劉存意志的文武百官暗自嘆息。

反而是鄭玄所代表的儒家學派和將作大匠霍堅代表的墨家學派等諸子百家極力擁護,盛讚劉存的功德的同時,對大漢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劉存的第二道詔令早已在朝中文武的預料之中,那就是當庭賜予率領十五萬將士西征的車騎將軍曹孟德一把天子之劍,可是當董卓的女婿、西涼軍最爲依仗也最爲狡猾的軍師李儒被衛尉魯佩領到朝堂時。文武百官還是發出了陣陣驚呼。

看到已經換上皇家軍隊軍師中郎將官袍的李儒向劉存行跪拜大禮之後,文武百官才先後反應過來,但誰也不知道皇上劉存是在什麼時候,又是用何種手段收服李儒的。

劉存發佈的第三道詔令同樣與軍事有關,那就是任命驃騎將軍太史慈爲主將,魏延與徐晃爲副將,三日內diǎn齊五萬人馬,征伐盤踞南陽的西涼軍大將張濟。

激動人心令所有人目不暇接的首次朝會結束之後,劉存設宴款待朝中文武百官,並於宴會之後召集麾下所有武將。於東城大營大校場舉行聲勢浩大的授勳與授銜儀式。

至此,實力雄蓋天下並獲得各方支持的大漢新帝劉存纔算真正坐穩了皇位。等待他的將是率領整個大漢走一條前所未有的更爲艱辛的復興之路。

在民心所向和絕對的實力推動下,大漢帝國第二十五任皇帝劉存登基之後虛心採納太傅公孫沛的意見,同時宣佈恪守當年對先帝做出的承諾,繼續沿用舊有體制的同時,將數年來取得輝煌成就的青州新政侷限於青州、徐州和冀州之內,儘可能不去觸動散佈於其他各州、仍然具有強大實力的分封王爵和世家門閥。

然而,青州新政所展現的強大生命力和勃勃生機不可阻擋地影響了大漢天下,特別是總數高達三十萬的青州軍與徐州、冀州和幽州三十萬地方軍隊效忠於皇帝劉存並經過改編整頓爲大漢軍隊四大方面軍之後,所有的封建殘餘和改革阻力,均在強大的國家軍隊碾壓之下應聲崩潰。

大漢三百八十年曆史中從未有過的強大的中央集權,終於控制在被萬民譽爲天之驕子的劉存手中。

大漢三百八十年,三月初五。

車騎將軍曹操率領十五萬軍隊西征長安,僅用二十四天時間就擊潰了李傕和郭汜重新組建的西涼聯軍,取得消滅叛軍三萬餘人、俘虜七萬餘衆的顯赫戰績,並於四月初一完全佔領了故都長安及周邊所有地區、

三月初九,驃騎將軍太史慈率領新編第二、第三軍六萬將士發動南征,威逼南陽,守將張濟在軍師賈詡的說服下,於三月十五開城投降,所部五萬軍隊盡數接受改編,名士賈詡在軍師中郎將崔琰的盛情邀請下趕赴洛陽就職。

四月中旬,大漢陸軍第四軍主將傅闓、第五軍主將趙雲率領五萬將士兼程北上,與幽州牧公孫瓚率領的八萬軍隊匯合之後,開始討伐遼東和烏桓各部。

五月初三,原後將軍袁術拒不承認朝廷正統,自立爲王,建國壽春,橫掃大江南北佔據半個東吳地區的烏程侯孫堅之子孫策遇襲身亡,孫策之弟孫權在袁術和孫策舊部支持下,發兵攻打荊州。

皇帝劉存大怒之下,任命大將張遼爲主帥,任命大將樂進和翟越爲副帥,率領新編第五、第六、第七軍共九萬將士南征揚州,荊州牧劉表首鼠兩端,坐觀其變。

五月下旬,久無音訊的皇帝義子、原夷洲太守劉振忽然率領五萬水師,乘坐數百艘巨型戰艦,渡過海峽登陸吳越沿海。在東吳三大世家的傾力支持下。一舉消滅孫權分佈於吳越地區的反叛勢力。與正在江北揚州鏖戰的張遼所部九萬將士南北呼應。

六月上旬,西路軍曹操率部擊敗馬超與韓遂十二萬聯軍,一舉拿下涼州,並將馬騰殘部趕往偏僻的羌族地區,佔據河套地區的袁紹殘部在投誠朝廷的黑山軍猛烈攻擊之下,逃亡西域。

七月下旬,張遼與樂進率部合圍壽春,副將翟趨率領第七軍三萬將士。以迅雷之勢越過壽春攻下濡須口,徹底斷絕袁術叛軍的退路。

七月二十七日黃昏,袁術在城破之際自刎身亡,麾下十萬於衆俯首投降,揚州自此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中。

八月中旬,鎮海將軍劉振在損失兩萬將士和百餘艘戰艦之後,終於擊敗孫權、周瑜率領的東吳聯軍,一舉佔領東吳聯軍控制之下的最有一座堅城豫章,孫權和周瑜僅率三千殘部逃往嶺南。

同月下旬,幽州牧公孫瓚徹底消滅遼東地方勢力。與副將趙雲一起再接再厲,指揮十萬將士乘勝北進攻伐烏桓。副將傅闓則率領本部三萬精銳步騎掉頭南下進攻三韓。

大漢三八一年,元月初一,大漢朝廷在洛陽祭祀天地,大朝。

徹底平復涼州得勝歸來的車騎將軍曹操,晉升丞相,大漢帝國史無前例的政治改革自此展開。

三月初五,荊州牧劉表在朝廷二十萬大軍壓境之下,宣佈辭去州牧職務,舉家奔赴洛陽接受皇帝劉存的敕封,以親王之尊悄然退出政治舞臺,荊州自此納入中央政權的直轄之內。

四月中旬,得勝回朝的夷洲太守、鎮海將軍劉振正式晉升親王,封國變更爲夷洲南面的呂宋大島,在大漢水師八萬將士配合下掃平三韓的大將傅闓被授予徵東將軍稱號,三韓更名爲東州,正式成爲大漢帝國的第十四州。

大漢三八二年,元月,歷時兩年的全國平叛戰爭結束,大漢帝國除西域之外盡數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之內。

元月初九,大漢帝國開始了重要的政治體制改革,原三公九卿制度被五院九部所取代,大漢皇帝劉存除了依照《大漢憲法》掌控全**隊之外,將在未來十年之內逐步將國家行政權力交給以內閣爲核心的中央政權,歷任皇帝除了享有內閣大臣和各部主官的審覈與任命權力之外,不再擁有干預內閣與中央議會的行政權力。

五院分別爲承擔行政職務的政務院、主管監察的都察院、主管國防軍事的樞密院、主管憲政與律法的立法院和主管司法審判的大理院,五院權責分離,各司其職,各院主官均被任命爲內閣大臣。

擔任內閣首輔大臣的曹操兼任政務院大臣,行政院以下直轄九部分別爲民政部、財政部、外交部、內務部、教育部、農業部、工業部、商業部、交通部。

其中,新成立的中央銀行歸屬財政部管轄,與整合琅琊銀行之後更名爲皇家銀行的皇室專有銀行一樣享有有貨幣發行權,大漢皇室除了擁有皇家銀行和皇家專屬領地珠山縣之外,所有的山林河澤、礦區莊園等等全部轉爲國有財產。

大漢三九五年,積功升任大漢皇家軍隊首任元帥的太史慈率領三十萬將士平定西域,大漢疆土盡數恢復鼎盛時期的規模,並增加了呂宋、蘭芳等七個親王屬國,萬國來朝之際,皇帝劉存昭告天下,正式將最高行政權力交給內閣和中央議會。

大漢四三五年,年近七旬的大漢皇帝劉存正式退位,太子劉澤繼位,此時的大漢帝國人口增至四億五千萬,疆土東至東州,西抵蔥嶺,北逾北海,南至星洲海峽。

大漢四五〇年二月初二,大漢建文帝劉存攜六歲的皇太孫劉嶽於珠山造船廠出席大型蒸汽海輪下水典禮,萬衆歡呼之中忽聞懷中皇太孫不屑地低聲罵了一句“傻逼纔會爲落後的蒸汽機歡呼”,驚愕之下劉存忽然病倒,對圍繞身邊的太史慈等十餘心腹大將直言自己大限將至。

當晚午夜,年邁的大漢建文帝在百餘子孫和四位終生相依的皇后和貴妃的哭泣聲中,艱難地擡起手擦去哭得一塌糊塗的皇太孫劉嶽的眼淚,含笑辭世。

ps:??後記

《竊國賊》結束了!

這是巨火在起diǎn的第二本書,結果不出所料,成績非常不理想,所以到後期都是咬着牙堅持寫完的,爲的是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這本書按照設想,是要寫一百五十萬字左右,但寫到中間,摻雜了太多的種田以及政治和權謀,再加上合理性等方面的考慮,導致節奏很慢,一直沒爽起來,所以訂閱不高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

現在正在寫的《極品敗家仙人》(書號3448017),是一本披着仙俠外衣的都市裝逼文,講述的是一個九流蹩腳仙人在都市逍遙的故事,巨火傾注了巨大的心力,裡面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尤其自認女角色寫得不錯(許多人甚至認爲女主角喧賓奪主了),希望大家可以前往支持一下!

當然了,如果大家不喜歡看這類裝逼打臉的文,巨火正在思考一本歷史軍事新書,題材類似於《人間正道是滄桑》和《雪豹》,預計**月發書,歡迎大家到時候捧場!

向你們鞠躬致禮!

愛你們的巨火於日於蜀都家中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235章 顏良(上)第16章 餘波微瀾第260章 不歡而散第49章 招兵買馬(上)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3章 東逃第287章 少帝駕崩第270章 安撫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75章 軍心民心(上)第116章 轟動(下)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138章 謀算(下)第70章 鏖戰(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01章 順勢而爲(下)第56章 承諾(下)第136章 合縱連橫(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13章 中德殿(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226章 連鎖反應(下)第74章 悄然佈局(下)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37章 利益交換第94章 得失之間(上)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97章 建衙(下)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39章 處置第222章 全線發動(上)第21章 擴張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17章 出仕第55章 承諾(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29章 征途(上)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55章 承諾(上)第271章 整合(上)第188章 誘敵(上)第191章 激戰(下)第22章 擴張(續)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262章 決斷(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266章 將星隕落(下)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190章 激戰(上)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262章 決斷(下)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134章 明爭暗搶(下)第281章 無可阻擋(上)第214章 雙雄會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256章 借道(下)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262章 決斷(下)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96章 建衙(上)第55章 承諾(上)第83章 風起雲涌(上)第257章 耐性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192章 破城第272章 整合(下)第62章 中流砥柱(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252章 震懾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103章 陽謀(下)第82章 整軍(下)第49章 招兵買馬(上)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255章 借道(上)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0章 合作
第201章 “徵發”密令(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235章 顏良(上)第16章 餘波微瀾第260章 不歡而散第49章 招兵買馬(上)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3章 東逃第287章 少帝駕崩第270章 安撫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75章 軍心民心(上)第116章 轟動(下)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221章 蓄勢待發第138章 謀算(下)第70章 鏖戰(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01章 順勢而爲(下)第56章 承諾(下)第136章 合縱連橫(下)第69章 鏖戰(上)第113章 中德殿(上)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58章 泰山之戰(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226章 連鎖反應(下)第74章 悄然佈局(下)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37章 利益交換第94章 得失之間(上)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242章 誘之以利(上)第97章 建衙(下)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39章 處置第222章 全線發動(上)第21章 擴張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17章 出仕第55章 承諾(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29章 征途(上)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55章 承諾(上)第271章 整合(上)第188章 誘敵(上)第191章 激戰(下)第22章 擴張(續)第35章 東莞城(上)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262章 決斷(下)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266章 將星隕落(下)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190章 激戰(上)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262章 決斷(下)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134章 明爭暗搶(下)第281章 無可阻擋(上)第214章 雙雄會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256章 借道(下)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262章 決斷(下)第76章 軍心民心(下)第96章 建衙(上)第55章 承諾(上)第83章 風起雲涌(上)第257章 耐性第149章 壓力重重(下)第192章 破城第272章 整合(下)第62章 中流砥柱(下)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59章 泰山之戰(下)第252章 震懾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103章 陽謀(下)第82章 整軍(下)第49章 招兵買馬(上)第105章 正奇相輔(下)第255章 借道(上)第166章 嶄新格局(上)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24章 人心難測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29章 征途(上)第20章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