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

新朝給前朝編修史書,這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了,這給前朝編修史書,並不是說真正爲了保存歷史資料什麼的,其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用於向天下宣告,前朝已經徹底成爲了歷史,現在的天下是新朝的了(清末梟雄464章)。

同時也算是宣佈自己乃是正統王朝的一項舉措。

所以在中華軍攻克北平,逼得咸豐自殺,恭親王投降,葉赫那拉氏、載淳等人被抓獲後,中華帝國就已經是開始着手清史的編修工作了。

由於北平在恭親王的帶領下主動投降,得以避免戰火,在紫禁城內的大量文史資料得以完整保留,這給清史的編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只是雖然有着完整的史料可供參考,但是要給一個跨度長達兩百多年的王朝編修史書,而且還不能是所謂的簡史、通史,必須是完整的詳細史料。

即便是用文言文書寫,也至少在五百卷以上,其總字數不會低於六百萬字以上!

這項工作最少也得十餘年時間,歷史上的明史從正式編修到完稿,花了六十年。清史稿快一些,但是也花了十餘年時間。

說實話,江道泉能不能活到清史完稿發行的那一天都還是個未知數呢!

編修前清史書,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長久的,而爲了儘快的宣告前清的歷史,中華王朝的正統性。

有一件事倒是省時省力,那就是給咸豐帝上廟號、諡號。

給前朝末代皇帝上廟號、諡號也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古老傳統的,其政治含義和給前朝編修史書差不多,都是爲了宣示王朝的正統性。

爲了給咸豐帝廟號以及諡號,內閣的一羣文臣,尤其是那些傳統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們更是發揮出了絕世才學(清末梟雄464章)。

一開始,內閣那邊是提出了給咸豐上廟號,但是剛提出就是引來了諸多人的反對,反對的理由就是:讓我們中華帝國給清朝末代皇帝上一個什麼宗之類的廟號,這不扯淡嗎,再說了清朝當時給明朝崇禎上廟號的時候,最後還不是把崇禎的懷宗給廢掉了,只給了一箇中等的諡號而已。

所以給咸豐上廟號就是不了了之,而後則是集中在諡號上來。

話說給前朝皇帝上諡號其實也是個麻煩事,首先你不能上美諡,因爲這樣會把敵人吹的太高大上,顯得新朝奪取天下是靠了走私運或者靠什麼陰謀之類的。

如此也就只剩下中諡和下諡了,下諡的話也不是隨便給的,因爲諡號相當於是給已經死掉的人做一個總體的評價。

除非前朝皇帝實在太壞,引起天下公憤之類的話,不然的話還是儘量別給什麼煬、歷、靈之類的惡諡。

所以給咸豐帝授予中諡是最適當的。

那具體什麼諡號呢,這就得看咸豐帝這人了。

縱觀咸豐帝登基後的不到十年時間裡,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倒黴!

登基的第一年就是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然後好不容易擋住了太平天國的北伐,並把太平天國困在南京一帶的時候,林哲在1856年又造反了,然後更是直接一路北伐殺進了北平,把持續了兩百年的滿清王朝給徹底滅掉了。

在這個過程裡,其實咸豐一直都在試圖挽回敗局,併爲此做出了相當的努力,而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由於林哲的存在,清朝的改革力度是遠遠要比歷史上要強得多,甚至比洋務運動時期都要更大,清廷能夠編練出來多支新軍就是明例,不管是李鴻章的江淮新軍,曾國藩的湘軍,還是說都興阿的大清陸軍,這些新軍都已經算是勉強跟上了歷史的潮流,進入了線列時代。

如果林哲不造反的話,以咸豐改革後的清朝軍事實力,在後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裡,即便是獲勝很難,但是在陸地上保持一個不敗的局面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現實沒有如果!

咸豐因爲林哲而改革,同樣因爲林哲而葬送了他的王朝!

縱觀咸豐主政的這不到十年時間裡,他一直在頑強掙扎,最後得強調的是,他失敗了。

拋開政治等各種所謂的主義因素,單純從歷史的客觀角度去看的話,那麼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咸豐就是有些能力並且還很努力的倒黴蛋!

這話的重點不是他的能力或者努力與否,而是倒黴蛋這三個字!

因此在授予咸豐的長長一連串諡號裡,最後的一個字爲‘慜’,和清朝給明朝崇禎的諡號裡最後一個字是一樣的,爲什麼都用這個字呢,因爲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在國多難’,翻譯過來就是這是個倒黴透頂的的娃。

是帶有濃厚同情含義的詞彙,一般新朝給前朝皇帝用這種同情諡號的詞彙時,就好比一個男人睡了別人老婆,然後睡完了還嘆氣地說對女人的老公說:兄弟,別傷心了,你的心情我理解!

你理解個毛啊!

林哲能夠理解咸豐帝在最後時刻,孤身一人在中華騎兵的包圍下舉槍自殺的心情?

不管怎麼樣,咸豐的諡號總算是定了下來,長長的一大串諡號裡一般簡稱最後的一個字,再加上皇帝二字,不過爲了和歷史上的其他慜皇帝區別,比如崇禎也是慜皇帝。所以一般會簡稱爲清慜帝。

清慜帝這個頭銜給咸豐戴上去後,也就在政治上宣告了滿清王朝的徹底覆滅。

當初給咸豐上諡號的時候,帝國還對大量主動投誠、抓獲的大量前清權貴們進行了處理。

對於普通臣僚權貴處理手段比較簡單,頑抗死活不願意反正的基本該殺的殺,連關進監獄都是嫌麻煩。

而那些願意不反抗但是也不主動反正爲帝國效力的普通官員以及普通貴族們,基本上就是抄沒家財,然而本人會被關進特殊的政治監獄,之後看官位高地,個人表現如何,時間短的話三五年,長則十年二十年就能夠重獲有限自由,在當局的看管度過餘生。

而那些願意主動投誠爲帝國效力的官員們則是簡單了,效仿之前的諸多人,先是軟禁一年半載的,稍候如果帝國覺得實在需要你這個人才的話,就會給你安排實際職務了,就和當初的李鴻章一樣。

不過這些方法都是隻限於在普通官員以及普通貴族上,而對於一些滿清皇室成員,高級貴族比如那些鐵帽子王,還有滿清的核心文武臣子,比如那些各部尚書,軍機處大臣之類的人。

對於他們的處理則是因人而異了,大部分不管是願不願意投誠,都是被當成政治要犯槍斃掉了。

反正那些滿清王爺們,除了恭親王奕訢外,其他不管是那些流傳下來的鐵帽子王還是道光的其他幾個兒子一個沒剩下全被槍斃掉了。

同時這些被槍斃的王爺的子孫後代,尤其是道光的幾個兒子的後代都被殺了個乾淨。

到目前爲止,乾隆的直系後代,除了奕訢以及載淳兩人外,其餘男丁全都是被殺了,殺他們的並不是林哲的命令,而是前方將領的自作主張。

當初攻克北平的時候,施清瑄等前線將領對於抓獲了一大堆的滿清貴族,尤其是那上百號皇室成員也是感到相當頭痛,這送回南京去?開什麼玩笑,到時候難道要讓皇上背上大屠殺的罪名嗎?

所以當時的幾個身在直隸的文官和軍方的將領們私底下謀劃後,直接在北平城郊就把絕大部分的滿清皇室成員以及那些鐵帽子王們一股腦殺了,回頭就報告說他們反抗然後被鎮壓殺死。

而奕訢之所以能夠活下來,一個是因爲奕訢是主動投降並獻出北平,勉強算得上是獻城有功。

此外當時的帝國也需要一名清廷的核心人物站出來代言,勸說當時的曾國藩以及其他清廷殘餘勢力投降。

至於載淳這個倒黴小孩還能活着,純粹是因爲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乃是咸豐唯一的兒子,前清的皇儲。

滅掉一個國家,把敵國的皇帝啊,太子啊還有什麼嬪妃之類的抓來當俘虜,然後有事沒事就看一眼其實也是一件挺爽的事。

所以別看帝國的北伐抓獲了大量的滿清貴族,但實際上能活着被押送到南京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還是那些沒啥影響力的中層,重要角色就只有奕訢和載淳。

不過帝國對於那些滿清貴族裡的男丁雖然大開殺戒,但是對於女眷還是比較寬鬆的,基本上都是以遣散爲主,那些無家可歸的婦孺也會被安置到尼姑庵之類的地方讓她們度過餘生。

不過有幾個人卻是例外,比如說咸豐的寵妃葉赫那拉氏,嗯,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慈禧,此外尚有麗妃。

她們剛抵達南京的時候,林哲對這兩女,尤其是對葉赫那拉氏挺好奇的,特地讓人把她們送進宮來,那葉赫那拉氏長的倒是挺漂亮的,但是完全看不出是歷史上的那個權傾天下的慈禧太后。

不過此女實在長的漂亮,能夠把咸豐迷的暈頭轉向沒點身體的本錢自然是不行的,

再加上這個女人爲了讓自己和兒子活下去,甚至都主動向林哲拋媚眼之類的。

林哲表示自己美女看得多了,對區區色誘表示很淡定,但是這女人可是咸豐的寵妃啊,不但長的跟狐狸精似的,勾起人來很有一套,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女人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慈禧啊。

於是乎他勉爲其難的就接受了她的色誘。

這女人爲了保住自己和兒子載淳的性命,可是使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牀上功夫,再加上她的特殊身份,每每想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慈禧在自己身下承歡,林哲就有些按耐不住。

相對於葉赫那拉氏,林哲其實對麗妃更有興趣,這女人比慈禧更對林哲的胃口,倒不是說她長的貌若天仙,比葉赫那拉氏更漂亮之類的,而是說她的氣質,此女是屬於標準的柔弱女子,體弱多病,聲音甜而軟,也是擅長琴藝詩詞這些,看起來很有種林黛玉的感覺。

不過此女雖然外表軟弱,但是性子卻是有些頑強,可不會和葉赫那拉氏一樣主動向林哲拋媚眼,使出渾身牀上功夫來。

女人看似柔弱,也沒啥實際反抗的能力,但當林哲在她身上動作的時候,往往都是整個人躺着一動不動,除了偶爾喘息外,半天都是不坑一聲的那種,不過還別說男人大多是賤骨頭,林哲還偏偏喜歡她這種不情不願但是又無力反抗,只能一邊落淚一邊承歡的模樣。

有時候林哲看着這兩女會想着,什麼時候把日`本或者其他國家滅掉了,把那些國家君主的妻女搶過來。

興許自己以後能夠用敵國君主的皇后、妃子、公主之類的湊上一支後宮版的八國聯軍呢!(。)

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25章 提親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68章 布拉鎮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38章 電報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0章 出征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7章 協防上海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8章 十萬兩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47章 皇子所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198章 帝國大學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98章 都是瘋子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59章 炮擊上海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20章 傷亡懸殊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1章 山陰陳家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6章 追擊第617章 出巡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54章 火藥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36章 追擊
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25章 提親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68章 布拉鎮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38章 電報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0章 出征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7章 協防上海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68章 十萬兩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47章 皇子所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198章 帝國大學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98章 都是瘋子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59章 炮擊上海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20章 傷亡懸殊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5章 南撤湖州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1章 山陰陳家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6章 追擊第617章 出巡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54章 火藥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36章 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