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真假天皇

1864年底的日`本內戰,和歷史上的日`本局勢雖然有着諸多相同點,但是也有着極大的不同(清末梟雄512章)。

這種不同主要是因爲中英法三國的插手!

WWW⊙ ttκǎ n⊙ ¢O

歷史上,日`本的倒幕戰爭是先經歷了尊王攘夷運動,然後是長洲藩和薩摩藩被幕府擊敗並屈服,再到長洲藩、薩摩藩聯合,開始武裝倒幕運動,由此正式掀起了倒幕戰爭,也就是歷史上的戊辰戰爭,在戰爭裡幕府一敗塗地,最後日`本建立了全新的明治政府,進行了各種現代化改革,即是明治維新。

然而現在呢,因爲中華帝國的出現,中華帝國先是拉着英國出兵攻打薩摩藩,並全面支持幕府武裝新軍,武力鎮壓並征討長洲藩。

幕府沒有和歷史上一眼屈服,如此也就導致了長洲藩和薩摩藩提前結盟,並正式開始武裝倒幕運動,尤其引起了日`本的全面內戰(清末梟雄512章)。

在這個時候,中華帝國依舊是堅定的支持德川幕府政權,英國方面也是一開始支持幕府,現在嘛,英國人也是開始置身之外,只是在外交上支持中華帝國以及幕府。

而法國方面,歷史上它應該是支持幕府,但是現在德川幕府的最大支持者變成了中華帝國了後,和中華帝國在越南問題上有着嚴重矛盾衝突的法國很自然的就是轉頭支持長洲藩和薩摩藩等了改革派了。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正常的國際關係,這和法國人是否對日`本的改革派、幕府有好感無關,實際上人家法國人都不關心日`本人的死活,他們纔不在乎日`本會不會完成近代化改革呢,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給中華帝國和英國拆臺。

中英法三國的插足,也就導致瞭如今日`本國內的局勢更加混亂!

並直接導致了日`本比歷史上提前好幾年全面爆發內戰!

1864年十二月,日`本當代的四強藩,包括長洲藩和薩摩藩以及土佐藩、肥前藩宣佈迎王政復古,號召日`本各藩出兵江戶,撤銷德川家茂的將軍職務,廢除幕府制度。

當月底,已經被倒幕派控制並軟禁的孝明天皇突然暴斃,消息傳到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耳中的時候,他是連接召見了德川家族的多名實權人士,但是德川幕府的實際權力掌控者德川慶喜面對李博倉的詢問,卻是堅定的否決了是德川家族殺害了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死了並沒有什麼,更關鍵的是孝明天皇剛死呢,孝明天皇那個只有十來歲的兒子,即睦仁親王(後明治天皇)就是失蹤了好幾天。

但是沒有多久,睦仁親王就在京都重新出現,並在德川幕府的支持下以迅速無比的速度舉行了登基儀式,頒號‘明治’,即明治天皇。

而不久後,日`本又是冒出來一個新天皇,幕府也是宣佈他們已經把孝明天皇的唯一獨子睦仁親王護送到了江戶,並在幕府的支持下也是登基爲天皇,頒號‘智仁’,是爲智仁天皇。

然而就算是普通人都知道,孝明天皇只有一個獨子,即睦仁親王,然而現在卻是冒出來兩個睦仁親王,這毫無疑問其中有一個是假的。

然而幕府說自己支持登基的智仁天皇纔是真的,倒幕派卻是說被自己掌控的明治天皇纔是真的,這真真假假卻是誰也搞不清楚的。

李博倉甚至都私底下向德川慶喜詢問過,這智仁天皇到底是不是孝明天皇的兒子啊?德川慶喜當即就是親自帶着李博倉面見了這個智仁天皇,結果讓李博倉頗爲意外,他之前也是見過睦仁親王的時候,而現在看到的智仁天皇看上去很明顯就是以前的睦仁親王啊。

無獨有偶,因爲日`本破天荒的同時出現了兩個睦仁親王,並各自登基爲天皇,毫無疑問其中肯定有一是假的,支持四強藩倒幕的法國人也是爲了避免自己搞出笑話來,所以也是特地派遣了見過睦仁親王的外交人員前往京都確認,結果也是讓人頗爲以爲,因爲法國人看到的明治天皇同樣和之前的睦仁親王有九分像。

不用說,雙方里肯定有一方是找了一個和睦仁親王非常相像的人去假冒!

然而到底誰是真誰是假的?

雙方總不能把兩個天皇都拿出來面對面進行辯論啊,所以兩個天皇就兩個天皇吧,反正天皇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面旗幟,舉起來就是用來進行戰爭的!

隨後,倒幕派和幕府都是相繼得到了所謂的天皇詔書,智仁天皇是要求幕府徹底殲滅叛亂的長洲藩,薩摩藩等倒幕派,逮捕謀害孝明天皇的倒幕派兇手,以及僞帝明治。

明治天皇的詔書則是要求倒幕派組建皇軍,徹底擊敗幕府,廢除幕府制度,逮捕僞帝智仁。

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後,讓身在國內的林哲都是大感驚歎,這日`本的內戰是變的越來越有意思的,這會竟然都冒出來兩個天皇了。

不過那個是真是假呢?林哲也是有些拿捏不定,從相貌來說,明治天皇和智仁天皇都長的跟孿生兄弟一樣,李博倉很堅持認爲自己看見的就是睦仁親王。

而從兩者的年號來說,明治天皇顯然是更有可信度一些,因爲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明治天皇。

但是話有說回來了,誰就能夠肯定說歷史上的明治天皇就是真的?而不是長洲藩等倒幕派拉出來的頂替者?

林哲對日`本的這兩個天皇到底哪個是真的並沒有去太過關注,管他哪個真假呢,現在日本的內戰全面打起來了纔是關鍵。

1865年剛到,倒幕派的各藩新軍陸續抵達京都附近,宣佈東征前夕已經是集結了新軍約八千人的規模!

德川幕府則是在大阪爲基地,以德川幕府直屬軍隊爲核心,配合其他各藩士兵等,一共集結了超過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不過其中只有幕府的直屬軍隊約萬人纔是新軍,其他的都是使用舊式武器的各藩舊軍。

從軍隊規模來說,毫無疑問是幕府軍隊多得多,差不多一兩倍於倒幕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倒幕軍的訓練以及各方面素質都要強得多,而且他們使用後裝步槍的時間比較長,還是清一色使用後裝步槍以及火炮的新軍。

而幕府軍雖然也是緊急向中國採購了大量新式軍械,幕府直屬的近萬人也是已經全部換裝後裝步槍以及前裝線膛炮,但是其中只有三四千人是老部隊,剩下的都是訓練不足三月的新兵,至於其他會同幕府作戰的其他軍隊,都是舊軍居多,當然了就算是舊軍那也是裝備火槍的,多以前裝滑膛槍爲主,另外也有部分米尼步槍。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倒幕軍裡擁有大量平民或者中下級武士出身的軍官,然而幕府軍裡頭雖然也有不少士兵是平明,但是軍官卻是清一色的傳統武士。

最最關鍵的是,這些武士大多沒有接受過現代的軍事指揮教育,因爲雙方的軍官素質上,幕府軍是不如倒幕軍的。

雙方大軍聚集京都,大阪兩地,他們將會圍繞着大阪、京都進行爭奪。

對於倒幕軍而言,他們要攻佔大阪,這樣能夠控衛關西地區,並取得進軍江戶的機會。

而對於幕府軍而言,拿下京都這個政治中心,然後殺入關西,徹底掃平倒幕派纔是他們想要的。

除了雙方的陸軍外,也有部分海軍力量,暫時來說這方面是半斤八兩。

此前幕府是沒有什麼先進的蒸汽戰艦的,而薩摩藩那邊卻是有不少,不過薩摩藩的蒸汽戰艦多已經被中英聯合艦隊所擊沉,所以目前的倒幕派擁有的戰艦,尤其是新式的蒸汽戰艦並沒有多少。

而幕府這邊以前也沒有多少,此前只有幾艘向中國訂購的木製蒸汽戰艦,不過噸位都很小,用的火炮也還是前裝滑膛炮,戰力堪憂。

一直到帝國和幕府簽訂貸款合同後,獲得了資金的幕府才正式向帝國訂購了多艘戰艦,其中還訂購了一艘大噸位的木製蒸汽戰艦。

至於鐵甲艦幕府倒是想要,但是這年頭的鐵甲艦是軍國利器,可不會輕易出售,尤其是出售在周邊國家的,帝國海軍擔心如果向幕府出售了戰力強大的鐵甲艦,萬一幕府戰敗或者說幕府的海軍轉而投向倒幕派的話,以後豈不是會成爲帝國海軍的敵人?

所以帝國海軍堅決反對向日`本以及任何周邊國家出售鐵甲艦!

除了帝國海軍不願意以外,也和鐵甲艦價格昂貴有關,同樣是兩千噸級別的戰艦,如果是採用木質暗輪蒸汽戰艦,配屬前裝線膛炮的話,價格頂多也就五六萬英鎊,但如果是同等噸的鐵甲艦,並配屬後裝線膛炮的話,價格怎麼說也得翻倍,更何況軍艦外銷的話價格更昂貴,一艘兩千噸左右的鐵甲艦外銷,至少也得十三萬甚至十五萬英鎊以上。

因此日`本那邊訂購的這艘大噸位戰艦,依舊是木製戰艦,尤其帝國海軍自己都沒有裝備過超過兩千噸的木製戰艦,所以還得專門給它設計。

除了訂購的這艘新造的大噸位木製戰艦外,幕府還訂購了多艘噸位小一些的木製戰艦,其中有一艘是千噸左右的木製戰艦,這方面帝國倒是有現成的設計,直接把帝國海軍現役的南京級木製巡洋艦改一改,把昂貴的蒸汽機組混成舊款的,價格可以便宜一些,火炮同樣是換成前裝線膛炮,如此整艦就會便宜不少。

此外幕府現在急需現成的海上力量,而新造戰艦就算再快也得一年多,所以除了訂購全新的這兩艘木製戰艦外,幕府方面也是直接購入了帝國海軍的多艘二手戰艦。

其中有兩艘帝國海軍原本是打算作爲武裝運輸艦使用的四百噸級近海炮艦,即鎮太號、鎮嘉號,然後還有三艘已經準備退役的小噸位內河炮艦,即興吳級炮艦。

這五艘戰艦雖然說都是老舊貨色,在大國海軍裡屬於被淘汰的戰艦了,但是對於海上力量薄弱的日`本幕府海軍而言,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培訓水兵,偶爾支援支援陸軍作戰不是。

反正幕府海軍的對手,也即使倒幕派海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軍艦。

大家都半斤八兩的,誰也別說誰的不是。

日`本的倒幕軍以及幕府軍吞併於京都、大阪一帶,準備來一場決定勝負的戰爭,面對這種局勢,林哲是吩咐外務部以及軍方要重點關注,隨時稟告日`本內戰的消息。(。)

第48章 厘金初顯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74章 應對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43章 侯客室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7章 入城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341章 辦學難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57章 一路橫掃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章 縣令相邀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74章 上任設衙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8章 十萬兩第46章 他敢打嗎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1章 三衝敵陣
第48章 厘金初顯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74章 應對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43章 侯客室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7章 入城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341章 辦學難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57章 一路橫掃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5章 縣令相邀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74章 上任設衙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8章 十萬兩第46章 他敢打嗎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1章 三衝敵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