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

當天下午,京都守備團在承受了高達數百人的傷亡後,終於是殺進了王宮,當這些李昊通率領的叛軍殺進王宮後,立即就是演變爲一場大屠殺(清末梟雄602章)。

禁衛軍在過去多天的防守作戰中,死傷雖然達到了近半,但是剩下的禁衛軍在抵抗失敗並分批投降後,卻是遭到了無情的集中屠殺,高達一千多人的禁衛軍俘虜被當天全數屠殺。

躲在王宮內的大王子以及諸多支持大王子的寧朝大臣們通通被抓獲並被誅殺。

這一天裡,整座王宮不僅僅硝煙瀰漫,而是血液幾乎是浸染了每一寸王宮的土地。

當天傍晚時分,帝國駐曼德勒的公使館就是獲知了李昊通率軍攻克王宮的消息,晚上時分,雖然神情疲憊但是滿臉興奮的李昊通就是派遣了使者秘密前往帝國公使館,並和帝國駐寧王國公使郝木柏進行了秘密會談。

同樣是當天晚上,城外的寧軍軍方也是獲知了京都守備團攻克王宮的消息。

雖然京都守備團大肆屠殺禁衛軍甚至諸多大臣的事讓很多軍方將領非常不滿,不過現在既然已經分出了勝負,而且大王子已經被殺,那麼剩下的二王子就成爲了寧王朝僅剩的王位繼承人。

當天晚間,寧軍的軍方也是派遣了代表入城,並和李昊通進行談判。

雖然和軍方的談判所有分歧,但是軍方卻是承諾了李昊通最注重的一個條件,那就是軍方將會宣佈效忠二王子,支持二王子正式登位。

當然了,軍方也是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一些條件,比如說李昊通答應了明年的軍費比例將會上調。

本着事不宜遲,第二天就在王宮的血跡還沒有沖洗乾淨,被炮火摧毀的宮殿裡的瓦礫都沒有清理的時候,年幼的二王子就是在李昊通等一羣效忠者的支持,同時還有軍方多名高級將領的擁護下前往王宮,然後直接舉行了登基儀式。

並且邀請了中英等其他外國的公使參加。

在儀式上,郝木柏可以清楚的看見英國駐寧國領事臉上的不甘,但是即便他們不甘又如何,他們支持的大王子派系已經是被盡數擊敗,甚至爲首的那些人都已經被一一誅殺,就算是英軍想要出兵,但是他們也找不到第二個繼承人了。

林成庭一共就兩個兒子,而且也沒有什麼兄弟,侄子之類的,現在大王子被殺了後,就只剩下二王子這個唯一的王位繼承人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場寧王國的王位之爭中,帝國始終沒有正式插手,這也是讓英國人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理由,總不能因爲他們不喜歡二王子背後站着的是帝國,然後就直接發動對寧國王的戰爭吧。

而登基儀式剛結束,沿着伊洛瓦底江北上的一艘英軍炮艦也是抵達了曼德勒,這艘英軍的炮艦是打着外交旗號來的,船上搭載了多名來自下緬甸的英軍外交官,他們的主要使命就是爲了查看曼德勒的具體情況,並攜帶了電報機等設備,用以恢復電報通訊。

他們在剛進入寧王國的時候,就是遭到了寧國河防軍的攔截,但是由於該艦是打着外交旗號而來,加上當時的局勢實在過於緊張,所以寧國的河防軍也是沒敢真正的攔截,只能是一路跟隨並監視(清末梟雄602章)。

這艘英軍炮艦抵達曼德勒後,上面的多名英國外交官就是和當地的英國外交官進行了交談,然後他們就是獲知了一個讓他們非常驚訝的事實,那就是數天前開始,寧王國爆發了奪位之戰,而現在二王子派系已經是獲得了徹底的勝利,原來的王位繼承人大王子已經是被直接殺掉了。

隨後,他們用隨船攜帶的電報機等設備修復了曼德勒的電報房,並把相關的信息拍發了出去。

電報通訊的恢復,纔是讓仰光方向的中英兩國的外交官們獲知相關的消息,很快,寧國內戰的相關情況就是通過越洋電報相繼傳遞到了南京以及倫敦。

得知李昊通取得了勝利,並如願以償的扶持了自己的外甥登上寧朝國王,而他自己也是成爲了寧王國攝政王后,林哲笑了笑,隨手放下電文:“這個李昊通倒是個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

古今往來,玩宮廷鬥爭的人不計其數,但是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失敗了,成功者是屈指可數。

既然李昊通獲得了勝利,那麼自己也就不用擔心着寧王國那邊的局勢失去控制了,現在要頭疼的是英國人而不是自己。

李昊通獲得了奪位之爭的勝利,英國人以後就要擔心着寧王國徹底站在帝國這一邊,而這對於英國的下緬甸以及印度戰略安全會造成不小的威脅。

不過爲了避免進一步刺激英國人,讓他們認爲緬甸局勢已經徹底失控,進而採取一些激進的措施,所以林哲還是決定把緬甸的事務壓一壓,儘量低調進行,比如說和李昊通達成的那些秘密協議,並不用着急着公佈出來。

當然了,事肯定要去做,但是最好是不要光明正大的去做,帝國對寧王國的政策並不是說一步登天,直接把寧王國就當成自己的屬國了,而是要把寧王國拉上自己的戰車,一同對抗英國。

而這種事也不是說一兩個秘密條約就能夠達到的,而是需要慢慢去推動,急不來。

李昊通當上了寧王國的攝政王后,接下來的事就是比較簡單的,自然有下面的人慢慢去推動,用不着林哲來關注。

這幾天林哲把相當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寧王國的政變事務上,而現在既然李昊通已經去取得了成功,那麼林哲也就不怎麼關注了。

他日常的工作非常多,不可能說總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同一件事上。

豐吩咐了外務部那邊要做好寧王國的後續事務後,他也就是把注意力轉到了其他事務上。

這事同樣還是外交事務,只不過並不是和東南亞有關,而是和琉球國有關。

前幾天,琉球國派來使者來南京,除了進行一年一度的朝貢儀式外,琉球國的使者還和外務部藩務司的外交官們進行了不會談。

而這一次的會談,琉球國提出了希望帝國支持他們奪回慶長琉球之役被日本薩摩藩割佔的奄美羣島。

對於這種要求,外務部的外交官們相當無語,你們的野心可真夠大的,而且也還真會挑選時機。

說他們野心大,是因爲慶長琉球之役可是發生在1609年啊,距今已經兩百多年了,當時薩摩藩入侵琉球國,並最後佔領了奄美羣島,而從那個時候開始,琉球國實際上已經成爲了日`本薩摩藩的附庸。

如果沒有帝國的強勢崛起,琉球國將會在未來數年內被日本徹底吞併。

現在帝國的強勢崛起,以無比強勢的手段斷絕了日`本方面和琉球之間的關係,甚至爲此和德川幕府簽訂了正式的條約,德川幕府代表整個日`本放棄對琉球國的宗主權,當然了德川幕府之所以會和帝國簽訂這種條約,是因爲實際上擁有琉球國附庸權力的並不是德川幕府,而是薩摩藩。

簡單來說,之前的琉球國並不是日本的附庸,而是薩摩藩的附庸,這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加上那個時候德川幕府都已經和薩摩藩等維新派組建的明治政府打着了,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出賣了薩摩藩的利益和帝國簽訂了相關的條約。

不過薩摩藩和明治政府方面是絕對不會承認的,但是不承認也沒有辦法,誰讓帝國這麼強勢了,這把軍艦往薩摩藩的港口一擺,薩摩藩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現在琉球國那邊看見日`本陷入長期的內戰,加上自持這些年通過貿易獲利頗豐,又是從帝國訂購了若干蒸汽炮艦,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爲自己如果去奪回奄美羣島的話,帝國會給予他們支持。

還別說,儘管琉球國的國王尚泰打的一手如意算盤,但實際上還的確如此,面對琉球國和薩摩藩,帝國自然是堅定的站在自己的屬國這邊。

不過林哲也是在外務部上的這道摺子上著名了,支持是可以,但是要分輕重,些許外交支持就可以了,但是沒必要派遣軍隊支持,對日事務上,主要還是放在德川幕府以及明治政府上面來,不要讓其他枝節影響到帝國的整體對日方陣。

帝國的對日方陣是什麼呢,前幾年或許還不明確,但是現在缺已經是逐步明確了,那就是阻止日本成爲一個統一、富強的國家,在這個基礎上,帝國支持德川幕府,同時又是壓制德川幕府,不讓他們徹底剿滅明治政府,要知道前幾年的時候明治政府因爲被帝國海軍封鎖,失去了外來的軍械來源後,連續遭到了幾場戰敗。

危在旦夕之際,是誰拯救了他們?

是他們一直以來的金主法國人嗎?還是說近幾年逐步加入進來,轉而支持他們對英國人?

都不是,讓他們避免徹底失敗的是帝國!

在明治政府即將完蛋的時候,帝國果斷的取消了對德川幕府的諸多支持,尤其是至關重要的軍械支持,同時也是打開了一個小口子,臨時性的取消了對明治政府的海面封鎖,甚至都默許了本國的軍火商們嚮明治政府的維新軍出售軍械。

這雙頭並下,纔是避免了明治政府的失敗,讓日`本的兩個政府繼續存在,並對抗着。

而維持日`本的現狀不變,讓日本處以分裂狀態,是帝國最近幾年的對日核心戰略,不管是明治政府還是德川幕府那邊,誰要是試圖統一日本,都會遭到來自帝國的打擊。

而鑑於帝國的龐大實力和影響力,一旦帝國倒向哪一家,那麼那一家就會擁有巨大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是另外一家所不具備的。

現在的日`本局勢對於林哲還說就非常的完美,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分別佔據日`本的西部和東部,然後有事沒事打一小仗,隔一段時間就來一場打仗,這戰爭頻繁,導致的人口損失衆多,同時沉重的軍費壓力也使得不管是明治政府還是德川幕府那邊,都是沒有足夠的精力來發展工業。

而組織日`本發展工業,也是帝國的核心對日策略。

如今的日`本雖然內戰所用的武器都已經進步到了後裝步槍和前裝線膛炮的地步,德川幕府那邊甚至都裝備了鐵肋木殼的炮艦,這武器裝備的水平和前幾年是天差地別,但是他們自身的工業能力卻是要比前幾年還要更差一些。

德川幕府那邊本來就沒有什麼工業,加上他們的市場對帝國完全開放,在帝國工業產品的衝擊下,他們根本就無法發展起工業來。

最具代表性的武器,這日`本人要想自造武器的話,少說也得投入幾十上百萬啊,而且還得花好幾年時間來發展,而且日`本本身缺乏鋼鐵煤炭,這自造武器的話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各方面的成本加起來,遠遠沒有直接購買帝國的武器便宜。

現在帝國向日`本以及整個東南亞銷售的步槍乃是1858步槍以及該步槍的小改型號,而且多數都是帝國陸軍手裡的二手貨,這些1858步槍爲了和英法等國的新型步槍進行競爭,價格非常的廉價。

先不提能不能自造,就算是日`本人現在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技術和工業基礎自造後裝步槍,但是價格至少是採購1858步槍的兩倍以上。

德川幕府沒啥工業,薩摩藩也好不到那裡去,以前還好一些,多少有些工廠,但是在前幾年的中英薩戰爭裡,他們的主要港口城市被中英的聯合艦隊徹底給摧毀了,損失是非常的慘重。

而後雖然得到了英法的扶持,但是英法這兩個國家也不是傻蛋,這能買武器肯定不會買造武器的設備啊。

帝國有時候也會給薩摩藩等維新軍出售武器,於是乎也是和德川幕府一樣,形成了造不如買的局面。

爲了籌集外軍械的資金,日`本人是把所有能夠拿來賣錢的東西都弄了出來,各地的稅率都是非常的嚴重,稱之爲砸鍋賣鐵也不爲過。

過重的壓迫,也是掀起了諸多民衆,甚至部分大名的反抗,不少大名反抗明治政府或者德川幕府的統治,而後引來鎮壓等。

而在這個已經徹底陷入戰亂的年代,不少大名還打着趁亂擴大地盤的想法,德川幕府控制的東北部的幾個大名就已經是相互打了好幾場。

這個時代的日本,已經和歷史上的日本截然不同,有重新進入戰國年代的跡象(。)

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0章 出征第8章 營制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3章 東進上海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71章 窮教育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38章 身陷危機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54章 火藥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94章 餓狼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41章 鐵甲艦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76章 亂世重典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章 餘姚林家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315章 帝國風氣
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0章 出征第8章 營制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3章 東進上海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71章 窮教育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38章 身陷危機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54章 火藥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94章 餓狼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41章 鐵甲艦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76章 亂世重典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章 餘姚林家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315章 帝國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