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內閣紛爭

內閣裡的內閣總理大臣薛煥,雖然這些年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顯眼的表現,沒有和當年的畢餘同那樣搞得沸沸揚揚,但是在這種不動聲色,甚至都沒有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卻是能夠把帝國諸多政務處理的有條有理,把偌大一個內閣都是牢牢把控住,同時帝國的經濟始終都保持了比較穩定的發展速度(清末梟雄633章)。

在薛煥上臺後,工業總產值已經是增加了多倍,而放到全國範圍內,其國民生產總值也是連年保持着大約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增長,有的年份甚至達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要知道帝國可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國家,而且目前的帝國其經濟主體實際上依舊以農業爲主,工業產值在帝國的總國民產值裡,佔據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而農業經濟一般來說都是比較穩定或者說固定的,除非是天災**,不然的話全國範圍內的農業產值一般都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同時農業經濟又是佔據了帝國經濟的主體,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還想讓帝國的經濟獲得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的增長速度,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國民生產總值要增加百分之十,而在農業經濟整體增長幅度有限的情況下,主要的壓力都是落在了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上,對這兩大產業的增長要求可就不是百分之十了,而是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百。

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也是直接體現到了中央財政收入上。

從1865年後,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基本都保持了一個比較穩定的上升幅度,每年的增長幅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徘徊,根據年份的不同也會略有不同。

財政的收入提升依舊主要來自於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

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關稅的大幅度上漲,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是要收稅的,這國際貿易的總額越大,收的稅就越多,嫡屬於財政部的海關司在報告上宣稱,1871年的時候。海關關稅比1870年增長約百分之七,關稅的收取主要集中在上海、廣州、天津這三大海關。

國民生產總值以及中央財政收入穩步提高,這就已經充分證明了薛煥領導下的內閣是成功的。

所以別看薛煥平日裡比較低調,但是政績還是比較卓越的。而這一點也是林哲看重他的原因。

薛煥之後,內閣的江道泉也是老樣子,依舊以保守派自居,當然了,這個保守並不是說他反對帝國進行的某些工商業上的改革。他只是反對一些具體做法,比如當年他就極力反對畢餘同以及薛煥等人推動農村土地大型農莊,把佃農改爲僱農的做法。

然後在其他事務上,比如他的本質工作教育上,隨着帝國工業化的進行,近代化知識逐漸深入到社會每一個階層,很多人開始叫嚷着什麼帝國只需要物理、化學,不再需要那些詩詞文章,並說國家僱員考試裡依舊把經學以及史論這些納入必考,並且佔據極大篇幅是一種固步自封。甚至是倒退的行爲。

他們呼籲在升學考試或者國家僱員考試裡,把經學和史論這些非實用的科目只作爲選考科目,重點是放到物理化學這些科目來。

而此舉是遭到了江道泉的嚴厲反對甚至是打擊。

對於江道泉這種以傳統道德立身的人來說,儘管他承認西式的科學能夠強國富民,但是他依舊認爲儒學是做人的根本。

林哲在這一點上,也是支持江道泉的,現在帝國內對於教育上的思潮是有些混亂的,很有種歷史上晚清爭論中學還是西學有用,同時也和後世計算機初期時代爭論是不是乾脆放棄中文,直接用拼音算了。

這些波瀾對於林哲而言是沒有必要的!

再說了。他和很多人的思維不一樣,普通人或者官員們考慮的是強國富民,但是他林哲優先考慮的是什麼?

是皇權的穩固,尤其是他本人權力的穩固。

要統治一個國家。尤其還是一個君主制的國家,大量的儒學出身的官員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儒家裡的忠君思想、孝道之類的還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和江道泉不同的是郭龍雲,現在已經升任內閣協理大臣,併兼署工商部的郭龍雲,他是帝國裡非常典型的實幹派。口中的諸多言論都有着類似的觀念,那就是一切實用至上,什麼有用就用什麼。

而他和江道泉就是彼此間最大的敵人,經常會爲了某些事鬧翻,而每每這個時候,薛煥就會去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最後把事情倒向薛煥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內閣的這三大架馬車,然後以他們背後的一些人,就是組成了目前帝國裡的主要政治派系。

當然了,帝國作爲一個傳統的君主制國家,向來對臣子們結黨營私這種事是非常厭惡的,所以這些政治派系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更不是那些共和國家裡的黨派,可沒人敢公開說自己拉攏人然後爲某個派系。

這樣的人如果有也是爬不起來進入內閣的,僥倖進入內閣也是活不過第二天的。

不過表面上是一回事,私底下又是一回事,帝國政壇是由人構成的社會,而人總是會有私心的,所以每個朝代結黨營私這種事都是不可避免。

而林哲很多時候對手下的大臣拉幫結派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搞叛亂什麼的,只要不太影響帝國政壇的穩定,一般他都是不管的。

但是如果某個派系的力量極大的增長了,並藉此打破了政壇上實力均衡,那麼到時候林哲就不會坐視不理,就和當年收拾畢餘同一樣,將會以雷霆般的手段直接干預,然後連根拔起。

內部有山頭是正常的,而林哲要做的就是保證有好幾個對立的山頭同時存在,然後讓他們之間保持實力的平衡,避免出現一方坐大的情況。

這些年來,林哲施行的都是這種平衡策略,對於臣子之間的政治鬥爭,他往往是隻看不說,等他們鬥出結果來後,林哲一般也就順勢而爲,至於說那些政治鬥爭失敗的傢伙是不是冤枉的已經不重要。

官員這個職業的風險本來就比較大,還是基層的時候,就是勾心鬥角了,而那個時候失敗了興許就是爬不起來而已,但是等到了知府、道員這些級別的時候,這鬥爭起來失敗的一方往往是以革職甚至下獄而告終,可謂是異常的殘酷。

而到了內閣這個層次後,則是比較安全了,至少人身安全有保障,因爲鬥爭中有着林哲這個老大直接看着,勝利一方如果對失敗一方太過分的話,妄想在朝堂上一家獨大,那麼不用等他的政治對手,林哲就直接把他們給收拾了。

因此廟堂之間的鬥爭,相反還更安全一些,而這些內閣大佬之間的鬥爭,往往也是以手下的死活來分出勝負的,很少說會波及到內閣大佬自身身上,然而一旦波及了,那麼就是潑天大事。

現在的林哲看着手中的這封摺子,臉色就是很不好看,這是一封彈劾密摺,乃江西布政使遞上來的,上頭彈劾的乃是他自己的頂頭上司江西巡撫,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算了,頂多就是省府領導班子搞內鬥而已,最後往往是組織部把其中一人調離而告終。

但是在摺子的後頭,卻是寫江西巡撫有行賄之巨,行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內閣協理大臣兼署工商部的郭龍雲,而且數額相當之巨大,行賄數量達到百萬之巨。

看到這個摺子,林哲的臉色就是有些陰沉了起來,然後手指頭開始敲擊桌面,讓他臉色陰沉的並不是說有人彈劾郭龍雲受賄百萬,他在意的是竟然有人敢這麼直接明目張膽給他上密摺,並彈劾郭龍雲,而且這上摺子的人還是布政使這種高級官員。

這封彈劾摺子的背後,必然是隱藏着一場巨大的政治鬥爭。

如果不是爲了開啓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是沒有那個傻蛋,尤其還是布政使這種級別的高級官員跑出來明目張膽的彈劾政壇裡的三大老之一的郭龍雲。

他放下摺子,冷哼一聲,他倒是要看看,這帝國政壇裡誰有這麼大的能量,竟然能夠瞞過自己掀起一場政治鬥爭來。(。)

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52章 上海亂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308章 勝了嗎?第274章 應對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78章 各方利弊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4章 自籌軍費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274章 應對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233章 中華門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90章 騎兵出擊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37章 繼承人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700章 戰爭,起!
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52章 上海亂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308章 勝了嗎?第274章 應對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78章 各方利弊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4章 自籌軍費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274章 應對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233章 中華門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90章 騎兵出擊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37章 繼承人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700章 戰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