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內耗

bookmark

收費章節(12點)

第四次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美澳聯軍就出現了崩潰的徵兆。

最明顯的,就是在麥誇里港,兩個建制完整裝備先進的美軍王牌師,幾乎是在沒有進行抵抗的情況下繳械投降。在交出武器裝備的時候,這兩個師裡絕大部分地面戰系統都有充足的電能與彈藥。

事實上,當時美澳聯軍根本不缺乏物資。

別的不說,到中國陸戰隊打上澳洲大陸之前,澳大利亞都沒有進行戰時管制,平民依然能在市場上購買到各類生活用品,糧食供應更是充足,甚至沒有因爲戰爭而引發恐慌性搶糧潮。直到二月底,澳大利亞當局才象徵性的進行戰時管制,對一些重要的戰略物資進行限量供應。

在戰場上,陸戰隊早就發現,各地的平民都不缺乏生活必備物資。

結果就是,陸戰隊準備了大量救濟物資,結果派不上用場,絕大部分仍然堆放在後方的港口與機場裡面。

由此可見,導致美澳聯軍士氣崩潰的,肯定不是物資緊缺。

顯然,那就只有別的原因了。

陸戰隊在甄別審訊投降的美澳聯軍官兵時,絕大部分澳大利亞軍人都提到,他們投降的原因是不想再給美國賣命,更不想在這場原本不屬於他們的戰爭中充當炮灰。美軍官兵的答覆也差不多,即他們不願意死在離故土兩萬公里的地方,更不願意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做無謂的抗爭。

可以說,類似的情緒在美澳聯軍中非常普遍。

對澳大利亞來說,特別是對絕大部分澳大利亞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場與他們毫無關係的戰爭。

大戰爆發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澳大利亞排名全球前十。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的社會財富分配相對公平,按照二八原則,最富裕的兩成人只佔有了不到一半的社會財富,而最貧窮的兩成人也過得很不錯,其生活水準甚至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

可以說,澳大利亞就是一個天堂般的國家。

別的不說,在過去五十年裡,移民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就有數百萬之多。

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偏安思潮在澳大利亞極爲普遍,即大部分澳大利亞公民都認爲澳大利亞就是澳大利亞,而不是美國的澳大利亞也不是西方的澳大利亞,沒有必要爲美國出頭。

可惜的是,平民的傾向,並沒改變澳大利亞政府的立場。

事實上,在美國的全面控制之下,任何企圖擺脫美國的政治行爲,都被扼殺在了搖籃裡面,根本沒有生根發芽的機會。說白了,能夠進入澳大利亞國會的議員以及能夠坐上總理寶座的政治家,無一例外的都是親美份子。即便在他們競選國會議員的時候,個個都表現得非常獨立,只要他們坐上了國會議員的位置,就全都變了樣。那些真正有獨立思潮的人,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國會,甚至沒有機會競選國會議員。如果有必要,美國的情報機構甚至會提前除掉這些異己份子。

和平時期,澳大利亞民衆還能忍受,可是到了戰爭時期,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在戰火燒過來之前,澳大利亞民衆也只是發發牢騷,然後想辦法避免服兵役。當時,爲了不服兵役,很多澳大利亞的年輕人甚至故意摔斷腿骨,到醫院裡住上幾個月,出院後再來一次。

等到戰火燒上澳洲大陸,問題就變得複雜了。

事實是,在二月份,就有很多大城市裡的居民逃到偏遠村鎮,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服兵役。

民衆尚且如此,澳大利亞軍隊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打到第四次戰役結束的時候,澳軍投降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其中至少有八成是在未受傷的情況下投降的。

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澳軍官兵,只要逮住機會就會投降。

澳大利亞軍民不想打下去,美軍肯定是獨木難支。

事實上,美軍與澳軍的矛盾早就爆發了出來,而且不僅僅是基層的矛盾,在高層也有非常嚴重的矛盾。

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最大的矛盾就是澳軍要不要出國作戰。

雖然澳大利亞政府早就承諾向海外派兵,而且也這麼做了,比如向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派遣了二十個澳新師(由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軍隊混編而成的部隊),出國參戰的澳洲軍人已經超過二十萬,但是在澳軍內部,反對出國作戰的聲音一直沒有消失過,而且主要反對者就是澳軍的高級將領。

當然,澳軍將領反對出國參戰的主要原因不是不想打,而是覺得應該首先保衛本土。

可是在基層,不願意出國參戰的澳軍官兵佔了絕大多數,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在異國他鄉爲這場與他們無關的戰爭賣命。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澳軍士氣低落,與宣傳有很大的關係。

要知道,在前兩次世界大戰中,澳軍都是最能打的部隊。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澳軍是英國遠征軍(當時澳大利亞還沒有獨立,是英國的殖民地)中最強悍的部隊,往往被派去執行最艱苦的作戰任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澳軍一直伴隨美軍作戰,全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甚至還在諾饅底登陸之前就參加了北非戰爭,隨後參加了歐洲戰爭,數十萬澳洲軍人戰死沙場。

事實上,宣傳並非主要問題。

問題的根源,應該是複雜的民族結構。

在前兩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的民族結構比較單一,白人佔了多數,其餘少數也以黑人爲主。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中,盎格魯-撒克遜人佔的比例最大,宗教信仰上又以新教爲主,而英國與美國就是主要的新教國家。也就是說,在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方面,當時的澳大利亞與英美同根同源。

到了這次大戰爆發的時候,白人僅佔澳洲人口三分之一多一點。

顯然,在民族成分複雜宗教信仰更復雜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很難統一思想,也就很難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這一現象,在戰場上表現得極爲明顯。

比如,在非傷員澳軍戰俘中,白人只有百分之十出頭,另外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有色人種。

說白了,澳大利亞的少數民族最不想打這場戰爭。

當時,澳軍與美軍的矛盾,也主要集中在澳軍少數裔官兵與美軍之間,特別是亞裔與南亞裔官兵與美軍。

狹義上,亞裔指的就是東亞的黃色人種。

要知道,在戰場上,美軍的敵人就是黃皮膚的中國軍人,另外還有一些皮膚黝黑的南亞與中東國家的軍人。

顯然,美軍在本質上,不信任澳軍中的亞裔與南亞裔官兵。

反過來,澳軍中的亞裔與南亞裔官兵同樣不信任美軍,特別是在遭到歧視之後,更是覺得爲美國賣命是最愚蠢的行爲。

當時,駐澳美軍已經與澳軍發生了數十次衝突,有的還演變成了暴力事件。

最嚴重的一次兩軍暴力衝突發生在二零五四年六月,起因是一名從所羅門羣島回到澳大利亞的美軍軍官在喝醉酒之後,與一羣澳軍的亞裔士兵發生爭執,醉酒的美軍軍官在酒吧裡開槍擊斃了一名亞裔士兵,打傷了兩人,然後乘同伴的車逃回軍營。附近的澳軍亞裔官兵聽聞消息之後,當天晚上就包圍了美軍軍營,要求美軍交出殺人兇手。結果美軍不但沒有把兇手交出來,還把坦克開到軍營門口,威脅要消滅圍攻軍營的澳軍士兵。事態迅速惡化,在澳軍憲兵趕到之前,雙方已經交火,數十名澳軍官兵被打死,美軍也死傷十幾人。最後那名肇事的美軍軍官被送回美國,軍事法庭判其囚禁六個月。參與衝突的澳軍中,有數百人被解除軍籍,領頭鬧事的十四人都被判刑。

這起事件,可以說影響極爲惡劣。

更要命的是,美軍偏袒自己人的行爲,在很大的程度上讓澳軍中的少數裔軍人寒心,也就埋下了禍根。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美軍高高在上的姿態,加上沒有妥善處理內部矛盾,成爲了引發澳軍士氣崩潰的直接導火索。

可以說,打到第四次戰役結束的時候,美澳聯軍已經戰敗了。

問題是,與俄羅斯一樣,澳大利亞當局依然執迷不悟,仍然認爲澳大利亞沒有戰敗,而且也不可能戰敗。

可惜的是,澳大利亞沒有俄羅斯的基礎條件。

作爲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澳大利亞根本不可能在這場大風浪中平安到達彼岸。

第四次戰役結束之後,倒黴的只有一個人:美澳聯軍總司令赫里斯。

在上任兩個月之後,赫里斯被盧卡斯解職,頂替他的是澳軍上將溫斯頓,一個典型的新英格蘭人。

當時,溫斯頓只是美澳聯軍的代總司令。

馬歇爾已經安排好了人選,即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傑克遜,而他當時是美軍中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將。

當然,他也是美軍歷史上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將。

這個人事安排,可以說用心良苦,畢竟黑人也是有色人種,在澳大利亞也是少數,因此更有親和力。

問題是,傑克遜剛剛做了一個大手術,還躺在重症監護室裡。

要不然,溫斯頓也不可能成爲代總司令。

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58章 潛艇伏擊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6章 馬蜂窩第27章 利誘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02章 衝刺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2章 年關第79章 另闢蹊徑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36章 分外之責第45章 補欠賬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4章 宣戰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1章 取經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5章 先做準備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05章 突襲第8章 泰然處之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7章 商船立功第61章 戰略打擊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5章 走投無路第7章 鋼鐵鯊魚第295章 遺蹟第36章 前仆後繼第8章 經濟賬第31章 風捲殘雲第62章 軍方接觸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35章 軍事政變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章 戰爭危機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0章 此消彼漲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70章 後果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2章 頭號王牌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9章 關鍵結點第40章 援助戰第126章 內訌第39章 機會第97章 針鋒相對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10章 迎難而上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2章 厚積薄發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8章 猛然覺醒第90章 機遇第95章 情報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3章 無限制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章 是戰是和
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58章 潛艇伏擊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6章 馬蜂窩第27章 利誘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02章 衝刺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2章 年關第79章 另闢蹊徑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36章 分外之責第45章 補欠賬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4章 宣戰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1章 取經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5章 先做準備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05章 突襲第8章 泰然處之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7章 商船立功第61章 戰略打擊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5章 走投無路第7章 鋼鐵鯊魚第295章 遺蹟第36章 前仆後繼第8章 經濟賬第31章 風捲殘雲第62章 軍方接觸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35章 軍事政變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章 戰爭危機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0章 此消彼漲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70章 後果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2章 頭號王牌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9章 關鍵結點第40章 援助戰第126章 內訌第39章 機會第97章 針鋒相對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10章 迎難而上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2章 厚積薄發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8章 猛然覺醒第90章 機遇第95章 情報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3章 無限制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章 是戰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