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呃。
噔。啊。
全場比賽的第二分,阿古特的發球,兩位球員就已經糾纏起來,在底線展開長時間多回合的拉鋸。
你來我往,緊咬不放,兩位球員都在底線大範圍移動,轉眼之間對抗拍數就已經輕鬆突破三十拍。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場的觀衆還沒有來得及落座完畢,就已經瞠目結舌地僵硬在原地,不敢眨眼,唯恐一呼一吸之間就可能錯過這一分的轉折。
一如所料,這場比賽,底線拉鋸將會非常非常多。
眼前這一幕,不由讓人想起去年魔都高文和西蒙的比賽,一樣難纏、一樣焦灼,一樣是嚴峻考驗。
的確,阿古特和西蒙的比賽似乎有着諸多相似之處,但奇妙的是,專業人士並不會將兩位球員歸類爲同一個類型風格的球員,他們終究是不同的。
如果總結阿古特和西蒙的差異,主要還是在於擊球的目的性。
西蒙是典型防守球員,他的擊球純粹就是糾纏,以防守牢牢纏繞住對手,拖住回合,對手很難擺脫。
阿古特則不是,他是全攻全守的覆蓋型,他的回球帶着明顯的抗衡,即使是過渡球,往往也導致對抗性,形成一定壓力,讓對手無法舒服地擊球。
也就是說,對陣西蒙,球員需要自己主導進攻製造縫隙;對陣阿古特,則從頭到尾都是對抗碰撞。
擊球意圖、戰術佈局的不同,讓對陣兩位球員的感受截然不同,自然而然,比賽的處理也就不同。
當然,呈現在觀衆面前的對抗,看起來是差不多的;但球員自己的處理卻必須做出區別化的處理。
比如現在。
一蹬,一揮。
高文的雙手反拍擊球正面頂撞上去,卻沒有撕開角度,而是將回球落點控制在中央區域;同時深度也沒有追求極致,保持一定水準即可,真正的重點在於保持球質,力量和速度維持在一個水準線上。
紮實而穩健。
也許有人問,
高文爲什麼不改變角度展開進攻,難道是因爲腳踝傷勢?還是說擊球手感沒有完全恢復?
不。全部都不是。
和傷病無關,和戰術有關。
面對阿古特,不能急躁,不能期待着自己三拍兩拍就建立優勢,因爲阿古特在攻防兩端的實力非常均衡,他的預判、移動、力量等等都沒有明顯短板。
儘管阿古特沒有一項特別突出的強項,卻也不會輕易暴露漏洞,甚至具備隨時展開反擊的能力。
所以,高文需要僵持住對抗的強度,更耐心地周旋,一直到機會出現再出手,打破平衡的時機非常重要。
其實,高文非常期待這場比賽。
如果是戈芬的話,攻防轉換會非常快,整個比賽節奏也會特別快,底線回合的僵持風格就不太一樣。
但現在高文更加迫切需要的是通過回合周旋打磨出來的狀態,包括手感、戰術、防守等等不同方面。
從戰術層面來說,阿古特確實是更加適合的對手;當然,阿古特同樣不可小覷,任何一點僥倖心理都可能成爲阿古特扭轉局勢的機會。
人們看到戈芬中暑抽筋退賽,保送阿古特晉級;但高文看到阿古特全場持續保持壓力,給戈芬帶來巨大沖擊,劇烈消耗過後,在第三盤才遭遇危機,最後更是陷入中暑困境。
阿古特並不是真正的躺贏。
高文期待這場比賽,因爲阿古特確實是一個危險對手。
三十四拍。
轉眼,拍數回合就已經朝着四十邁進。
在觀衆看來,無效擊球比較多,也就是過渡球;但高文明白,對抗和僵持一直在進行,兩個人都在博弈。
下一拍,阿古特就逮住機會,非常突然地選擇側身,其實不是那麼好的進攻機會,但阿古特攻防結合的能力就在那裡,哪怕是一條縫隙也會轉守爲攻。
反斜線。
阿古特瞄準高文的反手位邊線錘擊,主動發力的“inside-out”橫穿球場,落在邊線附近並且持續外旋,儘管力量一般,但角度瞬間就被徹底撕開。
高文正在準備回防的腳步去而復返,急停急轉之後重新拉回雙打區域,突然之間就改變擊球手法——
此前,雙手反拍都是平擊、抽擊等等,以力量爲主,但這次,高文毫無預警地就選擇了反手切削。
其實,類似的擊球,在過去三場比賽裡就可以看到,這就是經過紅土和草地打磨之後,高文的全新武器,不僅用來改變回合節奏,而且對於力量、速度、落點的控制也能夠重新組織回合的空間利用。
這一拍球就是如此。
如果選擇抽擊,因爲揮拍空間和擊球點的限制,阿古特的擊球不僅外旋而且落地之後彈跳特別高,高文就必須在頭頂附近完成擊球,最後回球線路選擇就相對有限,這也是阿古特的目的——
他也不期待着自己一拍就能夠形成制勝分,而是爲下一拍擊球做局。
現在,高文選擇切削,不僅自己的回球空間和選擇更多,同時也打亂阿古特對於球場空間和線路的佈局。
切削。
斜線。
細節就在於,高文切了一拍淺球。
不是小球,但落點比較淺,充分利用阿古特撕開角度的擊球,然後進一步將角度撕扯開。
阿古特的腳步,急停急轉之後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反手位。
前一拍側身正手擊球完畢後,阿古特的第一反應就是保護自己的正手空檔,特別是高文選擇切削的情況下,上一場比賽高文就在腳步被拉出單打線的時候反手切出一拍直線徹底扭轉局面,但沒有想到,高文選擇了回頭球。
阿古特的重心就已經陷入顛簸。
同時,高文將角度進一步撕扯開來,阿古特不得不在雙打線之外擊球。
然而。
阿古特也不準備妥協,腳步慌亂、重心動盪之中,雙手反拍就已經出擊。
不是大力擊球,但確實是發力抽擊。
阿古特顯得更加小心,增加了一些旋轉和控制,雙手反拍在出拍的瞬間,拍頭速度提升了一個檔次。
直線空檔,瞄準高文正手位底線大三角的死角,發動進攻。
這,就是阿古特。
從進攻到防守,從防守到進攻,無縫銜接,時時刻刻都在保持抗衡與對峙,甚至在被動情況下也能夠發動進攻。
所以,不要奇怪,爲什麼阿古特能夠在硬地擊敗巔峰時期的德約科維奇,而且不止一次。
砰!
網球,不快也不重,卻宛若憤怒的小鳥一般,沿着直線撞擊。
反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