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太子殿下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從北疆帶回來白馬義從就看不起我們這些虎賁老卒?”
“你不要亂說話,太子殿下絕不是你說的那樣的人。”
“我看這樣挺好,免得一些不知道從哪投靠過來的人平白無故就能拿了餉錢。”
……
袁術軍中現如今魚龍混雜,有跟隨袁術從江淮一起出來的虎賁悍卒,還有曹操的降卒,現在又帶回來數百白馬義從和趙雲募集的江湖高手。
每個集團都有自己象徵性的小團體,這些雖然在平時勝利的時候看不出來,但只要有一場敗仗,就會立即處於崩潰的邊緣。
如果真到那時候拉出去打一下,估計還沒等敵方過來自己就先亂了套。
臘月二十六,城主府!
袁術軍所有將士全部集中再此,就連在利城尋訪的紀靈都被傳令調回。
一羣人神色凝重,只因爲遠在冀州的袁紹送來一紙書信。
信中所言正是指責袁術爲何出爾反爾?
之前袁術差人送信給袁譚,讓他轉交袁紹答應交付玉璽。
可後來袁耀獻計,袁氏從江淮出走起死回生,衆人早已將這事忘卻。
如今這一這封信,打破了東安此時的平靜。
袁術神色凝重將收到的信件傳遞給衆人輪流觀看。
一羣人圍攏過來,神色凝重。
信中所言皆是對袁術出兵遼西的質問。
大致如下:
既然答應歸還玉璽,袁氏家族必然能夠合二爲一,重現四世三公之威名。但袁術你這小人,竟然出爾反爾,擅自派兵擾我遼西安寧,迫使我分兵進駐無終,與公孫瓚之戰失去先機。限你三個月之後,將玉璽送到漁陽,兵馬歸順,否則別怪我不念袁氏情分,戰線東移滅了你。
一封信上半數是說都怪你,讓我與公孫瓚打輸了。另外一半則是威脅,給你機會希望你把握住,將玉璽和兵權交出來,否者我要揮兵先打你。
“想不到這袁本初竟然是這樣的人,虧我當初還認爲他是個人物。”徐庶看後嗤笑一聲,滿臉不屑的神情。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無非就是爲了安穩軍心,甩鍋給袁術。
但儘管如此,一些人不由的也會感到擔心。
信中袁紹已經表明,給這邊三個月時間。三個月一到,不交出兵權和玉璽,到時候必是兵戎相見。
這話如果是曹操說,衆人還能不在意。畢竟外面有呂布擋着,但這話是袁紹說,可就不能不想想。畢竟上方的琅琊和昌邑都在袁紹的勢力範圍內,與東安和利城接壤。
雖說袁紹真的過來呂布肯定會有所動作,兩方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但只要呂布那邊有動作,曹操必然會捲土重來。
“袁本初就沒想過?他大軍一動,公孫瓚必然會奮起奪回幽州。屆時黑山軍在內部再動上一動,估計他也不會好受。”楊弘冷靜分析局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衆人聽後紛紛點頭。
“袁本初剛敗就想威脅我們,他這話可沒什麼說服力。”袁胤冷哼:“他怕是不知道這場敗仗是我們太子殿下策劃的,要不然他絕對不敢說出這些話。”
一羣人鬨然大笑,看向袁耀的目光帶着無比的欽佩。
“不然!”
徐庶突然出聲,打斷衆人的暢想。
所有人同時轉頭,看向出聲的徐庶。
“袁本初此話未必就是虛張聲勢,我們不可不防。”
“元直何出此言?”
徐庶雖是袁耀帶回,但短短几天卻也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着實讓袁術解決了不少難題。
對於這樣一個能人,袁術除了敬重和重用,讓其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已經再也想不出其他。
此時聽到徐庶發表意見,立馬打起精神認真傾聽。
“公孫瓚這次雖然渡過難關,但幾方兵力重新合攏依舊需要一些時間來穩定局面,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動作。就算有動作,戰力方面也不能有多少保證。”
“而袁紹這次雖然敗了,但也只損失了五萬兵卒。這些數量的兵將對於他來說,損失不算太大。”
“黑山軍戰力我們都見過,在太行山一帶攪風攪雨還行,一但沒有天險支撐,必然也是一盤散沙。”
徐庶說到這裡稍稍停頓了一下,衆人臉色逐漸變得凝重。
“三個月!不足以讓公孫瓚恢復過來,時間還是太短了。”
這句話說完,屋中衆人全部陷入沉默當中。徐庶從點滴分析時局,將各個勢力的形勢全部攤開。
而且徐庶跟着袁耀一起北上救援,對那裡的形勢知之甚詳,說出來的話必然會更讓人信服。
袁術眉間輕皺,擡頭看向袁耀:“耀兒!元直的話不無道理,你怎麼看?”
袁耀神色沉重,他萬萬沒想到袁紹竟然一改常態,將目標東移。
這可能是因爲他這隻蝴蝶的出現,改變的一個重大的歷史進程吧!
不管怎麼說,既然袁紹已經表明態度,那自己這邊也絕對不能坐以待斃。
否則真等人家大軍逼近,恐怕到時候連幫手都難找。
正如徐庶所說,公孫瓚的情況他也知道大概。自家都有人不願迴歸,想必手下收復也沒那麼容易。
讓他擴張一些幽州的地盤還行,真的與袁紹大軍打起來,還是敗多勝少。
自己需要時間發育的同時,公孫瓚也同樣缺少時間。
呂布那邊還沒有任何消息傳來,和親之事雖然提上日程但也沒有正式完成,能不能幫上一把還是未知數。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這事還是要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行。
“我覺得元直兄說的有理,此事靠呂布和公孫瓚都是下下之策。”
“耀兒可有辦法?”袁術聲音低沉。
袁耀沉吟一聲,單手摸了摸顎下並不存在的鬍鬚。當即反應過來,立馬將手縮回。
與這羣人接觸久了,也習慣了他們的這些動作,自然而然的就學了出來。
“辦法嘛!到不是沒有,想要抑制住袁紹目標東移只有一個辦法。”
衆人紛紛投來詢問的目光。
“看來我又要再去一次潁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