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真假血詔

聽完郭嘉之言,甄堯並未太過猶豫便頷首同意。郭嘉見此,便走至密室案桌旁,那裡已經擺放好了錦帛與一把短匕。因爲要假造血詔,自然要得用血來寫。

“奉孝且慢。”甄堯見郭嘉準備放血,連忙出言制止。上前從他手上拿過剛剛出鞘的短匕,開口道:“奉孝既爲我出謀,這血還是放堯的。”說罷,短匕輕割中指,拇指抵住其中節,慢慢擠出猩紅鮮血。

甄堯選擇放自己的血,自然有他的想法。郭嘉雖然這幾年身體還算不錯,但長年累月被酒『色』掏空的身子,補也補不了多少。要寫一份血詔,這自然是大放血的工程,甄堯可不想郭嘉因爲這點小事,而失血虧了身體,而像歷史上那般早逝。

而且身爲主公,若就這樣看着手下出血而無動於衷,不論郭嘉是否會有他念,甄堯總會覺得這很窩囊,是以情願自己揮刀。以他多年熬打出來的體魄,雖比不上張飛等戰將,但也不會怕流血,大不了待會找華佗開個補血的方子便是。

甄堯的心思,郭嘉自然清楚不過,也不拒絕,就這樣看着自己的主公,一點點的擠出鮮血,並慢慢把一封‘血詔’寫出來。

由甄堯寫的血詔,與天子所寫肯定大有差異,不過這並不妨礙它的‘真實『性』”只要甄堯能夠搶先在那封真的血詔出現之前,把自己的這份公佈於天下。

一封血書寫完,甄堯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今天才弄出來的血書,這出產日期很‘新’啊。造假要能以假『亂』真,這一點必須考慮。

好在郭嘉在派傳令兵找甄堯時,就已經把一切都事先想清楚了,當甄堯把這個問題提出時,立刻表示這種事就交給他辦。如此,失血足有小半碗的甄堯,才滿意點頭。

第二日,甄堯將一干毋極文武都召來議事,並且將血詔一事說出,整個大廳頓時寂靜下來。血詔就放在甄堯身前的案桌上,所有人都能看的見,也就避免了所以人通傳相視。

而在衆文武當中,沮授、許攸、陳登三人卻是反應各異。郭嘉能想到天子傳血詔必然會顧及毋極,這三位同樣也會有此猜測。只是甄堯已經把血詔拿了出來,那即便是假的,也得成真。而其餘諸將,心底卻是摩拳擦掌,休息近一年,也該活動活動筋骨。

甄堯沉默一會,再開口:“堯欲效仿當日討董一事,招各路諸侯會盟潼關,共伐長安董賊!孔璋,今年春季小麥收割,還餘多少兵糧?”

陳琳聽到這話,便苦笑出列:“便是支撐一萬兵馬出征半年所用,亦不足。”

甄堯心中瞭然,有此問也只是看看手下衆人的態度,環視諸位文武,沉聲問道:“爾等以爲?堯可於天子安危置之不理?”

因爲兒子已經被甄堯派去給甄昂作伴,已經算得上是甄家心腹的閻柔,立馬抱拳道:“主公,末將願領三千兵馬,殺入長安!”

張飛同樣出列道:“飛,亦願領兵出戰!”

“主公,末將請戰!”緊接着,徐晃、趙雲等人也一個個的開口。

甄堯似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又開口問道:“公與,你以爲如何?”

沮授右臂略不可查的微顫,隨即躬身上前:“主公既要召集各路諸侯會盟,兵馬無需太多,毋極出兵五千足矣。只是,若讓天子與其餘諸侯相會,恐有變故。”

沮授這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並且暗中也向甄堯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他沮大先生已經知道這所謂的血書,不是真貨了。

嘴角上揚,甄堯笑道:“公與所說倒是和奉孝之謀相差無幾,既如此,孔璋,此血書,便交由你傳告大漢其餘各地。天子蒙難,我等不可不救!”

“諾!”陳琳這個大管家當的很辛苦,自從甄堯連番征戰開始,就得勒緊腰帶過日子,一筆筆的出入,若不精算還真的難以維持甄堯日漸擴張的家業。

而就在甄堯緊鑼密鼓的準備將血詔宣高天下時,幷州晉陽城,一位風塵僕僕的中年漢子,騎着快馬趕到了州牧府。

大病初癒的呂布,不可置信的看着手上用血字堆積而成的詔令,看了看下方的男子,開口問道:“這是天子命人傳出的血書?”

送信之人連連點頭:“小子是國舅府上親丁,不敢有半句假話。”

“布知矣,你先去休息吧。”呂布揮了揮手,示意一旁站着的兵士,將來人帶下去。

待人離開,呂布再仔細將血詔看了數遍,上面寫着要他領兵從三輔以北襲入長安,並且前來救駕。只要成功救出了天子,那他呂布就可位極人臣,爵位、權勢,都可以得到。

不是曹『操』,不是馬騰,獻帝居然選擇了向幷州呂布求救,可便是甄堯都沒有猜到的。但這種做法,卻又在情理之中。呂布常年不問中原戰事,前年被袁紹襲擊後,還是甄堯給他報的仇。相比其餘諸侯,長安對呂布的提防與警備是最弱的。

而像甄堯、曹『操』,不用他人說,獻帝自己也清楚,去了估計還是當傀儡的份,最多就是比在長安安穩一些,擔驚受怕要少一些。

如此一來,呂布這個幷州飛將,就是獻帝求援的首選了。畢竟呂布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而他也比較容易誘『惑』。不像甄堯,若是這血書送往毋極,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的局面。

呂布頗爲玩味的看着手中的血書,若是早幾年,甚至就是這一次重病之前,若獻帝來向他求救,並許諾這麼多好處,說不得他頭腦一熱也就答應了。

但此刻的呂布,心思早就不在這上面,對他而言,在自己治下殘敗至重傷,飛將之名就已破損。捏了捏錦帛,呂布問向廳中唯一一人:“叔循,此事你以爲如何?”

高順打仗在行,處理些許簡單政務也行,但這出謀劃策的事情可就爲難他了。是以沉默半晌,高將軍才抱拳道:“順,聽從主公之命!”

呂布一向不重視文士,他喜歡用絕對的勢力去沖垮自己的敵人。而現在,特別是重傷恢復後,他總算明白,爲什麼各路諸侯,身邊總會有那麼些個文弱書生。

“此詔於布不用,還是給有用的人吧。”呂布想了半天,自覺出兵打下長安,接了天子也沒多大好處,當初在洛陽時,董卓的日子他是清楚不過的。最後決定,把這份血書送出去,至於送去哪,當然不用多想了,毋極是最合適的。

當夜,呂布便派出心腹狼騎離開晉陽前往毋極,而在一日之後,由陳琳『操』刀的討賊檄文,卻是通過衆多傳令兵,分派往大漢東南西北。

三日過去,當甄堯那假血詔還在各地漂泊的時候,真正的天子血書被狼騎帶入了州牧府。拿着這封真詔,甄堯面『色』尷尬、哭笑不得,但又不能多言。

呂布雖然把血詔送來了,甄堯卻不能真的就對幷州不聞不問,當即對狼騎將說道:“你且轉告你家主公,請他務必於潼關下會盟。”

狼騎將頷首答應,便轉身離開。而在他離開後,甄堯又將郭嘉、沮授、許攸、陳登四人叫來了府內,並在書房中相議。

兩封截然不同的血詔擺在四人面前,四人面『色』均是一變,其中郭嘉的面部變化最爲精彩,誰讓他也算漏了呂布。而這一次算漏了沒出『亂』子,下一次呢?可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許攸沒有多少顧及,首先笑道:“此乃萬幸,如今主公所傳血詔,已經是真的了。”

沮授聞言搖頭輕笑,這事情真的很戲劇化,天子最不願意血書傳召的人,不但得到了真正的血詔,還自己私擬了一份假的。不過顯然現在一切事物都向好的方向發展,或許長安一事,沒有想象中那般棘手了。

陳登此刻想的更多,這種內室會議,他是第一次參與。也就是說,他現在已經算是甄堯的心腹謀士了。這樣一來,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他終於能進去毋極核心決策圈,弊端是以後想要爲自家謀劃,就要多一層考慮,他已然不適合做陳家家主。

當然,沒有出現在此的人也有,如陳琳,他對甄堯的忠心自然不用懷疑,而沒把他叫上,一是因爲現在很多事需要陳琳去忙,二來陳琳並不擅長此類謀劃,來了也只能當一名看客。

血詔從毋極出發,一路沿着郡守、州治傳遞,很快兗州、荊州等地都收到了檄文。曹『操』在看到檄文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甄堯如當年自己那般,假傳了血書。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可能,畢竟這和當年矯詔『性』質不同,作假一點好處也沒有。

作爲曹『操』帳下首要謀士,荀彧開口道:“主公,以彧之見,當由主公親率一隻兵馬前去,若能將天子接入兗州,那便再好不過。”

於此同時,幷州晉陽內,呂布看着手中的檄文,也是一陣愕然。作爲清楚這件事情真相的他,不用想也知道甄堯所說基本上十句裡面九句是假的,唯一一句‘天子傳召我等共同剿賊”也是半真不假。自己這女婿,膽子倒是比自己還大。

而除去曹『操』、呂布因爲各種原因有意出兵外,其餘知道曉得的,如荊州劉表、江東孫堅,都只是口頭上回信昭告,表示自己願爲天子效力,實則根本沒有出兵的念頭。

原因嘛,江東是因爲離長安太遠,‘挾天子’的先天條件不足。而荊州,劉表老了,對這種檄文也就是聽詔不聽宣,何況南陽被阻,他也無法北上。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夏,歇兵近一年的甄堯,帶着張飛、徐晃、趙雲三人,以及沮授、許攸兩位軍師,領重騎五千,緩慢向潼關行進。而接到了甄堯詔令的田豐、高覽、張遼等人,也將糧草準備妥當,在關隘下等待各路諸侯的到來。

“高覽參見主公(遼見過州牧)。”重騎兵行進速度緩慢,再加甄堯有意爲之,足足一個半月後,甄堯才跨過冀州、越過長安,來到長安東面門戶,潼關關下。

到現在,甄堯依舊沒有給張遼一個‘名分”而呂布也沒開口,是以他見了甄堯,還得稱呼官職。相隔一年再次見面,甄堯同樣熱情的與二人招呼。

而在張遼身邊,呂布同樣一身甲冑的出現在迎接隊伍中,他的隊伍離潼關很近,又是領着狼騎奔走,早在一月前就已經入住關內。而曹『操』,也在他到來後半月,於潼關西南安營紮寨。

與衆人一同入關後,甄堯開口道:“觀昌,派人去請孟德前來關內。”

“諾。”高覽頷首答應,沒過一會便有單騎離營而去。

曹『操』動作很快,不過半個時辰便帶着曹洪、夏侯淵兩位心腹重將到了。衆人齊聚關內中軍大帳,甄堯首先將天子的血詔拿出,開口道:“天子泣血,乃矯詔命我等討賊。明日一同發兵長安,孟德有何見地?”

甄堯拿出來的血詔自然不是呂布那道真貨,畢竟真貨上的內容與甄堯所傳檄文有太多差入。而曹『操』這時候也沒心思去管血詔的真僞,點頭道:“『操』無異議。”

第二日,甄堯、呂布、曹『操』三方聯軍,兵馬共六萬餘,其中甄堯統兵兩萬五千,呂布曹『操』各兩萬,出潼關,直『逼』長安。而在長安城中,董旻卻是心急如焚。

李儒重病不起,現今每日清醒時間不超過兩個時辰,而其餘幾位心腹又無甚智慧,董旻如今卻是體會到了自家大哥當日洛陽的苦楚。

“二爺爺,白兒來了。”昔日的渭陽君小丫頭,已經長大成人,高高的髮簪盤起腦後秀髮,靈動的雙眼帶着幾許憔悴,正是董卓留在世上的唯一後人,孫女董白。

“白兒。”如昔日董卓一樣,董旻對她亦是捧爲手中瑰寶,見到是她來了,驅散了周圍解悶的舞女,勉強『露』出一絲笑意:“今日這麼早便來了。”

董白麪『色』有些發白,神情也頗爲憔悴,看着眼前場景,心底不由想到當初洛陽時,爺爺董卓的遭遇,兩相對比何其相似。從董旻手中拿過已經見底的酒樽,搖頭道:“二爺爺莫要欺瞞白兒了,如今城外聯軍已至東面關隘,聲討長安之意,還有何人不知?”

“白兒,是二爺爺無用,愧對大哥!”董旻見此,不免傷懷於心,低聲說道:“如今之勢,你已知悉。白兒自小聰慧,當知道,我董氏一門,難道此劫!白兒,你是我董家唯一後輩,你不能有失,我這就讓人將你送出城去。”

“不要,白兒不願出城。”董白輕咬貝齒,低聲道:“二爺爺,長安城也並非不能保全。至少陛下還在宮中,二爺爺此刻應當『操』練兵馬,據城而守纔是。如今夏季將逝,只需守城四月,待冬日大雪臨近,聯軍是要撤兵的。”

董白顯然沒少讀書,對尋常戰事也有了解,可她卻不知道,這一次甄堯是鐵了心要一舉拿下長安的,即便是下雪天,也不會退兵。

這些董旻清楚,但他卻不能告訴董白,他不希望本就憔悴的孫女,再次受到打擊,只得『露』出贊同神『色』:“對,白兒說的對,二爺爺這就下令召集全城兵馬,『操』練守城之法。”

董白聞言面『色』稍解,走至一旁給董旻盛了碗醒酒湯,卻是執意要親手餵給董旻喝。之後,便替董旻整了整衣物,拉着他前去兵營。

這一切不是甄堯所知曉的,他只是好好的在潼關睡了一晚後,就與曹『操』、呂布開拔出關。潼關距離長安並不遠,快的話只不過兩日便可到達,而大軍爲了避免於華陰之地中伏,緩步推進,足足花費了五天時間,才走過了華山地界,距離長安也只剩十餘里。

安排大半兵士安營,甄堯三人帶着兩萬兵馬來到長安城下,甄堯拍馬上前,冷喝不止:“逆賊董旻何在?出城與堯一見!”

董旻站立在長安城頭,望着城外滿是聯軍將士,心底悲涼至極,但面『色』卻依舊沉重:“甄堯,本太師在此,你有何話要說!”

“自縛出城,饒你董氏一門!”甄堯對董卓這一家子也沒什麼好說的,成王敗寇而已。

董旻面『色』厲芒閃過,冷笑道:“笑話,你等擅自攻扣皇城,居然敢說我是叛逆?還有奉先,我兄長待你不薄,爲何也隨他等侵犯長安?”

呂布不喜歡和人打嘴仗,但眼前的問題卻又不得不回答:“你且派出兵馬與布一戰,不論輸贏,戰後布絕不『插』手。”這可不是他和甄堯商量過的,但他呂布要做的事,也不需要何人商量。

甄堯對呂布所說有些意外,但也輕聲道:“奉先有此心,堯先謝過了。”之所以道謝,那是因爲以呂布的本事,不可能會敗給城內兵馬,呂布之言等於變相在給甄堯減少敵兵。

同樣,城頭上的董旻聽到此言也在考慮,當然,他考慮的不是怎麼贏呂布,而是該以多少兵卒的犧牲,去換取呂布不再參戰的承諾,才最爲合適。

想了半晌,董旻凝視城下的幷州狼騎,咬牙道:“杜茺,與你兩千騎,可敢出城應戰?”

“諾!”長安新進小將,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想也不想便抱拳領命:“主公但且寬心,末將這就將那不忠之將宰了!”

第83章 糧價第310章 血染成河第304章 踏平草原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248章 何謂倚仗第70章 耕牛事件第267章 二喬再遷居第158章 甄宓請胡昭第368章 晉陽亂,高順化險第415章 鳳雛VS臥龍,鬼才有算計第205章 教衆女學拼音第389章 新‘孔雀東南飛’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120章 守候第220章 弩陣第58章 回毋極第115章 勝利的天枰第38章 攻堅戰第341章 鉅鹿險第236章 甄宓要及笄了第186章 四女見面第230章 在下太史慈第366章 灰影贈張遼第127章 洛陽迷霧第254章 都吃下去了?第79章 甄逸之死436章 破蠻兵須火計第183章 張頜的野望第379章 冰牆幽火第300章 玉石雕二合一章節求首訂啦第1章 臨漢末逢大亂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412章 中山公,酒後亂事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407章 灰影助遼三崤山第215章 方圓一里的決戰第271章 不世功勳第86章 燒山開礦第184章 納良將千金賞第356章 天價美食第316章 再分兵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32章 凱旋迴毋極第60章 軍演,軍事演習第3章 困縣丞收兵馬第228章 身孕第369章 漢末的人工飼養鸚鵡第133章 許攸初獻計第220章 弩陣第252章 命大才是關鍵第427章 曹操狼狽第117章 劉虞論烏桓第438章 鬥智,亦鬥險第388章 ‘兄妹’新婚夜第4章 定計與初戰第212章 倒打一耙第300章 玉石雕第143章 破胡軫第141章 甄堯論良將第107章 再破賊軍第376章 精銳盡出第334章 徐州來人第75章 模擬戰初嘗試第380章 誰暗殺了劉虞第108章 伺機而動第26章 益德終有主第62章 兔子第383章 趙雲,我要活的!第17章 京中來信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437章 火燒藤甲兵第31章 回師第359章 小鳳雛計賭周瑜第171章 翁婿對第122章 青州難民第46章 曹、袁第160章 張父三國第一妹控第426章 狡詐的曹孟德第139章 四城戰事第396章 破西羌,馬孟起之威第221章 期望第344章 二喬心思第43章 奪城第120章 守候第237章 繁雜的及笄禮第93章 驚蛇第222章 死的選擇第37章 以身喂子第306章 收養第188章 天生郭奉孝第102章 廣陽城內第364章 細說江東戰船第55章 張寶隕第241章 戰火升級第14章 詐傷與計劃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251章 燒死曹孟德
第83章 糧價第310章 血染成河第304章 踏平草原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248章 何謂倚仗第70章 耕牛事件第267章 二喬再遷居第158章 甄宓請胡昭第368章 晉陽亂,高順化險第415章 鳳雛VS臥龍,鬼才有算計第205章 教衆女學拼音第389章 新‘孔雀東南飛’第68章 漢末的算命先生第120章 守候第220章 弩陣第58章 回毋極第115章 勝利的天枰第38章 攻堅戰第341章 鉅鹿險第236章 甄宓要及笄了第186章 四女見面第230章 在下太史慈第366章 灰影贈張遼第127章 洛陽迷霧第254章 都吃下去了?第79章 甄逸之死436章 破蠻兵須火計第183章 張頜的野望第379章 冰牆幽火第300章 玉石雕二合一章節求首訂啦第1章 臨漢末逢大亂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412章 中山公,酒後亂事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407章 灰影助遼三崤山第215章 方圓一里的決戰第271章 不世功勳第86章 燒山開礦第184章 納良將千金賞第356章 天價美食第316章 再分兵第227章 喜上加喜第32章 凱旋迴毋極第60章 軍演,軍事演習第3章 困縣丞收兵馬第228章 身孕第369章 漢末的人工飼養鸚鵡第133章 許攸初獻計第220章 弩陣第252章 命大才是關鍵第427章 曹操狼狽第117章 劉虞論烏桓第438章 鬥智,亦鬥險第388章 ‘兄妹’新婚夜第4章 定計與初戰第212章 倒打一耙第300章 玉石雕第143章 破胡軫第141章 甄堯論良將第107章 再破賊軍第376章 精銳盡出第334章 徐州來人第75章 模擬戰初嘗試第380章 誰暗殺了劉虞第108章 伺機而動第26章 益德終有主第62章 兔子第383章 趙雲,我要活的!第17章 京中來信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166章 發兵洛陽第437章 火燒藤甲兵第31章 回師第359章 小鳳雛計賭周瑜第171章 翁婿對第122章 青州難民第46章 曹、袁第160章 張父三國第一妹控第426章 狡詐的曹孟德第139章 四城戰事第396章 破西羌,馬孟起之威第221章 期望第344章 二喬心思第43章 奪城第120章 守候第237章 繁雜的及笄禮第93章 驚蛇第222章 死的選擇第37章 以身喂子第306章 收養第188章 天生郭奉孝第102章 廣陽城內第364章 細說江東戰船第55章 張寶隕第241章 戰火升級第14章 詐傷與計劃第383章 靈雀,金雀,豔雀第251章 燒死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