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援軍不是別人,正是荊州的老牌士族,蔡家!確切的說,是以蔡瑁爲首的荊州土著集團。
毫無疑問,這也是李重授意的,李重給蔡瑁的建議是,哪一方弱勢,就支持哪一方,一定要讓劉備集團陷入內耗之中。
現在不贊成一方吃虧,蔡瑁立即表態支持。當然,蔡瑁也有藉口,蔡瑁的藉口就是祥瑞一說純屬霧中花、水中月,沒有實際證據,劉備想要稱王也可以,是不是先把白鹿抓到呢?
不然的話,到時候沒有活生生的白鹿現世,豈不是有點貽笑大方。
蔡瑁說這話的時候真心有點臉紅,那白鹿,稻生雙禾,地涌甘泉什麼的祥瑞都是他自己捏造出來了。
諸葛亮也有點懷疑蔡瑁的用意,但沒辦法,人家蔡瑁本來就是支持他。而且諸葛亮本身就出自荊州集團,想要建功立業的話,還需要荊州集團的大力支持,真沒辦法把蔡瑁踢出局。
於是劉備軍中立即出現兩個派系,一個是激進黨,瘋狂支持劉備稱王。一個就是保守黨,趨向於保守穩重,暫時不稱王的。
總體來說,還是激進黨佔據上風,關羽、張飛的影響力太大了,而蔡瑁還在歸隱狀態中,掀不起太大的風浪。當然,最重要的是,激進黨手中有兵權,保守黨沒有兵權,顯得底氣不足。
愈演愈烈的稱王風暴幾乎讓陳縣之外的劉備軍放棄了攻城的念頭,各級軍官每天都在爭吵之中,甚至還有揮拳相向的事情出現,劉備更是忙着拆看各級官員送來的書信,忙得不可開交。
沒辦法,劉備成不成王暫且不提,他總要看看誰支持,誰反對吧!
曹仁徹底傻眼了,劉備這邊沒心思攻打陳縣,曹仁就獨木難支了,他的兵力本來就和趙雲差不多,別說攻城了,沒有劉備的幫助,野戰他都不一定能打過趙雲。
關鍵時刻,李重再次出手,命令趙雲撤兵至拓縣。
拓縣位於陳縣以北一百二十里處,和陳縣相比,距離陳留更近一些。由於劉備的軍隊無心作戰,趙雲突圍相當輕鬆,幾乎沒什麼損耗,就逃到拓縣。
這就是留給劉備集團狗咬狗的時間,有趙雲的威脅在,你們不是沒時間討論嗎?好,我逃跑!你們不就是想打陳縣嗎?好,我讓給你!
坦白說,陳縣根本就不在李重的軍事計劃之內,那只是李重最前沿的陣地而已,李重要求保留的不是陳縣,而是趙雲手中的有生力量。只要有兵有將,趙雲隨時可以組織起第二道防線。
WWW ⊕TTKдN ⊕℃ O
如果說趙雲撤軍之前劉備還有一些打仗的心思,但自從趙雲撤到祏縣之後,劉備也沒什麼打仗的心思了。
當初和曹操約定好的是一起攻打陳縣,現在劉備已經做到這一點了,可以說完成了一個盟友的任務。
消滅趙雲的有生力量,劉備也做到了,再怎麼說這些天連續交戰,趙雲也要損失一些兵卒的,但讓劉備完全把趙雲困死那是不現實的。別說劉備了,就是曹操也這麼想過,雙方的兵力差距沒那麼大。
本來劉備和曹操的設想是消滅趙雲三分之二以上的部隊,讓趙雲手下的軍隊下降到五千到七千之間,但很可惜,趙雲突圍之後,手中依舊有一萬二千多兵卒。陳縣一戰,趙雲手中的兵力折損過半。
但必須說明的是,這一萬二千兵卒全都是軍中的精華所在,趙雲再怎麼腦殘也不會讓精銳兵卒和劉備曹仁硬拼的。
沒有了進攻目標,劉備馬上就不願意進兵了,興致勃勃的留在陳縣和手下官員商討稱王一事。
事實上劉備已經有點清醒了,知道讓趙雲跑的太過輕鬆,但事已至此,劉備覺得自己還是裝糊塗更好一些,嗯……還能麻痹一下曹操。
不得不說,劉備還是有些急智的。
曹仁再次來見劉備,請求劉備出兵相助,不過這次劉備就不那麼好說話了,非常堅決的拒絕了曹仁的提議。劉備給出理由相當站得住腳,陳縣已經是劉備所能控制的最遠範圍了。
再北上百里攻打祏縣,恕劉備鞭長莫及。曹仁也沒辦法反駁,劉備說的就是事實,除非劉備有大量的騎兵,可以隨時、快速的支援邊境的城池,不然的話,劉備不可能控制太遠的城池。
無奈之下,曹仁只得獨自率軍追擊趙雲,以解陳留之圍。
趙雲確實不敢和劉備、曹仁二人硬拼,但單獨把曹仁挑出來趙雲可不怕,二人手中的兵力相差無幾。橫渡濄水之後,趙雲帶領三千騎兵埋伏在濄水北岸,準備伏擊曹仁,命令周倉帶着大部隊先行一步。
這是典型的半渡而擊之戰術,只不過是攻擊的方向變換一下而已,但殺傷力還是一樣的恐怖。
曹仁剛剛有兩千餘兵卒過河,還沒列出陣勢,就被趙雲帶着騎兵一陣衝殺。
本來剛渡河的兵卒就比較疲憊,再加上其中沒有多少騎兵,還沒有密實的陣型阻擋。所以趙雲的騎兵表現的極度猖狂,一波亂箭之後,三千騎兵分成十隊,列出三裡寬的陣線,橫着向曹仁的兵卒碾壓過去。
曹兵剛剛上岸就早到迎頭一棒,頓時被殺得血肉橫飛,鋼刀閃亮,鐵蹄猙獰,一個照面之下,曹兵就被衝回濄水之中。
對岸的曹仁急的哇哇大叫,卻也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兵卒被肢解屠殺。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河對岸就平靜下來,只剩下三千騎兵聳立當場,默默的注視着濄水。
曹仁也沉寂下來,他心裡非常清楚,想要渡河不是那麼容易的了。除非自己能運送一直騎兵過去,對抗河北鐵騎,或者一下子就運送數千兵卒,能在對岸佈置出一個簡單的防禦工事。
但這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事情。
無奈之下,曹仁只等再尋過河地點,分散趙雲的注意力。
也就在這時,李重又一次出手了,出手對付的目標還是劉備。不過這一次李重採取的辦法非常詭異,那就是自己稱王。李重命令陳琳上表獻帝,自封爲趙王!這是一個極其無恥的舉動。
但李重有一點比劉備強的多,就是李重手下的文武比較心齊,李重的主要將領都出身寒門,比如趙雲、太史慈、管亥、甘寧等人,他們對獻帝根本談不上忠心一說,像甘寧、管亥更是出身盜匪,本來就是對抗朝廷的存在。
李儒就不用說了,董卓當年幹過的事大家都知道,罪魁禍首就是他。
程昱也是一樣,他並沒受到朝廷的恩惠,對於李重的舉動也沒什麼願意不願意的,實際上程昱不表態,也就是贊同的意思,誰不願意升官發財呢。
其中唯一對李重稱王反感的就是陳宮,但陳宮在李重陣營中沒有什麼地位,也沒有派系的支持,只能嘴裡嘟囔幾句而已。
李重極其無恥的稱王,再次攪渾了一潭水。
劉備剛剛將稱王運動平息下來,就在一次被李重攪動了,本來劉備已經做出決定,暫不稱王,畢竟現在還在戰時,而且曹操和李重都沒有稱王的舉動,劉備覺得自己要是稱王,容易被槍打出頭鳥。
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劉備的荊州是巧取豪奪來的,根基還不穩,確實應當積攢一下實力,韜光養晦。
但現在李重稱王了,劉備要是不稱王,那就是矮李重一頭,處處受到牽制。
劉備不得不佩服李重這個十足的滾刀肉,劉備就是想稱王也要好好準備一下,萬一引起李重和曹操的同仇敵愾就不妙了。但人家李重不,人家不在乎,反正現在李重已經是自己打兩個了,破罐子破摔,形勢還能再壞到哪去?
被李重這一攪和,劉備營中又一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稱王運動。
被捲入泥潭的不光是劉備,曹操也跑不了,同樣,曹操的陣營中也開始有人呼籲曹操進位魏王了。
但曹操比劉備還苦惱,劉備哪裡還好,只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稱王,一種是以後再稱王。總體來說,劉備這裡還好理順,兩個派系安撫一下就好了,至少耽誤一些時間罷了。
曹操可不一樣,曹操手下有三個派系,一種是稱王,一種是以後再稱王,一種是堅決不許曹操稱王的。
和劉備一樣,前兩種只需要花費點時間就能安撫下來,第三種卻讓曹操頭疼了。毫無疑問,反對曹操稱王的都是漢室的死忠分子,無論到什麼時候,總有一些人會堅持心中的信仰,至死不渝。
不管這種人做出的決定是對是錯,但對他們的執念,你是不得不佩服的。
曹操很想將這些人趕盡殺絕,在曹操的眼中,這些人純屬添亂,讓獻帝親政有什麼好處?那個小屁孩兒有什麼能耐。
可令曹操爲難的是,荀彧、荀文若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換做是別人,曹操一定毫不猶豫的除掉他,殺掉一個死忠派是很麻煩,很容易引起非議,甚至引發一場“清君側”的舉動,但曹操真不在乎,這麼多年下來,曹操已經暗地裡收拾了不少人。
但是荀家的影響力太大了,曹操真的不敢輕舉妄動。
每天個位數的紅票,各位,能給蜘蛛勻一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