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張樑的狐疑

距離譙郡二十里遠的一處山谷之中,黃巾軍臨時將集合地放在了這裡。

雖然已經脫離了被官軍的追擊的危險,不過畢竟也是打了敗仗,而且人公將軍帳下最信任的兩位將軍於毒和眭固一死一擒。

就連剛剛投向張樑的芒碭山的兩位首領此時也不見了蹤影,生死未卜,山谷的黃巾大營之中,一片愁雲慘淡。

正在衆人哀嘆之時,遠處馬蹄聲響起,很多黃巾軍士馬上就條件反射般的蹦了起來,以爲是官軍追來了,隨時準備逃跑。

此時的張樑正在黃巾大營中心的大帳之中,折了許多人,張樑身邊現在都沒有一個出主意的人了。

正在張樑頭疼之時外面的嘈雜聲引起張樑的注意,張樑出得大帳不滿的叫道:“怎麼回事?都反了天了不成?”

這時張樑在帳外的一個親信見到張樑出來了,趕忙走了上來說道:“報人公將軍,離我們不遠處好像有一隊軍馬過來了,屬下還沒弄清楚究竟是何人。”

張樑聽到屬下所言,不由一愣,此時他也聽到了馬蹄聲漸漸的傳來,不由的大怒道:“還看個屁啊!官軍欺人太甚,隨本將一起,我就不相信我們佔着人數優勢還搞不定這夥官軍!”

張樑想都不用想,自己大哥張角和二哥張寶不在這附近,自然也不會有援兵過來了,張樑料定前來的定然是追擊自己的官軍。

說實話,被人數遠少於自己的官軍追了一路張樑也感覺異常的窩火,此時張樑完全給爆發了。

張樑披掛上馬,整頓全軍後站在大營之中準備迎接前來的“官軍”。

正在張樑他們等待的時候,遠處過來的軍隊也漸漸的能夠看清了,身邊的人對着張樑說道:“人公將軍,來的軍隊都帶着黃巾,好像是我們的人啊?”

“嗯?”張樑此時也發現了,來的人頭上都帶着黃巾,看樣子分明就是自己黃巾之人嘛。

“都稍安勿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雖然很大可能是我們自己人,但還是不能夠掉以輕心。”張樑謹慎的大喝道。

“是!”剩下的黃巾異口同聲的答道。

“仲康兄,馬上我們就要到黃巾的營盤了,到時候按計劃行事,一切小心謹慎。”廖化此時對着身旁的許褚安頓道。

“你們放心,俺不會給你們惹事的。”許褚大大咧咧不在乎道。

“嗯,好,那我們就按原計劃行事。”臧霸這時拍板道。

說罷,三人不再多說什麼,默默的朝着張樑所在的營盤疾行而去。

“站住!不然我們就放箭了!”快到黃巾大營時,黃巾大營內一個聲音厲聲喊來。

“別放箭!是自己人!”臧霸這時充分利用了一下他的那副大嗓門,對着黃巾大營門口叫道。

“你們是什麼人?速速報上名來!”黃巾大營之內又是一聲喊來。

“沒看見我們嗎?瞎了你的狗眼,趕緊向人公將軍報告,就說臧霸和廖化平安回來了。”廖化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對着黃巾大營喊道。

“原來是臧將軍和廖將軍,二位稍等,小的這就前去向人公將軍報告!”看門的黃巾一聽是臧霸和廖化,頓時不敢怠慢,趕忙跑進營中向張樑彙報去了。

沒跑兩步就看見了張樑,看門的黃巾趕忙向張樑彙報道:“稟報人公將軍,臧將軍和廖將軍兩位將軍回來了。”

“臧將軍和廖將軍?快快放他們進來,哦,不,本將要親自出去迎接!”剛聽到看門黃巾對於臧霸和廖化的稱呼,張樑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不過片刻馬上就狂喜的前去迎接了。

到了大營門口,果然那兩張熟悉的面孔浮現在張樑的眼前,張樑不禁感到感動萬分。

因爲在張樑看來,剛剛的大戰之中,臧霸和廖化能夠捨身救自己而去面對劉琦,這就是最爲忠心的表現。

此時張樑的身邊並沒有什麼能夠爲自己分憂的人了,而臧霸和廖化的到來,使得張樑有一種“天無絕人之路”的感覺。

“宣高,元儉,你們兩人終於回來了,可把本將給擔心壞了,本將還以爲你們......”張樑一邊說着一邊滿臉擔心的說道。

“謝人公將軍關心,我們兄弟沒有什麼事情。”臧霸對着張樑感激的說道。

“沒有事情就好,沒有事情就好啊!”張樑一臉萬幸的說道。

“這位是?”這時張樑突然發現了臧霸和廖化身旁的許褚問道,臉上一絲疑惑之色閃過。

“哦,忘了跟您說了,這位是許褚兄弟,他是地公將軍座下將領,我們回來的路上撞上了一隊官軍,正是許褚兄弟爲我們解了圍我們才得以安全回來,不然還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廖化見到張樑生疑,急忙向着張樑解釋道。

“人公將軍好,吾乃是地公將軍座下許褚,地公將軍聽說人公將軍進展不甚順利,所以小的此次奉了地公將軍之命,前來協助人公將軍。”許褚按着之前商量好的話對着張樑說道。

“我二哥手下的?之前我怎麼沒有聽說過或者見過你?”張樑還是有些謹慎的問道。

“哦,小的是剛投入地公將軍手下不久,小的原本是鄉里鄉下的農夫,奈何官軍欺人太甚,佔我田地殺我親人,與我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後來地公將軍率軍打到了我的家鄉,小的馬上就投入了地公將軍帳下。”許褚一臉悲憤的說道。

說實話,讓許褚做出這悲憤的表情還真難爲了許褚了,不過之前商議之時臧霸和廖化還是讓許褚勉強接受了這個結果。

“是嗎?辛苦了。”儘管張樑還是有些狐疑,不過現在這個情形張樑也只能選擇相信,畢竟現在張樑只有臧霸和廖化值得相信。

臧霸和廖化對視了一眼,兩人同時皺了皺眉,兩人看出了張樑對於許褚身份的懷疑。

不過見到張樑還是暫時選擇相信了,臧霸和廖化略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緣由,不由的也略微放下心來。

第338節 抓鬮結果第139 癲狂的衛仲道第359節 不感興趣第177節 尋找張仲景第303節 上當的戲志才第14節 誘拐徐晃第276節 斥責劉表第54節 首戰勝利第322節 黃忠立威第30節 驚天秘密第445節 大義滅親第127節 到達項城第17節 表明志向第158節 品評賢才第462節 呂布兵敗第348節 選舉盟主第391節 周瑜獻策第98節 你們想知道嗎第508節 再訪臥龍第4節 真的穿越了第102節 攻城戰第117節 班師回城第1節 旅遊散心第155節 落魄書生第202節 朝堂之上第178節 烏龍事件第152節 劉琦的手段第303節 上當的戲志才第262節 百般刁難第120節 挑選俘虜第462節 呂布兵敗第164節 酒宴第435節 朝綱大亂第463節 脣槍舌箭第401節 彈壓軍士第472節 反包圍第67節 特殊照顧第468節 呂布身死第143節 蔡邕的訓導第107節 黔驢技窮第52節 對陣管亥第209節 準備後手第404節 袁術的憤怒第118節 人公將軍第182節 黃忠之心第213節 暗流涌動第383節 各方動作第48節 陳宮的願望第248節 荊州大勢第64節 名將朱儁第475節 何去何從第357節 狠辣的袁術第370節 決定交易第485節 大戰之前第106節 擒賊將第462節 呂布兵敗第492節 劉備入荊第298節 三氣蔡瑁第260節 見親弟弟第170節 劉琦的自信第424節 蒯越的判斷第229節 江夏的騷動第11節 有女蔡琰第293節 偶遇孫策第149節 酒宴之上第15節 事後餘波第389節 游擊戰?第500節 蔡瑁中伏第330節 可愛的陸遜第5節 前世今生第150節 離開汝南第9節 拜師蔡邕第469節 襲營之策第52節 對陣管亥第92節 忽悠郡守第82節 黃巾先鋒第414節 神秘敵人第436節 賈詡賈文和第371節 商討勸降第215節 驅虎吞狼第152節 劉琦的手段第242節 參軍熱潮第451節 孫策戰太史第385節 郭嘉獻策第31節 臨走託付第72節 哥也是漢室宗親第319節 二牛之殤第313節 先鋒人選第35節 劉琦納妾第425節 得意的王粲第314節 虞翻虞仲翔第304節 蒯良的勸阻第100節 說客第363節 活捉徐榮第413節 袁術的決策第354節 糧食告罄第364節 戰呂布(一)第82節 黃巾先鋒第407節 郭嘉出策第107節 黔驢技窮
第338節 抓鬮結果第139 癲狂的衛仲道第359節 不感興趣第177節 尋找張仲景第303節 上當的戲志才第14節 誘拐徐晃第276節 斥責劉表第54節 首戰勝利第322節 黃忠立威第30節 驚天秘密第445節 大義滅親第127節 到達項城第17節 表明志向第158節 品評賢才第462節 呂布兵敗第348節 選舉盟主第391節 周瑜獻策第98節 你們想知道嗎第508節 再訪臥龍第4節 真的穿越了第102節 攻城戰第117節 班師回城第1節 旅遊散心第155節 落魄書生第202節 朝堂之上第178節 烏龍事件第152節 劉琦的手段第303節 上當的戲志才第262節 百般刁難第120節 挑選俘虜第462節 呂布兵敗第164節 酒宴第435節 朝綱大亂第463節 脣槍舌箭第401節 彈壓軍士第472節 反包圍第67節 特殊照顧第468節 呂布身死第143節 蔡邕的訓導第107節 黔驢技窮第52節 對陣管亥第209節 準備後手第404節 袁術的憤怒第118節 人公將軍第182節 黃忠之心第213節 暗流涌動第383節 各方動作第48節 陳宮的願望第248節 荊州大勢第64節 名將朱儁第475節 何去何從第357節 狠辣的袁術第370節 決定交易第485節 大戰之前第106節 擒賊將第462節 呂布兵敗第492節 劉備入荊第298節 三氣蔡瑁第260節 見親弟弟第170節 劉琦的自信第424節 蒯越的判斷第229節 江夏的騷動第11節 有女蔡琰第293節 偶遇孫策第149節 酒宴之上第15節 事後餘波第389節 游擊戰?第500節 蔡瑁中伏第330節 可愛的陸遜第5節 前世今生第150節 離開汝南第9節 拜師蔡邕第469節 襲營之策第52節 對陣管亥第92節 忽悠郡守第82節 黃巾先鋒第414節 神秘敵人第436節 賈詡賈文和第371節 商討勸降第215節 驅虎吞狼第152節 劉琦的手段第242節 參軍熱潮第451節 孫策戰太史第385節 郭嘉獻策第31節 臨走託付第72節 哥也是漢室宗親第319節 二牛之殤第313節 先鋒人選第35節 劉琦納妾第425節 得意的王粲第314節 虞翻虞仲翔第304節 蒯良的勸阻第100節 說客第363節 活捉徐榮第413節 袁術的決策第354節 糧食告罄第364節 戰呂布(一)第82節 黃巾先鋒第407節 郭嘉出策第107節 黔驢技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