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應邵

應邵在與劉功進一步深入的探討之後,他對於劉功是更加看不懂了,對於很多的問題,說劉功知道吧,很多最粗淺的東西都不明白,說他不知道吧,可他所說出的很多理論又是那麼的高深,連應邵自己都還沒有答案。

越是不明白,應邵對於劉功就更加的好奇,他的心中突然產生了一種想法,自己的愛好更多的是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對於當太守之事實在是興趣不大,反正現在應家與劉家是緊緊綁在了一起,何不把這泰山的軍政大權也交給劉功呢?怎麼看自己的那幾個兒子都不是守成之人,值此亂世當中,如果本身能力不強又有一大片地盤,那真的是很危險。

想到這裡,應邵道:“賢婿,我的歲數也大了,加之身體也不太好,對這泰山軍政之事很是煩透,觀吾之子女也無人能夠接手泰山事務,我想全家都遷入昌邑,這泰山還需賢婿派人來接手纔是。”

聽到應邵的話,劉功先是愕然,緊接着是暗喜,這樣一來自己就徹底把兗州控制住了。

從剛纔與應邵的交流,特別是後世記載的應邵情況,這人明顯就是一個學者型的人物,這人用好了對自己真的是助力很大。

與應邵客氣一番之後,劉功彷彿很勉強的接下了泰山。

“岳父大人,兗州和青州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問題,不知你是否可以到昌邑專事官制、律法的修訂工作?”劉功問道。

應邵一聽也很是高興道:“這事是我的專長,既然賢婿用得上我,我就把這後半生賣給賢婿了。”應邵說到這裡,臉色一整站起來,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對劉功一躬鞠了下去道:“應邵拜見主公。”

沒想到應邵還搞了這一出,劉功慌忙扶起應邵道:“你是我的岳父,何必如此認真?”

應邵道:“禮不可廢,主公以後實力會越來越強,手下之人也會越來越多,一切都應該有一個規矩才行。”

無論劉功怎麼樣說,這應邵就一句話:“禮不可廢。”最終劉功也只好由他了。當然了,劉功從心裡對於應邵的做法很是高興。

應邵現在才真正把自己看成是劉功的部下,剛確定了關係,應邵就說道:“主公,現今各地諸侯林立,大家又都各據一方,在此情況之下,再使用朝庭的任命制管理州務是不行的,必須儘快理順才行。”

其實,劉功早已感到了這事改革的必要,自從不少人投來之後,特別是“唯纔是舉”的選人制度發佈,官員的任用方式就擺在了桌面,聽了應邵的話,劉功說道:“岳父大人,我也考慮了一套制度,請你指教。”

聽到劉功還想出了一套辦法,應邵大感興趣道:“你快說來。”

劉功道:“我準備在治下實行一種區別於朝庭所用的制度,我把它歸納起來就是三省六部制。”

“區別於朝庭?”應邵道:“現在正統還是大漢,賢婿應注意不能偏離太多,否則會受到羣起而攻。”

劉功贊同道:“這事我已考慮到了,應該不會有多大沖突,如有衝突的地方,明面上我們尊漢制就行了。”

應邵道:“這就好,但不知是什麼樣的三省六部制?”

劉功道:“三省是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這是重要的決策部門,直接聽命於刺史,兗州的大小事務都由此三部研究決策報刺史批准。六部是指的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門,是具體的辦事機構。”

應邵本身就是研究這方面的專家,一聽就明白了,想了一陣用手一拍桌子道:“沒想到主公對官制有那麼深的理解,這些內容我也只是剛有心得,沒想到你已研究出來了!”

劉功一聽應邵的讚語就心中大汗,這可是封建時代的官制,偷竊而已!嘴上還是謙虛道:“僅只是一點心得而已,還需岳父進一步完善。”

應邵又對於更深入的內容與劉功進行了一翻探討之後道:“有了大的框架就好辦了,其他的應該不是問題。”

劉功道:“在軍隊設置上我準備讓軍政進行分離,各地設立軍區,軍區最高長官叫都督,副長官叫副都督,軍中設參謀部、政治部,參謀部的長官叫軍師,政治部的長官叫部長。”

聽到這裡,應邵就感到自己的思維跟不上了,不解道:“這軍師我還理解,可這部長就不太明白了,有何用處?”

劉功道:“爲避免都督作戰時獨斷專行,設置參謀部是爲了規範軍事行動,一切的軍事行動都必須先由參謀部制訂作戰計劃之後方可進行。”

應邵點點頭道:“這是應該的。”

劉功接着道:“那政治部就更重要了,要讓士兵們知道爲誰而戰,爲何而戰,還要在軍中起到中堅作用,這樣才能讓軍隊成爲一支強軍。”

應邵感到一時半會自己還是無法理解,想了一陣才道:“這事我一時還想不明白,不過彷彿很有道理。”

劉功心中暗笑,要想牢牢把軍隊掌握,這政治部纔是重中之重。對應邵道:“岳父先把這官制進行完善,待我回到昌邑就將推行。”

應邵現在對於劉功更是好奇了,對於劉功能在這亂世之中成事就更有信心起來。

第115章 給劉功找點麻煩第21章 朝庭之爭第92章 朝庭與袁術第135章 史上第一條水泥路第19章 名士第168章 一堂地理課第55章 戲志才拜主公第123章 呂布得西涼第16章 利益第155章 爆炸的威力第81章 應邵第175章 公孫瓚的決定第114章 啓蒙第194章 草原再無鮮卑勢力第138章 新城招趙雲第65章 冀州黃巾亂第121章 呂布進西涼第81章 應邵第8章 破北門第66章 刀斬顏良第141章 打出一條通道第76章 魏延劫糧道(下)第27章 家中的女人第161章 大漢銀行第157章 攻司隸第14章 昌邑守城戰第177章 關羽身死第49章 大戰高順第135章 史上第一條水泥路第157章 攻司隸第204章 深海是外星人的基地第68章 甄府夜宴第176章 關羽來犯第113章 古人眼中的科幻第139章 稱帝第124章 袁術迎戰劉表第176章 進軍南陽第90章 春天到了第41章 門閥勢力第95章 孫策周瑜的計劃第40章 小妾的誘惑第104章 吳軍的內鬥第51章 錯把曹氏當貂蟬第19章 名士第140章 分封第14章 昌邑守城戰第83章 家事第84章 二荀來歸第7章 回救第103章 救人第84章 二荀來歸第126章 改革與建設第172章 與孫策的水戰第117章 糜府之內第190章 遷都第202章 東西方的首次碰撞第46章 勞動改造第118章 佔據徐州第86章 糜家的要求第39章 唯纔是舉第192章 北部大開發第16章 利益第180章 郭圖獻冀州第27章 家中的女人第201章 兵圍尼薩城第122章 石城呂布再敗韓遂軍第147章 呂布之死第14章 昌邑守城戰第109章 沛縣的皇親生活第158章 劉表的痛苦第51章 錯把曹氏當貂蟬第28章 黃巾又起第33章 火燒軍糧第65章 冀州黃巾亂第114章 啓蒙第174章 長安房地產的開發第198章 科技再次得到發展第207章 原來有兩種外星文明在地球第181章 諸葛亮戰劉備第39章 唯纔是舉第87章 長安驚變第2章 暗潮涌動第2章 暗潮涌動第151章 攻打劉備第145章 劉備退走西涼第3章 調動第43章 老婆的戰力第8章 破北門第152章 蒸汽車上路第210章 袁紹盜飛碟第64章 劉備奪取雁門第1章 憂患第136章 袁紹攻入長安第133章 袁軍攻入司隸第180章 郭圖獻冀州第64章 劉備奪取雁門第189章 奴省第98章 老爺要了我吧第1章 憂患第40章 小妾的誘惑
第115章 給劉功找點麻煩第21章 朝庭之爭第92章 朝庭與袁術第135章 史上第一條水泥路第19章 名士第168章 一堂地理課第55章 戲志才拜主公第123章 呂布得西涼第16章 利益第155章 爆炸的威力第81章 應邵第175章 公孫瓚的決定第114章 啓蒙第194章 草原再無鮮卑勢力第138章 新城招趙雲第65章 冀州黃巾亂第121章 呂布進西涼第81章 應邵第8章 破北門第66章 刀斬顏良第141章 打出一條通道第76章 魏延劫糧道(下)第27章 家中的女人第161章 大漢銀行第157章 攻司隸第14章 昌邑守城戰第177章 關羽身死第49章 大戰高順第135章 史上第一條水泥路第157章 攻司隸第204章 深海是外星人的基地第68章 甄府夜宴第176章 關羽來犯第113章 古人眼中的科幻第139章 稱帝第124章 袁術迎戰劉表第176章 進軍南陽第90章 春天到了第41章 門閥勢力第95章 孫策周瑜的計劃第40章 小妾的誘惑第104章 吳軍的內鬥第51章 錯把曹氏當貂蟬第19章 名士第140章 分封第14章 昌邑守城戰第83章 家事第84章 二荀來歸第7章 回救第103章 救人第84章 二荀來歸第126章 改革與建設第172章 與孫策的水戰第117章 糜府之內第190章 遷都第202章 東西方的首次碰撞第46章 勞動改造第118章 佔據徐州第86章 糜家的要求第39章 唯纔是舉第192章 北部大開發第16章 利益第180章 郭圖獻冀州第27章 家中的女人第201章 兵圍尼薩城第122章 石城呂布再敗韓遂軍第147章 呂布之死第14章 昌邑守城戰第109章 沛縣的皇親生活第158章 劉表的痛苦第51章 錯把曹氏當貂蟬第28章 黃巾又起第33章 火燒軍糧第65章 冀州黃巾亂第114章 啓蒙第174章 長安房地產的開發第198章 科技再次得到發展第207章 原來有兩種外星文明在地球第181章 諸葛亮戰劉備第39章 唯纔是舉第87章 長安驚變第2章 暗潮涌動第2章 暗潮涌動第151章 攻打劉備第145章 劉備退走西涼第3章 調動第43章 老婆的戰力第8章 破北門第152章 蒸汽車上路第210章 袁紹盜飛碟第64章 劉備奪取雁門第1章 憂患第136章 袁紹攻入長安第133章 袁軍攻入司隸第180章 郭圖獻冀州第64章 劉備奪取雁門第189章 奴省第98章 老爺要了我吧第1章 憂患第40章 小妾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