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 出師表

1585 出師表

曹叡思索了片刻,說道:“傳朕旨意,改封樑習爲幷州牧,即刻上任。王雄領幽州牧,率軍先行討伐鮮卑。”

因爲諸葛亮的一份信,東北戰火又起,這也是一代武侯沒有預料到的。此刻的成都皇宮中,劉禪端坐上方,羣臣齊聚一堂,諸葛亮正上書北伐。

“臣受先帝託孤之重,擔當光復漢室之責,夙夜未嘗懈怠。今南方平定,無內顧之憂,請聖上恩准,即日起準備北伐,恢復中原。”諸葛亮堅定的說道。

“相父,何必如此急迫,恐勞神思。”劉禪一聽諸葛亮又要離開成都,有些慌了神,這紛亂的朝政,他一看就腦袋大。

“曹魏勢力愈大,若此時不討,將國無寧日。”諸葛亮道。

“相父啊,此事不急於一時,還得細細斟酌!”劉禪有點坐不住了,右手前伸,屁股都急的擡起來半個,見諸葛亮瞪了自己一眼,連忙又坐了回去。

“此非討伐北魏之良時,臣不贊同。”太史譙周出列道。

“太史與朕意相同!相同!”劉禪連忙笑道,就欣賞這種敢說話,還和自己一心的大臣。

“譙太史因何阻攔?”諸葛亮平靜的問道。

“臣夜觀天象,北方星曜燦爛,氣數正旺,未可圖也,丞相通曉天文,何故強爲?”譙周道。

譙周雖然曾經跟隨黃權等人排擠過諸葛亮,但此人改過自新,一直非常聽話,諸葛亮也不計前嫌,相處甚是融洽。

諸葛亮知道譙周是好意,上次南征之時,譙周就阻攔過,算出諸葛亮有難,而諸葛亮也差點隕落在回來的途中。

“天道變易,人所未知,時光荏苒,只爭朝夕,我當駐軍於漢中之地,視其動靜而後行。”諸葛亮微微嘆息,還是堅持北伐。

有王寶玉在,諸葛亮早就知曉北伐不能取勝,但上天賦予他的責任,他不想去退縮或者改變,明知不可爲,也定要竭盡全力。否則來世一遭,存在便毫無意義。

“丞相萬萬保重!”譙周躬身一禮,面現感傷。

“爲保大漢江山千秋萬代,粉身碎骨又有何懼。”諸葛亮沉聲說道。

下方再無人反對,劉禪傻了眼,看看左邊,又瞧瞧右邊,最後只能硬着頭皮點頭答應。

散朝後,劉禪讓諸葛亮留下,請進了後堂,不顧皇帝的身份,拉着諸葛亮的衣角落淚道:“禪兒自知難以挑起國之重任,相父怎忍棄我而去?”

“身爲皇帝,又在此哭哭啼啼!若是先帝在世,見你這幅姿態,不知要痛斥幾何!”諸葛亮冷聲呵斥道。

劉禪並沒有忍住眼淚,哀聲說道:“相父,之前禪兒不懂事,常惹您生氣。如今禪兒已然知錯,知相父所做一切都是爲了禪兒,心中早就視相父爲最親之人,若你有何不測,禪兒在這世上再無依靠!難道說,在相父心中,禪兒並無半點份量?”

劉禪乾脆放聲大哭,委屈加彷徨的眼淚順着眼角不停流淌,十分傷心的樣子。諸葛亮開始皺眉黑臉,最後還是一聲喟嘆,難得摸了摸了劉禪的頭,又拉起他的手,動情的說道:“臣本一介布衣酸儒,幸蒙先帝不棄,方有今日,飲水思源,怎能不記先帝之宏願?聖上,臣漸老矣,定不能伴你一生,還望多思進取,莫讓漢室傾頹。”

“我要相父長命百歲,不,不,長生不老!”劉禪哭着不放手,想到有一天諸葛亮也會離自己而去,心中驚恐無法言表。

諸葛亮耐心安慰道:“聖上,我雖不在,但你若按此文行事兒,可保蜀內無憂。”

說完,諸葛亮從懷中取出了一卷白絹,遞給了劉禪,正是那篇後世廣爲傳頌的《前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劉禪擦擦眼淚,仔細閱讀了一遍,見諸葛亮將人事安排的一清二楚,心中稍安,卻還是不放心的說道:“相父,我聽聞曹叡頗有識人之才,不乏勤政之舉。禪兒與之相比,自慚形穢,心中仍是不安。”

“呵呵,定然無妨,皇叔寶玉身在荊州,屢敗魏軍,此次出征,他念在諸多情分上,必會相助。”諸葛亮笑道。

一聽這話,劉禪頓時眼前一亮,興奮的拍手道:“若得四叔相助,任憑曹叡如何囂張,也必敗無疑。”

諸葛亮這麼說,也不過是隨口安慰劉禪而已,他根本就沒考慮讓王寶玉相助,因爲他清楚王寶玉的心思並不在爭奪地盤上,心心念唸的只想離開這個時代。

保護劉備留下的基業,不能只是一味來保護劉禪,激流行舟,不進則退,只有替劉禪打下更多紮實的基礎,他日百年之後,才能安然離開。

諸葛亮對劉氏王朝不僅是在盡忠,此時的劉禪在諸葛亮眼中也如同孩兒一般,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對於不成器的孩子,他們都希望能夠賺取更多的資本,來保證下一代安然度過一生。

半個月後,諸葛亮率領三十萬大軍,進入漢中之地,並沒有對曹魏立刻發動進攻,諸葛亮自負才華,一心想要報效朝廷,但卻忌憚一個人物,正是多年隱忍的司馬懿。

曹操活着的時候,司馬懿沒有太過突出的表現表現,也不算很有名氣,但當日孫劉雙方在南郡僵持之時,司馬懿果斷趁虛而入,所表現出的精明,讓諸葛亮也不禁刮目相看。

當日諸葛亮跟王寶玉一起南征之時,王寶玉也曾經暗示過諸葛亮,將來的天下是司馬家族的,從這方面論,司馬懿也有帝王之相,通常而言,這種人多半有上天護庇,是個殺不死的存在。

給鮮卑軻比能的信,始終沒有迴音,信使也沒了隱形,諸葛亮只能放棄讓軻比能相助的想法,身在長安的司馬懿,卻是諸葛亮的心腹大患,能否除掉不說,避免爭鋒也不失爲上策。

“司馬懿深有謀略,必爲我方勁敵。”諸葛亮道。

2164 自尋煩惱1962 親情猶在767 留糧封庫116 相同畫像2178 戰爭基礎723 反偷襲1430 血戰獸羣2059 不甘寂寞1746 全軍出動2050 白靈尊者1289 絕不肯降974 誘降將士936 重塑金身2271 龍擱淺灘2222 可歌可泣1191 百官之上1117 改姓更名1484 任由挑選522 最牛房車1536 鄧艾北歸1596 難動根本1556 神龍擺尾930 相差萬里1260 擊破幻想1929 三次北伐574 兩全其美2319 大將風姿1367 拒不稱王2423 英靈歸天1839 金蘋果1909 王雙中計112 再經驛站2440 牛繼馬後1841 暢想未來2220 逃離虎口947 步步爲營2038 不堪其擾080 輕許諾言1140 決戰伊始463 攆走官員1631 自縛雙手1338 一路喧囂1795 自食其果641 上天殺神2278 司馬炎1979 爭得頭功316 必遭天譴894 穿城而過145 船渡漢江2062 四出祁山2354 不分長幼1356 顛倒人生578 感音蟲772 箭破毒霧810 活捉主將1323 破壁而出1319 梭形戰船785 公私難分1802 天雷驟落1877 人鬼殊途1119 舍財換命832 惱辱其嫂136 略備薄禮226 舉城搬遷1931 並無交情1393 索要耳環659 愛若明珠1928 山根赤色611 延綿生息1792 汗流浹背651 抹書離間573 虞美人1655 狂暴風沙429 混戰一團1532 母子情深391 誤入桃源710 坦誠秘密902 叔侄投緣105 乘雲觀1530 五百勇士245 倚天屠龍1856 挾妻瞞功1931 並無交情2160 胡話連篇371 逢場作戲073 教書匠1471 兵貴神速490 怒爲紅顏1820 詭異城牆1616 羣芳環繞656 三句話932 萁谷伏圍1081 苦盡甘來2086 無字天書1268 互通書信1744 意懶心慵673 專揭短處1727 嫁禍於人1872 親情無價116 相同畫像
2164 自尋煩惱1962 親情猶在767 留糧封庫116 相同畫像2178 戰爭基礎723 反偷襲1430 血戰獸羣2059 不甘寂寞1746 全軍出動2050 白靈尊者1289 絕不肯降974 誘降將士936 重塑金身2271 龍擱淺灘2222 可歌可泣1191 百官之上1117 改姓更名1484 任由挑選522 最牛房車1536 鄧艾北歸1596 難動根本1556 神龍擺尾930 相差萬里1260 擊破幻想1929 三次北伐574 兩全其美2319 大將風姿1367 拒不稱王2423 英靈歸天1839 金蘋果1909 王雙中計112 再經驛站2440 牛繼馬後1841 暢想未來2220 逃離虎口947 步步爲營2038 不堪其擾080 輕許諾言1140 決戰伊始463 攆走官員1631 自縛雙手1338 一路喧囂1795 自食其果641 上天殺神2278 司馬炎1979 爭得頭功316 必遭天譴894 穿城而過145 船渡漢江2062 四出祁山2354 不分長幼1356 顛倒人生578 感音蟲772 箭破毒霧810 活捉主將1323 破壁而出1319 梭形戰船785 公私難分1802 天雷驟落1877 人鬼殊途1119 舍財換命832 惱辱其嫂136 略備薄禮226 舉城搬遷1931 並無交情1393 索要耳環659 愛若明珠1928 山根赤色611 延綿生息1792 汗流浹背651 抹書離間573 虞美人1655 狂暴風沙429 混戰一團1532 母子情深391 誤入桃源710 坦誠秘密902 叔侄投緣105 乘雲觀1530 五百勇士245 倚天屠龍1856 挾妻瞞功1931 並無交情2160 胡話連篇371 逢場作戲073 教書匠1471 兵貴神速490 怒爲紅顏1820 詭異城牆1616 羣芳環繞656 三句話932 萁谷伏圍1081 苦盡甘來2086 無字天書1268 互通書信1744 意懶心慵673 專揭短處1727 嫁禍於人1872 親情無價116 相同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