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 兵出祁山

三國小術士 1742 兵出祁山

;“魏延,丞相妙計,從無差池,不自量力,難道丞相反不如你?”楊儀也生氣了,直呼其名道。

“魏延自不敢與丞相比肩,但口述心想,也不失忠臣本色。”魏延堅持說道。

“大言不慚,頂撞丞相,賣弄才學,分明是不臣之心!”

“楊儀,在你看來,言聽計從,毫無主見纔是良臣?”

“那你人前顯露,又敢說不是爲了名譽?”

“小人之心!”

“你也並非君子!”

“休要爭執!”諸葛亮冷臉呵斥了一聲,爭吵的面紅耳赤的二人連忙閉了嘴,互相瞪了一眼。

諸葛亮思忖了片刻,緩緩開口道“文長將軍之計,亦不無道理。”

聽到了諸葛亮的誇讚,魏延頓時激動的淚光盈盈,斜眼看了一眼楊儀,楊儀則是心有不甘,微微搖頭。在魏延看來,丞相到底是丞相,心胸開闊,大肚能容,不像楊儀這種阿諛之徒,只知敷衍趨勢。

“我軍來到漢中,已有半載,遲遲按兵不動,不瞞各位,只因一直未有破敵之良策。我本思量,兵進宛城,直取洛陽,動搖曹魏根本,無奈司馬懿狡詐,先行一步,孟達遇害,計策落空。”

諸葛亮面帶傷感,想起當初就感到深深的遺憾,若是孟達稍作收斂,便不會是今日困頓局面。

然而說到底也怪諸葛亮自己,心思太細,以至於給孟達去了第二封信,其上還寫明事成之後的賞賜,結果導致孟達得意忘形,失言敗露,最後落得慘死下場,還打亂了整盤計劃,好不懊惱。

“孟達做事不慎,難成大器,怪不得丞相。”參軍馬謖道。

“文長將軍所言出子午谷,直取長安之策,我思量多次,總覺不妥。其因由有二。一則司馬懿就在長安,此人深知謀略,子午谷地勢險要,必有重兵把守。二則即便攻破子午谷,奪取長安也是不易,若西涼兵馬及時趕來,我軍必將腹背受敵,恐無功而返。”諸葛亮耐心的解釋道。

“文長短見,請丞相責罰。”魏延聽懂了,恭敬的說道。

“將軍並無過錯,何來責罰?”諸葛亮擺手道,“廣納忠言,任用賢臣,乃國之根本,軍中亦是如此。文長將軍直言直語,樸實無華,正該嘉獎。”

“魏延誓言追隨丞相,肝腦塗地,再所無悔。”魏延徹底被感動了,連連叩首。

“將軍請起。”諸葛亮擡了擡手,接着又說出了自己此次出征的計劃,“兵出祁山,看似捨近求遠,卻是長久之大計。一則涼州通往洛陽之路,寬闊平坦,利於行軍,可長驅直入;二則北部的涼中平原,產糧豐盛,若可佔據,與漢中互爲呼應,則曹魏西部盡失,再難抗衡。”

衆人齊聲高呼丞相英明,諸葛亮接着部署了行軍的具體安排,馬岱、吳班引三萬兵馬,兵出斜谷;吳懿、張翼率軍兩萬,兵出子午谷,皆鼓譟其軍,吸引魏兵防禦便可。

諸葛亮又命魏延爲先鋒,張苞、關平爲副將,王平、關索、廖化等大將跟隨,起兵二十萬,出征隴西。

一個個年輕將領們都領了任務,趙雲一直沒被點到名字,不解的出列道“丞相,怎可忘了老臣?”

“子龍將軍,你乃我之臂膀,若有差池,豈不動搖常勝將軍之英名,也將挫傷蜀中之銳氣,還是留下,多加休息。”諸葛亮客氣的勸說道。

諸葛亮不用趙雲,是因爲最近他發現趙雲總是時常走神,飯量也變小了,精神略顯憔悴,唯恐他上陣對敵,出了差錯。

“想我趙雲,自從追隨先帝,臨陣不退,遇敵則先,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況且,大丈夫得死於疆場,不失爲一樁幸事兒,某願擔任先鋒一職。”趙雲拱手請命道。

“子龍將軍,何必如此呢!天下紛爭不斷,戰事便不會停息,尚有立功之時。”諸葛亮安慰道。

趙雲重重嘆息,懇切的說道“非是子龍固執,不瞞諸位,近日總覺時光轉瞬即逝。子龍老矣,不想有生之日,留下遺憾。這常勝將軍本是浮名虛譽,若爲此束縛,畏手畏腳,豈不是笑談?”

趙子龍之忠義,無人不知,諸葛亮卻面帶難色,剛剛安排了魏延擔任先鋒,根本沒打算趙雲也跟隨前往,論資排輩,趙雲自然要在魏延之上。

“若是丞相恩准子龍將軍,魏延願讓出先鋒一職。”魏延很大度的說道。

諸葛亮欣慰的點了點頭,見趙雲態度堅定,不好駁了功臣的面子,就讓趙雲擔任先鋒,魏延輔佐其側,共領大軍,開赴隴西。

長安城中,司馬懿還在琢磨王寶玉想幹什麼,因爲這小子讓他耗費不少腦細胞,結果還是沒有想明白。據稱王寶玉的大軍已經過了不周山,至於山那邊的情況,他可就瞭解不多了。和之前一樣,王寶玉想行軍速度飛快,占城後略作休整便繼續往西,甚至有的城池連步伐都不停歇。

所以眼下的主要問題不是對王寶玉的目的刨根問題,而是等他西征回來之後,該如何應對。可是,王寶玉何時而歸,又會帶來多少異族隊伍,這也是個未知數。

司馬懿頭疼無比,依舊派人去打探王寶玉的消息。結果,王寶玉那邊沒有任何回饋,另外一個消息傳來,諸葛亮啓動了兩路大軍,一路直奔斜谷,而一路正是子午谷。

司馬懿十分驚訝,諸葛亮倒是真有膽量,直接打到門口來了,他立刻傳令下去,向這兩處增兵,絕不能讓蜀軍兵進半步。

“父親,兒臣認爲,諸葛亮此爲聲東擊西之計。”司馬昭道。

“呵呵,說來聽聽。”司馬懿慈愛的笑道,越發的覺得兒子進步神速。

“斜谷、子午谷皆爲易守難攻之地,諸葛亮豈能不知其中道理?長安守軍十萬,即便蜀軍僥倖攻破,若西部兵來,其必將腹背受敵,尋常謀士亦知曉不妥,何況諸葛孔明乎?”司馬昭道。

“依你所見,諸葛亮之兵又該進攻何處?”司馬懿饒有興致的問道。

620 無餌釣魚1635 開渠引水1288 衆叛親離218 緊緊依偎1862 素昧平生574 兩全其美1518 曹睿登基571 安排美差1698 防線瓦解904 玉印之謎1696 不容作亂1575 窮追不捨028 不賭妻財1000 麥城大捷447 定要活捉871 第一富賈1060 天現帝星1258 自證清白1103 熱血沙場803 飛鷹爲兵2050 白靈尊者1607 龍首之阻024 飛奔的神牛1407 百密一疏381 高臺擾民529 銅雀臺1381 怠軍之罪1465 示弱逆襲469 主人位置2416 不入史冊1834 不同凡響1020 迎仙台1325 美味之食1053 昔日之友029 贈書同塌1424 通敵嫌疑116 相同畫像328 開壇做法133 三顧茅廬2031 從容不迫1771 血河阻路2398 波斯地毯1080 並非夢境2358 金色牢籠610 半卷書501 託妻與友343 師出無名958 斷掌之痛627 現編笑話323 沉入水中1476 漂泊無家597 通敵作亂535 父子之情126 勿忘約定2162 層層設計2396 心存畏懼1157 八陣688 優厚嫁妝063 重拾舊寶735 怎可老去1062 官居丞相855 炮轟邪馬臺1353 順風而歸147 信口雌黃2040 再傷一腿521 尚可再養1242 黃金蘭1258 自證清白1014 積土成山259 暫居夏口2298 偷襲長沙1020 迎仙台1151 高士鬥法2099 接連中計1107 親情所累1615 夜遊鳴沙698 名師收徒989 傳福後人1776 揹負十字856 絕不退縮806 發現埋伏2426 任重道遠1435 羣戰溪泥084 狼行千里2236 重回江東147 信口雌黃2164 自尋煩惱074 長相決定命運1691 再得勇將170 逃奔江夏2196 勝者爲王213 一筆帶過961 黑豬噬足1989 天然金礦840 高山溫泉2428 舊案如山1122 心石之症660 泄憤招禍1839 金蘋果933 疏於防衛
620 無餌釣魚1635 開渠引水1288 衆叛親離218 緊緊依偎1862 素昧平生574 兩全其美1518 曹睿登基571 安排美差1698 防線瓦解904 玉印之謎1696 不容作亂1575 窮追不捨028 不賭妻財1000 麥城大捷447 定要活捉871 第一富賈1060 天現帝星1258 自證清白1103 熱血沙場803 飛鷹爲兵2050 白靈尊者1607 龍首之阻024 飛奔的神牛1407 百密一疏381 高臺擾民529 銅雀臺1381 怠軍之罪1465 示弱逆襲469 主人位置2416 不入史冊1834 不同凡響1020 迎仙台1325 美味之食1053 昔日之友029 贈書同塌1424 通敵嫌疑116 相同畫像328 開壇做法133 三顧茅廬2031 從容不迫1771 血河阻路2398 波斯地毯1080 並非夢境2358 金色牢籠610 半卷書501 託妻與友343 師出無名958 斷掌之痛627 現編笑話323 沉入水中1476 漂泊無家597 通敵作亂535 父子之情126 勿忘約定2162 層層設計2396 心存畏懼1157 八陣688 優厚嫁妝063 重拾舊寶735 怎可老去1062 官居丞相855 炮轟邪馬臺1353 順風而歸147 信口雌黃2040 再傷一腿521 尚可再養1242 黃金蘭1258 自證清白1014 積土成山259 暫居夏口2298 偷襲長沙1020 迎仙台1151 高士鬥法2099 接連中計1107 親情所累1615 夜遊鳴沙698 名師收徒989 傳福後人1776 揹負十字856 絕不退縮806 發現埋伏2426 任重道遠1435 羣戰溪泥084 狼行千里2236 重回江東147 信口雌黃2164 自尋煩惱074 長相決定命運1691 再得勇將170 逃奔江夏2196 勝者爲王213 一筆帶過961 黑豬噬足1989 天然金礦840 高山溫泉2428 舊案如山1122 心石之症660 泄憤招禍1839 金蘋果933 疏於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