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正中下懷

1170 正中下懷

“文姬受漢興王之託,特來獻策江東。”蔡文姬微微欠身道。

哦?!孫權喜上眉梢,覺得王寶玉這個妹夫很仗義,連忙問道:“哦!戰事膠着,不知寶玉有何良策?”

“今劉備在西,曹丕在北,江東岌岌可危,當下之計,唯有速速平息荊州戰火,方爲上策。”蔡文姬道。

“唉,實不相瞞,孤不想與劉大耳一爭高下,怎奈其不依不饒,着實可惡。”孫權嘆了口氣。

“吳王一把火燒了劉備十數萬大軍,這口氣他如何咽得下,又怎會善罷甘休?自然是要與吳王一決雌雄,依漢興王之見,若想保全,當棄荊州。”蔡文姬道。

孫權還以爲蔡文姬能出什麼好主意,一聽這話,頓感失望,連忙擺手道:“此事萬萬不可,自孤執掌江東起,便知荊州乃天下樞紐,羣雄必爭之地,怎能輕易言棄。”

“吳王怎不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理?”蔡文姬問道。

“唉,曹丕着實可惡,我既已應允歸順於他,卻屢次相逼,不可罷休。”孫權嘆氣道。

“古人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吳王乃當世英雄,曹丕豈能不防?”蔡文姬道。

“即便孤讓出荊州,只怕劉備那廝還將繼續東下,此人較之曹丕,更有可惡之處。”孫權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言外之意,他寧願相信口碑相對差的曹丕,而不是在他看來毫無誠信的劉備。

蔡文姬莞爾一笑,問道:“吳王,曹丕、劉備皆是勁敵,那你覺的寶玉才品如何?”

“寶玉雖性情不羈,卻也是守信之人。”孫權中肯的說道。

“在吳王心中,相比曹丕、劉備如何?換言之,吳王在三者之間,最願與誰共事?”蔡文姬又問道。

“這還用說,自然是寶玉最佳!”

呵呵,蔡文姬又笑了,“文姬以爲,若要平息荊州戰事,令曹丕陰謀無法得逞,又不想落入劉備之手,當各退一步,用權衡之術。可將荊州暫由寶玉統領,如此一切皆可化解。”

孫權的臉色頓時陰了下來,半晌才說道:“文姬,我待你如貴客,何出奪我疆土之言?”

“想必吳王誤會了,若是寶玉懷有此心,早便與劉備聯合,平分了荊州。”蔡文姬不卑不亢的說道。

“那又爲何意?”

“寶玉與劉備有結義之情,又爲江東之婿,兩次大敗司馬懿,名震九州,正可從中周旋,保得江東領土不失。”蔡文姬道。

“若將荊州交給寶玉,何來疆土不失一說?”孫權還是聽迷糊了,荊州都給了別人,怎麼還是替自己保全。

“吳王怎就糊塗,郡主和吳國太皆在彝陵,寶玉待其如至親,早便與江東連爲一體,如一家之人。寶玉之地,便爲江東之地,況且,依我看來,非但可保荊州,反讓江東勢力更大。”蔡文姬道。

孫權有點動心了,仔細想想也是,王寶玉好歹也是自己的妹夫,要是和他聯手,等於多了個有力臂膀啊,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道:“文姬一言,令孤茅塞頓開,願聞其詳!”

“劉備連失兩位結義兄弟,自不願再與寶玉反目,且其連年征戰,國庫空虛不亞於江東,百姓早就怨聲載道,若吳王讓荊州與寶玉,劉備順勢而下,戰火即平。在劉備那邊,不可輕易言敗,可讓劉備退出當陽、秭歸、夷道、臨沮、白帝等地,如此一來,吳王豈不城池更多?”蔡文姬笑道。

聽着很好,孫權還是不敢相信:“劉大耳能放棄荊州已是不易,豈還能割讓城池?”

“吳王何不與曹丕聯兵,劉備畏懼,自當退兵也!”蔡文姬道。

“唉,若用曹丕之兵,無異於引狼入室,正中其下懷。”孫權連忙擺手道。

“並非真正聯軍,只爲欺瞞劉備。”蔡文姬暗示道。

“如何欺瞞?”孫權徹底着了蔡文姬的道,順着話題繼續問,問完自己都有些臉紅,啥事兒都等着一個女人拿主意,顯得自己挺沒有頭腦的,她離開之後會不會看不起自己?

哎,都這個時候了,亂七八糟想什麼呢!孫權連忙揉揉額角,讓自己清醒下來。

“此事甚易,可有曹丕文書?”蔡文姬問道。

孫權不明白蔡文姬想要幹什麼,還是派人取來了幾封曹丕的文書,蔡文姬端詳了片刻,又用手指比劃了幾下,隨即讓人取來白絹,提筆便寫,很快就完成了一份聯合兵力,共拒蜀軍的文書。

“請吳王過目。”蔡文姬將白絹呈上。

孫權接過來一看,驚得目瞪口呆,蔡文姬仿造出來的文書,跟曹丕的筆跡一般無二,此刻他已經明白了蔡文姬所用的方法,隨後哈哈大笑道:“文姬果真纔不可測,兵不厭詐,若是那劉備見此文書,必然膽寒也!”

“吳王若依此計而行,黎民遠離戰火,功德無量。”蔡文姬恭維了一句。

孫權終於下定了決心,爲了不再與劉備交戰,可以暫時將荊州屬地交給王寶玉,反正也是一家人,沒什麼好擔心的。

蔡文姬完成了任務,起身告辭,也不拖延,直接返回了彝陵。

這麼大的事兒,孫權當然要和羣臣商議一番,話一出口,立刻引發了一片譁然,反對者居多,以張昭爲首。

張昭顫顫巍巍的說道:“大王,此事萬萬不可,若是荊州給了漢興王,再難要回也!”

附和張昭的不在少數,孫權冷着臉問道:“若不讓出荊州,各位可有退敵之策?”

一句話問的這些人都啞巴了,張昭支吾半天,憋出一句廢話:“此事不可急在一時,有待商榷。”

孫權很是不滿,見尚書令顧雍一直繃着臉沒開口,便點名問道:“顧公可有主意?”

顧雍等得就是這個時機,出列拱手道:“大王此舉英明,江東久歷戰火,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正應休養生息,再圖大事。漢興王乃江東之婿,本爲一家,正可將荊州交付其暫管,此舉名爲讓,實爲得。”

孫權得到了顧雍的支持,十分高興,點頭道:“顧公深知我心。”

138 月下撫琴825 扣押人質1438 殞命夢鄉1802 天雷驟落1782 神聚之路655 一猜便中1406 送來藥方525 貓捉老鼠622 混戰一團2393 平起平坐2026 掩人耳目214 激戰漢江257 鬼神相助803 飛鷹爲兵1834 不同凡響124 如意金箍棒1488 星月禪樓2016 挑戰魔龍449 削髮剝衣2200 頑梗不化1239 津津有味2027 返老還童2241 臨行遲疑073 教書匠1466 趨之若鶩1579 華山小路685 不死不安2057 但留三分1166 曾爲舊友925 認爲義子564 至寶換佳人1324 背後襲擊597 通敵作亂031 昂貴書籍640 渭河遇險1150 坐而論道1587 籌劃西征1432 人生完整1513 豔冠羣芳1824 海豚之船2171 風波未定1145 大軍突至1771 血河阻路1377 網捉大將1427 撒豆成兵101 繞口令147 信口雌黃1077 談判失敗380 了無煩惱1455 兵進梵音625 割須棄袍1830 轉移攻擊1923 相贈寶馬727 全城搜捕603 常憶執手2208 軍令如山526 大紅燈籠1339 亂我軍心1765 諸王之王1346 追逐海島1797 愛琴明珠062 莫名感應2039 英勇赴死373 塗面而行209 火燒博望2035 懷抱溫暖500 長河吟1237 見面禮1306 以妻待客1928 山根赤色730 兩敗俱傷365 仇人爲伍024 飛奔的神牛1783 絕不言棄1588 雖死猶生204 執而不化2175 培育神鳥2235 先天種子1114 死亦相隨1498 破涕爲笑1424 通敵嫌疑2378 爬上龍椅151 難逢對手095 榮登仙界1593 兩頭落好1548 相伴不棄195 任選一地1244 路遇打劫836 殺人償命009 隨便欺負662 敗逃隴西606 墜下凡塵316 必遭天譴1875 救命之須623 高手過招1539 心如鐵石1883 削髮表忠1697 據爲己有2096 斯水之神2253 留下禍根
138 月下撫琴825 扣押人質1438 殞命夢鄉1802 天雷驟落1782 神聚之路655 一猜便中1406 送來藥方525 貓捉老鼠622 混戰一團2393 平起平坐2026 掩人耳目214 激戰漢江257 鬼神相助803 飛鷹爲兵1834 不同凡響124 如意金箍棒1488 星月禪樓2016 挑戰魔龍449 削髮剝衣2200 頑梗不化1239 津津有味2027 返老還童2241 臨行遲疑073 教書匠1466 趨之若鶩1579 華山小路685 不死不安2057 但留三分1166 曾爲舊友925 認爲義子564 至寶換佳人1324 背後襲擊597 通敵作亂031 昂貴書籍640 渭河遇險1150 坐而論道1587 籌劃西征1432 人生完整1513 豔冠羣芳1824 海豚之船2171 風波未定1145 大軍突至1771 血河阻路1377 網捉大將1427 撒豆成兵101 繞口令147 信口雌黃1077 談判失敗380 了無煩惱1455 兵進梵音625 割須棄袍1830 轉移攻擊1923 相贈寶馬727 全城搜捕603 常憶執手2208 軍令如山526 大紅燈籠1339 亂我軍心1765 諸王之王1346 追逐海島1797 愛琴明珠062 莫名感應2039 英勇赴死373 塗面而行209 火燒博望2035 懷抱溫暖500 長河吟1237 見面禮1306 以妻待客1928 山根赤色730 兩敗俱傷365 仇人爲伍024 飛奔的神牛1783 絕不言棄1588 雖死猶生204 執而不化2175 培育神鳥2235 先天種子1114 死亦相隨1498 破涕爲笑1424 通敵嫌疑2378 爬上龍椅151 難逢對手095 榮登仙界1593 兩頭落好1548 相伴不棄195 任選一地1244 路遇打劫836 殺人償命009 隨便欺負662 敗逃隴西606 墜下凡塵316 必遭天譴1875 救命之須623 高手過招1539 心如鐵石1883 削髮表忠1697 據爲己有2096 斯水之神2253 留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