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李王本軍十餘萬人馬全數集結在虎牢關前,而張遼也領了將令,率領一部五萬人馬往滎陽行軍,那裡尚有曹軍兩萬人馬,只要拔除了這個地方,虎牢關便成爲了無牙的老虎,縱然利爪再鋒利,也終究無法下口。
王守仁在戰車前抱拳,道:“大王,時辰已到,可點軍攻殺,現目前關內兵馬僅有兩萬,關外曹仁所部也不超過三萬人馬,正好連日士氣拔高,可一鼓作氣,取下此地。”
李王點頭:“好,取我戰劍來,今日我便要拿下這天下第一關。”
話音一落,便有宇文成都手捧戰劍,緩步走了上來。
李王順手接過,錚的一聲抽出劍刃,森寒的劍尖直指敵軍大營。
吼道:“王守仁所部聽令,着你領五萬槍步兵,攻入敵軍大營,如遇反抗,可直接砍殺,李通領一萬弓箭手爲護翼,掩護大軍衝殺。”
被點名的人趕忙抱拳領命,旋即退回本方列隊,靜候下文。
“令王雙爲右翼大軍,等敵軍被破開裂口,便領三萬將士架設雲梯,布衝車陣,務必拿下城牆。”
“末將領命。”抱拳退下去。
李王繼續道:“另外,着令高順和羅春爲先鋒,雲梯立起,便做好搶佔城樓的準備,先登之人,官升三級,領俸兩千石,賜爵關內侯。”
話音被戰馬傳入中軍,將士們羣情激奮,都想做那先登之人,不用言語過多,只消本軍將領命令下達,便衝殺上去砍殺,拔得頭籌。
等各部將士再次清點完本軍人馬,李王戰劍狠狠落下,宣佈強攻之令,戰鼓聲響徹不絕,但也不比羣口,呼喊聲連成一片,正好將咚咚的戰鼓聲掩蓋了不少。
“殺!”
僅僅一個字,卻道出了將士們的決心,王守仁是帥才,自然不會親自上陣,原呂布麾下八健將只剩下了六位,其中張遼已經前去偷襲滎陽,而高順身兼先登的大任,所以此時領軍者便是剩下四位。
剛一接觸曹仁的大營,頓時就像一石驚起千層浪,整個大營都炸了,雙方將士沒有廢話,直接廝殺在一起。
王守仁隔得遠看不清楚,但率先接觸的將士最有體會,敵軍陣型調動,並沒有多少慌亂,分明就是有備而守,但此刻已經沒辦法退縮了,只能硬着頭皮撲殺上去,慘嚎,廝殺的聲音響徹不絕,鮮血,斷肢更是灑了滿地。
但李王軍的兵力高了不少,加上後方百步有李通的弓箭手護衛,曹仁軍只能被動迎戰。
高順和羅春左右對望,敵軍此刻被撕開了一條大口子,正好的供給先登將士衝殺,轉眼二人不再猶豫,各自提領本軍將士奔向虎牢關,身後王雙也不等李王下令,棄了戰馬扛起一道雲梯,就想着前方奔襲。
而一些路過的敵人想要砍殺他,都被王雙橫起雲梯掀翻在地上,全無一合之將。
“哐當。”
也不知是王雙所部還是王守仁所部,此時有三四十人擡起一根偌大的檑木,照着城牆轟擊,哪怕是後面堆積了小山一樣的沙袋,也在巨力下震顫不已。
“殺!”
又是一聲殺,王雙不顧城頭滾落的滾刀木,找準一處相對薄弱的地方,加長的雲梯直接架在牆垛上,這才取下腰上的大刀,撲殺上城樓。
王雙是如此,墨顏同樣也是如此,不過徐盛拜了李靖爲師,這次卻沒有參與虎牢關戰事。
但終歸攻城不是易與的,在付出了數千人的性命後,除了井闌給城頭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外,竟然沒有一人能登上城樓,也包括羅春和兇悍的先登營。
廝殺的大營中,曹仁下刀砍翻一個幷州兵卒,抓住身旁的親衛的領子,吼道:“敵軍勢大,速去鳴炮提醒滎陽的兵馬來救,千萬不要耽誤了司空的大事。”
那人慌忙抱拳,策馬就突圍出去,但也就奔騰了百十步,一個不慎便被砍翻在地,旋即被跟隨而來的兵器撕裂成無數塊,再也分不清他是誰。
曹仁沉聲悶吼,轉而對於禁說道:“怎麼回事,不是說好我軍會等來援軍?如今殺了半個時辰,滎陽也該察覺了異常,爲何遲遲不肯來援?”
于禁低頭道:“將軍,李王出兵向來井井有條,滎陽的大軍駐紮,豈會不上心,說不定滎陽的局勢比之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曹仁心頭一沉,轉而道:“不能等了,我軍分兵兩萬,已經示弱,此時向南突圍吧,先打探了滎陽的情況再做計較。”
樂進大驚道:“將軍不可,我軍在城外駐紮,便是擔憂李王會一鼓作氣對陣虎牢關,有我軍護在城外,李王也只能分心兩顧,若是就此撤軍,恐怕僅靠虎牢關的兩萬人馬,不出兩天就會破城。”
曹仁眉目都擰成了一團,嘆息道:“不能等了,曹司空撤走五萬人馬控制司隸的局勢,我軍僅靠這五萬兵力是絕無勝算,先保留本軍的氣力吧,否則我等固然死戰,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
其實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于禁沉吟道:“可是我們這一走,虎牢關的兄弟又該怎麼辦?”
曹仁怒氣難消,是啊,夏侯和曹氏有解不開的緣,而他和夏侯淵的感情很深厚,這一撤軍可就等於拱手交出了兄弟的性命,任誰都受不了。
轉眼撲入人羣殺了一陣,才退了回來,凝視了一眼城頭,卻暮然呆住了,旋即臉色大變,想到了無數的東西,又是喜悅又是震驚。
曹仁都看到了,不遠處的王守仁和劉基也看到了,大驚道:“曹孟德,他不是該在洛陽嗎?!怎會出現在虎牢關的城頭。”
然而來不及細想了,劉基轉身喝到:“速去通傳大王,就說曹孟德出現在城頭,未免突生變故,需鳴金收兵。”
那人正要離去,十餘聲炸響暮然響起,右邊靠近黃河方向的低窪地突然轉出一個個人頭,黑壓壓一片,至少有數萬人,而領軍的將領,正是應該領軍馳援洛陽的曹洪和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