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五子良將

劉燁一箭射殺了逃跑的黃巾賊酋,這一箭勢頭極大,以至於洞穿那賊酋的脖頸而過,隨後向前衝出了四五步,這才落在地上。

黃巾賊則是被嚇傻了,愣在原地不敢動彈。

“許藏率同六百人抓捕亂賊押回城內看守,其餘二百人保護鄉親們進城。”劉燁隨手射殺了賊酋之後,看都不看一眼,似乎捏死了一隻蒼蠅,隨後有條不紊的指揮諸軍士押送黃巾賊俘虜與軍械,分軍護送百姓。

衆百姓先是被劉燁率軍救了性命,隨後看見這位劉將軍鎮定自若的分派軍士護送自己,頓時感恩戴德。

“歷城有劉將軍在,我等高枕無憂矣。”

“老朽活了五六十年,見過不少官軍和將軍,像劉將軍這般愛民如子的還是第一次見嘞。”

劉燁跳下馬來,拱手一笑:“諸位父老但請放心,只要叫我劉玉卿一日在此,必定竭盡全力保得歷城平安。”

說罷,劉燁用力將長槊插在地上,大步朝衆百姓中走去。

“好漢子,以幾百鄉民抵禦千餘黃巾賊圍攻,但不知尊姓大名?”

千餘黃巾賊雖然裝備落後,但是畢竟都是殺過人的亡命徒,而這些鄉民一輩子手裡拿的都是農具,只知道種地不知道怎麼殺人,簡直就是羣狼捕獵羊羣,但是這些鄉民卻並不潰亂,反而結成了一個簡單的圓陣,擋住了黃巾賊的圍攻,指揮者倒是頗有才能。

衆百姓見到劉燁走來,紛紛讓道,一時之間如同波分浪裂般形成一條通道,居中指揮那人方纔在他面前顯示出了廬山真面目。

劉燁定睛看去,面前一人不高不矮,一張臉龐四四方方,長相沒有什麼出彩之處,面色古井無波,好像是一塊磐石,無論是千軍萬馬還是驚濤駭浪都掀不起什麼波瀾。

三國中的那些名將往往都生俱異相,例如關二爺胸前二尺長髯,面如重棗,三爺豹頭環眼,光是從面相上看,此人當真是平平無奇,不過卻有一種穩如泰山的安定感。

“劉將軍謬讚,在下於禁字文則,泰山距平人氏。”

劉燁聞言一愣:于禁?

好傢伙,還真是撿到寶了!于禁當真是大名鼎鼎,乃是曹魏的五子良將,曹老闆麾下的外姓大將,尤其擅長練兵。于禁的武藝比不上關張那般摧鋒破陣的猛將,不過帶兵倒是很有一手。

曹操當年討伐青州黃巾賊,收其精銳三十萬,號爲青州兵,史稱“魏武之強,由此而始”。但實際上這羣黃巾賊出身的兵馬紀律很差,甚至於劫掠同袍,就連夏侯惇都被青州兵綁架過。而於禁看到青州兵劫掠同袍,二話不說就把一羣青州兵抓了起來,事後曹操大爲讚賞。

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曹操一生中最爲艱難的一仗,河北梟雄袁紹領兵十萬日夜猛攻,打得曹老闆苦不堪言,這時他聽說劉備出現在後方,毫不猶豫的決定先撲滅劉備再回頭對付袁紹,於是命人留守延津嚴防死守。

而得到這個重任的不是曹仁也不是夏侯兄弟,而是其貌不揚的于禁,曹操給他留下了兩千人,于禁就憑着兩千人擋住了袁紹的十萬大軍。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樊城,逼的曹仁不得動彈,曹操聽說以後,第一個就點了于禁的將,還給他搭配了西涼猛將龐德。

可惜的是關羽決堤發大水,水淹七軍,于禁最後投降玷污了自己的一世威名,因此也讓後世議論紛紛,實際上縱觀三國,又有幾個忠臣?也就飛將呂布麾下的高順,西川大將張任等人從一而終,關羽自己不還給曹老闆打過工麼?

劉燁強忍住心頭的激動,一把手攥住了于禁的手腕:“黃巾賊肆虐青州,劉某雖有報國之心,無奈賊勢甚大而歷城兵少,文則可願祝我一臂之力否?”

“賊禍亂青州,禁之家鄉同樣倍受禍害,願隨將軍討賊。”

劉燁點點頭,正色道:“某雖統領歷城軍民,軍職不過一百人將,只因賊兵城中作亂,殺害縣令縣尉,某不得已挺身而出,文則且爲屯長,日後某再爲文則請功,如何?”

于禁大爲感動:“禁不過一白身,得蒙將軍如此器重,幸何如哉。”

屯長不過是個統帥五十人的低級軍官,但是劉燁自己就是個百人將,能夠讓于禁做屯長,已經是十分器重了,雖然不至於讓于禁納頭便拜,不過卻讓他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大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劉燁的感慨。

劉燁哈哈一笑,隨手牽過一匹馬讓于禁騎乘,兩人邊走邊談。俗話說千軍難得,一將難求,能夠得到于禁這般良將,簡直勝過千軍萬馬。

劉燁于禁兩人策馬而回,到了歷城之後,隨手將馬匹交給軍士看管,劉燁親手握着于禁的手腕以示重視,回到了縣衙之後,親自宣佈了任命于禁爲屯長一事,惹得許藏大爲不滿。

“某隨劉大兄前後數戰,披堅執銳,不過被任命爲什長,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子有什麼功勞,能被封爲屯長?”

雖然許藏等人頗有怨言,不過看到劉燁握住于禁手腕,神色間頗爲倚重,一時間倒也不好說什麼,只好把怨言埋藏在心中。

就在此時,二十騎從城外飛奔而來,武德領頭一口氣衝到了縣衙外,跳下馬來隨手交給身邊一人,慌慌張張的衝進了縣衙大廳中。

“大兄!大事不好,濟南城被賊軍攻破了,國相周使君破城而出,往臨淄城投刺史龔使君去了,某與大夥兒見狀本來趁勢衝陣,見到周使君突圍而出便回來了,大兄親手所刻的簡書也未能交到周使君手中。”

武德皮甲上帶着血污,顯然經歷了一番苦戰,劉燁聽到這話卻是眉頭一沉。

“什麼?濟南城也被攻破了?”

濟南城作爲濟南國的治所,城牆高大厚重,而且還有環城一週的護城河,比之小小歷城強出幾倍,怎麼會輕易被黃巾賊攻陷呢?

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144章 金城陷落第946章 前仆後繼第922章 運籌帷幄第984章 曹休督軍第232章 懸羊擊鼓第1020章 曹操親至第109章 縱火“行兇”第226章 瞞天過海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326章 徐晃奮命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30章 料理諸事第236章 安撫涼州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111章 賊勢如潮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549章 甘寧奮戰第245章 無上將軍第974章 荀彧之死第872章 南陽文仲業第227章 戲劇性反轉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337章 血流成河第989章 曹軍決死突圍第326章 徐晃奮命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1021章 難以維繫第249章 189年第187章 大潰逃第749章 懸羊草人第180章 董卓請戰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322章 樊於期故計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161章 收穫頗豐第133章 自相殘殺第516章 水戰序幕第745章 堅守不出第456章 郭嘉薦劉曄第416章 曹操興兵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448章 樂就來援第307章 相互算計第987章 子龍領兵第75章 關張之勇第211章 酒泉郡的援軍第24章 懸羊擊鼓第136章 董卓落敗(2)第369章 鐵騎突出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93章 連破十三營第912章 大路相逢第293章 董旻督軍第828章 驕傲的孟獲第879章 及時來援第634章 沮授請兵第541章 女裝第68章 王渾報信第219章 大捷第202章 韓遂奪權第873章 文聘投降第120章 波才督軍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534章 壺關陷落第385章 苦戰半日第548章 江夏水戰第291章 南陽大戰第140章 張角病死第183章 韓遂妙計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457章 暗藏殺機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265章 東守西進第235章 肅清涼州第68章 王渾報信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791章 聲東擊西第767章 急轉而下第473章 速攻昆陽第29章 成羣結隊第525章 真實意圖第389章 攻克酸棗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807章 尾隨夜戰第268章 步騎配合第691章 追擊曹兵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633章 山雨欲來第40章 劉燁來了!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801章 張頜奮命第4章 酣戰第1003章 曹軍西進第29章 成羣結隊第956章 兩路齊出
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144章 金城陷落第946章 前仆後繼第922章 運籌帷幄第984章 曹休督軍第232章 懸羊擊鼓第1020章 曹操親至第109章 縱火“行兇”第226章 瞞天過海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326章 徐晃奮命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30章 料理諸事第236章 安撫涼州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111章 賊勢如潮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549章 甘寧奮戰第245章 無上將軍第974章 荀彧之死第872章 南陽文仲業第227章 戲劇性反轉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337章 血流成河第989章 曹軍決死突圍第326章 徐晃奮命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1021章 難以維繫第249章 189年第187章 大潰逃第749章 懸羊草人第180章 董卓請戰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322章 樊於期故計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161章 收穫頗豐第133章 自相殘殺第516章 水戰序幕第745章 堅守不出第456章 郭嘉薦劉曄第416章 曹操興兵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448章 樂就來援第307章 相互算計第987章 子龍領兵第75章 關張之勇第211章 酒泉郡的援軍第24章 懸羊擊鼓第136章 董卓落敗(2)第369章 鐵騎突出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93章 連破十三營第912章 大路相逢第293章 董旻督軍第828章 驕傲的孟獲第879章 及時來援第634章 沮授請兵第541章 女裝第68章 王渾報信第219章 大捷第202章 韓遂奪權第873章 文聘投降第120章 波才督軍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534章 壺關陷落第385章 苦戰半日第548章 江夏水戰第291章 南陽大戰第140章 張角病死第183章 韓遂妙計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457章 暗藏殺機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265章 東守西進第235章 肅清涼州第68章 王渾報信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791章 聲東擊西第767章 急轉而下第473章 速攻昆陽第29章 成羣結隊第525章 真實意圖第389章 攻克酸棗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807章 尾隨夜戰第268章 步騎配合第691章 追擊曹兵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633章 山雨欲來第40章 劉燁來了!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801章 張頜奮命第4章 酣戰第1003章 曹軍西進第29章 成羣結隊第956章 兩路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