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孫策稱公

什麼消息會讓神武朝廷大爲震驚呢?

因爲孫策幹了一件在神武朝廷上下看來絕對是找死的事情,他居然稱公。自稱爲吳公,建國號爲吳,定都吳郡。

《禮記》中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公是五等爵位的首位。然這是西周至秦朝建立之前的爵位。秦朝開始,設置了二十等的爵位,裡面沒有公爵。唯有漢末的時候,曹操纔有了魏公這個爵位。魏晉開始重新使用五等爵。

而孫策稱公,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和大漢對着幹了。

稱公建國,意味着孫策不在是劉玉名義上的臣子,是有自己國家的君主。說句難聽的,孫策日後想做什麼,劉玉都不能找任何藉口去幹涉,畢竟人家已經建國稱公了。

龐統和周瑜兩人聽到這個消息,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他們覺得孫策肯定腦子被什麼東西給夾了,居然做出了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要知道,孫策的先父孫堅,直到死的那一刻,都說是自己是大漢的臣子。神武朝廷也承認了孫堅的功績,劉玉還給死了的孫堅追封呢。

也正是這麼一點功績,劉玉對於江東,算計起來都要有點餘地。

如今好了,孫策稱公了,擺明了就是和大漢死磕了。漢高祖劉邦斬白馬立下誓言,非劉氏不得封王,非功高者不得賜爵。雖然被劉邦自己的老婆呂雉給狠狠地打了臉,但在大漢這麼多年的歷史中,天下人都是遵從這個規矩的。

膽敢違背這個誓言的,全部沒有好下場。比方說稱帝的袁術,此時的風頭草都幾丈高了。

如今的大漢,稱公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篡位的王莽!最後也稱帝了。

孫策稱公,這就是犯了忌諱了,特別是大漢非常強壯的情況下,實在是不智之舉。

以孫策和周瑜的腦子,怎麼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而稱公這件事情,還真的是周瑜主導的。

在江東和劉軍在長沙打了一仗之後,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雖然周瑜等文人極力宣導孫策在荊州大勝劉軍,把劉軍的大將馬超給重傷了,等等。除了江東的百姓相信了這些話,但是江東的世家大族不相信啊。

江東的世家大族一直都是江東的頂尖力量,他們有錢有人有地,孫策說他勝利了,騙騙無知的百姓是可以的,騙不過江東的世家。

江東世家大族都清楚孫策在荊州被打回來了,周瑜還受了重傷!否則怎麼會讓魯肅來當右都督呢?平白無故地分了周瑜的權力,周瑜居然一點表示都沒有,豈不怪哉?江東世家通過不斷地打探,終於得到了孫策在荊州的情況,一時間江東內部暗流涌動。江東世家大族都考慮着孫策這個江東之主究竟還能不能保證江東世家在本土的利益了。

孫策也是發愁,他知道江東世家會有想法,會給他在江東的統治產生隱患。

擺在孫策面前最爲重要的就是劉軍可能的攻擊,防禦纔是硬道理。孫策無暇分心去處理內部的隱患。

老天爺可能真的很喜歡孫策,在他內部出現隱患的時候,南下的陸遜傳來了讓孫策振奮的消息。

通過陸遜和孫權的猛攻猛打,交州太守士燮士威彥率先手下向江東歸降,接受江東對交州的管理。

孫權代表自己的哥哥,同意了士燮的投降,並讓其送出質子往江東,表示忠心。陸遜對此並沒有什麼異議。南下的江東軍和交州軍停戰了。

其實要是可以的話,陸遜真的不願意就這樣和交州停戰。

可在實際情況上,陸續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一個結果。原本的交州是混亂不已的,雖然大漢有派出官員治理地方,成效卻很差。

交州當地民衆多爲蠻人,沒有多少文化,平日裡認爲武力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使得交州每天都是大戰小戰不斷。而到了士燮成爲了交趾太守之後,整個交州就變得不一樣了。

首先說一下士燮。他年輕的時候,喜好讀書,跟隨大儒讀書,成年後被舉孝廉,替補做上了尚書郎。由於在公事上出了一些十分嚴重的錯誤,被罷免了。士燮的父親臨死之前動用了一些關係,把士燮弄到了巫縣當縣令,而整個正是士燮輝煌人生的開始。

黃巾之亂後,中原大地戰亂不斷,哪怕是富庶的荊州和江東都有戰爭發生。不少漢人百姓不斷往南,來到了交州,在這裡躲避戰亂。由於地處南方,交州算是避免了東漢末年最大的混戰。

然而但是的交州刺史朱符爲了向朝廷上面的大官僚邀功,向交州各地收取重稅,使得無論是蠻人還是漢人百姓都苦不堪言。官逼民反,百姓們活不下去了,就直接造反。失去人心的朱符不出任何意外的被殺死了。大漢對交州的控制和影響力瞬間直降,直到無法控制。朝廷不得不找一個有能力的人來整頓交州的混亂局面。而士燮就進入了當時劉協在位的許昌小朝廷的視線,被封爲了交趾太守。

士燮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帶着自己的族人通過不斷的征戰,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靠着不斷南下的漢人帶來的充實人口,不斷地對交州進行改革。交州的情況不斷地變好,各行各業都因爲有漢人帶來的技術而突飛猛進。無論是漢人百姓和蠻人百姓都開始安居樂業起來。在沒有戰亂,有能夠吃飽肚子的前提下,誰也不會找事來做。有一些蠻人部落感覺士燮爲首的漢人威脅到他們,向士燮發起了挑戰。最後的結果就是士燮輕鬆地將這些蠻人部落給清除了。

士燮趁機將自己的族人分散到交州各個地方但官。也不知道是怎麼的,士燮一族居然個個都是人才,手段和名聲都非常不錯。

士燮靠着自己的才能和族人的能力,最終一統交州。

交州幾乎已經是士燮一家的私有物品。士燮名義上是大漢的官員,實際上他就是交州的土皇帝,什麼事情都由他說了算。

爲了安心當土皇帝,士燮就不怎麼和中原的人往來,同時大漢各方對交州蠻夷之地存在偏見,一直都以爲交州還在混亂之中。

靠近交州的江東也是這麼認爲的。

陸遜以爲交州是一盤散沙,其實不然。江東軍一開始的進攻順利,那是因爲交州太多年沒有遇到戰爭了,使得戰鬥力比較低下,而且士燮萬萬沒有想到江東會在面對朝廷猛烈進攻的時候居然還有兵力來進攻他的交州,錯失了防禦的良機,使得軍隊節節敗退。

等士燮反應過來後,江東軍和交州軍就變成了對峙的狀態。

交州和平太久了,可不代表他們會一直被江東軍欺負。

士燮果斷地召集了一股龐大的力量,和陸遜、孫權打了一場惡戰。陸遜和孫權也想一次性把交州給解決了。

戰後,無論是交州也好,江東軍也罷,傷亡都是很大的。

江東軍在陸遜和孫權的帶領下,實力強過交州。但是士燮是本土作戰,還有更多的兵力源源不斷地趕來,對於江東來說,是大大的不利。

兩軍僵持不下,局勢變得微妙起來。

於此同時,陸遜和孫權收到了關於劉玉御駕親征益州,把劉備給幹掉的事情。

不安在陸遜和孫權的心中盤旋不散。

劉玉拿下益州之後,接下來就要攻打江東了。而孫策出擊長沙的事情,陸遜和孫權是知道的。他們也可以斷定,拿下益州之後的劉玉,絕對不會讓江東好過的。此時,江東的力量有一部分被限制在交州,此時此景,根本無法回去支援江東。

陸遜相信士燮會讓江東軍離去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士燮居然主動來找孫權和陸遜,表示了自己願意歸降江東。

孫權和陸遜都是不相信的,士燮會這麼識相?

而士燮真的是不願意打仗了。

江東的入侵,幾乎把交州這麼多年的發展給毀掉了一半。要是戰爭繼續下去,交州就會變成以前那樣了。

士燮不得不爲自己考慮。混亂不堪的交州絕對不是士燮想要的。

只要停止了戰爭,等江東軍走後,交州同樣還是士燮的天下,還是由他說了算。

士燮也收到了神武皇帝拿下益州的消息,他認爲大漢朝廷就要對江東動手了,相信自己的歸降,江東一定會接受的。

陸遜猶豫不定,他很難相信士燮這個老狐狸。而孫權經過短暫的考慮之後,立刻就同意了士燮的歸降,提出了質子、上供、江東派出官吏等條件。

士燮這邊完全同意了。上供是簡單的事情,無非就是一些交州非常多的象牙、珍珠、珊瑚等物,至於送出質子,那更加沒有問題了。士燮有好幾個兒子,拿出一個出來是沒有問題的。隨便死了一個,也不怕斷後的。至於江東派出來的官吏,士燮就笑了。遠離江東本土,來到交州的江東官吏能有多大的影響力啊。

士燮不願意交州因爲戰爭而毀掉以前的發展,孫權又想停止戰爭獲取更大的資源,兩人一拍即合。

士燮和孫權在兩軍之前達成了協議。

至此,士燮成爲了江東歸屬的一個勢力,聽從江東的安排。孫策和陸遜整軍北上,返回江東。

消息傳到江東,整個江東都沸騰了。

南下之策大獲成功,交州歸降江東,臣服於江東了。

周瑜收到這消息,拖着自己病體來到孫策的面前,向孫策提出趁熱打鐵,直接稱公的大計。

孫策是不敢相信周瑜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可是周瑜接下來的話,就讓孫策下定了決定。

周瑜對孫策說道:“大丈夫立世,所求着無非名利。孫氏一門,自文臺公崛起,至伯符僅有二世。然伯符此刻雄踞江東,兼之交州臣服。佔據天下已有其三。經長沙一戰,劉玉亡我江東之心昭然若揭,伯符有何必退縮。劉氏傳帝位已有數百年。江東孫氏豈有差之?伯符乃是當世之英雄,稱公建稷,乃是應當。若是允許,伯符何不稱王!”

周瑜的意思就是你孫策現在實力那麼大,稱公又怎麼了,條件允許的話,直接稱王得了!難道你孫策會怕了。

孫策沒有下定決心。

最後周瑜向他說道:“江東此時暗流涌動,軍民百姓都畏懼於神武。如今南下之策大成,伯符聲望沖天,何不一舉而成事,面南稱孤?稱公之事,利於江東,伯符不可誤也!”

說句難聽的,現在的江東,人心真的渙散了。孫策放棄了太史慈之後,使得很多武將心中有點不高興。而孫策手下文臣武將的官職都飽和了,他人想要上位十分的艱難。

稱公之後,孫策就可以大封手下。大傢伙都有了上升的機會,自然人心就安穩了。

孫策考慮了一下,最後同意了周瑜的計謀。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孫權和陸遜迴歸江東,孫策在整個江東的注視下,選了黃道吉日,於吳郡昭告天地、先祖,自稱爲公,建立吳國,都吳郡!封周瑜爲大都督,總管全軍。張昭爲國相,統帥文臣。魯肅爲國尉,陸遜爲尚書,其次弟孫權爲武昌侯,幼弟孫翊爲丹陽侯。其餘文臣武將均有封賞。

沒有人去反對孫策,因爲孫策稱公,對江東所有官員來說都是好事,他們都會應得的好處。更有人覺得孫策應該早點稱公。也有人覺得孫策稱公是太謙虛了,應該直接稱王!

江東上下在這一刻團結一致。

至此,孫策開始和劉玉進行全面的對抗。

站在高臺上的孫策,享受着手下軍民百姓的歡呼,一時間雄心萬丈。

“大丈夫當如此!”孫策心中突然發覺這纔是自己想要的。

孫權仰望着自己的親哥哥,除了敬佩之外,心裡面突然間有了一個想法:“若是站在高臺上被萬人歡呼的人是吾,那該多好啊?”

剛有這個想法,孫權就嚇得不輕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啊。什麼時候自己會想要替代自己的哥哥了。

孫權收起自己心中的雜念,可卻發現周瑜微笑地看着他。

孫權強自鎮定地回給周瑜一個微笑。

周瑜輕輕地點頭,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此時的吳郡,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傷亡巨大 馬超倒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操不怕第二百九十七章 屠城帶來的效果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六百五十五章 不要俘虜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你這老小子是什麼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蒙面人的真正身份第四百零六章 劉備失落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要殺殺東吳的威風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臣中的演技派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現在知道後悔了沒有?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朕讓你笑逐顏開第一千七十三章 得知秘密 暗戰開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術稱帝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孫策和周瑜的分析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軍機處第一次擴大會議第五百九十四章 諸葛亮的生活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曹操有辦法第一百六十章 大頭兵張遼第一百四十二章 收押王旦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驚人的脫困之法第三百一十章 張繡投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動手第二百九十五章 陶謙請援 劉備前往第八百八十二章 劉玉對諸葛亮的指導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呂布要報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主簿失蹤案第四百一十三章 爽朗的撤退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術稱帝第八百零五章 城門失守第八百五十七章 以毒攻毒 最後的希望第八百五十五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八百八十七章 真夠陰毒的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孫策之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東莞郡特色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置黃巾第六百三十八章 召回禰衡第九百五十六章 劉璋麾下的意見第九百三十二章 起帆 點火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劉玉在壽春第九百三十四章 赤壁大戰(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傷亡巨大 馬超倒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劉豹之死第一千七十章 黃忠到位 全面進攻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到嘴的肉第一章 棄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劉玉按捺不住了第一千二十四章 結婚前的一些事情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蔣幹流了一滴冷汗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這個老傢伙可是非常有用的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趙雲出現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百姓衝擊壽春第三百一十五章 鬱悶的袁術和袁紹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欲聯合出兵 半路截殺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熟悉的場景第四百九十五章 陷陣發威 情勢變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倒黴催的!第九百九十三章 張鬆的主意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致命的錯誤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劉玉難得出來一趟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蔣幹見孫策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反抗第七百九十二章 聯合初成 孫策暴怒第二百七十三章 趙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局勢糜爛 曹操堅持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魯肅撤退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麻痹,是倭人第六百九十章 徐庶說劉琦第八百五十二章 熱鬧的場面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怎麼變成這樣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諸位有何貴幹?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呂布後撤 周泰擔憂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朕送你回老家第三百零三章 處理內部問題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孫策:劉啞兒,你欺人太甚!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老夫也不容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弘農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玉的進展第九百八十九章 得罪皇室的下場是很慘的(四)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百姓已經對劉備不待見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諸葛亮的生活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玉出動第四百七十四章 一隻眼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丑退卻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當我諸葛亮是吃乾飯的?(1)第六百一十五章 草堂之外第一千三十五章 張遼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相約在子時第五十八章 解決第五十四章 結識曹袁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要殺殺東吳的威風第七百五十章 關羽送糧 陳到嘴利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讓孫權暫代孫策之權第七百四十章 老戲骨的演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的盧救主第一千二十七章 在作死路上不斷前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呂布輕鬆拿下建業第七十五章 裝神弄鬼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拼命的益州細作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東吳行動開始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傷亡巨大 馬超倒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操不怕第二百九十七章 屠城帶來的效果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六百五十五章 不要俘虜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你這老小子是什麼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蒙面人的真正身份第四百零六章 劉備失落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要殺殺東吳的威風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臣中的演技派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現在知道後悔了沒有?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朕讓你笑逐顏開第一千七十三章 得知秘密 暗戰開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術稱帝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孫策和周瑜的分析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軍機處第一次擴大會議第五百九十四章 諸葛亮的生活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曹操有辦法第一百六十章 大頭兵張遼第一百四十二章 收押王旦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驚人的脫困之法第三百一十章 張繡投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動手第二百九十五章 陶謙請援 劉備前往第八百八十二章 劉玉對諸葛亮的指導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呂布要報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主簿失蹤案第四百一十三章 爽朗的撤退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術稱帝第八百零五章 城門失守第八百五十七章 以毒攻毒 最後的希望第八百五十五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八百八十七章 真夠陰毒的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孫策之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東莞郡特色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置黃巾第六百三十八章 召回禰衡第九百五十六章 劉璋麾下的意見第九百三十二章 起帆 點火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劉玉在壽春第九百三十四章 赤壁大戰(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傷亡巨大 馬超倒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劉豹之死第一千七十章 黃忠到位 全面進攻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到嘴的肉第一章 棄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劉玉按捺不住了第一千二十四章 結婚前的一些事情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蔣幹流了一滴冷汗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這個老傢伙可是非常有用的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趙雲出現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百姓衝擊壽春第三百一十五章 鬱悶的袁術和袁紹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欲聯合出兵 半路截殺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熟悉的場景第四百九十五章 陷陣發威 情勢變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倒黴催的!第九百九十三章 張鬆的主意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致命的錯誤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劉玉難得出來一趟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蔣幹見孫策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反抗第七百九十二章 聯合初成 孫策暴怒第二百七十三章 趙雲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局勢糜爛 曹操堅持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魯肅撤退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麻痹,是倭人第六百九十章 徐庶說劉琦第八百五十二章 熱鬧的場面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怎麼變成這樣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諸位有何貴幹?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呂布後撤 周泰擔憂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朕送你回老家第三百零三章 處理內部問題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孫策:劉啞兒,你欺人太甚!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老夫也不容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弘農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玉的進展第九百八十九章 得罪皇室的下場是很慘的(四)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百姓已經對劉備不待見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諸葛亮的生活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玉出動第四百七十四章 一隻眼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丑退卻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當我諸葛亮是吃乾飯的?(1)第六百一十五章 草堂之外第一千三十五章 張遼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相約在子時第五十八章 解決第五十四章 結識曹袁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要殺殺東吳的威風第七百五十章 關羽送糧 陳到嘴利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讓孫權暫代孫策之權第七百四十章 老戲骨的演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的盧救主第一千二十七章 在作死路上不斷前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呂布輕鬆拿下建業第七十五章 裝神弄鬼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拼命的益州細作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東吳行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