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實際用意 羨慕嫉妒

馬謖年紀小,搞不懂自己的兄長爲何在聽說諸葛亮要自己送去讀書的時候會那麼的高興。他當然不知道諸葛亮口中的子幹先生就是盧植,當時僅存的幾個大儒之一。盧植的大名,馬謖沒有聽說過,但是馬良他們卻如雷貫耳,最好的例子就是劉備以前就是盧植的學生。同時現在盧植正在教育着包括劉玉的兒子劉華在內的貴族子弟,把馬謖送過去,可是諸葛亮的一片好心啊。

馬謖摸不着頭腦的樣子,諸葛亮算是欣慰的,其實他在第一眼看馬謖的時候就對馬謖很有好感,這個孩子眼睛中的靈光不斷閃現,看似頑劣,但只是不夠成熟而已。就像一塊璞玉一樣,慢慢地雕琢才能成爲一個絕世珍寶。現在的神武朝廷,要是培養人才能力最強的,盧植可以說是最強的存在了。單單拜一個當世大儒作爲老師,對馬謖一生受用無窮了。更別說還有那麼多當世新興的權貴子弟都在那裡,可是別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只不過這事情還不是本官說了就可以了。還需陛下給予一個恩典的。但以幼常的表現,本官覺得問題不大。”諸葛亮繼續說道。

馬良等幾個做哥哥自然知道這事情是需要經過劉玉同意的,但諸葛亮都說出口了,問題是不大的。

於是兄弟幾個都對諸葛亮感激不盡,而馬謖還是一臉的懵逼。諸葛亮將自己對馬家五兄弟的安排都整理出來,親自向劉玉彙報了。而馬家五兄弟沒有離去,他們還是需要等待劉玉最後的答覆。

諸葛亮到了劉玉的面前,一一地將自己的考覈與安排都說了出來。

劉玉覺得諸葛亮安排得不錯,這次算是給了諸葛亮一個培養自己親信的機會了,諸葛亮這樣的安排不過分,能夠人盡其用。但是最後一點要將馬謖送到盧植那裡去讀書,劉玉就覺得有點意外了。

“孔明,你爲何舉薦馬幼常到子幹那裡去學習啊?”劉玉問道。

諸葛亮恭敬地說道:“陛下,臣此舉之意有三。其一,馬氏五常一個個都是有才之士,唯獨這個最小的馬幼常能力尚未成型,此子聰慧,讓其跟隨子幹先生學習,可以爲朝廷培養一個好人才。其二,馬家乃是主公向陛下全家投效的一個世家,雖然蔡家和蒯家也是如此,但現在荊州各家都是沉默應付陛下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報效朝廷,實在難得,安排馬家的幼子前往洛陽,是把馬家當成一個典範,讓荊州各家都可以看到陛下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的,如此一來,荊州世家之心可定也。其三麼,有馬謖在洛陽,馬家的其他人做事都會乖巧一點。”

好傢伙,原來諸葛亮是準備把馬謖當成人質,讓馬家上下都可以安心地爲劉玉效力。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諸葛亮有這樣的打算是不足爲奇的。

不在其職不謀其政,諸葛亮都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行事作風自然也會有變化,如此心黑的做法卻十分合劉玉的胃口。

“孔明你說的很好,朕就准許了你這個請求。恐怕馬家幾兄弟都在暗自樂着吧。回去給他們傳達朕的決定吧。”劉玉笑着說道。

諸葛亮微笑地回答道:“遵旨!”

當諸葛亮回到自己的辦事處,將劉玉通過了他的建議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一直等候消息的馬良等人都是興高采烈。諸葛亮十分貼心的讓馬良等人回去,不用即刻上任,過個兩日才上任。

諸葛亮的意思就是讓馬良他們可以回家去將這個消息流傳出去,這樣可以達到諸葛亮之前的目的,果然是心機深沉啊。

馬良他們很快就帶着這個好消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向早就在家中等候消息的馬震訴說了劉玉和諸葛亮的安排與決定。

馬震樂開了花,滿臉微笑地說道:“好啊。馬家崛起在望了。你們很好,爲父能夠有你們這五個兒子,這輩子算是值得了。日後馬家興起,爲父到了地下也能夠有臉面見你們的祖父了。”

馬玄作爲長子代表所有的兄弟向自己的父親恭敬地說道:“父親放心,我等兄弟一定會將馬家帶入興盛的。”

馬震甚是欣慰,說道:“你們兄友弟恭,就是對爲父最大的安慰了。此次最大的收穫是幼常可以得到諸葛大人的舉薦和陛下的恩典,前往洛陽敗在盧子幹門下。”

馬謖一臉欣喜,就在剛纔他的哥哥們已經對馬謖說了去洛陽讀書的好處了。盧植的身份地位、還有門下的門人都是朝中權貴之子,馬謖都能夠看到自己日後十分光明的前途了。

“好了,你們都累了,都回去好好休息吧。季常你留下,爲父有話要和你說說。”馬震說道。

兄弟幾人似乎對這樣的情況不意外,畢竟馬良現在最受諸葛亮賞識,絕對馬家的頂樑柱。即便是馬玄這個嫡長子也沒有任何的意見,馬家向來都是能者居高位,馬良是有能力的人,即使日後代替他這個哥哥做了馬家的家主,他也是沒有意見的,只要家族興盛就好。

“季常,看來陛下還是不放心我們馬家啊。”常年見慣鉤心鬥角的馬震怎麼可能沒有看出馬謖去洛陽讀書的道道。

馬良沉聲說道:“父親,幼常這次去洛陽,雖說是有點當質子的意思,但這也是陛下對我馬家的一種恩寵。父親不必太過擔心。”

馬良能力很強,比他的父親都要強,馬震能夠看出來的,馬良肯定也能。不單單馬良,馬玄、馬康、馬津也是看出來了,唯一沒有看出來的就只有馬謖了。這小子現在正歡天喜地的收拾着自己的行裝,準備到洛陽好好地表現一回。

馬震看到自己這個最爭氣的兒子,覺得日後這馬家的希望就是在馬良身上了,於是動容地說道:“季常,日後馬家就交在你的手上了。”

“父親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大哥纔是馬家家主最好的人選。孩兒願意輔佐大哥的。而且孩兒日後可能空暇可以照顧到家裡面,還請父親三思。”馬良知道馬震是想改變家主繼承人的人選,他從來麼有這個想法的,一聽到這個就大驚失色了。

而且馬良覺得自己要是接受了這個家主繼承人的位置,以後在劉玉身邊做事,肯定會有很多的顧慮,這樣就不能很好的發揮他的才華,這樣有束縛的事情,馬良纔不幹。

馬震輕輕地點頭,他總覺得馬良比馬玄更加出色,家主的位置是最有能力的人才能夠承擔起來,才能夠帶領家族興旺下去。但馬良不願意,馬震覺得自己還年輕,一時半會不會出現什麼差池,也就由着馬良了。

馬良心想:自己要是繼承家主的位置,恐怕當今陛下也會不高興的吧,自己還是算了吧。

馬良從馬震那裡出來後就看着自己這個生活了很多年的家,感覺自己日後可能會很少有機會可以回到這裡了。家國天下,總要有所捨棄的。

馬良不由得摸了一下自己的白眉毛,這是他從小就養成的壞習慣,一旦心情有點傷感他就這麼做。

當天,也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整個襄陽城的世家大族都知道了馬家舉家向朝廷表達了效忠之意,更是得到了劉玉的親自接見,同時馬氏五常同時被委以重任。馬良成爲征伐江東主帥諸葛孔明大人的幕僚,馬玄、馬津、馬康均有官職。其中馬津成爲了新一任的襄陽尉曹,主管訴訟治安。深知馬津爲人的人們知道襄陽城以後可能要回去安定了。更讓人羨慕的是,馬家最小的兒子馬謖馬幼常居然得到了諸葛孔明的舉薦和當今陛下的特許,得以前往洛陽,拜在現今碩果僅存的大儒盧植盧子乾的門下,前途一片光明。同時據知情人士傳聞,盧植現在是洛陽最爲重要權貴子弟的老師,像典韋的兒子、呂布的兒子都在其中,來頭最大的就是當今陛下的兒子趙王劉華更是盧植的關門弟子,朝廷中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挖空了小心思想要把子弟送進去陪讀。一旦家中子弟和這些人搭上了關係,先不說日後會有高官厚祿,但一官半職是少不了的。同窗好友之情,這層關係就讓人受用無窮。

打個比方說,自己的子弟和這些日後定能成爲大漢核心人物的權貴子弟交好,萬一家裡頭犯了事,需要有人出面求情,這不就是最好的人選麼?國法是無情的,但總是人在操作的,只要有分量的人出來說好話,多多少少會留有一點餘地,不至於全家都玩完。

事情雖說不會變的那麼嚴重,總的來說是好處不斷的。

以前荊州各世家對馬家是啊不怎麼待見的,特別是對馬震這個平時沉默不語、做事隨大流的牆頭草家主。要不是馬震幾個兒子夠爭氣其他各家擔心斬草除根不盡,恐怕現在荊州都沒有馬家的立足之地。可沒有想到,以前對馬家留一線的策略,如今卻是成爲了和馬家結好的前提條件了。好多世家的家主都感嘆馬家這五個兒子同時進入朝廷之中,日後馬家的崛起是不可避免了。

荊州世家當中以蔡家和蒯家爲代表,而這兩家的代表人物蔡瑁和蒯越更是聯袂來到了馬家,並當着所有人的面和馬震稱兄道弟。

大傢伙都是知道馬家以前在荊州有多大的分量,馬震以前幾乎就是被蔡瑁和蒯越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存在,現如今卻是蔡瑁和蒯越笑呵呵地和馬震談交情論的場面。要是這事情擺在好幾年前,誰能夠想到這麼巨大的變化啊。

馬震明白自己現在能夠和蔡瑁、蒯越談笑風生,靠的都是當今陛下的恩典,他內心堅定,只要自己這麼風光是誰帶給他的。

沒有劉玉的賞識,沒有自己五個兒子的才華,馬震會有這樣的風光?

荊州世家的家主們羨慕嫉妒恨啊,如何自己這些人就是這麼不長眼呢?陛下到了襄陽,雖說對世家是不那麼待見,但也沒有表現出任何要動手的意思。自己這些人居然暗懷鬼胎,尋思着陛下遲早有一天要離開荊州,到時候自己這些人就可以迴歸到以前的日子。完全沒有想到要利用這樣的一個好機會把自己有才華的子弟去到陛下面前。就是馬震這廝賊精的,一口氣就把自己五個兒子都送上門了,得到了陛下的恩典,如今風生水起,證明了馬震做的是多麼的正確。

有些世家的家主的內心在滴血啊。馬震靠的是什麼?就是他那五個爭氣的兒子。但是自己的兒子別說有着驚人的才華了,能夠安穩地在家中不去惹事就已經很不錯了。馬震成功的模式,他們是沒有指望可以參考了。一些脾氣暴躁的家主更是回到自己家中將不爭氣的兒子狠狠地揍了一頓。更是有人尋思着自己現在還年輕,爭取在自己有精力的時候,多生幾個兒子。大號已經煉廢了,多幾個小號也好繼續操作一番啊。

無形之中,荊州未來的人口得到了促進。

更多的世家家主們彷彿接受到了劉玉給他們的信息。劉玉能夠讓馬震如此風光,除了馬良的他們的才華之外,不就是有着向世家展示了只要向劉玉效忠,帶來有用的人才,他們同樣可以得到劉玉的恩典。

都是老狐狸角色的存在,對於劉玉心思的揣摩自然是十分到位的。

有些家中有能力不錯的子弟的世家家主,開始慢慢地找了蔡瑁和蒯越接觸,表示自己家族能夠更多地爲朝廷效力。爲啥他們要借蔡瑁和蒯越的手,而不是自己前去呢?

首先第一個,馬震能夠見到劉玉,很大的因素是馬震走了狗屎運,其他人不知死活地依樣畫葫蘆,行宮外的侍衛手中的大刀可不是吃素的。

再者,有蔡瑁和蒯越的出面,即便他們揣摩錯了劉玉的心思,也有一條可以迴轉的餘地,可挽救一下的。

荊州世家沒有一個蠢人,他們的算盤算的清清楚楚。

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貴突圍 簡雍身死第七百零八章 老小子田豐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孫策之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司馬徽的舉薦第一百六十七章 隱藏多年的真相第四百八十六章 王越逃離第三百八十五章 神醫華佗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出征第八百一十六章 田豐挺身而出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劉華的邂逅 大宴羣臣第五百四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八百四十六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魯肅:郭嘉!麻煩大了!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一十七章 鉅鹿火起 袁紹突圍第五十四章 結識曹袁第八百一十四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零一章 您要不試一試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第九十八章 鮮卑攻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魯肅:郭嘉!麻煩大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份家書的份量第六百三十三章 命中註定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史落水 雲長尷尬第六百一十五章 草堂之外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孫策攻城 司馬徽勸諫第三百一十一章 收賈詡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劉玉就是要讓你難受第五百五十八章 權貴子弟的校長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馬超:龐統,你終於來求我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劉玉不以爲然第一百四十六章 王允的堅持第四百五十一章 劉玉與甄宓不得不說的相遇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羽來援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劍閣關前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不讓劉玉省心啊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荀彧來軟的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郭嘉到來 又有安排第七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九百六十六章 甘寧是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蘇、葛、廖三人的脫身辦法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各自謀劃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一千二十章 收爲親傳弟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切都明白了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桂陽城不能打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遭遇敗退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對反骨的攻略行動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魯肅不醒 典韋治病第八百一十一章 關羽義釋劉備第一千七十五章 龍與虎的謀算第五百零五章 張遼用計第四百三十四章 本初你生了兩個廢物第七百九十三章 劉玉要玩大的第三百章 許昌大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是誰你給的勇氣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曹操有辦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看在以前的情義份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交州善後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專治不服第九百八十七章 得罪皇室的下場是很慘的(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這事情辦得不行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東吳開始佈局?第二十章 打造設備(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義舉之後很不安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三大將欲用火攻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劉玉最終還是留下來了第十一章 出皇宮,出籠第四百七十五章 我劉玄德又回來了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你們好大的狗膽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成都光復第三百二十七章 袁術的逃亡之路第二章 父子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交州出兵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只有勝利者纔可以享受歡呼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一張大網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算計從糧草開始第二十八章 羣毆事件的後續發展(二)第一百零七章 順利度過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走投無路 投靠烏恆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終於說服了曹操第五百二十三章 籠絡與妥協第二百零七章 佔據關中的連鎖反應第七百九十五章 劉備安撫軍心第七百五十章 關羽送糧 陳到嘴利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還是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封賞第九百七十四章 劉玉返回洛陽(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被人追捧的主考官第九百六十一章 朕並無他意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幸災樂禍 劉玉追諡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方之間的計謀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蔣幹從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舅哥!第一百章 五原呂布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劉軍進入皇宮 曹操沒有後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玉和曹操終於對上了第六百零一章 龐統臣服第四百零六章 劉備失落第三百五十七章 陳家幫助 兵臨濮陽
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貴突圍 簡雍身死第七百零八章 老小子田豐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孫策之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司馬徽的舉薦第一百六十七章 隱藏多年的真相第四百八十六章 王越逃離第三百八十五章 神醫華佗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出征第八百一十六章 田豐挺身而出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劉華的邂逅 大宴羣臣第五百四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八百四十六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魯肅:郭嘉!麻煩大了!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一十七章 鉅鹿火起 袁紹突圍第五十四章 結識曹袁第八百一十四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零一章 您要不試一試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第九十八章 鮮卑攻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魯肅:郭嘉!麻煩大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份家書的份量第六百三十三章 命中註定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史落水 雲長尷尬第六百一十五章 草堂之外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孫策攻城 司馬徽勸諫第三百一十一章 收賈詡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劉玉就是要讓你難受第五百五十八章 權貴子弟的校長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馬超:龐統,你終於來求我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劉玉不以爲然第一百四十六章 王允的堅持第四百五十一章 劉玉與甄宓不得不說的相遇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羽來援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劍閣關前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不讓劉玉省心啊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荀彧來軟的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郭嘉到來 又有安排第七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九百六十六章 甘寧是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蘇、葛、廖三人的脫身辦法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各自謀劃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一千二十章 收爲親傳弟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切都明白了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桂陽城不能打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遭遇敗退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對反骨的攻略行動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魯肅不醒 典韋治病第八百一十一章 關羽義釋劉備第一千七十五章 龍與虎的謀算第五百零五章 張遼用計第四百三十四章 本初你生了兩個廢物第七百九十三章 劉玉要玩大的第三百章 許昌大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是誰你給的勇氣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曹操有辦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看在以前的情義份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交州善後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專治不服第九百八十七章 得罪皇室的下場是很慘的(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這事情辦得不行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東吳開始佈局?第二十章 打造設備(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義舉之後很不安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三大將欲用火攻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劉玉最終還是留下來了第十一章 出皇宮,出籠第四百七十五章 我劉玄德又回來了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你們好大的狗膽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成都光復第三百二十七章 袁術的逃亡之路第二章 父子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交州出兵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只有勝利者纔可以享受歡呼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一張大網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算計從糧草開始第二十八章 羣毆事件的後續發展(二)第一百零七章 順利度過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走投無路 投靠烏恆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終於說服了曹操第五百二十三章 籠絡與妥協第二百零七章 佔據關中的連鎖反應第七百九十五章 劉備安撫軍心第七百五十章 關羽送糧 陳到嘴利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還是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封賞第九百七十四章 劉玉返回洛陽(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被人追捧的主考官第九百六十一章 朕並無他意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幸災樂禍 劉玉追諡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方之間的計謀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蔣幹從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舅哥!第一百章 五原呂布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劉軍進入皇宮 曹操沒有後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玉和曹操終於對上了第六百零一章 龐統臣服第四百零六章 劉備失落第三百五十七章 陳家幫助 兵臨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