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暗流涌動

司馬懿的逃跑令徐晃搓手不及,封鎖整個汜水,也沒有尋到一點的線索。其實司馬懿並沒有出汜水城,而是躲在一個角落之中觀察這徐晃的一切動作。

司馬進對司馬懿:二哥!們什麼時候出城?

司馬懿搖搖頭:如今徐晃還在搜成,們最好還是再等等,等他們找不到的時候,出城纔是最安全的!如果現在出城,會被他們很快抓到,到那時們必然是死定了!

司馬進點點頭:\u201們出去之後,去哪裡?

司馬懿:曹操那裡有大哥足以,孫權地處海邊,境內水縱橫,李輝的水軍太過強大,根本不能與之抗衡,劉備的益州山川險固,只c防守得當,即便李輝的士兵再勇猛,也未必能進來,以益州作爲後方,離們的目的就不遠了!

\u201聽說,劉備身邊的諸葛亮很厲害,萬一\u2026\u2026司馬進。

司馬懿一笑:六弟不c忘了,當年劉備起兵之時的張世平和蘇雙,以及傳授張飛武藝的隴外奇人可都是們的人,劉備雖有諸葛亮,卻不很放心,只們能善加利用,諸葛小兒不需們動手!

司馬進點點頭:這樣是不是過於明目張膽了?

司馬懿笑:\u201們司馬家隱藏了幾百上千年,難就不能高調一回嗎?

二哥,是擔心,如果這次將咱們司馬家的所有家底都押上,如果不成,就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了!司馬進勸。

司馬懿:\u201們司馬氏等了這麼多年,如今可謂天下奇能異士彙集於們周圍,這次不成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即便們不押上全部,等李輝攻來,們也全都死無葬身之地!

司馬孚點點頭:不錯!李輝此人是這麼幾百年來,既霸王項羽之後有一個天縱奇才,當年便是祖輩沒有和項羽一拼,才讓劉邦佔了一個大便宜,如今這次好機會決不能放過,即便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也c賭一賭!

司馬馗、司馬詢、司馬通、司馬敏均點頭稱是。司馬進還有些猶豫。司馬懿:六弟不用擔心,們家這些年做的事情也不是白做的,有錢有人,打仗不就是靠這些嗎?李輝雖然暫時取勝,日後一定會後悔的!不c多想,明日們就悄悄出城趕往成都峨眉山!

峨眉山位於巴蜀盆底西南方向,距成都三百多裡。峨眉山整年雲霧繚繞,猶如仙境。冬暖夏涼。頂峰上常年積雪覆蓋,遠觀如雲霧中的白塔,一片異國風情的味。的確是個修仙了的好去處。唯一煩惱的是便是這個時候的峨眉山還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山上沒有路,而猴羣聚集,無法長期居住。司馬懿之所以看上這裡,一來離成都不較勁,容易控制成都局勢,二來山如神仙般,有助於自己鼓搗神鬼莫測的玄機。

張世平、蘇雙的突然拜訪,讓劉備大爲驚訝。這兩人消失了幾十年,突然找到自己絕對沒有什麼好事。張世平笑着對劉備:\u201當年第一次見玄德公時,變覺得,大王不一般,如今雄霸一方,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大王,不知可否還看得起這粗俗之人?

蘇雙:大王乃是仁義之人,不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就算是陌生人來投奔大王,大王也會傷口飯吃,更不用說你!呵呵呵\u2026\u2026

劉備面前的笑了幾聲:二位助起兵,乃是劉備大恩人,此次既然走到的門上,有劉備一口,便有二位半口,快請!快請!

留下張世平、蘇雙不久,張飛便也帶着一個仙風骨的者而來,此人面色陰冷,從人身邊走過便有一陣刺骨寒風,不說話,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看上去有七八十歲,頭髮鬍子卻都是黑的。

張飛對劉備:哥哥,這位便是的師傅,人稱隴外奇人,從不涉足中原,近聞們西蜀正是用人之際,特來相助,請哥哥接納!

劉備點點頭:既然是三弟的師傅,自然也是的師傅,請受一拜!

隴外奇人就站在那裡,也不攙扶,由着劉備拜了自己。劉備本就是做個樣子,誰知人家沒有將自己扶起,不得已變真的拜了,心中十分不舒服。

宋謙笑:幾位都是世外高人,大王福緣深厚,有這麼多人相助,走出這西蜀乃是遲早的事情!

衆人點點頭。張飛:大哥,如今們兵精糧足,何時爲二哥報仇?

劉備:如今曹操已經拿下西涼,韓遂戰死,西涼騎兵盡數投降,軍師擔心,遲早曹操會出兵漢中,所以們大軍集結漢中,應付曹操,二弟的事情放放再說!

這\u2026\u2026張飛剛c反駁。隴外奇人攔住張飛:徒兒不c無理,大王說的很對,曹操佔據長安對漢中的確是一個威脅,如果此時兩面開戰,又百害而無一利,還是等等再說!

張飛無奈,喘着粗氣站到一旁。宋謙:漢中的戰事不知何時才起,直留軍師一人恐怕難守漢中,如今主公麾下來了這許多豪傑,不如派一兩位助軍師同守漢中,還可以\u2026\u2026

劉備想了想,對宋謙小小:天師所言甚是!不知哪位願往漢中!

張飛立刻:哥哥,去!

宋謙:三將軍有守衛成都的重任不可輕動,三將軍的老師乃室外高人,胸中定有良謀,助軍師守漢中當可事半功倍!

這\u2026\u2026劉備有些猶豫。宋謙:大王放心,高人當然是高人,應該知如何處理!您老說是吧!

隴外奇人看了一眼宋謙,陰狠的臉上流露出殺氣,不過立刻隱去,一擺佛塵:也罷!便去一趟漢中,只是大王應該給一個差事,不然恐怕諸葛亮絕不會聽的!

劉備笑:從今日起先生便是參軍,協同軍師一起處理漢中所有事情,張、蘇二位便爲功曹,負責考察官吏,維護蜀中官吏廉潔!

謝大王!三人給劉備跪下稱謝。

龐統得知司馬懿跑了,嘆了口氣:主公在處理司馬懿的事情有些過於婦人之仁了,司馬懿這一跑,他日必成們的大患,弄不好原本已經看見希望的勝利,就會推遲很多年!

第51章 洛陽的內亂第52章 辭官第90章 退守第66章 不能殺進壽春城第92章 途徑河內第50章 卑鄙的手段第43章 江夏攻防戰第35章 失策了第70章 大戰虎牢關(十四)第65章 釣魚和魚餌第11章 曹操的死活第87章 決戰官渡(十)第38章 大哥的心病第37章 栽贓嫁禍第69章 智取晉陽城第69章 笨蛋王朗第40章 怪病第2章 博陵酒宴第55章 出徐州第65章 繞城是娶親的條件第32章 決戰日照山(一)第59章 廣陵張紘第40章 渡口第67章 治大國第11章 曹操的死活第8章 吞狼計第17章 奪命無敵槍第25章 大破十萬軍兵第74章 混進董卓的隊伍第11章 曹操的死活第99章 決戰官渡(二十二)第25章 絕世武將第4章 轉喜爲悲第106章 逃走第70章 被圍第61章 黃皓的財寶第9章 激將計第6章 何去何從第99章 與荊山四隱的重逢第89章 決戰官渡(十二)第54章 益州危機第77章 落架的皇帝不如狗第61章 安國將軍孫策第45章 殺出去第78章 決戰官渡(一)第48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87章 出兵第33章 天下第一神箭第35章 宮廷鬥第45章 事不關己第75章 我們是兄弟第59章 西涼烈馬第9章 外族幫主鮮于輔第82章 拉攏呂布第5章 四世三公第41章 馴服泰山賊第68章 你死我活第4章 假扮黃巾軍第59章 大戰虎牢關(三)第42章 新計劃第29章 選將第48章 鼎足之勢第100章 再次敗走第41章 建寧城下第36章 不見其人先聞其名第45章 圈套第56章 休戰期第27章 又是兒子又是女婿第63章 上峨眉第69章 陳到暫露頭角第64章 談婚論嫁第67章 南蠻第29章 玩火者自焚第72章 大戰虎牢關(十六)第46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106章 誰是幕後的兇手(二)第26章 先學造槍第8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巡察使駕到第54章 胡軫的第二次錯誤第14章 三國聯盟(二)第53章 海防的必要第32章 變故第106章 雙重壓力第101章 啞巴虧第98章 禍不單行第12章 新港口第81章 呂布戲貂蟬第85章 誰殺了董卓第99章 英雄?狗熊第104章 巡河第17章 殺人和燒城第2章 奸細?第65章 繞城是娶親的條件第93章 決戰官渡(十六)第65章 身世第73章 許昌亂了第83章 謀董卓第65章 身世第62章 撤兵
第51章 洛陽的內亂第52章 辭官第90章 退守第66章 不能殺進壽春城第92章 途徑河內第50章 卑鄙的手段第43章 江夏攻防戰第35章 失策了第70章 大戰虎牢關(十四)第65章 釣魚和魚餌第11章 曹操的死活第87章 決戰官渡(十)第38章 大哥的心病第37章 栽贓嫁禍第69章 智取晉陽城第69章 笨蛋王朗第40章 怪病第2章 博陵酒宴第55章 出徐州第65章 繞城是娶親的條件第32章 決戰日照山(一)第59章 廣陵張紘第40章 渡口第67章 治大國第11章 曹操的死活第8章 吞狼計第17章 奪命無敵槍第25章 大破十萬軍兵第74章 混進董卓的隊伍第11章 曹操的死活第99章 決戰官渡(二十二)第25章 絕世武將第4章 轉喜爲悲第106章 逃走第70章 被圍第61章 黃皓的財寶第9章 激將計第6章 何去何從第99章 與荊山四隱的重逢第89章 決戰官渡(十二)第54章 益州危機第77章 落架的皇帝不如狗第61章 安國將軍孫策第45章 殺出去第78章 決戰官渡(一)第48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87章 出兵第33章 天下第一神箭第35章 宮廷鬥第45章 事不關己第75章 我們是兄弟第59章 西涼烈馬第9章 外族幫主鮮于輔第82章 拉攏呂布第5章 四世三公第41章 馴服泰山賊第68章 你死我活第4章 假扮黃巾軍第59章 大戰虎牢關(三)第42章 新計劃第29章 選將第48章 鼎足之勢第100章 再次敗走第41章 建寧城下第36章 不見其人先聞其名第45章 圈套第56章 休戰期第27章 又是兒子又是女婿第63章 上峨眉第69章 陳到暫露頭角第64章 談婚論嫁第67章 南蠻第29章 玩火者自焚第72章 大戰虎牢關(十六)第46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106章 誰是幕後的兇手(二)第26章 先學造槍第8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巡察使駕到第54章 胡軫的第二次錯誤第14章 三國聯盟(二)第53章 海防的必要第32章 變故第106章 雙重壓力第101章 啞巴虧第98章 禍不單行第12章 新港口第81章 呂布戲貂蟬第85章 誰殺了董卓第99章 英雄?狗熊第104章 巡河第17章 殺人和燒城第2章 奸細?第65章 繞城是娶親的條件第93章 決戰官渡(十六)第65章 身世第73章 許昌亂了第83章 謀董卓第65章 身世第62章 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