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現在先上傳一章,晚上還有一章!
“除此之外,介於當今天下大亂,因此孤決定,在三省六部之外,特別設立一院,名爲樞密院,掌管軍政大權,負責對外征戰,而遇到戰時,在樞密院之下增設一統帥部,最高統帥由孤擔任,戰時統帥部可以不受三省六部各方面的節制,到戰後,而樞密院最高長官稱之爲樞密使,同樣由孤親自擔任!”
宋代的樞密院無疑是非常前進的制,這一項制,到後世都還存在着,當然,來自後世,充分的認同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曹操,絕對不會把這個相當於三軍大元帥的位置讓給別人,而是自己擔任。
曹操劃分兵部權利,讓信任的兵部尚書程昱微微皺了皺眉頭,但是面對威望正盛再加之被曹操封爲兵部尚書,程昱倒也不好意思跳出來阻止。
與此同樣的,新任的其餘五部尚書和三名宰相,差不多心中都是一個想法,而身爲頂層的他們沒有看頭,中下層的官員,當然也不會傻傻的跳出來當出頭鳥,反對曹操執掌兵權,要知道兵權這種事,可不是可大可,而是一個地雷、一個禁區。
至於不受文臣節制,這些他們倒無所謂,兩漢士氣的文臣對於武將的節制,並沒有像宋朝之後那樣,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此時秦漢之風還未消散的東漢,由於尚武之風還在,因此武者的地位並沒有十分的低下,因此而帶來的。那就是文臣方面對於武將的節制雖然有,但是絕對不會太過。而且,更別現在還是天下大亂之時。
至於武將方面。他們到沒有感覺不爽什麼,畢竟從開始到現在都是曹操在率領着他們,因此對於曹操擔任樞使,他們不但沒有不開心,反而因爲能夠在戰時徹底不受文臣方面的節制,而感到開心。
當然曹操也沒有厚此薄彼,在整頓了文官方面之後,曹操將第三把火放到了軍隊之上“第三件事,孤欲要劃分軍隊。其中二十萬精銳擅戰之士卒,徹底脫離農耕,此軍隊,孤將其稱爲戰兵,而其餘四十萬軍隊,則是兵農合一,閒暇之時耕田、訓練,戰時則穿戴鎧甲,上陣殺敵。此爲州兵,今後我軍大體就是此兩類,二十萬戰兵和四十萬州兵,共計六十萬!”
“君上明見。如此一來,我軍不但解決了兵源之愁,同時更是讓我軍軍費負擔大大減。臣附議!”
“此策若能行於天下,臣保證。來年我軍稅收必然大大增加,臣附議此策!”
曹軍本就有了州兵的存在。那就是早期的屯田兵,如今曹操只不過等於把屯田兵的稱呼給改爲了州兵而已,再加上執掌門下省的宰相荀彧和戶部尚書沮授的共同出聲贊同,因此此策很快就順利的通過了。
接連燃氣了三把大火的曹操,此時心中也感到了有些疲憊,但是在稍微休息了一下之後,曹操再次振奮其了精神,準備繼續的將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一一化爲現實。
有人打完天下而後治理天下,這話到底是對還是錯,曹操不好,但是對於他來,他更傾向於邊打天下邊治天下。
因爲天下大亂之時,也是一起秩序清空歸零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想頒佈一些新的政策可謂是無比容易,同時,地盤也意味着好調頭,要是哪項政策有錯,也能夠及時的掉頭不會因此而害國害民。
而天下一統之後,想要如此,那麼可就不容易了,而且,天下統一的時間顯然平不會太過短暫,就算只有數年,但是確足夠讓那些舊秩序重新生根發芽了,到那個時候,想要改革,其阻力之大,可謂難料。
以點帶面,曹操此時雖然幹不了,但是亡羊補牢爲時未晚,此時曹操的統治地區僅僅在中原和關中一帶,要想改變政策的難,相比於一地一州顯然要難得多,但是相比於整個天下來,卻又可以是容易的多。
“諸位,孤昨日日夜思索一件事,卻不得解,諸位可知是何事?”
堂下文武,特別是文臣們相互對視,不明白曹操又準備要幹什麼,但是君上的面子是不能不給的,因此他們都很識相的拱手道“臣等不知,還望君上能夠解臣等之惑。”
麾下文武的配合,無疑讓曹操很滿意,笑着點了點頭,像是在組織語言,片刻之中,曹操的聲音迴盪在大堂之上“孤昨日所想,乃是我朝綿延四年,但是不管是前朝王莽還是今時今日,我朝之亂幾乎都來與天下諸侯紛爭,諸位,你等可知,爲何這諸侯,竟然如此之多如此之容易出現。”
“臣稟君上,天下諸侯之亂,前朝來自於王莽篡位,所立新朝,橫徵暴斂,以各種巧立名目,徵收天下之稅,致使羣情激奮,姓離心,因此,天下諸侯趁勢而起兵,推翻王莽,重新建立漢朝,而今日諸侯並其,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完全是因爲州牧之職的原因,州牧掌管一州軍政大權,再加之毫無制衡,因此只要擔任州牧之人,稍有不臣之心,那麼一州之亂將不可避免,因此在臣看來,今日諸侯並起之原因乃在州牧!”
門下省宰相荀彧不愧後世王佐之才的稱呼,可以是將兩漢特別是東漢諸侯並起的原因了個通透,縱觀歷史,東漢的諸侯,其實力在初期比起之後的朝代的諸侯來,可謂是強的不一點半點的,幾乎人人都是一州、一郡之首,而後世的諸侯,最好的,也不過是一城之太守罷了。
曹操帶着一種恍然之色的點了點頭,隨後裝作正在思考的樣子,將近一刻鐘之後,才恍如回神般道“誠如文若所,我朝諸侯之亂,乃在與州牧,當今天下雖沒有平定,然而中原和關中一統,爲了不重蹈我朝昔日之禍,孤以爲,州牧權柄太重,因此出去一下沒有辦法的地方,比如關中和青州北海,其餘的地方,州牧一職一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