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

鍾繇性雖剛正,但他並非是一個不知變通之人,之所以會這麼激烈地攔阻荀貞,使命在身只是其中的一個緣故,另一個緣故則是因爲他與荀貞交情非淺。

抗旨入京,而且是帶兵入京,這是犯上之事,雖非謀逆,性質上卻也差不多了,身爲臣子,怎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鍾繇和荀貞相識多年了,長社與潁陰只相隔數十里,族中長輩交好,可謂世交,又曾同郡朝爲吏,又做過同僚,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鍾繇自覺都有責任阻止荀貞做這等昏了頭的蠢事。

荀貞無奈地看着他橫劍加頸,暗示典韋、趙雲上去搶他手中的劍,可鍾繇何等機靈,看出了荀貞的心思,不等典韋、趙雲上前半步,手上使力,他脖中已有血痕出現。

“元常,我不是給你說了麼?我不是想抗旨違詔,我只是擔憂董將軍。”

“休得再言!我只問你一句話:你是撤兵,還是進軍?”

看鐘繇這架勢,荀貞如果回答個“進軍”,他還真有可能會橫劍自刎。

即使這個可能性也許不大,但荀貞也不敢冒這個險。

萬一鍾繇真的自刎了,那荀貞就是“好心得惡名”了。

戲志才本在前軍,聞訊匆匆趕來,見到眼前這一幕,愕然驚詫,問道:“這是?”

程嘉、荀攸其實也是不贊成荀貞違詔入京的,當下與戲志才分說清楚,戲志才亦不贊同荀貞的決定,勸道:“君侯,今大將軍傳朝廷詔令,命君侯退軍轘轅關,而君侯如違詔強進,則知君侯者,知君侯是因爲擔憂董卓,可不知君侯者,怕將會以‘跋扈將軍’而視君侯啊!”

荀貞苦笑對荀攸、程嘉說道:“公達、君昌,卿二人當知我之所憂啊!”

荀攸默然不語,程嘉只管一個勁兒地眨眼。

荀貞本還指望荀攸、程嘉幫他勸說鍾繇幾句,見他兩人這般反應,也只能把這後半句話嚥了回去,嘆了口氣,說道:“罷了,罷了,元常,我奉詔就是!”

戲志才、程嘉、荀攸三人的意見,荀貞可以不聽,可鍾繇這般架勢,荀貞卻不得不暫爲之妥協。

鍾繇素知荀貞多智,卻不信他,依舊橫劍在頸,說道:“你且先下令命你部曲轉向!”

荀貞剛下了軍令,命部曲轉向,改去京都,現在卻又不得不再下軍令,命部曲調回頭,依舊向轘轅關方向。

荀貞部曲近四千,傳達軍令需要時間,鍾繇站得久了,長時間地保持一個警惕地姿勢,有點累,胳膊也酸,索性又往後退了幾步,靠着馬廄坐下,手中的劍卻依舊橫在脖前。

場景就變得有點搞笑了。

營中帥帳之前,一邊是荀貞、典韋、趙雲諸人,兩側是戲志才、荀攸、程嘉等人,荀貞等人的目光多皆落在坐地橫劍的鐘繇身上,周圍則是甲士、騎士來往調動。

要是不知情的人看到這一幕,必然會茫然不解。

荀貞看着鍾繇這般架勢,也覺得有點好笑,笑道:“元常,地上寒涼,我叫人給你搬去個坐榻可好?”

鍾繇不理會荀貞的“調笑”,苦口婆心地對荀貞說道:“貞之,統家兵入京都,莫說是違詔,便是奉大將軍之令,其中亦兇險暗藏,此實本朝中興百餘年來之首見,卿離家之前,卿族中的長輩、諸賢想來對卿必有交代,當此之時,卿切莫剛愎獨斷,一定要小心謹慎啊!”

荀貞甚爲感動,對鍾繇說道:“元常心意,我盡知之!……這樣吧,元常,高幹已爲我入京見袁司隸,爲我請帶兵入京之詔了,我答應你,如不能得此詔令,我絕不再兵向京都半步,可董將軍兵臨夕陽亭,我實憂京都局勢,你也不要再促我退軍轘轅關了,我便兵駐此處,如何?”

荀貞現駐營之地離洛陽二百餘里,如果拋下輜重,輕裝兼馳,一天一夜可到,若能駐兵此處,那麼即使京都生變,或許也能趕得及,退一步說,即使趕不及,有他這四千兵馬在此,料來董卓也該會有些忌憚,不敢恣肆亂爲。

鍾繇知荀貞並非是“跋扈不臣”之人,對董卓,鍾繇也有擔憂,此時聽得荀貞此話,看出是荀貞的真心話語,思忖片刻,說道:“好!便如你言,只要你不再進兵洛陽,我便也不再催你退軍轘轅關。”

“那你可以起來了吧?”

鍾繇雖是坐着,但爲防荀貞暗令人來奪他的劍,卻和站着時一樣依然保持着警覺,這會兒與荀貞達成了共識,心情放鬆下來,才覺出雙腿痠疼,拄劍在地,連着試了兩次都沒能站起。

荀貞上前,親把他扶起,又親把他的佩劍歸還腰鞘。

“元常兄,我與你相識多年,今日方見你剛烈之面。”

“貞之,我與你相識多年,亦今日才見你‘雄橫跋扈’!”

鍾繇這話是在奚落荀貞。

兩人相顧一笑,適才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頓爲之一消。

鍾繇頓了頓,又說道:“貞之,這兩天我在你軍中,才聽聞你路過陽翟時,誅了張常侍一族?”

“陽翟張氏,倚張常侍之勢,素橫行郡縣、魚肉鄉里,我久欲除之,今得其機,焉能放縱?”

“張常侍子婦,何太后之妹也,卿既非潁川太守,又無朝廷之詔,而擅誅張常侍滿族,固大快人心,可難道就不怕張常侍之怒麼?”

“我已經得罪了趙常侍,不差一個張常侍。再則說了,我潁川人也,我既能爲魏郡父老除鄴趙之患,又豈能不爲本郡父老除陽翟張氏之惡?”

鍾繇搖頭慨嘆,說道:“貞之,昔我與卿在潁川同朝爲吏,雖已知卿除暴禁邪,捕搏敢行,數年未見,卻不知卿今日竟是愈發鷹隼奮翰,凌剛摧堅!卿真雄橫之士也!”

第一個雄橫,是奚落荀貞;這第二個雄橫,卻是在讚許荀貞了。

荀貞誅陽翟張氏一事雖是擅殺,可鍾繇久在京都,卻早清楚當今的局勢,現今的朝堂之上,士人與宦官的鬥爭已經到了最後一步,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不是士人死,就是宦官死,絕無妥協的可能,所以說,荀貞擅殺張讓一族這件事,放在以前可能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可放在現下卻並不重要了,——在這場政鬥中,士人如獲勝,誰也不會去追究荀貞此事,而宦官如獲勝,別說荀貞,便是袁紹、何顒、王允等等諸人也一個都逃不掉。

事實上,連鍾繇這個並非漩渦中心的人都看出來這一點了,何況袁紹?

袁紹非常清楚,如不能把宦官悉數誅殺掉,那麼他將要面臨的就只有一條路:下獄死。

故此,對袁紹來說,雖然誅宦這件事一直都是由他爲主力,是由他在大力推動的,可事情發展到現今這個地步,他本人其實也已經被逼到牆角了,他也已經是無路可退了。

因而,他先有退讓妥協,爲減少何進對士人的忌憚而主動建議何進召四方猛將、豪傑進京,繼而又有現下的私令董卓、荀貞、橋瑁等人馳驛上奏,以給何太后、同時也是向何進施壓。

WWW⊙ тTk an⊙ c○

——何進後來得虧是被宦官殺死了,如他不被宦官殺死,按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當袁紹被逼到絕地時,爲了他個人、也是爲了何顒、曹操等他這一黨諸人的利益,以荀貞度之,說不定他還會施出什麼手段來下手除宦。

軍中講究的是令不再改,三軍之災始於狐疑,要非荀貞帶來的這些兵士多是跟從他多年的義從部曲,只他半個時辰內連下兩道不同的命令,“朝令夕改”這一條,怕是早就引起了軍心的不穩,卻好在有許仲、荀成、辛璦等無條件服從他的這些將士,倒是沒有出現這種局面。

駐軍當地,在焦灼不安中,度過了三天。

這天下午,得來消息:

荀貞、董卓等人要求誅宦的上奏分別被呈入朝中,何太后大爲之恐懼,迫於外兵臨境的壓力,於是不得不悉罷中常侍、小黃門,命之還里舍,只留下了何進的一些親信守在宮省之中。

張讓、趙忠等諸常侍,以及小黃門等宦官皆到何進家中,向何進請罪,表示願聽從他的處置。

何進對他們說:“天下洶洶,正患諸君耳。今董卓兵屯夕陽亭,將入洛陽,諸君何不早就各國?”

宦官們中有很多被封的有侯爵之位,各有封邑,所謂“早就各國”,何進這是在要求他們離開京都,分去各自的侯國封地,至於沒有被封侯,沒有侯國封地的,自然是各歸其家了。

曹操有封信隨着這道消息送來,他在信中寫道:“袁司隸勸大將軍便於此決之,至於再三,而大將軍不許。”

“便於此決之”,即是說,袁紹勸何進不如趁此機會,把張讓、趙忠等常侍、小黃門一打盡,乾脆全都殺掉。可何進卻不同意。

何進肯定不會同意。

如前文所述,爲了各自的利益,何進雖與袁紹有着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想除掉宦官在宮中、朝堂上的勢力”,可又同樣是爲了各自的利益,他們兩人的這個目標在先天上就存在着分歧。

作爲士人的袁紹,當然是想把宦官一打盡,悉數誅殺,因爲只有這樣,士人才能徹底擺脫宦官的壓制,才能獨掌大權。

可作爲出身低微的外戚何進,他卻壓根就不想把宦官全部殺掉,他還指望着能借助宦官之勢,用平衡之道,促使宦官、士人兩大集團爭鬥不休,以此來保證他手中的權力不會被人奪走。

對何進來說,最好的局面應該是:宦官們服軟,各自歸國,離開京都,但同時,宦官們在州郡的勢力卻依然存在,如此,他既能得到天下的讚譽,能夠留名後世,又可以在宦官、士人的爭鬥中,保持超然其上的地位,從而可以獨享朝堂權柄。

荀貞甚至可以猜想到袁紹此時的心態。

袁紹此時此刻必然是惱火之極,雖然宦官們都被趕出了宮省,可他現在肯定並無半點獲勝的喜悅,相反,說不定心情忐忑,時刻處於重壓之下。

對袁紹來說,只有死掉的宦官纔是好的宦官,如不能抓緊時機把宦官盡殺,那麼一旦宦官們緩過勁來,——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首先,張讓、趙忠們和何太后在宮中朝夕相處,感情不錯,而且何太后當初之所以能夠得到靈帝的寵愛,其中多虧了張讓、趙忠們的幫忙,並且有一次何太后與靈帝發生不快,差點被廢,全是張讓、趙忠等人涕泣求解,各獻出家財千萬,這才解了何太后之危,又且張讓的子婦,也即他的兒媳婦還是何太后的妹妹,有着姻親的關係,再其次,宦官們的宗族、子弟、親戚、門客、故舊多有在州郡爲吏的,勢力甚大,沒準兒什麼時候宦官們就翻過盤來了,而一旦被宦官們翻過盤來,何進是何太后之兄,是天子之舅,可能不會死,可袁紹等人卻是必死無疑了。

這就好像是頭頂懸了柄劍,袁紹怎不爲之輾轉難眠、恐懼驚憂?

如果說,除掉宦官們在朝廷、宮中的勢力是袁紹與何進共同的目標,那麼事情發展至此,他兩人之間的同盟關係已接近瓦解了。

用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來分析的話:

宦官的危害已不是何進要面對的主要矛盾,相反,士人的勢力卻從之前的次要矛盾現如今已經提升到了接近主要矛盾的地步;而袁紹這邊,宦官之危害卻依然是他們要面對的主要矛盾。

事情再這麼發展下去,袁紹與何進分道揚鑣、乃至反目成仇怕是近在眼前了。

甚至說不準,袁紹如果再逼得急一點,何進恐怕反過來會與宦官聯手,對付袁紹一黨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證實了荀貞的猜想。

曹操的信和這道消息送來後不久,又一道消息傳來。

這道消息卻是“大將軍令”,命各州郡捕拿宦官親屬。

作爲袁紹這個政治小集團一員的荀貞,很快就得知了內情,這道大將軍檄令實非何進所傳,而是袁紹假借何進的名義傳給各個州郡的。

按理說,這件事足能使何進震怒,與袁紹翻臉,可緊隨其後發生的另一件事卻使何進不但沒與袁紹翻臉,反而再次與袁紹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43 縣尉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36 什伍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47 辨旗察鼓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5 尋賢不遇(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36 什伍4 留錢75 欺上弄假國之賊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7 蘇合湯餅孰爲香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2 國家棟梁傅南容26 招人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4 願以區區當芹獻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8 捕人6 初夜10 曹孟德四策禦敵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 光和六年(上)51 得領汝南意不足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5 問世間誰主沉浮44 高家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2 敬事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59 吾候諸君久矣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56 允誠書從濟北來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1 雪夜攻莊6 東漢諸侯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45 欺人49 登門42 君臣自古固多疑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7 計劃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0 牽掛者何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79 毋要臨渴而掘井25 鄉有野賢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9 圍不赦以威生仁39 得二荀舉薦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5 備寇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1 今有潁陰乳虎(中)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4 賊困屋中26 決勝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
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43 縣尉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36 什伍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47 辨旗察鼓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5 尋賢不遇(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36 什伍4 留錢75 欺上弄假國之賊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7 蘇合湯餅孰爲香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2 國家棟梁傅南容26 招人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4 願以區區當芹獻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8 捕人6 初夜10 曹孟德四策禦敵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 光和六年(上)51 得領汝南意不足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5 問世間誰主沉浮44 高家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2 敬事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59 吾候諸君久矣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56 允誠書從濟北來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1 雪夜攻莊6 東漢諸侯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45 欺人49 登門42 君臣自古固多疑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7 計劃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0 牽掛者何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79 毋要臨渴而掘井25 鄉有野賢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9 圍不赦以威生仁39 得二荀舉薦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5 備寇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1 今有潁陰乳虎(中)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4 賊困屋中26 決勝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