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章 孟獲帶兵回老巢

bookmark

《寫給所有看文的書友、讀者的話》

今天去貼吧,三國小說貼吧,看到有人談到個人的文了。說實話,聽到有讀者評價還可以,個人心裡確實是很高興。但是人家也說了,劇情太拖,這個個人也承認,確實是這樣。尤其是荊州那地方,對這個個人沒太多說的,反正都寫出來了,也沒辦法。之後可能還會很慢,這個大家知道一下,其實這就是這麼往下一點兒點兒寫的。

其實個人寫文,寫成這樣兒也確實是挺對不起看書的書友,但是個人也沒辦法,水平畢竟有限。如果說個人能用幾句話就說清楚很多東西,那麼估計個人那水平就提高到大神級別了,可不可能啊。好在個人文也沒多少書友訂閱,到了現在還有十四五個書友吧。而對於這些書友,個人是很感激,也是很抱歉,最後只能說,反正大家能看就看,不看也沒關係。

其他的,大家有興趣就看看個人的新書,白馬天下。這文個人儘量是不像這本,而且也不會簽約,個人認爲是可以進步的,反正就說這麼多吧,也真是對不住大家了。

這次雖然寫了不少字,不過不算錢,因爲字數不到。

-----------------------------------------------------

孟獲退兵了,等馬超知道消息的時候,他也不過一笑了之。

他也沒派兵去追,因爲覺得沒必要,這就和他之前所想所說一樣兒,一定是要孟獲退走,然後再慢慢跟上。自己自然是不會放過他。並且他也算是知道,孟獲真就那麼輕易就能乖乖退走嗎,他甘心嗎?

如果說自己擒了他三次。他就老實了的話,那麼他當年諸葛亮也不用那麼費勁了。哪怕如今他南蠻軍幾乎是全軍覆沒了。可是雖說在禺同山這邊兒確實是如此,但是他南蠻還有不少人馬呢,這個馬超是相信的。

至少他孟獲正規的人馬,應該是比自己正規的涼州軍還要多。至於說經過了之前的戰事,如今他們還有多少人了,根據細作的情報來看,至少他孟獲在南蠻的可戰之兵,還能有十幾萬。這是沒有問題的。

-----------------------------------------------------

孟獲是不甘心地帶兵撤退了,或者應該說,他是甘心也好,是不甘心也罷,都得撤退。

不說已經是沒有人馬了,幾乎就是什麼都沒了,所以根本無法和馬超抗衡。他也不知道爲何,馬超怎麼不來進攻,不來追擊,但是他卻知道。自己得帶着人趕快跑才行。

而且更爲重要的就是自己夫人的態度,孟獲也明白,自己要這個時候再不帶兵退兵。估計自己這個夫人就要真正發火兒了,到時候自己可承受不住其的雷霆之怒啊。而且他也都知道,自己這些屬下,兩個洞主,還有那些將領,包括孟優都不想再在禺同山和馬超涼州軍戰了,這將領沒有戰心,還能指望着什麼啊。

就憑自己老哥一個,能打得過馬超涼州軍那麼些人?自己連個崔安都對付不了。還能對付得了馬超嗎?聽聞聽人好像武藝更加高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

於是就這樣兒。孟獲是不甘心地說了一句,“全軍出發!”衆人便離開了。撤回南蠻。

-----------------------------------------------------

可以說孟獲這次絕對算是意氣風發過來,然後是灰溜溜離去的典型。

反正至少他帶兵來的時候,卻是絕對沒有想到這個,這些時日的戰鬥居然是讓自己十五萬大軍都沒了。然後之後又讓孟優調來五萬,如今呢,就只剩下了幾千,這讓自己有什麼臉面回南蠻。

可自己還得回去,不過無非就是丟人罷了。剛開始想得倒是挺好,自己攜得勝之師回南蠻,馬超和自己妥協,然後給南蠻無數好東西,這事兒也就算完。

自己對他們漢人的地盤什麼的,確實沒多大興趣,自己連南蠻都沒解決,就別說去攻佔漢人的地界了。而且孟獲也知道,你看自己去搶些東西,涼州軍還沒什麼,可要是殺人奪地,估計馬超還不得和自己拼命啊。

所以孟獲讓己方佔據城池郡縣,其實不是說永久性的,不過就是暫時作爲補給之初而已。

-----------------------------------------------------

他算是發現了,這漢人把地看得是非常重要。這個和異族還差一些,至少異族沒有那麼太過看重地盤什麼的。如果說這個地方被佔了,他們可以遷徙到其他的地方,再找一處別的適合居住的地方。

要是遊牧民族的話,那就更簡單了,逐水草而居嗎,只要有水還有草充足的地方,他們就能居住。而且人家也沒有什麼房子之類的東西,都是氈帳,直接就可以帶走了。而南蠻雖說不是這樣兒,但可比漢人簡單多了。

異族看漢人,也是不能太理解。在他們看來,自己家被人佔了,就跑到別地方就可以了。但是漢人好像都是故土難離,甚至有人寧可死在家鄉,也不準備跑了。這樣兒的事兒,在他們看來,是很難理解的。

也是,如果你問一個異族的人,你的家在什麼地方,他不會說一個確切的地點,基本他就會告訴你,水草豐茂的地方,其實都是他的家,或者是草原都是他的家。

-----------------------------------------------------

如果要是問一個漢人,你家在什麼地方,如果他是在異族居住的話。他可能回說自己家在大漢,但是後邊還可能要加什麼州郡。

不過大多數的人,問他。對方肯定要說在什麼州郡什麼縣,甚至精確到了一個村子。那就是他的家。

這可能就是文化習俗的差矣,畢竟漢人幾乎沒幾個人會說,什麼有什麼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這和異族的區別大了去了。或者也可以這麼去想,其實異族好像算是隨遇而安,不過漢人呢,當然也不是不能適應環境。可是心裡邊兒,大多數人,永遠都認爲,其實還是家鄉更好。並且身死之後,肯定要葬在家鄉的,所謂是“樹高千尺,葉落歸根”嘛。

孟獲是不甘地走了,帶着幾千殘兵離開了,不過他心說,馬超、涼州軍。你們等着,總有一日,本王一定會讓你們見識到我軍的厲害!

-----------------------------------------------------

孟獲帶着人和殘兵離開了。半個時辰後,馬超也下令全軍出發了。

如今馬超還有七萬多人馬,當時孟獲讓孟優回南蠻搬兵調兵的時候,馬超也給成都的張鬆一封自己的親筆書信,所以最後孟獲的人馬加上朵思大王和楊峰各兩萬,孟優從南蠻調兵五萬,最後是十一萬多。而馬超經過了增加五萬人馬後,也是差不多是是這個數了。

可之後因爲楊鋒兒子被生擒,所以楊鋒只能與馬超聯合。然後又把朵思大王殺死,造成禿龍洞人馬的混亂。等馬超大軍殺來的時候,就相當於是十四五萬人對陣孟獲的七萬多人。這可以說是其兩倍。結果孟獲敗了一次後,又馬上折返回來和馬超涼州軍再戰,最後他就只剩下了兩萬多人,而馬超卻還有八萬多。

看着馬超涼州軍比孟獲南蠻軍要多很多,其實不然。

-----------------------------------------------------

因爲之前的涼州軍,和孟獲人馬其實都差不多,就算比他們少,其實也沒少個幾千人吧。

所以主要還是因爲楊鋒的銀冶洞的人馬和朵思大王禿龍洞的人馬,製造混亂,和孟獲南蠻軍死拼,這纔給了馬超機會,才讓涼州軍傷亡減少了很多。

因爲他們兩個洞的人馬,加在一起,已經是四萬了,而孟獲那個時候就剩下七萬多。之後馬超涼州軍再加入進來,可以說是其兩倍人馬,所以孟獲兩次大敗後,他就只剩下了兩萬多人,而馬超卻是還剩下了八萬人左右。

馬超涼州軍傷亡是少了,可他卻是因爲第一次大戰的時候有楊鋒銀冶洞的人馬和朵思大王禿龍洞人馬的相助。所以孟獲的七萬多人,到兩萬多人,他損失了近五萬人馬。而馬超從十一萬左右,到八萬多,他損失了也是近三萬。

而之後孟獲這兩萬多人馬再進攻馬超的時候,他就只剩下了幾千人,而馬超卻還有七萬左右。

-----------------------------------------------------

總體來說,涼州軍的戰力肯定是比南蠻軍士卒要強,這個是肯定的。不過卻也不是相差懸殊,天差地別。

主要是南蠻軍士卒逃跑的不少,這個纔是原因,要不馬超涼州軍比這損失得還要多。就這,其實算起來的話,他損失也不算少了。因爲真正在南蠻軍士卒拼死的情況下,想不傷亡,那卻是不可能的。

所以馬超這次也沒寫信去成都,讓張鬆調兵,雖然有人是這麼建議了不假,可馬超之後還是沒有這麼去做。畢竟調兵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益州一共纔有多少人馬,涼州軍正規軍,有個二十萬左右,頂天了。

不要認爲二十萬少了,就說劉備他纔有多少人馬,是,益州的人口不少,但是人馬越多。就代表着百姓的負擔越重。哪怕馬超涼州軍的錢糧充足,但是可還沒說讓所有的領地都減免稅賦,所以他在益州有二十萬的正規軍人馬。可以說真不少,就這還沒算是其他各地的郡國兵呢。那不都得要錢糧支持嗎。

-----------------------------------------------------

孟獲跑回了銀坑洞纔算完,當然這個銀坑洞可不是銀冶洞。銀冶洞是楊鋒的地盤,而銀坑洞自然是孟獲的地盤,而兩人的勢力範圍,可以說相距很遠,中間隔着一個郡還多。如果要是說起來的話,楊鋒的銀冶洞倒是距離朵思大王的禿龍洞稍微近一些,比距離孟獲的銀坑洞可近多了。

此地距離禺同山也不算是太遠。所以馬超是慢慢悠悠讓大軍在後面跟着。

本來之前孟獲所想挺好,認爲馬超不會追來,結果真是沒有動靜。不過等一個多時辰之後,探馬便來報,說馬超涼州軍是慢悠悠跟着他們呢。

這可是讓孟獲提心吊膽的,生怕馬超要把他們全給生擒。所以他是讓全軍用了最快的速度行軍,很快便回到了銀坑洞,也是自己的老巢。

這裡不但是有自己的勢力,還有金環三結和阿會喃的勢力也在這兒,更有祝融夫人的勢力。帶來洞主的人馬就距離這兒不遠。所以孟獲相信,馬超要是真敢跟着來的話,肯定讓他是有來無回。也許自己的理想就要實現了。

-----------------------------------------------------

知道孟獲回來了,留守在銀坑洞的他那些手下,自然是早早出來迎接。

在這個方面,異族尤其是南蠻的人,和漢人其實也差不多少。但是他們這絕對不是什麼禮數,那些東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說白了,他們如此,還不因爲是爲孟獲這個蠻王的面子。畢竟衆人可都是在他手下做事兒。而且孟獲作爲他們這一片的蠻王,銀坑洞的洞主。確確實實,勢力和實力都是最強的。並且是有着祝融夫人姐弟幫忙。這一片是沒有人能比他更厲害了。

而且都知道,自己大王可以說脾氣特別不好,本來早都聽說了,其人實在禺同山敗在了馬超涼州軍的手上,如今東歸,這自己這些人要是再不出來迎接,估計董荼那就是衆人的下場了。

都知道董荼那身死,據說是背叛了部族,所以最後是被逼自盡。

-----------------------------------------------------

可這都是從孟獲南蠻軍中傳出來的,是他自己這麼說的,可到底事實如何,這誰也沒看見,卻是不得而知了。誰知道,到底是不是因爲董荼那得罪了其人,然後讓其人找了個藉口給殺了呢,這事兒又不是說不可能,反而是非常有可能。

孟獲帶人回了銀冶洞,不過卻是留下了了孟優還有幾個將領駐守在了三江城。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銀冶洞的門戶了,三江城如果破了,那麼馬超從西邊兒來的大軍,可就和自己的部族對上了,所以孟獲肯定要讓自己信得過的人駐守在三江城。

之前因爲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自己是帶兵進攻別人,所以三江城的防守也不是那麼太嚴。畢竟這一片孟獲都是最強的勢力,誰也不敢動他,他是蠻王啊。所以還能怕誰,如果說有人從遠道而來進攻他,他早就會發現,然後做好準備了。

這個不管是馬超涼州軍還是說南蠻其他洞的洞主,其實都是,他們敢來,孟獲就敢殺。

-----------------------------------------------------

其實說三江城是城,它是叫城不錯,可實際呢,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座城池。

這三江城不過就是南蠻的人給起的名,當然馬超他們也是這麼稱呼,地圖上也是這麼標註的。可這所謂的城卻絕對不能算是一座標準的城池,至少它不是漢人那樣兒的石頭城。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座寨子,不過卻是一座大寨,絕對是南蠻第一大寨。

寨子中裝下幾十萬人,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其實這個三江城,說是天下第一大寨,也並不爲過。這是孟獲讓多少萬人在前人留下的基礎上才修築而成的,耗費了多少的人力物力還有時日,這纔有瞭如今的三江城。

這個也確實是符合南蠻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可不是說住在漢人那樣兒的城池中,如果那樣兒的話,他們還會不習慣。而他們就喜歡這樣兒的大寨,他們住在木屋或者是竹樓之類的地方,這是南蠻居住習慣。

-----------------------------------------------------

當然南蠻很多首領都叫這個洞主那個洞主,這個也確實,也有人住山洞裡,不過絕對不是大多數,要不可不都成野人了嗎。

雖說南蠻部落的人,相比羌人了、鮮卑人、匈奴人,他們的話確實是更像野人不假,但是肯定比野人是強多了,這個也肯定是。

看到自己大王帶着衆人和人馬回來了,手下將領趕緊是齊聲道,“恭迎大王回來!”

如果說孟獲得勝而回的話,肯定還得加上得勝兩個字,說得勝而歸,可顯然,這個時候誰傻啊,能說出來這話?他們的消息,那可以說真是很靈通的,自己大王敗了多少次,他們可都是清清楚楚。

“好!各位,咱們回銀坑洞!”

“是!”

-----------------------------------------------------

只有孟優和幾個將領,他們早留下了,還要接手三江城。

而孟獲他們衆人,直接便回到了銀坑洞。這一路上,帶來和孟獲還有他姐姐是都說了不少。不過這小子也算是機靈,一個字也沒提和馬超涼州軍的戰事。

第一四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三)第二二八章 到達三江城待兵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第三三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三)第六〇九章 納諫言得見張遼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三二六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八七二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一)第八八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七)第一二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八)第九十三章 回隴西去漢陽隴縣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四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一)第六一三章 兗州軍再攻湘南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一五四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第五六六章 江東軍抵達辰陽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四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四)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六九五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完)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三四七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五八二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第九二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一)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四八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三)第五三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第一二〇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續)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三四七章 馬孟起再臨敦煌第一四九章 戰祝融孟達失利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四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七)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一八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六)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四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七)第五八九章 說張繡劉曄無奈第一百零四章 南陽郡宛城失守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第二四五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第三三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一)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六九九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三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五 )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六)第三一二章 孫文臺再戰華雄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六十四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第一三〇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續)第六六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第三三二章 李儒出計謀聯軍第一五四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六)第六八二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完)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一六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六)第九三九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完)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二六五章 漢軍大戰羌兵(下)第七一九章 涼州軍大營問詢第五六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三)第六四二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二)第三二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七)第二一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一)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一八五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一三九章 說董卓李肅出言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七二二章 劉玄德欲往新野城第一三五章 馬超用計破敵第九六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九)
第一四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三)第二二八章 到達三江城待兵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第三三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三)第六〇九章 納諫言得見張遼第六五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一)第三二六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八七二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一)第八八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七)第一二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八)第九十三章 回隴西去漢陽隴縣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四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一)第六一三章 兗州軍再攻湘南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一五四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第五六六章 江東軍抵達辰陽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四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四)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六九五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完)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三四七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五八二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第九二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一)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四八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三)第五三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第一二〇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續)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三四七章 馬孟起再臨敦煌第一四九章 戰祝融孟達失利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四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七)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一八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六)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四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七)第五八九章 說張繡劉曄無奈第一百零四章 南陽郡宛城失守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第二四五章 帶來再赴八納洞第三三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一)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六九九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三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五 )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六)第三一二章 孫文臺再戰華雄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六十四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第一三〇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續)第六六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第三三二章 李儒出計謀聯軍第一五四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六)第六八二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完)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一六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六)第九三九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完)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二六五章 漢軍大戰羌兵(下)第七一九章 涼州軍大營問詢第五六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三)第六四二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二)第三二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七)第二一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一)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一八五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一三九章 說董卓李肅出言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七二二章 劉玄德欲往新野城第一三五章 馬超用計破敵第九六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