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

bookmark

孫策是雷厲風行,這召集了在建業的所有人,就討論一個事兒,自己要稱王,那麼當個什麼王合適,肯定這也得是一個字的,這個一點兒沒錯。曹操來個魏王,馬超也整個凉王,對孫策來說,自己這個王自然也是不能聽着就比他們弱了,這個肯定是。畢竟老百姓可不懂什麼,他就知道哪個王好聽,聽着順耳,叫着順口,這曹操和馬超的魏王和凉王,孫策覺得都

還行,而自己的呢?到底是要叫個什麼王好,結果這一和手下人說了,這下面人沒討論,卻是直接就有人開口了,第一是周泰。就聽他說道:“主公,這我軍名爲江東軍,不如就叫東王,這個名兒聽着好像不錯!”還沒等孫策說什麼呢,衆人一聽,這什麼玩意兒,還東王,

你還不如就叫江東王呢,雖說是兩個字,可總比你那什麼東王強點兒吧。而孫策的話,他自然也是沒覺得這個周泰所說東王有什麼好的。如果說曹操稱個被北王,馬超來個西王,那麼孫策這個時候就當仁不讓,自己就當這個東王,這合適。可如今人家曹操是朝廷敕封的魏

王,馬超自己也封自己個凉王,自己叫東王?那肯定不合適啊,在老百姓眼裡,這自己這個名兒可就弱了,確實,所以說這自己不能同意。因此,也沒等其他人說什麼,孫策就直接說道:“幼平所說,雖說還是有一定道理,可這個東王,卻是不合適,我不能去做!”一聽自己主公給否了,周泰也沒多說,而他這個時候也是覺得,東王的話,確實不太合適自己主公。

周泰的被否了,也很正常,就沒人覺得他提議的東王,有什麼合適的,真的。之後董襲也是來了一句,“主公不如就稱越王,這個好像還不錯。”衆人一聽,心說什麼玩意兒,還越王,自己主公是不會喜歡的!確實,孫策可不喜歡什麼越王,他也看不上越王勾踐,在他看來,

這大丈夫沒實力報仇,忍是要忍着,這個不假,可不一定非要像勾踐那樣兒,爲了報仇,可以說連點兒尊嚴都沒有了,那樣兒的話,以孫策的性格,他是不能接受的,就是這樣兒。對他來說,沒實力的時候,可以去增加實力,就爲了報仇,可也不一定非要像勾踐那樣兒,

所以說真是,這個不得不說,自己不可能當什麼越王,太丟人了。所以說此時孫策也說了,“這個越王就算了,當初勾踐……”孫策簡單說了幾句,反正就是自己看不上其人,連帶着這麼個越王也還是算了。最後周瑜說了,“主公,自古咱們江東稱吳越,越王不行的話,主公可以稱吳王!”孫策一聽,吳王,這個可比越王強多了,哪怕最後吳還是被勾踐滅了,但

是這個不重要。連秦那麼強的王朝,最後還不是照樣兒被滅,所以說這個也沒什麼了。而此時魯肅也是趕緊說道:“公瑾之言,是甚爲有理,吳王,此名甚合主公!”之後龐統也是說了,“不錯,吳王適合主公,確實如此!”孫策一聽三大謀士都是如此想法,他也不得不說,

這個吳王還是比較合適自己的,確實。不光是自己認爲合適,手下也都是如此想法啊。他微微點頭,而馬上其他幾個將領也是異口同聲說道:“屬下附議,主公當得吳王!”孫策一聽,把手一擺,“好!既然各位都如此想法,那麼我當稱吳王!”確實,他是覺得這個很合適,比較適合自己,什麼東王還有越王,那都是不能比的,就是如此。自己這麼個吳王,反正從名

兒上來說,那是足以和曹操那個魏王,還有馬超那個凉王爭鋒!這個就是孫策的想法,他覺得沒什麼問題,至少老百姓一聽,魏王、凉王,還有吳王,一聽好像都沒什麼太大區別,好像都一樣兒,老百姓都沒覺得有什麼,都感覺是差不多。老百姓可不懂那麼多,反正聽着好像都沒什麼大區別,除了名兒不同,其他的,他們也都不知道啊,真是。因此,孫策是滿

意了,對他來說,這一個吳王,那自然是沒弱了曹操的魏王,也是沒弱了馬超的凉王,所以說這個是能叫的。而且確實也是最合適不過,之前什麼東王、什麼越王,說實話,確實是不合適啊,當然自己也是不喜歡,這個一點兒沒錯。不過如今這個吳王確實,是自己喜歡,

而且可以說也是合適了,這個一點兒不錯,看着手下人都同意,就可見一斑,這個肯定是啊。要不合適的話,三大謀士不可能都同意,這個孫策還是知道的,能讓他們三個都贊同,這個確實,那是絕對不容易了,也就是這個吳王可以,其他的,那應該說都不好使啊,真是。

孫策他是繼曹操之前的魏王,馬超之前的凉王,他也來個吳王,雖說是和馬超一樣兒,都屬於不是正式的,可卻也和涼州軍一樣兒,都得是詔告天下,哪怕是自己自封的,也得如此!他也是想到了,等曹操知道消息的時候……不過雖說是要引起其人的大不滿來,可自己卻也沒辦法,不可能你曹孟德和馬孟起都當了王,自己還是個太尉,那不是自己性格。所以說你

們倆都是王,這個到自己這兒,也是沒什麼區別的,就是如此。沒有說只有你們兩人能稱王,而自己在這兒就什麼都不能當,那不可能。雖說己方實力和你們兗州軍、涼州軍一比,還是有差距,這個一點兒不假,可你們能當魏王,能當凉王,那麼自己的話,也是一樣兒可

以當吳王,就這麼簡單。實力上是有差距不假,這個自己心裡也是承認,但是在這個事兒上,自己卻不會比你們差,就是如此。這就是孫策的想法,在他看來,自己是怎麼都得當上這個吳王,是沒有任何人能阻攔。而曹操肯定是不高興,但是自己卻管不了那麼多了,這個

肯定是。畢竟不可能你曹孟德馬孟起都當了王,自己還什麼都不是,那沒可能。哪怕己方和你們兗州軍是盟友不假,可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想法做法,就是這樣兒。對於孫策來說,這個事兒明顯就是考慮不了曹操的想法,就只是自己想做的,那麼就去做,而且還是必須要做的,這個就不得不說,確實是要如此了,曹操那邊兒,自己是沒辦法,哪能是兩全呢?確實

啊,沒有。他要是知道那句詩的話,孫策這個時候也得來上那麼一句,真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啊,可不就是。不是說沒有兩全的時候,可有的事兒可以有,但有的事兒,那是真沒有,這個一點兒沒錯。而且其實仔細一想,真正能做到兩全的時候,其實是少數,這個不信

你就看吧,真是如此。說起來孫策是有自己的想法,這個從來都是,他就不想在這如今的亂世稱孤道寡?這個怎麼想怎麼是,他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當然就是想。可孫策也知道,當皇帝什麼的,稱帝這個就別想了。第一曹操不會,第二馬超要稱帝的時候,基本上那個時

候己方和兗州軍也是快被滅的差不多了,而人家那個時候能稱帝,可自己行嗎?所以說這個

孫策是覺得沒什麼機會。那麼沒機會當皇帝,可當個異姓王,這個總可以吧,至少曹操和馬超,他們可都當了,而馬超和自己也一樣兒,都是自封的,所以說自己如何不可以?所以說他們兩人是先來,自己隨後這也跟上了,孫策可沒覺得做得有什麼不對的。是,傳到許都,曹操知道了的時候,他是肯定不滿,這個一點兒不假,可說實話,他從稱王那一日開始,應

該說就能預料到今日了,這個孫策還是相信的。而且他還比較肯定的是,這曹操這個人,如今己方是沒他們兗州軍強,這個自己承認,更多是需要他們幫襯,來對付涼州軍,好讓己方別被滅了。而這個時候,如果說曹操稱王了,馬超稱王了,自己卻什麼動作都沒有的話,

那麼不光是被曹操低看了一眼,也一樣兒是要被兗州軍衆人給看扁了。孫策卻知道,不管自己稱王還是不稱王,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他們兗州軍都不會坐看己方被涼州軍滅了的,所以說自己有什麼不能去做的呢?自然是自己願意,喜歡怎麼去做,那就如何去做了,曹操/

他們的想法,真心是沒那麼重要啊,真的。確實,孫策覺得他或者說他們兗州軍的想法比起自己來,那還是不夠的,這自己肯定要以自己爲主,而不是說要看他們的眼色臉色如何,真的。是,這自己是不想被馬超滅了,己方不想被涼州軍所滅。可說實話,比起己方來,他們兗州軍一方一樣兒是如此想法,己方被滅,對他們來說,基本上就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所以說曹操能看着己方被滅?那都不可能,只能說最後要實在是事不可爲,真就救不了的,那麼他們最後再來個落井下石,符合曹操其人一直以來的作風,這個自己知道。所以說這個時候,真是,自己是不需要如何,只要做自己想去做的,不要去管曹操還有兗州軍都是如何

想法。本來自己已經是夠累的了,要是還非得看他們的臉色還有眼色,那麼可真就更沒意思了,真的。自己別的不說,可至少也是三分天下的一路諸侯,至少在這個身份上,那和曹操和馬超,那都是對等的,而如今他們都稱王了,那麼自己就絕對不會落下,所以說必須要

跟上,這個就是自己想做的,要去做的,必須去做的!結果孫策稱王的消息是詔告天下,傳到許都之後,曹操確實是生氣非常,把桌案都給掀翻了,不過卻是沒誰看到而已。對他來說,這自己稱王,之後馬超也是自封個凉王,這都在自己所料之中,也不是說就不能接受,畢竟和他們涼州軍那早就是不死不休了,所以這個都屬正常。可孫策這個江東軍盟友,實在

是一點兒面子都不給自己不給己方,說稱王就稱王了,還當個吳王,那意思就不比自己和馬超差唄,可實力上的差距呢,那不還是存在嗎。而自己所遇到的,可以說就是最不好的結果,孫策稱王,就是最不好的結果。而最好的,那自然就是他什麼動作都沒有,馬超那邊兒

的話,他是不可能沒有什麼動作的,這個不指望。結果如今這卻是來個最不好的結果,曹操心裡自然是不爽,可確實,他拿孫策也沒太好辦法,對方都稱王了,顯然這個是改變不了的,而且對方那意思,也是無人可以改變。曹操心裡確實是一點兒都不爽,心說馬超當也就

當了,可你孫策湊什麼熱鬧啊,這下好了,大漢一下三個異姓王,真就是要完。不過也確實,站在孫策的角度來說,曹操這個時候也是能理解他點兒,可其人就這麼稱王,確實是不可原諒啊,真是。可以說孫策就這麼一個事兒,這麼樣兒去做了,直接就讓他們江東軍和兗州軍的聯盟出現了大裂痕,這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可以說雙方的矛盾,那是又增加增大了,

這個也是沒辦法。要是孫策不那麼去做,或者是沒這些事兒,可他能不稱王嗎?就像馬超一樣兒,他能不稱王嗎?馬超確實不是劉備,可他更不是孫權那貨,而孫策也一樣兒,他也不是劉備,更加不是他那弟弟孫權。所以說兩人都稱王了,曹操這回倒是不孤單,可孫策那

個,那卻絕對不是他想要的,不過卻沒什麼辦法啊,人家都稱了,你還能讓他給收回去?開玩笑也沒那樣兒的啊,明顯沒可能。

第七六四章 劉備軍受阻江陵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八六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九)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七)第五九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五)第三九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八)第六五六章 騎兵出賺取堅城第八九七章 中軍大帳議進兵第八四一章 深夜鄧義見蔡瑁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一五九章 蠻王孟獲再用計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第六八二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完)第一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五)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八)第五九三章 馬超帶兵到洮陽第七一五章 馬超甄府見甄宓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七八九章 裡應外合破臨湘第五〇四章 長安衆臣欲求和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九九〇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五)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事不利第五二八章 曹孟德提議遷都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第四六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六)第六八二章 三將帶兵攻函谷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三十八章 入邾縣相商對敵第七八五章 龐士元計取臨湘第六五八章 涼州軍夜戰晉陽(續)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二三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三)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八)第三九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六)第八九九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續)第五〇三章 濃煙起知援軍至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三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七)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一〇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四)第二七二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續)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六三四章 軍陣前兩人對話第九三七章 史渙攜糧至房陵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一二一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完)第七三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七)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八〇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六)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一八五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二)第七二七章 郝昭倒戈助涼州第八六二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七〇三章 城破大軍入高邑第四五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七)第九六〇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完)第七一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二)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八十一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五)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六)第四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九)第九十三章 回隴西去漢陽隴縣第二三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第三〇一章 馬超領兵戰三江第一五〇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續)第三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第九四二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續)第七八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五)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七一〇章 諫言主公議分兵第二三七章 爲請罪徐晃回許第九二四章 房陵城依舊對峙第七八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六)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九三八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續)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三三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九)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五三六章 懷縣太守三求計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四四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六)第八〇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九)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九)
第七六四章 劉備軍受阻江陵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八六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九)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七)第五九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五)第三九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八)第六五六章 騎兵出賺取堅城第八九七章 中軍大帳議進兵第八四一章 深夜鄧義見蔡瑁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一五九章 蠻王孟獲再用計第三九六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完)第六八二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完)第一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五)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八)第五九三章 馬超帶兵到洮陽第七一五章 馬超甄府見甄宓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七八九章 裡應外合破臨湘第五〇四章 長安衆臣欲求和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九九〇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五)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事不利第五二八章 曹孟德提議遷都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第四六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六)第六八二章 三將帶兵攻函谷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三十八章 入邾縣相商對敵第七八五章 龐士元計取臨湘第六五八章 涼州軍夜戰晉陽(續)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二三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三)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八)第三九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六)第八九九章 孫劉聯軍攻敵城(續)第五〇三章 濃煙起知援軍至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三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七)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一〇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四)第二七二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續)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六三四章 軍陣前兩人對話第九三七章 史渙攜糧至房陵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一二一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完)第七三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七)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八〇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六)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一八五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二)第七二七章 郝昭倒戈助涼州第八六二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七〇三章 城破大軍入高邑第四五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七)第九六〇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完)第七一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二)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八十一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五)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六)第四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九)第九十三章 回隴西去漢陽隴縣第二三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第三〇一章 馬超領兵戰三江第一五〇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續)第三六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第九四二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續)第七八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五)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七一〇章 諫言主公議分兵第二三七章 爲請罪徐晃回許第九二四章 房陵城依舊對峙第七八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六)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九三八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續)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三三二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九)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五三六章 懷縣太守三求計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四四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六)第八〇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九)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