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六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八)

bookmark

因此,馬超也是能想到這最後到底如何,自己不要太頭疼,還好這個也是自己想去做的,要去做的,不過就是比自己所想要早了點兒,就是這樣兒。可還是那話,這個都不是什麼大事兒,對他來說,這如今曹操都當了魏王了,自己是肯定要上,然後就變成了現在這樣兒,自己成了凉王,“非法”的,孫策成了吳王,也一樣兒不合法,但是那又如何?反正老百姓

基本上是都知道了,其實這也就足夠了,真的。對馬超他們來說,大漢朝廷,那本來有和沒有就沒太大區別,需要它給自己好處,從中得到利益的時候,它就有用。那麼當你不需要的時候,或者說是再也得不到什麼好處的時候,就沒用了,這個時候的朝廷,距離被滅,那

是快了,不過就是時間問題,就是這樣兒,不就如此嗎。馬超可不認爲這大漢一下出來三個異姓王,這大漢朝廷反而還滅不了了?不會那樣兒就是了,只能說是加速滅亡。馬超知道,也許對曹操來說,對兗州軍來講,他們是需要這個朝廷,比自己和孫策需求要大,畢竟曹操

稱王是名正言順的,他是正式的,而且還掌控着朝廷,這個就是他(們)不想讓大漢那麼快滅的理由。可自己還有孫策呢,本來稱王就不正式,所以說朝廷對己方和江東軍來說,已經是沒大用了。當然自己更清楚,就算是劉協親自下詔書敕封自己和孫策當異姓王,其實也都沒什麼太大作用,這個自己心裡還是清楚的,真就是如此。此時因爲曹操稱王,可以說把

這個朝廷什麼的,直接是給整得風雨飄搖的,一點兒沒錯。曹操是不會滅了大漢,可大漢在他手裡,至少馬超看來,也是正一步步走向滅亡,這個一點兒沒錯。當然了,他承認,曹操做得比其他人都好,至少在別人的手裡,沒準大漢這個時候已經滅了,真的。至少馬超就

知道,不管是董卓也好,還是說李傕、郭汜他們也罷,大漢掌控在他們的手裡,那麼早晚是要滅,如果說他們一直都掌握朝廷的話。除非說是像在王允那樣兒的人手裡,大漢才說不會被滅,哪怕王允想當霍光,他能做一代權臣,可他終究是對得起大漢,他可不是王莽啊。

當然了,不是說馬超小看他,就王允那樣兒,那個水平的,他連霍光都當不了,更別說是王莽了,真心沒人那本事,一半本事都沒有。別看馬超是沒和王莽接觸過,畢竟時代不同,可歷史什麼的,他可以說是沒少了瞭解,而對王莽的話,也算是有一定了解。因此其人如何,馬超還是知道不少的,而王允什麼樣兒,他更是看過,所以說這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了,真

是,一點兒不錯。所以說其人那本事不行,馬超也只能是說比不了的,這個真是。確實,王允在馬超看來,是有那麼點兒本事不假,這個他也承認。可和古人一比,和霍光、王莽那樣兒的人才一比,他還差了不少,真是。霍光是權臣不假,可本事不小,王莽就更不用說了,

那可是當過皇帝的人物,關鍵還是歷史上承認的皇帝,這個就不容易了。那樣兒一公才幾百個啊,而有那麼點兒名兒的,其實就更少了,真是。做皇帝的好幾百個,可說實話,你知道名兒的,全名兒大名兒,一共有多少?能有十幾個的話,就算是可以吧,這個差不多。如果說你知道幾十個,那麼說真的,絕對算是不少了,這個一點兒沒錯。當然你要非得說,這

年號是記住了,可皇帝到底叫什麼,還沒太深印象。而真正能記住名兒的,那肯定不會是無名之輩,這個應該沒錯吧。除非說是有特殊特別的原因,讓你記住了名兒,要不然的話,基本上你能記住的,那都是比較有名兒的。確實,雖說都是皇帝不假,可當皇帝的也一樣兒是分三六九等,這個肯定是。有的就是有道明君,在歷史上也是好的記載,可有的就屬於是

昏君了,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有的開朝太祖,有的就是末代皇帝,這基本上不管是前者也好還是後者也罷,都屬於能讓人記住的,也是比較出名兒,這個確實。前者不用說了,開創一個朝代,而後者的話,那末代皇帝,最後一個,那肯定就是亂世,改朝換代的時候,所以

說你這個皇帝就算是什麼都不行,也有人是能記住叫什麼,這個很正常。畢竟都改朝換代了,這個皇帝怎麼說都有那麼點兒存在感,所以……當然了,這個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如此,畢竟不可能每次亂世每次朝代更迭的這些,誰都去了解,所以說不知道也正常,甚至就沒去

關注,這個也正常。畢竟不可能所有的亂世都被關注,每次改朝換代都有那麼多人去了解,不可能都一樣兒,肯定是有的多有的少,就是如此。就馬超自己,他最多也就是秦末、東漢末年還有隋末關注能多點兒。對應的是楚漢、三國還有初唐,這三個時期吧,相對了解是比較多,就是如此。畢竟在他看來,這就算是比較精彩的三個時期了,其他的只能說自己是

沒太大興趣,相比之下就是如此。比如說元末明初,雖說馬超覺得朱元璋做得不錯,可還是沒太大興趣過多瞭解,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有的被異族打敗了,有的連外國都出來了,所以這個就真是太……對馬超來說,那都是恥辱,雖說自己還不能算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可

這麼些年了,一些看法還是沒改變的,這個確實如此。你讓馬超看異族佔中原,看外國人把華夏當殖民地,他確實是接受不了,可也沒有用,歷史就是如此,你是改變不了的對吧。只能說是後世假設,再或者寫幾本小說,也就這樣兒了。可歷史還是那樣兒,改變不了了。

但是歷史肯定要被所有華夏人記住的,這個肯定是。畢竟到了最後一個朝代的時候,華夏到底是少了多少東西,那根本就統計不過來了。錢財什麼的,那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之前的華夏,可比現在地方要大,可之後呢,不用多說了。而且損失的國寶那些,太多了,這就是丟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什麼臉見老祖宗呢,真的。所以馬超一直都認爲他們就是罪人,

老祖宗留下來的,丟了太多太多了,更別說死了多少人,不計其數。以前馬超是聽有人說過,這現代人總是罵最後那個朝代,如果說最後要還是漢人當皇帝的話,會不會就沒人那麼罵了。馬超對這樣兒的言論根本就不屑去爭辯,最後朝代被人罵,不能說是因爲不是漢人的

天下,這個你就算是假設成漢人,可最後那樣兒,還是一樣兒要被人罵,不過多還是少的問題罷了。也許多了,也許少了,這個不一定,但是都那樣兒了,還不被人罵那是不可能的,和最後當皇帝的是誰其實幹系不大。畢竟不管是誰,最後都免不了捱罵,這個是肯定的,沒有說你是漢人就不被人罵了,也許被罵得更慘,這個也說不定,還應該說很正常,確實啊。

所以馬超也不理解,爲什麼有人會有那樣兒的想法,也許是覺得換成是漢人的話,罵人就少了,這個也許吧,他覺得這不能肯定,必然啊。畢竟罵人,這個華夏人都是高手,好像沒人不會罵,就只是罵和不罵的問題。有人可能就是經常掛在最邊兒,可有的人,基本上就沒聽他罵過,這都正常。所以說不會因爲是漢人當皇帝,就沒人罵了,還是多或者少的問題。

可能是罵的人少了,但卻也有可能是多了,這個誰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啊,是吧。所以說這個肯定沒有絕對的,你說沒有,那不可能,你說少了,那倒是有可能,可我還說是多了呢?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這種假設的事兒,其實馬超覺得是沒必要真就去臉紅脖子粗去

爭論,反正他是沒想過那些,更是沒想過說要說服對方什麼的,就必須和自己所想一樣兒,他覺得那樣兒都沒用,或者說是絕對沒大用,所以他基本上是不做那樣兒的事兒,一點兒沒從。除非說非要不可去爭辯爭論了,你脫不開了,必須上了,那麼當仁不讓,他是肯定要上

的,這個一點兒沒錯,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個一直以來都是馬超的信條,肯定是如此,從來都是,一點兒不錯。需要自己上的時候,那自己是必須上,這個當仁不讓,自己能不上嗎?可大多時候,都不需要自己,有的是人上,那麼也不多自己一個,所以說自己也是沒那個興趣兒和人爭辯爭論什麼的,肯定是啊。而如

今的話,這就算是你想和別人爭辯爭論什麼,那基本上都沒什麼機會了,這一下就到了東漢末年,自己還是當主公做老大的,這手下人可真是,沒幾個敢和自己爭辯爭論的,這個自己還不知道嗎,所以說真是,就算想也沒什麼機會了,這個確實如此啊。畢竟身份地位不同

了,而眼界也是和之前大不一樣兒,如今這又是經歷了幾十年,會了不少天下羣雄,所以馬超不敢說別的,可也真是,超過了之前的自己太多太多了,一點兒沒錯,還不就是那樣兒。總體來說他是滿意的,好歹自己也算是超越自我了,這個肯定是啊,所以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確實,馬超不可能無慾無求,那不開玩笑嗎,可他也並非不知足的人,這個肯定是。但他也知道進取,這個必然也沒錯。他是知足不錯,畢竟知足常樂,這點他都懂,可卻也知道,這如今和兗州軍還有江東軍,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說自己不可能一點兒都不知道進取,這個肯定不是。所以說馬超是知足不假,因爲他覺得如今這樣兒,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算

是自己努力不少,加上己方衆人,這都是分不開的。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自己家人,就算再加上己方衆人,加上他們家人,所有支持自己支持己方的人,爲了自己爲了他們,這自己也是要堅定走下去,就是如此,一點兒沒錯。有時候自己也是挺累,可哪怕如此,自己也沒

想過放棄,這個確實。如果說自己來到了和平年代,哪怕不是個盛世,但是天下還太平,自己都不可能說像現在這樣兒。可自己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這怎麼說,自己都得是爭一把,必須的啊,肯定是啊,必然如此。而如今來看,自己所選擇的路,確實是不好走,可

自己還得是走下去,就這樣兒。所以說也真是,馬超一直都是如此,在路上一直那麼走着,當然有N多人和他一起,畢竟涼州軍一方的人,那可多了去了。上到馬超和他家人,下到一個普通士卒和他家人,所以說這人太多了,比兗州軍比江東軍的人都多,這個真是沒錯。所以說馬超也是想了,自己有這麼多人幫襯,算是大勢了,這天下最後還不都是己方的?不

是的話,那都沒道理啊,真的。而如今來看的話,都是按照自己想法走的,哪怕曹操都稱王了,可自己也沒甘心落後,並且不得不說,他那麼做了,其實也算是在自己所料之中,不過就是沒想過是那麼早,這個真是。歷史上的話,馬超是記不住具體什麼時候了,可肯定不

是這個時候曹操當的魏王就是了,只能說是比這個晚,不會早就沒錯,這個確實如此,自己還是瞭解的,所以說這個事兒確實是提前了。

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九)第七六六章 入宮中應邀赴宴第八十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三)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五五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五)第八六二章 德容府中批二將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八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二)第一六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一)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二六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完)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三八四章 兩洞洞主守三江第五十八章 三月初六比試開始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五二〇章 李傕楊奉再交兵第二二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五)第九三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事不利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九二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二)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六八二章 三將帶兵攻函谷第三六六章 回隴西兄弟談心(續)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三一四章 崔安岔路追帶來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八十六章 公孫屍身送襄平第六五三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三)第三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六)第二十一章 迫無奈呂布拜義父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二四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三)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二)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一)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一)第一六一章 南蠻軍再遣使者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七三三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第六九四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續)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九十九章 何府一曲高歌第八十九章 功成身退離西陵第七二二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續)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三三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四)第七二三章 文丑投奔劉玄德第五四八章 敗將退走回辰陽(續)第一〇七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三)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三十二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續)第七一二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續)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六四一章 孟起帶兵入太原第二〇二章 出征前董卓問李儒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五七四章 兗州軍信使入城第五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〇)第三四五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五四〇章 關羽投效暫歸曹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一五八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續)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二七五章 滿伯寧迴歸許都第八十四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七)第四五四章 李恢趙雲說賭約第七七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三七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九)第三九三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續)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三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四 )
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九)第七六六章 入宮中應邀赴宴第八十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三)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五五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五)第八六二章 德容府中批二將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八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二)第一六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一)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二六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完)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三八四章 兩洞洞主守三江第五十八章 三月初六比試開始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五二〇章 李傕楊奉再交兵第二二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五)第九三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事不利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九二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二)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六八二章 三將帶兵攻函谷第三六六章 回隴西兄弟談心(續)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三一四章 崔安岔路追帶來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八十六章 公孫屍身送襄平第六五三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三)第三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六)第二十一章 迫無奈呂布拜義父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二四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三)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二)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一)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一)第一六一章 南蠻軍再遣使者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七三三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第六九四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續)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九十九章 何府一曲高歌第八十九章 功成身退離西陵第七二二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續)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三三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四)第七二三章 文丑投奔劉玄德第五四八章 敗將退走回辰陽(續)第一〇七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三)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三十二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續)第七一二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續)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六四一章 孟起帶兵入太原第二〇二章 出征前董卓問李儒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五七四章 兗州軍信使入城第五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〇)第三四五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五四〇章 關羽投效暫歸曹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一五八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續)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二七五章 滿伯寧迴歸許都第八十四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七)第四五四章 李恢趙雲說賭約第七七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三七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九)第三九三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續)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三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四 )